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学_第1页
第10章-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学_第2页
第10章-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学_第3页
第10章-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学_第4页
第10章-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文地理学第10章旅游地理〔6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旅游业的发生、开展及其类型的规律、旅游的区域特征、旅游者的动机与决策、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等知识,以便更好地为中国旅游业效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包括旅游系统、旅游者的动机与决策、旅游资源与旅游地、难点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影响。三、知识要点:〔1〕群众旅游的开展〔2〕客源地、目的地与交通连接〔3〕旅游动机〔4〕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5〕旅游地的地域类型〔6〕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区域文化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五、课的类型:理论综合课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10章旅游地理第1节旅游业的兴起与开展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开展1.国外:(1)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金字塔吸引了无数游客;(2)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古罗马各城邦国之间公务、贸易、考察活动频繁;(3)宗教朝觐活动;(4)13世纪以来贸易的开展——旅游;(5)15世纪以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极为盛行,促进旅游活动;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像高21米,长57米,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国王〕海夫拉的脸型。提洛岛位于希腊米科诺斯西南的小岛提洛岛〔Delos〕是考古学家的天堂。该地面积仅为4平方公里,希腊和罗马风格的遗址普及大局部地区,面积十分广阔,这使提洛岛足以与特尔斐和奥林匹亚媲美。守卫着提洛岛“圣湖〞的瘦狮中的一个〔雕刻于公元前7世纪〕奥林匹斯山沙特圣城麦加位于沙特西部,靠近红海沿岸。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诞生在这里。麦加大清真寺的“天房〞麦加城中心的这座大清真寺〔又称禁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总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麦加大清真寺夜景

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开展2.中国旅游的兴起与开展:(1)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和尚道士等的出游都是古老的旅游形式;(2)游记文学反映了大量的旅游内容,比较典型的有《徐霞客游记》等。二、群众旅游的开展1.近代旅游: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一次旅游为标志,持续至二战结束这段时期,以观光娱乐、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的布法罗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此后饭店逐渐开展成一种行业,它既是近代旅游业开展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开展。2.现代旅游:二战结束以来。现代旅游对经济社会开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1〕国际:旅游业空前开展,“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是世界最大产业。〔2〕中国:国际旅游:包括入境与出境旅游国内旅游3.旅游业的概念居住地目的地〔客源地〕〔全过程效劳的所有行业的综合〕〔目的地〕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效劳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旅游是一个系统,包括旅游者、旅游产品、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交通通道旅游系统旅游者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环境第2节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二、客源地与目的地一、旅游者一、旅游者〔一〕国际上的定义1、国际旅游者〔1〕国际游客〔2〕国际旅游者〔3〕国际短途旅游者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在目的地国家的旅游接待设施度过至少一夜但不超过一年的游客。在目的地国家的旅游接待设施少于一夜的游客。判断以下情况属于国际游客吗?1、移民2、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3、避难者流浪者4、边境往来工人5、从游轮上岸游览异国风光几个小时的人6、到国外就医半个月的病人7、宗教朝觐者8、到另外一个国家的探亲者9、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10、国际会议的参加者2、国内旅游者〔1〕国内旅游者在本国的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2〕国内短途旅游者基于度假、娱乐、运动等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游客海外游客国内游客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国内旅游者二、客源地与目的地〔一〕客源地〔二〕目的地〔三〕交通连接1、概念2、条件〔1〕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2〕旅游者具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3〕旅游者具有闲暇时间。〔一〕旅游客源地产生旅游者的地域,也就是游客的来源地。结论:当前国际上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多是经济兴旺的国家和地区,西欧、北美和日本,亚太地区是一个新兴的重要客源地。〔二〕旅游目的地1、概念

