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社会病防治 掌握社会病的基本概念; 熟悉自杀、吸毒、意外伤害、性传播疾病、青少年妊娠及精神疾病等主要社会病的流行特点、危害、社会根源及预防控制对策。教 学 目 标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自杀第三节 吸毒第四节 意外伤害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第六节 精神疾病社会病防治社会病概念社会病的特点社会病防治原则第一节 概述 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类疾病一般采用社会性防治措施才能加以控制。一、社会病概念公共性产生根源的复杂性,但主要在于社会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2、二、社会病的特点社会诊断是对个人、家庭或群体的社会情况(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社会处方即社会卫生措施,从社会学角度提出控制社会病的战略与策略,政策与重点,提出控制社会病的目标与指标,组织卫生服务的措施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适当运动控制应激,保持良好的情绪反应保护环境,创造美好舒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三、社会病防治原则概述自杀的社会根源自杀的预防与控制第二节 自 杀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有意地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1.自杀的概念(一)概述2.自杀的特点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进行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伤害、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行
3、为一种人类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关系及精神等各种因素混杂而产生的偏差社会行为一种沟通方式,藉由它来传达情绪、换取某种利益(精神上或实质上的)为了逃避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及无价值感 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 有自杀的想法,但没有付诸行动的情况。自杀未遂(attempted suicide) 未致死的自杀行为自杀死亡(completed suicide) 自杀行为致死3.自杀的分类自杀死亡率地区分布性别、年龄分布人群分布(二)自杀的流行特征表1 部分国家自杀死亡率(每10万人口)顺位国家校正自杀率1匈牙利45.902孟加拉44.903斯里兰卡35.804丹麦30.005德国29.4
4、36芬兰28.707奥地利27.008瑞士24.809俄罗斯24.1610法国20.66表1 部分国家自杀死亡率(每10万人口)顺位国家校正自杀率11比利时20.5012日本20.4013卢森堡20.4014瑞典19.4015古巴17.7016捷克17.6717中国17.0718冰岛16.9019挪威16.8020保加利亚16.201982年,国内12地区精神流行病学调查中,我国自杀率为8.510万,1987年至1989年我国自杀率都在1710万左右,1993年国内7地区精神流行病学调查自杀率为2210万。2007年初,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在
5、中国,自杀是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2分钟有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由此造成的疾病导致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大约786万人自杀,这意味着每隔40秒就有人自杀。1.我国的自杀死亡率影响因素(地理环境、民族风俗习惯、生产或生活方式、居民素质)自杀高发区(北欧、东欧、俄罗斯、日本、中国、孟加拉)发达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在中国,农村的自杀率(29.5/10万)是城市(11.2/10万)的25倍2.地区分布年份城市农村农村/城市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比值19908.577.6222.4621.632
6、.8419919.058.0629.1028.113.4919928.467.4925.4323.813.1819936.725.7325.4924.454.2719946.745.7127.0525.394.4519957.426.2424.0522.243.5619967.025.8023.7421.413.6919976.485.1925.8323.304.4919986.835.5223.3121.293.8619996.655.2722.4920.283.8520005.964.4520.8818.674.20表2 19902000年中国城乡自杀死亡率(1/10万)性别分布世界多数国
7、家:自杀死亡的男女性别比为3:1;(美国为4:1),自杀未遂的男女性别比为1:3。中国:女性自杀率(19.6/10万)比男性(14.7/10万)高25%,女性自杀未遂率是男性的3倍。年龄分布中国:双高峰(1534岁;65岁以上) 3.性别、年龄分布4.人群分布移民职业:失业者高于有稳定职业者婚姻状况:已婚者低于离婚者、丧偶者、适龄未婚者 种族:在美国,白人的自杀率几乎是少数民族的2倍宗教1897年迪尔凯姆(Durkheim)自杀论认为用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能够解释自杀的原因。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指个人对社会信仰的接受程度,相信社会信仰的人倾向于因为利于他人而自杀,反
8、之则可能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发生自杀。社会调节(social regulation)-指社会对个人感情和行为施加的控制程度,接受这种高度调控社会的人易于因宿命而自杀,反之则有可能因反抗社会现状而导致自杀。费洛伊德认为自杀的死亡动机可以被理解为想要达到某种心理平衡、和谐和虚无。(三)、自杀的社会根源图1 自杀影响因素示意图引自:Shane Thomas,2000个人危险因素 精神疾病 高危险年龄组 生活在农村地区 城市男性社会支持 家庭 工作社会危险因素 失业 经济困难 社会隔绝有效卫生保健服务自杀行为危险因素保护因素 表3 中国部分地区自杀诱因分析(%)自杀诱因重庆梁平县山西阳城县江西于都县人际
9、关系不合7.008.499.57家庭纠纷37.0038.5643.06婚恋纠纷17.0011.7616.74精神障碍5.802.39躯体疾患18.718.386.22畏罪7.18丧偶孤独3.923.92生活困难2.87学业挫折其它(不明)10.3013.0911.97图2 自杀未遂者的自杀原因构成 (278例)图3 自杀死亡者自杀原因构成 (441例)在我国自杀成功及自杀未遂者中有精神障碍者的比例分别是64%、42%。(其他国家报道的自杀成功及自杀未遂者中患有精神障碍的比例至少是90%)我国多数自杀未遂属于冲动行为;50%的自杀未遂者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28%的自杀未遂者在采取自杀行动
