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_第1页
第七讲-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_第2页
第七讲-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_第3页
第七讲-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_第4页
第七讲-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笔记:一、监察目的二、监察类型三、监察制度的演变四、监察的权力第5讲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一、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二、监察的类型:御史纠弹制度谏官言谏制度御史监察系统谏官言谏系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两大系统古代监察制度

纠察官邪,肃正朝纲,用弹劾手段,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

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用谏诤封驳,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战国雏形形成:秦汉发展:魏晋成熟:隋唐强化:宋元高度完备:明清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1、雏形阶段:战国时有史官,始有监察职能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2、秦汉——形成阶段A、秦朝中央

地方御史府:御史大夫府监郡御史2、秦汉——形成阶段

特色:有中央地方之分、监察和行政初步分开。监察制度化、法律化西汉末年

汉武帝汉武帝B、汉朝御史府丞相史州县郡御史中丞州部刺史13个监察区县乡:督邮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丞相率领中央直属中央地方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2、秦汉——形成阶段东汉:刺史成为常驻官员,除监察外又增加地方行政和军政;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使地方行政区划也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1。御史大夫检查丞相,但他的轶级却只有中二千石,“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而御史大夫的监察对象丞相官轶为万石,金印紫绶。

2。刺史的职责主要在于监察各州下设的郡国守相,但刺史的官轶却只有六百石,初设置时刺史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官署。刺史的监察监督的对象郡国守相的官轶大部分为二千石。

“以小制大”的监察机制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3、魏晋——发展阶段特色:形成中央监察机构的初步统一谏官系统开始系统、规范化。魏晋南北朝御史台:御史中丞殿中御史检校御史督运御史巡御史御史系统谏官系统门下省或集书省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隋唐——成熟阶段

特色1、御史权力扩大,并享有部分司法权;2、形成台谏并立的局面。

隋朝御史台司隶台谒者台

唐朝御史台台院殿院察院监察御史设10个监察区(道)谏官门下省中书省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右补阙右拾遗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所言多被太宗采纳。历史上唐太宗以虚怀纳谏著称。

唐代设御史台,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一独立之机构,不属于三省。换言之,监察权是脱离相权而独立了。此即是唐代监察制度与汉代相异之点.钱穆语:5、宋元——强化时期特色:首开“台谏合一”先河;元朝形成全国范围的垂直监察网络。宋朝中央承唐制设御史台辖三院地方:通判通司:转运司元朝御史台江南和陕西诸道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22道监察区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6、明清——高度完备明朝都察院六科给事中13道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司巡按地方者为巡按御史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另外:设立厂卫制度(目的是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锦衣卫:是从皇帝的军事机构东厂和西厂: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6、明清——高度完备

特色:结束唐以来监察机构三院制,实现监察组织的空前完整和统一。清朝都察院六科给事中15道监察御史监察官风闻言事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第5讲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四、监察的权力1、弹劾权:弹劾群僚结党营私、贪污渎职等非法行为2、谏诤权:谏诤政事之得失3、司法权:司法监察和司法审判权4、审计权:对国家财政预算的执行和决策编制的审核、稽查财政不法行为南阳府衙的大堂“公廉堂”上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下联: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作探究: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有什么特点?1、监察权地位高,体制日趋健全;2、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监察;3、强化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4、重视监察官吏的选拔、考核;5、重奖重罚;6、监察权来自皇帝,皇帝有最高监察权;7、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8、监察制度是国家权力的调节、平衡器。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特点

材料一、(下图)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兼有治官、监督、制衡、检察、弹劾、惩戒和教育之效能,充分体现了监督之意。

材料二、“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此其重台之旨。”

——元世祖.忽必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作探究: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1、有利于政令畅通,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环境;2、有利于修正统治政策,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3、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维系统治阶层的稳定性;4、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5、为当今政治体制改革、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提供模本。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作用积极方面朱元璋“重典治吏”

朱元璋毫不留情地诛杀贪官,是中国历史上治贪最严、出手最毒的一位皇帝。凌迟、开水、铁刷子、钻头都用上了,每年杀官无数,但是腐败的官员仍是杀一茬来一茬,并未有更有效地好转。朱元璋气得捶胸顿足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合作探究: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1、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和杜绝官僚腐败和低效现象。

2、无法解决封建王朝固有的内在矛盾,挽救不了封建剥削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

3、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有限:

①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1)依赖性——取决于皇权的定夺第一,监察机构是否完善取决于皇帝的决策。如:唐御史台或分或合第二,监察的权威来自皇权,御史行使职权需以皇权为后盾。如:包公的“势剑金牌”

第三,御史监察弹劾的效果完全取决于皇帝。(2)同构性——强化皇权政治的需要历代监察制度的变化,新的运行机制的建立的总原则就是有利于皇权的强化。如:乌台诗案。(3)异化性——监察权力的失控初刺史职守仅限监察方面的权力,至东汉时,职权遂步扩大,获得了行政权、兵权,发展成为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州牧)。明代的厂卫制度。(4)脆弱性——

“强干弱枝”最终与己愿违对京师百官的监察重于对地方官吏的监察。(5)狭窄性——缺乏群众基础支撑

用官吏监察官吏。没有发现有发动庶民对官吏进行监察的记载。唐太宗只对上层官僚广开言路,武则天创立的“知匦制度”,举报箱也只设在朝廷之上。1、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2、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发挥监察制度的作用;3、弱化行政机关的决定权,不能人为干预监察;4、充分发挥监察人员的积极性,广开言路,积极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合作探究:当今社会应该从古代中国监察制度演变的进程中得出什么启示?

关于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监察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高效

②明清时期随着皇权的高度加强,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③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

④明清时期的谏议机构比较完善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明清时期随着皇权的不断强化,专门的谏议机构已不存在,机构较为完善的是监察制度。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解析】

内阁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排除其他选项干扰,抓住事物的本质,材料主要说明了内阁官员处理公务以原有案例为样本,反映了政治体制的僵化。

A项说法官员无所事事和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