2、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简介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世界有代表性旅游目的地简介名称范围特点主要客源地地中海地中海沿岸国家以海岛、海岸和历史文化遗迹为主西欧国家加勒比海墨西哥、大、小安第斯群岛国家和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美国和加拿大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国家以热带海滨风光著名,宗教寺庙也突出日本、香港和台湾主要旅游目的地:资源特色〔1〕地中海:“3S〞资源+历史文化古迹+民族风情;〔2〕加勒比海:热带森林及海滨+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3〕东南亚:热带海滨风光+宗教寺庙+民俗风情;〔4〕肯尼亚:热带草原风光+野生动物;〔5〕阿尔卑斯山:冬季滑雪+山川风光;地中海沿岸风光西班牙的马德拉群岛古巴风光马来西亚的云顶广场马来西亚的兰卡威阿尔卑斯山风光〔三〕交通连接1.交通是联系客源地和旅游区的桥梁,是旅游的通道和媒介;2.交通效劳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3.交通线路的设计:闭环交通线,不走回头路4、三个层次:外部交通旅游区内由中心城市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内部交通1、特点2、层次〔1〕依赖于一般交通线路;〔2〕按照需要对一般交通线路进行组合。〔1〕第一层次外部交通〔航空和铁路〕〔2〕第二层次跨越中、小尺度〔公路或者铁路〕〔3〕第三层次内部交通〔特种交通〕〔三〕交通连接3、地位和功能〔1〕旅游业产生和开展的先决条件;〔2〕调解旅游业的开展速度;〔3〕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4〕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开展。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1.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一致:兴旺国家;2.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西欧——地中海北美——加勒比海东北亚——东南亚3.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第3节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一、文化的概念与旅游地文化二、旅游地文化的要素三、旅游地文化的根本特征一、文化的概念与旅游地文化文化是一个涵盖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它社会现象。

旅游地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二、旅游地文化的要素1、物质要素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和旅游效劳设施;2、文化行为要素风俗习惯、生活制度和行为标准等3、心理要素民族性格和宗教情绪,也包括旅游相关从业人员、与旅游者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旅游地接待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情操,还包括旅游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旅游地文化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如果把旅游地的文化整体视为立体系统,那么其构成在一般情况下,如以下图〔图10-2〕。三、旅游地文化的根本特征1、地域性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主要指的是文化的地域差异性。它的形成两种因素,一种是自然环境,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要求它注重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表达,设计与突出有自身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2、群众性当代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群众活动。旅游地文化属于社会群众文化,具有一般群众文化所具有的商品性、娱乐性等特征。旅游开发和经营必须充分考虑群众游客的需求特点3、综合性旅游地文化的综合性是社会环境中多种文化现象的综合反响。现代旅游地文化是一项以文化交流、文化消费为根底,包括多种形态的旅游资源,又借助于日益丰富的旅游媒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4、直观性指旅游的客体对象直接作用于主体的视听感知,这是旅游地所具有的新奇感人的永恒魅力之一,只有这样旅游主体才得到原有空间无法得到的新鲜感受。5、季节性旅游地文化的季节性与旅游活动的季节性相对应。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及其内容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可分为四个层次:1、根本层次〔观光层次〕其行为特点为观光旅游,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其目的是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获得美的享受。2、提高层次〔娱乐和购物层次〕其行为特点为娱乐和购物。旅游者去游泳、划船、垂钓、打猎、滑冰等野外旅游活动和参加舞会、音乐会,以及进茶馆、咖啡厅等室内休闲娱乐活动,以丰富和提高旅游活动内容,给旅游者以精神方面的享受。3、专门层次〔主题层次〕其行为特点为休闲和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商务活动、修学活动等特殊旅游活动。专门层次具有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性较强、需要特殊效劳、旅游花费大等特点。4、最高层次〔生态旅游层次〕第4节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一、旅游资源二、世界旅游资源三、世界主要的旅游地国家一、旅游资源1、概念2、具备条件3、特点4、评价方法〔1〕体验性评价;〔2〕技术性评价;〔3〕综合性评价;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2、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够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世界旅游资源〔一〕亚洲分区特点东亚壮美的山水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映生辉。东南亚热带滨海滩岛胜景与浓郁的宗教文化南亚山雄水秀,风景迷人,历史悠久宗教源地西亚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宗教旅游资源中亚独特的大漠草原风情和浓郁的伊斯兰教文化珠穆朗玛峰富士山和樱花日本京都掠影韩国景福宫韩国青瓦台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二〕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伦敦夜景西班牙斗牛表演科罗拉多大峡谷阿拉斯加冰河湾黄石国家公园猛犸洞安赫尔瀑布东非大裂谷尼亚加拉大瀑布金门桥迪士尼乐园.旅游地