10、之前考虑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服毒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55%的自杀成功者与43%的自杀未遂者服农药自杀;4%的自杀成功者与49%自杀未遂者服安眠药或其他治疗药物自杀。73%的服毒自杀者与自杀未遂者是通过服非常容易得到的、存放在家里的毒药而自杀的。患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成功者有34%曾因心理问题寻求过帮助,在自杀未遂者中这一比例是33%。(四)、不同人群自杀的社会根源1、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水平较低 -冲动,救治,村医精神病学培训(高危人群)有毒化学物质的可获得性 -农药、鼠药,管理规定 农村地区文化水平较低 -面对打击,有效应对 -面对困难,社会支持农村地区家庭结构的变迁 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传统家庭
11、向现代家庭转变(另立门户,独居,轮居) -“民工潮”,“隔代家庭、空巢家庭” 大学生自杀往往是内因和外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情感问题、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内因(潜意识中的自卑、集中爆发的焦虑) 学校制度及教育理念的缺陷(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的应对机制尚不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辅导员) 家庭教育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极为重要通过对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2、大中学生 3、精神病人 疾病本身所造成的有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社会因素 - 经济原因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 - 病人缺乏照护,容易出现自杀等
12、意外 - 独居 - 药物滥用自杀是一类极为复杂的社会行为,许多因素还没有弄清楚或者不能有效地控制自杀率相对较低使得一般性的自杀预防措施针对性不强难于寻找高危人群采取重点措施预防有效的干预措施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五)自杀的预防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普及有关预防自杀的知识减少自杀的机会加强武器管理,特别是枪支管理加强有毒物质的管理加强对危险场所的防护和管理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控制自杀个案的媒体报道1、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精神疾病病人(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恢复期、酒瘾、药瘾患者)大中学生的自杀预防改革教育和管理体制,合理安排学习负担,尽量缓解学生经济压力培
13、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定期复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或危机干预热线建立合适的专业咨询和转诊机制培训学生管理干部,建立自杀行为的监测体系2.特殊人群的自杀预防概述吸毒社会根源防范吸毒的社会对策第三节 吸 毒吸毒(drug addiction) 通过各种途径(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况,为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化学物质的行为。吸毒对机体的危害毒性作用: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戒断反应: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症状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感染性疾病:化脓性
14、感染、乙肝、艾滋病(一)吸毒的危害 1938年艾伯特霍夫曼 博士首次合成了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并有意服食了250微克LSD,随后与助手骑自行车回家,汽车途中药性发作,因为博士服用的剂量过大,他的思维完全紊乱,话也说不完整,感到天旋地转,仿佛被一面面哈哈镜包围了,周围的景物完全变了形。博士觉得自己快要疯了,仿佛看到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体悬浮在空中,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害怕自己永远变成一个疯子。幸好第二天一早醒来却发现一切正常。这次的自行车之旅,使LSD在20世纪60年代变得极其有名。 可怕的致幻剂LSD案例: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危害家庭安定 破坏社会生产力 扰乱社会治安“一朝吸毒,十年戒
15、毒,终生想毒。” 2011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的估计,世界上有1.49亿到2.72亿的人口,也就是说,在1564岁,有3.3%6.6%的人在过去的一年曾吸食至少一次非法药物。 据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青少年成为我国毒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占整体吸毒人群的87%。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化学合成毒品成为消费新宠。在很多大中城市,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占吸毒者总数的60%以上,有的城市甚至超过90%。截至2011年11月7日,我国经公安机关查获并登记在册的吸毒青少年人数已达178万人。 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 四十岁。 (二)、吸毒
16、的现状毒品的可获得性 - 精神活性物质 - 毒品地下交易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 - 青少年首次吸毒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 - 吸毒是一种生活方式(三)社会根源 减少供给 - 立法( 2000年6月26日,我国政府发表中国的禁毒白皮书,明确提出了我国政府的禁毒政策。 ) 减少需求 - 通过各种措施预防吸毒 - 开展脱毒治疗,治疗之后的康复 降低危害 - 替代治疗(四)防范吸毒的社会对策第四节 意外伤害概 述社会根源 预防与控制一、概 述(一)意外伤害的概念 意外伤害是指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意外伤害除了引起人体损伤外,也可能造成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 (二)意外伤
17、害的分类根据伤害发生的地点:机动车伤害、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伤害、发生在家庭的伤害及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伤害。根据伤害的性质分类,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 和中国疾病分类。 (三)意外伤害的流行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对58个国家的资料分析,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意外伤害都是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意外死亡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的疾病负担。 二、常见意外伤害的社会根源车祸中毒溺水(一)车 祸车祸指道路或供一般交通使用场所,因车辆之类的交通工具所引起的人身伤亡或物品的损害。自1889年世界上发生第一起车祸至今,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有50
