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用心爱心专心《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学情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二.能力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三.德育目标: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法设计】1、自读法。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3、诵读法。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课堂设计】一、导入“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

世外千年,饱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借这幅对联引出《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境界。正是有着对田园,对自然这么美好的憧憬,陶渊明才这么义无反顾的回归田园。把学生带入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中,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内容。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1、掌握辞的特点,诵读全文2、学习归纳重点文言现象3、分析作者归隐的原因,体悟其复杂情感4、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三、整体感知,学习辞这种文学体裁,诵读全文辞: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和六言为主。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重在抒情。节奏:六字句时,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根据辞的特点,让学生听录音范读,把握其节奏和韵律,体味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四、自读课文,梳理重点文言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少许时间,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检查翻译语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分别从句式,古今异义,重点实虚词,综合翻译等角度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点的能力和预习效果。扫清字词障碍,在课堂上注重归纳,梳理知识体系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行人。以:用。介词结构后置,“以前路问征夫”恨:遗憾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乐:意动用法,以…为喜悦。情话:知心话。亲戚: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跟亲人们谈谈知心话能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够消愁解忧。③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谷。经:登上,到。既要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五、归隐原因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设计意图:此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是对作者思想的深层把握,答案不求唯一,可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明确:陶渊明的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是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表现。(板书)八、写作方法欧阳修慨叹“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这里不仅有对陶渊明精神的赞扬,更有对其文风的褒奖。引入对作者文风的探讨从写法和语言两个角度。1、写法研究:问:陶潜在《桃花源记》中设计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的世外桃源,作者有没有指斥当时社会的黑暗呢?尽管作者没写,但我们从他寻找桃花源来看,实际上就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本文中作者要写辞官归田,有没有直说诸如“官场腐败,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之类的话呢?结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赏析:诗人一向是“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灵魂的栖所。诗人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寄寓自己的隐逸情趣,表现了其清高人品2、文风潇洒淡远,平淡自然。多用押韵叠字,富有节奏和韵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无怪乎李白高歌: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九、作业先展示学生高考优秀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清秋的黄昏,微风吹过,飘来一阵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那是菊花香.你笑容飘逸洒脱,随手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饮尽杯中的酒,走向桃花源深处.林间,归巢的鸟儿慢慢沉寂.不经意间,你抬起了头,南山上,夕阳的余晖渐次暗淡如暝。这是你看透人世沉浮的淡定,犹如空谷之幽兰,随性清幽,犹如风后之虫鸣,悠扬自得。淡定在你的一生中得以诠释。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我心中的陶渊明”设计此作业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同时训练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结语:陶潜,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明志、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