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主题练2+生态保护-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热点主题练2+生态保护-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热点主题练2+生态保护-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热点主题练2+生态保护-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热点主题练2+生态保护-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主题练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23·云南师大附中月考]明后期苏州官员黄希宪说:“吴中五方杂处,日食甚繁……吴所产米原不足供本地之用。”江南所需的粮食的一半是从湖广、江西及皖南运来。清雍正帝在朱批中也说:“朕知江浙粮米历来仰给于湖广。”由此可知当时()A.商品粮运输主要依赖运河B.江南农业发展衰退C.美洲高产农作物普遍种植D.经济区域分工加强2.[2023·江苏盐城三模]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和粮食部联合发出“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的号召。群众积极响应,有粮的捐粮,无粮的捐钱;家住苏区本地的干部,留下“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佳话。这场节省运动()A.是革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B.是红军在战略转移中的应急举措C.奠定了民族战争胜利的基础D.体现了群众投身土地革命的热情3.[2023·江苏泰州四模]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该指示()A.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热情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4.[2023·黑龙江省哈三中三模]国务院从1979年3月份起,陆续提高粮食、油脂油料、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提高幅度为24.8%。1984年我国农业生产达到前后几年的峰顶,农民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转变为“粮食多了,卖粮难”。这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速度飞快B.经济体制改革纵深发展C.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D.商品经济发展势头迅猛5.《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救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写道:新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新政权将满足社会成员社会福利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救济工作的目标,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社会救济的必备前提。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救济()A.服务于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的主流B.有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D.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不断完善政策6.[2023·安徽宣城期末]下表为秦汉中央设置的部分官职及职责,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朝代官职职责秦都水长丞掌“陂池灌溉,保守河渠”西汉水衡都尉“掌上林苑,有五丞”,并负责林业方面的管理东汉河堤谒者“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A.政府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利用B.统治者对资源进行巧取豪夺C.北方中原地区生态状况良好D.封建政权机构专业分工细致7.[2023·广西柳州模拟]清代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同时也出现许多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的问题;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这表明清代前期()A.急需变革政治制度B.环境治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C.社会生态危机显露D.高产作物引进引发社会矛盾8.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没有任何计划的生产,最终造成了资源浪费,引起生态危机。马克思的观点意在()A.寻求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途径B.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具有预见性C.揭示引发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根源D.强调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生态环境9.[2023·河南洛阳统考]有学者认为,从客观上看,后冷战时代以美国模式的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也带来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A.全球治理体制亟需变革B.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C.全球化的弊端十分严重D.多极化格局已成为时代的要求10.[2023·天津红桥区高三期末]1861年,美国作家戴维斯在小说《铁厂一生》中,这样描述当时美国的东部城市:“空气污浊、湿冷……层层叠叠的浓烟从铸铁厂巨大的烟囱里滚滚而出”“码头上、肮脏的小船上、发黄的河水上,到处都是烟——它黏在屋前的油污层上,落在两棵发黄的杨树上,贴在行人的脸上。”戴维斯的描述()A.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B.批判了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C.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困苦D.否定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意义二、非选择题11.[2023·临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盘点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节选1982~2005年2019~2023年)材料1982~202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8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见下表。年份主题1982~1986年主要涉及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执行农村的改革方针2004年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2019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20年要求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2021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2022年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2023年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一号文件”的理解。12.[2023·武汉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塞罕”源自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公元1681年,康熙帝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猕、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炼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设置了“木兰围场”。此后一百余年间,这里成为清帝避暑、联络北方蒙古诸部和其他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步入近代以后,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至解放前夕,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摘编自徐凡《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创造绿色天地》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原林业部号令向沙地进军,加大人工造林,建设塞罕坝林场。五十多年来,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两代知青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如今,塞罕坝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和坚实的生态屏障,每年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体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塞罕坝林海茫茫、水草丰茂,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成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地方拓财源”的绿色生态屏障。——摘编自李淑霞、曹耀峰《河北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塞罕坝环境恶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清朝和新中国对塞罕坝治理目的的不同,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塞罕坝林场建成的历史影响。(8分)答案1.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湖广地区为主要的产粮区,供应江浙等地,结合所学,江浙地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说明经济区域分工加强,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商品粮运输的方式,排除A项;“衰退”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普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2.答案:A解析:1933年秋,蒋介石调兵百万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以50万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与“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相符,故选A项;“战略转移”即长征,发生于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排除B项;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番号,民族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番号为八路军、新四军,排除C项;材料与土地革命无关,排除D项。3.答案:B解析:由材料“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可知为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故选B项;1952年已经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A项;1958年“大跃进”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项。4.答案:A解析: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A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明经济体制改革纵深发展,排除B项;农业经济效益强调投入与回报的比例,但材料只提到农业生产发展,并未提到投入,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发展,未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5.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认为,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给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或贫困者提供援助和救济,满足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需求,进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材料中“新政权将满足社会成员社会福利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救济工作的目标”相符,故选C项;“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社会救济的必备前提”说明此时处于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才开始工业化建设,排除A项;1950~1952年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有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B项;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6.答案:A解析:材料中秦汉中央设置的几个官员职责都是河流、林业方面的工作,这说明当时政府设置了生态资源相关的专门职位,这是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利用的表现,故选A项;材料中“保守”体现了统治者对水土资源主要是保护、管理,而非巧取豪夺,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7.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清代前期,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紧张,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断,故选C项;材料主要是社会问题,并不是政治制度,排除A项;清代针对环境治理作出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明显,排除B项;高产作物引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排除D项。8.答案:A解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导致自然界生态失衡,意在寻求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途径,故选A项;生态危机发生以后的分析,不能说明预见性,排除B项;题干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排除C项;“直接影响”表达不当,排除D项。9.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主导了全球化秩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全球治理体制亟需变革,故选A项;贸易体系只是全球化治理中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弊端十分严重”不符合全球化的影响,排除C项;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层层叠叠的浓烟从铸铁厂巨大的烟囱里滚滚而出……它黏在屋前的油污层上,落在两棵发黄的杨树上,贴在行人的脸上”可知,浓浓的烟囱黏在杨树上、人脸上,环境污染严重,结合材料时间“1861年”可知,此时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时期,即戴维斯的描述批判了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故选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排除A项;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体现了工人阶级生活困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积极意义体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极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而材料只强调了环境污染,未否定工业革命的进步意义,排除D项。11.答案:示例: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问题;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和突破;中国人口多耕地少,吃饭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粮食安全问题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4分)1982~1986年,“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赋予农民经营自主权。2019~2023年,中共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在此过程中,“三农”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粮食安全日益放在首位;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分)“一号文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当时“三农”最迫切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解放农村生产力,对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4分)解析:从材料中所列举的从1982~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可得出主要内容包括:承包责任制、农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水利改革、综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供给保障、改善乡村治理、新动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等。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作答,首先要明确“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即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问题,中国人口多耕地少,吃饭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基于以上原因,党中央决定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和突破,另外,当今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粮食安全问题突出,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在此过程中,“三农”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粮食安全日益放在首位;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党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