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生物学1_第1页
水处理生物学1_第2页
水处理生物学1_第3页
水处理生物学1_第4页
水处理生物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回想1.了解米门公式推导过程。2.了解米门公式内容和各参数意义。3.了解酶促反响一级和零级反响的由来。4.了解如何测得实践反响速率。5.了解米门公式的推行运用。6.了解微生物呼吸类型。(一)基质脱氢的4条途径1.EMP途径(糖酵解途径)这个过程,不存在外在的电子受体,底物进展部分氧化,用氧化产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能量有少量释放,多数仍保管在产物中。1、糖酵解途径(EMP途径)2、戊糖磷酸途径(HMP途径)3、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途径(ED途径)4、三羧酸循环(TCA循环)〔p101图6-5〕糖酵解是微生物所共有的代谢途径。糖酵解分为两大步骤:1.预备反响,不发生氧化复原反响。产物是3-磷酸甘油醛。2.氧化复原反响,产生ATP,产物为丙酮酸整个过程,1mol葡萄糖产生4molATP,用去2mol,净剩2molATP,即产生能量2×31.4KJ=62.8KJ。产能斜率为2/8=25%。糖酵解产能效率低,但生理功能极其重要。提供ATP和复原力;是其他几个代谢途径的桥梁;提供较多的中间代谢产物;逆反响可以合成多糖。〔1〕第一阶段: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2〕第二阶段: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3〕第三阶段:3-磷酸甘油醛2-磷酸甘油酸〔4〕第四阶段:2-二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是微生物糖酵解的必然产物,假设进一步发酵,可构成多种产物。因此,有可将发酵分为很多类型:如乙醇发酵;混合酸发酵等。其中,混合酸发酵是多数大肠杆菌的特征。人们利用V.P实验进展大肠埃希氏杆菌和产气杆菌的区分。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发酵产物为甲酸、乙酸、乳酸、CO2等。产气杆菌也能进展混合酸发酵,丙酮酸经过缩合、脱羧后构成乙酰甲基甲醇,可在碱性条件下被迅速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可与蛋白胨水解出的精氨酸所含胍基反响构成红色化合物。称为阳性反响。2.HMP途径〔戊糖磷酸途径〕这个过程,将葡萄糖不经过EMP途径和TCA循环,而直接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并产生大量的NADPH+H+复原力及多种中间代谢产物。〔p103t〕HMP途径的三个阶段:1、葡萄糖氧化成核酮糖-5-磷酸和CO2,2、核酮糖-5-磷酸转化成核糖-5-磷酸、木酮糖-5-磷酸,3、戊糖进展重排构成己糖磷酸。HMP途径的总反响式多数好氧和兼性菌都存在HMP途径,通常与EMP途径同时存在.3.ED途径〔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途径〕这个过程一些微生物在缺乏EMP途径时的一种替代途径。该过程将葡萄糖经过4步反响得到EMP途径10步才干构成的丙酮酸。〔p104t〕ED途径的总反响式这个途径可以和EMP途径、HMP途径、TCA循环相联,因此和其它途径一同满足微生物对能量等代谢产物的需求。4.TCA途径〔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这个过程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式反响而彻底氧化、脱羧构成CO2、H2O和NADH2的过程。各种好氧微生物普遍存在的脱氢途径;真核生物TCA循环在线粒体中进展;原核生物大部分在细胞质中进展,少部分在细胞膜上进展。〔p106t〕TCA途径的总反响式TCA循环特点:氧不直接参与反响,但必需在有氧条件下运转;将丙酮酸彻底氧化,产能效率高;处于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枢纽位置。〔p106图〕依然以葡萄糖为例子,降解好氧呼吸过程。葡萄糖的好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1.糖酵解阶段,构成丙酮酸,即EMP途径酵解阶段;2.丙酮酸有氧分解阶段,即三羧酸循环〔TCA循环〕阶段。NADH2被氧化后,电子传送给电子传送体系,最后由电子传送体系转给O2。得到电子的O2与H结合构成H2O。(P107t6-11)1.TCA循环也称为柠檬酸〔CAC〕循环。从丙酮酸开场,先构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最终被彻底氧化成为CO2和H2O。1mol丙酮酸经过TCA循环后构成了3mol的CO2:a.丙酮酸构成乙酰辅酶A时,产生1mol;b.草酰琥珀酸脱羧时产生1mol;c.脱羧时构成1mol。2.TCA循环的能量问题1mol丙酮酸在TCA循环中,可产生4mol的NADH2,1molNADH2经过电子传送体系重新氧化成为NAD,同时可生成3molATP,那么4molNADH2被氧化生成12molATP。可生成1molGTP,1mol的GTP转变成1molATP;可生成1molFADH2,1mol的FADH2转变成2molATP;那么,1mol丙酮酸在TCA循环中共消费12+1+2=15molATP。