从目前我国旅游地的开发类型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风景名胜区

2.自然保护区

3.历史文化名城与古迹

4.国家森林公园

5.国家旅游度假区

6.主题公园都江堰九寨沟风景1九寨沟风景2九寨沟风景3原山森林公园的仙人洞、齐长城和石海第5节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1、旅游业的经济特性①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异地消费性②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客源地的购置力转移到旅游地消费旅游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1〕与旅游直接相关的部门:宾馆、商场、餐厅、娱乐场所、景区景点、旅游交通等等2〕与旅游间接相关的部门:涉及各行各业澳大利亚统计有29个部门109个行业与旅游产业相关——旅游的开展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开展世界旅游组织公布数据说明:旅游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一、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旅游产品的不可储蓄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步———决定了旅游业的波动性大人的旅游消费受政治、经济、突发事件等影响极大③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旅游业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表现在:旅游产品不能贮存,而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大;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的影响。一、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二〕经济影响1、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1〕促进经济开展;〔2〕实现收支平衡;〔3〕增加就业;〔4〕增加税收;〔5〕优化经济结构;〔1〕旅游的过度超前开发;〔2〕引起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上升;1、旅游业对经济开展的促进作用①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②重要的创收、创汇渠道③直接与间接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④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旅游业每投资1万美元可以创造5个就业岗位,比石油行业每1万美元只能创造3.5个岗位高得多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推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开展,进而可促使三大产业的结构性调整①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1〕旅游业提供的是效劳产品,不需要付出很多的物质产品、不消耗大量能源、不破坏资源就可得到经济收益〔异地消费性所致〕2〕旅游商品和效劳价格由本国控制,可通过调整价格来刺激旅游者而不受国际监控3〕旅游收入是现汇,资金可马上投入周转使用4〕换汇本钱低,获利高②重要的创收、创汇渠道旅游的异地消费性决定了旅游目的地国可以获取客源国的外汇从旅游业获取外汇有经济上的好处:1〕增加地方税收海南旅游税收占总税收的11.97%2〕填补贸易逆差(美元)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1年贸易差额-27.6-448.9411.51403.72424.31864.9旅游外汇收入6.1712.522.1887.33140.99177.921978~1987年我国贸易逆差324亿美元旅游外汇收入115亿美元,弥补35%逆差2、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消极作用①盲目投资、超前开展②单一经营,缺乏风险意识③通货膨胀、地价上涨旅游业开展需要交通、通讯、电力等等设施的建设条件在条件不成熟地区盲目投资旅游业属过度超前开展,会拖累地方经济的开展因旅游业的波动性,单一旅游经济风险极大旅游业开展必然造成旅游地物价上升,地价上涨当地人在得到旅游收益的同时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一〕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旅游与环境之间有独立关系、冲突关系和共生关系三种。〔二〕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植物;2.水质量;3.大气质量;4.野生动物;5.旅游与地质;〔三〕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1.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1)建筑污染。(2)带状开展和蔓延。(3)根底设施超负荷。(4)与本地居民隔离。(5)交通堵塞。2.城市根底设施的变化2、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①促进历史遗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②促使一些旧建筑改造成旅游设施③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动力与资金④为保证旅游者的体验而保护了环境质量3、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作用①旅游者的采摘、山火、踩踏、垃圾堆放对旅游区植物造成破坏②旅游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其它水污染对旅游区水环境产生破坏③旅游交通工具及旅游区大量能量消耗造成旅游区大气和噪声污染④旅游者的活动侵扰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影响了动物行为、生活习惯,甚至影响其种群数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链⑤旅游者对地质景观的破坏:采集标本、珊瑚、钟乳石等⑥旅游建筑物缺少规划与论证,破坏天然景色⑦对旅游地居民、工作人员生活、工作环境造成压力与不良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一)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送到憎畏(二)示范效应(三)旅游和社会道德(四)旅游与宗教(五)旅游与语言(六)旅游与健康三、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1、示范效应2、新殖民主义旅游者的进入使当地居民感到外面的世界的先进,从而对旅游者产生模仿,即旅游者起了示范作用①居民的价值观念变化②行为方式的变化①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