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打印大全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打印大全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打印大全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打印大全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打印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测试打印大全

单选题(共50题)1、下列哪个速度术语适用于葬礼进行曲()A.AndanteB.AllegrettoC.AllegroD.Presto【答案】A2、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课型是()。A.合唱课B.单元欣赏课C.单一课D.综合课【答案】D3、“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辽阔的草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感,并能够带着这种情感完整地演唱歌曲。”以上案例中,“感受到了歌曲的情感”“带着这种情感完整地演唱歌曲”分别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哪两个方面?()A.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B.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C.文化理解和艺术表现D.审美感知和情感表达【答案】A4、日本综合性的音乐剧能乐包括“能”和“狂言”。“能”的音乐特点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A5、下列属于合唱中男高音声部的是()。A.BassB.TenorC.SopranoD.Alto【答案】B6、白沙细乐是我国()族的传统音乐。A.傣B.侗C.藏D.纳西【答案】D7、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设有大乐署、教坊与“小部音声”的朝代是()。A.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B8、在聆听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后,张老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乐曲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这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一个基本理念?()A.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D.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答案】C9、下列作曲家与作品名称对应错误的是()。A.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B.海顿——《时钟》C.舒伯特——《睡美人》D.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答案】C10、()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A.呆板B.传统C.生成D.创新【答案】C11、音乐课上,教师为学生播放琴曲《阳关三叠》,请学生听赏古琴音乐,了解古琴演奏中多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感悟琴韵之美。这种教学行为最能体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一个基本理念?()A.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D.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答案】A12、《彼得与狼》的曲作者是()A.肖斯塔科维奇B.普罗科菲耶夫C.斯特拉文斯基D.柴可夫斯基【答案】B13、提出“大音希声”这一音乐美学思想的是()。A.墨子B.荀子C.庄子D.老子【答案】D14、主张“音乐教学应该透过实际的音乐经验,唤起学生的音乐知觉和情感,发展学生的美感知觉与回应能力”的音乐教育学者是()。A.戴维·埃里奥特B.哈里·布劳迪C.贝内特·雷默D.詹姆斯·默赛尔【答案】A15、下列关于小提琴协姿曲《《梁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何占豪与陈刚两人创作B.首演由小提琴家吕思清担任独奏C.采用姿鸣曲式结构,单乐章写作D.运用越剧中的旋律为素材【答案】B16、学期结束后,班里的音乐老师在考评中为小明附上如下评语:“该生期末考试分数为95分,成绩优异。在音乐课当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主动查阅课程所学歌曲的相关知识,能准确分辨乐曲乐段以及音乐的流派。”在上述评语当中,运用到了哪种评价的方式与方法()A.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B.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C.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D.评价具有整体性原则【答案】B17、《雨打芭蕉》是一首()的代表曲目。A.潮州音乐B.广东音乐C.苏南吹打D.江南丝竹【答案】B18、最能反映汉朝乐府艺术水平的是()。A.鼓吹乐B.清平乐C.相和歌D.散乐【答案】C19、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是()。A.《陈旸乐书》B.《词源》C.《乐记》D.《乐府传声》【答案】C20、"在‘创作’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投影的画面,自选乐器创编旋律并吹奏。”该音乐活动是()。A.模仿创作B.采风创作C.自由创作D.对比创作【答案】C21、“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情感,尤其用来表达内心的挣扎等极端的情感,忽略对信息的描绘。”这句话体现的美学观是()。A.极简主义B.指涉主义C.表现主义D.解构主义【答案】C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音乐表现”领域的是()A.演唱、演奏B.综合性艺术表演C.识读乐谱D.创作实践【答案】D23、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主要通过看、听、动和接触等行为达成。下列哪一种行为属于感知运动阶段()A.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音乐概念B.通过练习,了解和掌握记谱法的规则C.通过演奏,识别和比较不同速度的同一首旋律D.通过对实际音响的感知,建立声响的存储库【答案】D24、不用钢琴,即可进行多声部音乐创作,或看着乐谱即能在意识中再现音乐音响,产生共鸣,此特征描述的是()A.情感体验B.即兴创作C.体态律动D.内心听觉【答案】D25、下列不属于江南丝竹八大名曲的是()A.《欢乐歌》B.《柳青娘》C.《三六》D.《行街》【答案】B26、对教师音乐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对其()等的评价。A.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学校的艺术氛围、音乐课的开设、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设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B.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C.教学思想观念、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方法、效果、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D.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答案】C27、“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与声”。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个思想学派的音乐理念?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答案】D28、西方音乐史上“歌曲之王”指的是()。A.舒伯特B.莫扎特C.舒曼D.勃拉姆斯【答案】A29、下列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与其他三项类型不同的是()。A.《黑桃皇后》B.《天鹅湖》C.《睡美人》D.《胡桃夹子》【答案】A30、与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是A.副作用B.毒性作用C.过敏反应D.首剂效应E.后遗作用【答案】C31、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的是作曲家()。A.冼星海B.聂耳C.任光D.吕骥【答案】B32、海顿的《创世纪》属于音乐美范畴中的()。A.崇高美B.欢乐美C.戏剧美D.悲剧美【答案】A33、根据新课程要求的变化,在实践中,音乐教学评价没有采用()。