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原理课件_第1页
宏观经济原理课件_第2页
宏观经济原理课件_第3页
宏观经济原理课件_第4页
宏观经济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宏观经济学原理

21

绪论31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费瑞希(R·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古典宏观经济学(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4(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第一,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至整个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与政策的分析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第二,以价值理论为基础。有关价值决定问题的论述是分析所有经济问题的基础。但在有关是劳动决定价值还是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价值上却有不同的看法。第三,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方法。5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置;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6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萨伊法则利率灵活变动性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7萨伊法则

首先,我们用一个以物易物经济来理解萨伊法则。需求必然等于供给。整个经济都不会出现过度生产(总供给大于需求)或者生产不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现在一个货币经济中考虑萨伊法则,它还成立吗?卖以后他必须全部购买吗?他可以储蓄一部分收入。因此,他的供给予就有可能会大于他的需求。对整个经济也是如此。据此有些西方学者可能会认为,萨伊法则在一个货币经济中不能成立。但是,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意!他们争辩道:储蓄并不一定代表着消费不足。通过利率可灵活变动的资金市场,所储蓄的每一块钱都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8三、利率灵活变动性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利率的灵活变动性(interestrateflexibility,又译利率的伸缩性)可以确保储蓄正好等于投资。在他们看来,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而投资则是利率的反函数。如果在某一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有下降的倾向;储蓄小于投资,利率则有上升的趋势。正是利率的这种上下灵活变动的性质,使得信贷市场(creditmarket)处于均衡状态,即储蓄量等于投资量,或曰市场出清。9四、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

居民户的储蓄比企业意愿投资要多,结果导致总支出减少。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随着需求下降,竞争性的商品生产者将降低其价格以避免出现生产过剩。如果需求和价格下降,依然有可能销售原来在高需求和高价格水平上抽销售的同样数量的商品。因此,灵活变动的价格使得商品市场出清。劳动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他们还认为,工资下降的比率会恰好等于价格下降比率。10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期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第一个阶段,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1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前者仅仅局限于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后者则包括了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的理论。包括萨缪尔逊、J·希克斯、P·索洛、J·托宾。新一辈的著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主要有:GeorgeAkerlof和JanetYeellen、OliverBlanchard、GregMankiw和LarrySummers,BenBernanke,他们号称“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12二、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

(一)凯恩斯论萨伊法则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给”——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观点: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储蓄不会自动投资。13(二)凯恩斯论工资—价格自由变动性

首先,凯恩斯注意到了,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其次,他认为,即使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是有足够的灵活性,这也不能确保经济会移向充分就业产量,凯恩斯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混淆了单一价格和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14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便使之更加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15四、凯恩斯将古典理论视作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凯恩斯他认为古典理论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其条件为:1.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方向可自由变动;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16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第三,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第五,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第六,明确提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17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凯恩斯主义追随者们主要在以下十大研究范围内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经济学:①IS-LM模型;②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等新的消费函数理论;③加速原理、乘数加速原理等许多新的投资理论;④货币偏好、资产选择等新的货币理论;⑤AD-AS分析;⑥经济的动态化、长期化的增长模型;⑦需求抖动、成本推动、结构型等通货膨胀理论;⑧开放型经济理论;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⑩宏观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在需求管理的政策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发展了供给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18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70年代初以后,由于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对此无法做出提出对策,其他学派的宏观经济学纷纷出笼。在与凯恩斯主义的激烈冲突和争论中除了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在修改自己的理论上做了许多努力外,还产生了几个其他学派,如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以上各学派在理论观点相同之处是:①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只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是能够更好地运行的;②强调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9宏观经济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一、持续的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速度。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它是指在现有市场工资水平上,想找工作的人都能找到一份工作的一种状态,这通常隐含着高就业率和低失业率。三、价格稳定。指标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20宏观经济的政策工具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的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有关政策的总称。政府支出是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政府支出会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总支出,进而影响到一国GDP水平。税收政策从容不迫两个方面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其一,税收对人们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其二,政府对企业征税会影响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向。21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工具是货币政策,它是通过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价格、汇率等等。(一)宏观经济重要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I)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在一年内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GDP-外国居民在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本国居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国内生产净值(NDP):一国在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NDP=GDP-折旧额国民收入(NI):一国居民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NI=工资+利息+租金+企业利润NI=NDP-间接税个人收入(PI):一国居民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全部收入。PI=NI-(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I):一国居民在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DI=PI-个人所得税名义GDP:按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GDP实际GDP:按基年价格核算的GDPGDP压缩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其它宏观经济变量两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和家庭在两部门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关系是: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提供要素报酬。(二)两部门国民经济循环流程图企业家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生产要素报酬YC消费支出CY劳动、资本最终产品和劳务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S=0)企业家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CY金融市场ISC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S

0)AE=AD=C+IGDP=NI=C+SC+I=C+SI

S注入量

漏出量两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三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和政府政府的经济职能:税收(TX)政府购买支出(G)转移支付(TR)净税收(TXN):TXN=TX-

TR(三)三部门经济循环流程图三部门国民经济循环图企业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家庭政府SIYGCTXCGTR三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