1mol葡萄糖可在EMP途径构成2mol丙酮酸,那么在TCA循环中可构成:2×15=30molATP;葡萄糖代谢产能多少?由于葡萄糖的好氧呼吸包括两部分,TCA知产生30mol。那EMP途径呢,在发酵时净剩2molATP,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2mol的NADH2,那么可换算成2×3=6molATP,因此,1mol葡萄糖可产生:30+2+6=38molATP.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分子总共可生成38molATP,共有1193kJ的能量转变为ATP。1mol葡萄糖分子完全氧化产生的总能量大约为2876kJ。这样,好氧呼吸利用能量的效率大约是42%,其他的能量以热的方式分发掉。可见,进展发酵的厌氧微生物为了满足能量的需求,耗费的营养物要比好氧微生物多。(二)微生物的呼吸类型1.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的方式。代谢体系电子的最终受体为O2,并有大量ATP产生。在好氧呼吸过程中,电子并不是直接传送给O2,而是先转移给NAD,成为NADH2,然NADH2被氧化后,电子传送给电子传送体系,最后由电子传送体系转给O2。得到电子的O2与H结合构成H2O。(P107t6-11)根据代谢体系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分为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发酵。〔P107t6-10〕有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分子氧;厌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无机氧化物;发酵:最终电子受体:有机物;好氧呼吸分为两种:外源呼吸和内源呼吸。1〕.外源呼吸:正常条件下的呼吸,利用外界营养、能源进展呼吸。2〕.内源呼吸:外界不能供应能源,利用本身储存的能源物质进展呼吸。2.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未彻底氧化的有机物,也不是O2,而是除了O2以外的含氧无机物,如NO3-、SO42-、CO32-及CO2、CO等〔利用了呼吸链传送电子〕。以NO3-为最终电子受体无氧呼吸。NO3-接受电子,构成NO2-、N2O、N2。〔p109〕1).硝酸盐呼吸NO3-NO2-N2这个过程称为脱氮作用。亦称为反硝化作用或硝酸盐复原作用。2〕硫酸盐呼吸〔硫酸盐复原菌〕3〕碳酸盐呼吸〔乙酸菌和甲烷菌〕3.发酵在无氧条件下,基质脱氢后所产生的复原力[H]未经呼吸链而直接交给某内源中间代谢物,实现基质程度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响。有机物氧化的基质最终受氢体有机物氧化有机物基质〔底物〕程度的磷酸化底物在其氧化过程中构成某些具有高能磷酸键的中间产物,这类中间产物,可将其高能键经过酶的作用转给ADP而构成ATP的过程。发酵不是彻底氧化,产能效率低。是利用EMP、HMP、ED等脱氢途径的产物丙酮酸进展进一步发酵。丙酮酸丁酸丁醇发酵丙酸发酵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酵正型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发酵类型〔1〕丙酮酸乳酸〔乳酸发酵〕在无氧条件下,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以被NADH复原成乳酸:乳酸脱氢酶丙酮酸+NADH========L-乳酸+NAD+催化此反响的酶为乳酸脱氢酶。在供氧缺乏时,人体的大多数组织都能经过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人在猛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乳酸含量增高,会产生酸疼感。乳酸可以经过血液进入肝、肾等组织内,重新转变成丙酮酸,再合成葡萄糖和肝糖元,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肌肉中的乳酸可以被氧化,为肌肉运动提供能量。〔2〕丙酮酸乙醇〔酒精发酵〕在酵母作用下,糖可以转变成乙醇,这是酿酒和发酵法消费乙醇的根本过程,称为生醇发酵。酵母中含有多种酶系,可以催化不同的反响过程。生醇发酵的化学反响中,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段反响与葡萄糖的酵解完全一样。生成的丙酮酸在酵母催化下,脱羧产生乙醛,乙醛在醇脱氢酶催化下被NADH复原成乙醇。乙醇在人体及动物体中可以氧化成乙醛,再转变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3〕丙酮酸乙酸和丁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生的乙酰CoA可以与磷酸作用,生成乙酰磷酸,再在乙酸激酶催化下产生乙酸。不同产能方式特征的比较产能方式底物电子受体ATP产生方式微生物营养型发酵有机物中间产物底物程度磷酸化化能异养型呼吸有机物O2或无机物电子传送或基质程度化能异养型无机物氧化无机物O2电子传送或基质程度化能自养型光能转换光合磷酸化光能自养异养呼吸类型最终电子受体参与反应的酶与电子传递体系最终产物发酵中间代谢产物脱氢酶、脱羧酶辅酶NAD低分子有机物、CO2、ATP好氧呼吸氧气脱氢酶、脱羧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