A.静态终结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B.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C.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D.评价对象的研究与交流【答案】A34、在歌唱间歇处,由伴奏乐器演奏的音乐称为()A.前奏B.间奏C.引子D.尾奏【答案】B35、由马思聪创作,部分主题源自《墙头上跑马》等民歌的小提琴曲是()。A.《摇篮曲》B.《绥远组曲》C.《西藏音诗》D.《牧歌》【答案】B36、亨德尔的《弥赛亚》属于音乐美范畴中的()。A.欢乐美B.崇高美C.戏剧美D.悲剧美【答案】B37、下列不属于朝鲜传统乐器的是()。A.大芩B.尺八C.玄琴D.伽耶琴【答案】B38、下列哪位作曲家2000年受邀为法国“梅西安国际钢琴比赛”创作了以京剧元素为素材的《京剧瞬间》,2008年又为北京奥运会创作了主题曲《我和你》。A.叶小刚B.陈其钢C.刘湲D.郭文景【答案】B3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铃木音乐教育体系”把母语学习的原理应用于小提琴教学B.“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固定音名唱法、节奏唱名法、字母记谱法C.“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听觉训练D.“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答案】C40、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主要传承方式是()A.学校制B.社团制C.师徒制D.官学制【答案】D41、迪斯康特声部附加在格里高利圣咏的()。A.上方B.下方C.上下方皆有D.与奥尔加农声部相同【答案】A42、《祖国颂》是一首单乐章混声合唱,其词曲作者是()A.乔羽、孟卫东B.乔羽、刘炽C.张藜、秦咏诚D.瞿琮、郑秋枫【答案】B43、在欣赏广东中山咸水歌《对花》的时候,下列哪个活动体现了老师关注模仿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A.学生跟着录音演唱B.学生在视唱完歌谱后昕演唱录音C.边听音乐边用固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D.边听歌曲边划分乐句【答案】A44、音乐鉴赏课上,小明没有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小明的“学生成长记录表”上记录:“该名学生不能回答出规定问题,音乐知识匮乏。”这名教师违背了音乐课程评价原则中的()原则。A.指向性B.科学性C.可操作性D.发展性【答案】D45、该患者的药总煎出量应为查看材料A.100~200mlB.300~400mlC.400~500mlD.400~600mlE.500~600ml【答案】D46、下面谱例所属音乐类型的特征之一是常以班卓琴伴奏,它是()A.爵士乐B.乡村音乐C.摇滚乐D.说唱音乐【答案】B47、我国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是()A.李延年B.阮籍C.司马相如D.蔡邕【答案】A48、患者,女,25岁,怀孕5周。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根据病情,结合妊娠用药禁忌开具处方。A.三七B.人参C.薄荷D.茯苓E.鳖甲【答案】A49、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调节教育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是教师对自身()的调控。A.心境B.教案C.主体D.计划【答案】C50、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是作曲家()的不朽之作。A.斯美塔那B.德沃夏克C.柴可夫斯基D.贝多芬【答案】B大题(共10题)一、在器乐合奏课中,学生在演奏《瑶族舞曲》音乐主题时总是出现合奏不整齐,不熟练,不和谐的现象,陈老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视唱主旋律声部,学生有了一定进步,然而再次合奏排练时,还是出现了各声部配合不整齐的现象。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答案】优点: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奏、歌唱等艺术实践活动,符合“强调音乐实践”这一基本理念的要求。问题:老师对于学生演奏不整齐的现象,并没有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改进建议:首先应分析学生演奏不整齐的原因,如果是因为速度过快,则可以放慢速度练习,逐渐提速。如果因为对旋律不熟悉,总出现错音,则可让学生分声部进行自由练习,然后再进行配合。二、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课程名称】《海的百态》【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海的百态》【主要目标】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欣赏(1)观赏油画《九级浪》和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2)师问:大海里的风景是怎样的?生答:有时安静,有时狂暴......(3)师:各种状态下的大海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来。聆听肖邦的钢琴练习曲Op.25-No.12,听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片段。【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鉴赏课的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三、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列案例片段:在一堂学唱课上,学习某歌唱家演唱的《珊瑚颂》。某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歌曲中的歌唱家的音色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位男同学认为这首歌曲是女低音演唱的。教师有点恼火,对他的评论不理不睬.学生十分茫然。要求(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2分)(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6分)(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7分)【答案】(1)虽然本案例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案例中的导入环节是个很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出本课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但是这名老师对这名男同学的回答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没有做到课程理念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念。(3)如果我是这名老师,我会让这名男同学阐明自己的理由,并耐心向他解释清楚女低音与女高音的差别。真正帮助他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四、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九年级歌唱课《同一首歌》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同一首歌【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这三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关好时光。(播放学生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2.教授新课(1)介绍歌曲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作词,孟卫东作曲。2007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中央三台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2)学习歌曲【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逻辑严谨,教学过程充实。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进行整个课堂设计教学。通过运用其他音乐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教授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很好地互动起来。