18、00多万。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27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每天有1000个25岁以下的年轻人被车祸夺去生命,其中9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大部分居住在非洲和亚洲。车祸是15岁至19岁年轻人的头号杀手 。我国车祸发生与死亡率 居于世界之首 中国汽车数量只占全世界1.9,但交通死亡事故却占全球15,一年车祸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就是说,大约每5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车祸。 (一)车 祸引发车祸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年龄与性别、生理条件、生物周期、驾驶技术心理、行为因素:个性心理特征、生活事件、不良行为的影响(酗酒等)社会经济因素其他:行人自身的原因等(一)车 祸车祸的预防与控制强迫使用安全带
19、其他重要法规教育培训改善交通条件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增加,首次将醉酒驾车这种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 具体规定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的界定标准为:每百毫升血中液的酒精含量高于80(含)毫克。 饮酒后驾车的处罚标准为罚款500元,记12分,暂扣驾照3个月,醉酒驾驶的处罚标准为行政拘留15天,罚款1500元,记12分,暂扣驾照6个月。另外,根据最新的刑法修订案,2011年5月1日之后,醉酒驾驶行为
20、将涉嫌“危险驾驶罪”,会被处以拘役和罚金。 我国公安部出台的2013年新交通法规取消了原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记12分的内容,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记12分。 知识链接:醉酒驾车规定为犯罪(二)中 毒根据中国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可知,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73起,中毒6272人,死亡146人。此外,意外中毒常好发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因误食而中毒。 (二)中 毒意外中毒的类型常见的引起意外中毒的物质 -药品、煤气、洗涤剂、煤油、汽油、杀虫剂、灭 鼠剂、有毒植物的根茎和果实常见的意外中毒类型 -药物中毒 -农药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农村地区冬季
21、室内(二)中 毒意外中毒的预防措施建立健全毒物包装法规加强毒物的存放和管理普及预防中毒知识,减少中毒时间健全农药管理制度建立中毒控制中心提高基层医师的应急处理能力其他(三)溺 水在美国019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中,溺水是第二位死因。Brenner研究指出,溺水死亡率在美国大龄儿童中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但在婴儿中却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国内资料显示,溺水是 1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婴儿意外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加强儿童看护将儿童与室内及 环境中的危险水源隔离,是减 少儿童溺水的有力措施三、预防与控制四“E”干预理论: 工程干预(engineering intervention) 经济干预
22、(economic intervention) 强制干预(enforcement intervention) 教育干预(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Haddon预防理论 Haddon 认为, 伤害的发生取决于宿主、媒介物和环境三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三因素的互相作用贯穿在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的全过程。 第五节 性传播性疾病概 述社会根源 预防与控制一、概 述(一)概念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是一组主要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过去称为性病。 (二)传播途径性途
23、径传播非性接触传播一、概 述(三)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概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新发可治愈的性病3.33亿,也就是说每天约有1百万人受到感染。目前,占居前4位的STD分别为梅毒、淋病、衣原体和毛滴虫病,WHO估计每年新发病例数分别为0.12亿、0.62亿、0.89亿和1.7亿。 1964年中国宣布“基本消灭性病” 1977年湖南出现一例男性淋病患者后,性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在19931999年之间成倍增长,年均增长85,2000年全国梅毒报告病数为80181例,是1993年的40倍。(三)性传播性疾病的流行概况艾滋病统计情况到 2010 年底,全球有3400 多万(3090 万至3690 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存活者90%在发展中国家,专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关于版权合作出版合同范本
- 2025昆明市汽车交易合同
- 2025物业管理劳动合同范文
- 传染病学:伤寒与副伤寒
- 宁夏中卫市2025届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 生活中的传染病防控指南
- 员工分类管理策略
- 2025年急性胃肠炎试题
- 颈椎的术后护理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文教案
- 冀教版三至四年级《发展柔韧性练习》评课稿
- 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临床路径
- 一年级语文绘本《乌鸦面包店》课件PPT
- 消化系统(宠物解剖生理)
- 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拼读全表打印版
- 运动系统病例分析01
- 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物理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功与功率 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成品入库、发货流程图
- 光栅安全检查作业指导
- 电子商务中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责任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