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及答案_第1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及答案_第2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及答案_第3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及答案_第4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仍深深影响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多选)()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 B.48% C.52% D.57%3.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0.64和0.36 B.0.36和0.64C.0.50和0.50 D.0.82和0.184.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49%,Tt的个体占42%,tt的个体占9%。T基因和t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70%、30% B.49%、42% C.49%、9% D.42%、58%5.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6.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所有食草动物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普通水稻D.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大和小的两种草履虫7.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1\*GB3①=2\*GB3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3\*GB3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4\*GB3变异是不定向的④=5\*GB3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 B.②③⑤ C.=1\*GB3①②④ D.=1\*GB3①③⑤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9.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猜测最有可能的是()A.厌氧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需氧自养C.厌氧异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1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12.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二、非选择题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不同岛屿上发现了13种地雀,其大小形态、食性、栖息环境各不相同,并且它们之间互不交配。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是由来自南美大陆的同一物种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地雀迁来后,分布于不同岛屿,不同的种群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经过长期的,使得不同的种群朝着不同方向发展。(2)由于岛上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所差异,使得这些种群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产生了。(3)这一事实说明:隔离会导致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2.下图所示为某一条大河两岸物种演化过程。图中上为河东,下为河西,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甲甲河东河西乙丙河流乙丙乙乙丙丁(1)河东河西的自然环境不同,由原物种甲进化为乙、丙两物种的外部条件是

和,内部因素是。(2)河东的乙物种迁移到河西后,不与丙物种融合为同一物种,而是各自独立进化,其内部原因是,外界原因是。(3)迁移到河西的乙物种经一定时期后却进化为丁物种,那么,由乙物种进化为丁物种的条件是和。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图1(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这是生物进化的。(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图2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加剧。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③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D解析:A、D是达尔文提出的;B项提出用进废退理论的是拉马克;C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2.B解析: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15+10)%×2+55%]÷(110×2)=48%。3.A解析: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aa3600人,褐眼人A_26400人,其中纯合子AA有12000人,则Aa=26400-12000=14400,A的基因频率==0.64,a的基因频率=1-A=1-0.64=0.36。4.A解析: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49%,Tt的个体占42%,tt的个体占9%。T的基因频率==70%,t的基因频率=1-T=1-70%=30%。5.B解析:A项中,b和d不一定达到生殖隔离;B项中,由于a1和a2的地理隔离,d和c有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D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地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但如果只发生地理隔离,而没有发生生殖隔离,则c和d可能是一个物种。6.B解析:属于同一物种的是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7.B解析:此题是一种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否真正理解,以及对达尔文的学说与拉马克的学说的区别是否清楚。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题目中的第=1\*GB3①点的含义是与之矛盾的。第=1\*GB3①点的含义实质上是说变异都是适应性的,也就是定向的,这与拉马克的理论是一致的,而且也与题目中第④项是一致的。这样排除=1\*GB3①和④,即可把②③⑤组成答案而选择B项,解此题的关键就是要理解第=1\*GB3①项的含义。8.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9.B解析: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是物种的一部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先有地理隔离,然后才有生殖隔离。10.D解析:原始生命诞生后,逐步进化成原始的异养厌氧型的原核生物,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分化出了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O2,为需氧型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约15亿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真核生物。11.C解析: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2.B解析: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说明具有较厚外壳的蜗牛能适应其生活环境。二、非选择题1.(1)自然选择基因频率(2)自然选择基因库生殖隔离(3)地理生殖必要条件2.(1)自然条件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