在拓展环节能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进行创编,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2)缺点:在新课标中,教学目标是有三个维度的,本教学课例缺少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设计不要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因为新课标倡导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五、阅读案例,回答问题。铃声响了,教师走向钢琴,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激起学习兴趣),带上你们的耳朵和眼睛(提出活动要求),把你们观察到的东西告诉我(学生更加精神集中,猜测即将发生的事情)。”琴声响了,数名听课教师搬着椅子,随着音乐的速度与节奏,出其不意、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动作划一地走进教室。学生被震撼了、惊呆了,数秒钟之后,掌声雷动,跺脚声咚咚响,仿佛整个教室都处于行进中。教师只问了几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每个问题背后再多问一个为什么。”教室内顿时气氛热烈,学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前后左右地交换意见、会心满意地相互微笑、积极主动地思考发现。热烈讨论之后,教师归拢大家的意见,板书“行进中的歌”。问题: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15分)【答案】这是一个较好的导入案例。导入是教师通过预先设计,在教学安排的起始阶段便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过程,它是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导入的设计对一课堂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此案例中导入形式为创境导入,教师创造出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被调动起来的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自己。在这节课中,教师在上课前机智地利用了听课老师这一课堂教学之外的资源,把这些教师巧妙地运用于导课环节,体现了导课的趣味性与新颖性原则。教师的创新带来学生的主动参与。新颖、别致的背后,使我们感受到发现、探究、讨论、生成等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六、案例:在介绍舞蹈《千手观音》时,陈老师发现后排的一个女生没集中注意听课。而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进行欣赏时,她却很专注的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影响了周围同学安心听课。于是陈老师将她叫到前面来。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她在前排空位处坐下听课直至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节课为一节舞蹈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是舞蹈《千手观音》。本案例中教师看到一学生不专心听课时并没有制止,而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其实有助于实际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或者在课后的时候针对这一点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学生不愿意听这些课堂知识,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后来这个学生在看到视频时,模仿其中的动作,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老师对此进行了批评,这在师生之间产生了更远的距离。教师本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者;本应是音乐美的传递者,实际效果却成了审美能力的摧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没想到竞成为学生成长的阻碍者。新课程观强烈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案例中的女学生模仿视频动作的这个欲望我们可以鼓励,甚至可以邀请这个学生上台进行舞蹈的模仿.从而达到整体都参与的一个热闹的气氛。七、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李老师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广州某中学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介绍岭南民歌教学时,需要用粤语来完成岭南歌曲的学唱。课前李老师尽管学了又学,但范唱时不地道的粤语发音还是引来了学生们的哄堂大笑。看看开怀大笑的学生,李老师灵机一动,邀请笑的最大声的男同学上台来纠正老师的粤语发音。开始这位同学还很难为情,最终,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他渐渐融入了当“老师的老师”这一角色,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台下的同学们也开始跃跃欲试,岭南音乐特有韵味的歌声在教室回荡。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歌唱课的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题干要求分析“优点”,因此,考生作答时可以从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哪些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八、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鉴赏教学——拉丁美洲音乐(《告别》《小伙伴》《美丽的小天使》)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10分)(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25分)【答案】【知识点】教学设计。【参考设计】《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感受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拉丁美洲的地理、语言、风俗等知识;体验、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用比较的方法记住主题;合作训练学会探戈舞步。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黑人音乐)的融合,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的节奏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和探戈乐曲《小伙伴》,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教学难点:掌握拉丁美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学会探戈舞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九、案例:在音乐欣赏模块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印象派音乐,教师选取了几首有代表性的印象派音乐作品,边听边讲。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了一首又一首,当听到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低着头,各忙各的。问其原因,一同学站起来回答说:“没有歌词,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像催眠曲,听起来想睡觉。”针对此现象,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答案】教师要注重课堂设计、导入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生学习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不要将知识点讲得过于深奥、晦涩难懂。在学习《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时,可结合学生熟悉的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进行对比学习,从而发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色。虽然是鉴赏课,教师仍要注重音乐活动的丰富性。时下的一些流行音乐歌词浅显、旋律朗朗上口,教师不妨借鉴,在聆听曲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旋律填入自己认为合适的歌词。这样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十、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标】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