NI=GDP=C+S+TXNAE=C+I+G国民经济恆等式:C+S+TXN=C+I+G或:I=S+(TXN-G)

I=Sp+Sg四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政府和对外经济关系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形式:进口(import)和出口(export)(四)四部门经济循环流程图四部门经济循环流程图企业家庭政府国外金融市场要素市场商品市场GGSIYYMXCCTRTX四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NI=C+S+TXN+MAE=C+I+G+X国民经济恒等式:

C+S+TXN+M=C+I+G+X或:S+TXN+M=C+I+G+X或:I=S+(TXN-G)+(M-X)或:I=Sp+Sg+Sf

支出法(产品流量法)收入法(成本流量法)(五)GDP的核算方法产品流量法按支出法计算GDP,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X—M)GDP=C+I+G+(X—M)国内私人总投资(I)固定投资(如企业购买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投资)存货投资居民购买住房支出成本流量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GDP=工资+利息+租金+企业利润一、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理论影响消费支出决定因素的几种理论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理论的基本假设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潜在的国民收入(YF)是固定不变的。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达式C=a+bYd或:C=a+bY其中:C代表消费;a代表自发性消费(a>0);Yd(或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0<b<1)。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C)同可支配收入增量(

Y)的比值。(0<b<1)MPC=C/Y从几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值。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入总量(Y)的比值。APC=C/Y例题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答:自发性消费量:200MPC:0.8APC:1450图和消费曲线OCY450AC0Y1C1Y2C2C3Y3消费曲线的平移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消费量的变化”和“消费的变化”的区别。“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平移”的区别: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财富(wealth);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税收;利率。消费曲线平移动图示OCY450C1a1C2a2C3a3二、储蓄函数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储蓄函数的推导;设消费函数C=a+bY因为S=Y—C所以S=-a+(1—b)Y其中,(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MPS与APS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值。MPS=

S/

Y=

(Y—C)/Y=1—

C/

Y=1—MPC=1—b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值。APS=S/Y=(Y—C)/Y=1—APC储蓄曲线的推导OYC450aC=a+bYAOSY-aBS=-a+(1-b)Y储蓄曲线的推导OYC450aC=a+bYAOSY-aBS=-a+(1-b)Y三、投资支出投资(investment):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资本存量。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投资被视为给定的(自发变量),即认为投资与国民收入无关,I=I0

。投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建筑物、设备支出和存货投资。投资曲线OYII0I=I0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方法利用消费函数,即(C+I)分析法;利用储蓄函数,即I=S分析法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利用消费函数得:Y=AE=C+I利用储蓄函数得:I=S(一)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消费函数)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IC=a+bYI=I0解联立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为:Y=(a+I0)/(1-b)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消费函数)OYAE450aC=a+bYa+I0AE=(a+I0)+bYYE(二)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储蓄函数)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S=-a+(1-b)YI=I0解方程组得:Ye=(a+I0)/(1-b)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储蓄函数)OYS/I-aS=-a+(1-b)YI=I0YE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比较)

AEYOCAEYEOYS/ISIYE五、乘数模型(Multipliermodel)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Hahn)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本节仅介绍投资乘数和消费乘数。(一)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的国民收入的增量。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e=(a+I0)/1-b现假定自发投资量由I0增加到(I0+

I),那么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呢?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dY/dI=1/1-b即:

Y=(1/1-b)•

I投资乘数:

I=Y/

I=1/1-b图解中的投资乘数OY450AEaCa+I0AE1AY1

IAE2BY2

Y注:增加自发投资量会使消费曲线上移至AE1,此时均衡国民收入为Y1。如果在原有的投资I0的基础上增加投资

I,AE1曲线就会上移到AE2的位置,这时均衡国民收入就增加到Y2。4

1政府的经济职能4.1.1“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争论关于政府的经济作用,不同发展阶段的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处在自由竞争阶段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政府的三点作用①国防;②制定并实施法律制度;③保证“自然垄断”。即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守夜人”的角色。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后,针对“市场失灵”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非常重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如凯恩斯)。在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反映在经济理论上,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争论又重新活跃。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提出了“政府失灵”观点。但是,在当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作用是不容置疑的。4.1.2

政府的经济职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或“游戏规则”;制定和实施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便提高经济效率;制定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解决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问题。4.2

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政府购买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税收和转移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与政府支出有关的乘数。4.2.1政府购买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Y=C+I+G(均衡条件)

C=a+bYdYd=Y-TX+TRTX=0TR=0I=I0G=G0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E=(a+I0+G0)/1-b例题:设:C=100+0.75Y,I=50,G=20解:建立模型:

Y=C+I+GC=100+0.75YI=50G=20求解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

YE=(a+I0+G0)/1-b=(100+50+20)/1-0.75=680政府购买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一)OYAE450aCa+I0C+IE0Y0a+I0+G0C+I+GE1Y1政府购买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二)OYS/I/G-aSI=I0Y0I+G=I0+G0Y1政府购买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OYAE450CC+IE0Y0C+I+GE1Y1aa+I0

a+I0+G0YSII+GO4.2.2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解为:

YE=(a+I0+G0)/1-b现通过对上式求偏导得:

dY/dG=1/1-b即: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会带来倍数于政府购买支出增量的国民收入,其倍数为:1/1-b。这样也就得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G=dY/dG=1/1-b4.3

税收、转移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4

3

1税收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情形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Y=C+I+G

在没有引进税收(TX)和转移支出(TR)前,社会总支出为:AE1=C+I+G=(a+I0+G0)+bY

引进TX、TR因素后,社会总支出函数为:

AE2=(a+I0+G0-bTX0+bTR0)+bY令:b(TX0-TR0

0则:AE2曲线位于AE1曲线的下方。税收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情形(图示法)OYAE450AE1E0E1Y1AE2Y0税收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情形(代数法)令:TX=TX0,TR=TR0(税收和转移支出均为外生变量)则:Yd=Y-TX0+TR0这样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模型就变形为:

Y=C+I+GC=a+bYd

Yd=Y-TX0+TR0TX=TX0TR=TR0

I=I0G=G0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E=(a+I0+G0-bTX0+bTR0)/1-b与政府支出相关的几个乘数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解为:YE=(a+I0+G0-bTX0+bTR0)/1-b对上式分别求偏导得:政府支出乘数:g=dY/dG=1/1-b税收乘数:

Tx=dY/dTx=-b/1-b转移支出乘数:

TR=dY/dTR=b/1-b现假定政府净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同时以等值变化,其它不变,对均衡国民收入求全微分得:dYE=(1/1-b)•dG0-(b/1-b)•dTXN令:dG0=dTXN得:预算平衡乘数:

B=14

3

2

税收与国民收入有关的情形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模型:

Y=C+I+GC=a+bYd

Yd=Y-TX0+TR0TX=TX0+tYTR=TR0

I=I0G=G0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E=(a+I0+G0-bTX0+bTR0)/(1-b+bt)

税收与国民收入有关时的几种乘数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解为:

YE=(a+I0+G0-bTX0+bTR0)/(1-b+bt)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

a=

I=

G=1/1-b+bt

TR=b/(1-b+bt)

TX=-b/(1-b+bt)4

4双缺口模型和财政政策4

4

1双缺口模型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当所有资源实现充分就业时所能生产出来的均衡国民收入,一般用不变价格计算。也称潜在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YE):经济在均衡状态时所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产量缺口:充分就业产量和均衡产量之差,即:产量缺口=YF-YE萧条缺口萧条缺口:均衡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一种情况(即:YF-YE>0),其缺口等于充分就业产量减去在此产量水平的总支出量。OAEY450C+I+GEYEABYF萧条缺口产量缺口通货膨胀缺口通货膨胀缺口:均衡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一种情况(即:YF-YE<0),其缺口等于充分就业产量减去在此产量水平的总支出量。OAEY450C+I+GAYFEBYE通货膨胀缺口产量缺口4

4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所采用的税收和支出政策财政政策的分类:按内容划分:税收政策、政府支出政策和政府转移支出政策。按其对总需求的影响划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按作用机制划分: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发的财政政策。(一)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总支出扩大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财政政策。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和降低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导致总支出减少进而使国民收入减少的财政政策。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减少转移支出和提高税收。(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和自发财政政策在凯恩斯以前,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健全财政思想。针对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凯恩斯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就凯恩斯主义宏观财政政策的手段来看,政府可以采取干预经济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相机抉择法”;第二种是使用“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也称“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或“稳定性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法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种调节手段的特点,机动地决定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一般来说,在经济繁荣时期,为避免通货膨胀,必须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以控制过度的有效需求:反之,在经济萧条时,必须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提高有效需求,刺激经济繁荣。即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采取逆风向行事原则。相机抉择法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时滞”问题。时滞有三种: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奏效时滞。自发性财政政策自发性财政政策:具有自动地实现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也称“内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各种福利的支出;农产品价格维持的实行;公司和个人的储蓄。4

4

3双缺口模型与财政政策效果450OAEYE1AE1YEYF萧条缺口与扩张性财政政策E2萧条缺口4

5四部门模型1、进口函数与边际进口倾向

M=M0+mY(M0自发进口量,m边际进口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每增加一单位本国国民收入所引发的进口增量2、出口函数与边际出口倾向X=X0+hYB(X0

自发出口量,h边际出口倾向)边际出口倾向:B国增加一单位的国民收入所引起的A国的出口增量

四部门经济模型Y=C+I+G+(X-M)C=a+bYdYd=Y-TX+TRI=I0G=G0TX=TX0+tYTR=TR0X=X0+hYBM=M0+mY1005.1

投资支出本节要点投资是增加物质资本存量的支出流量在国民帐户中列出的投资主要包括: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和住宅建筑投资影响投资的因素有:利率和投资预期回报率101投资的分类在国民核算帐户中投资可分为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和住宅建设投资;投资还可分为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重置投资:补偿现有生产设备损耗的投资净投资:用于增加资本存量的那一部分投资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上重置投资102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是投资所产生的利润额与投资额的比率。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利率是投资的成本。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同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化关系。103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反映投资和利率数量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投资函数:I=I0-hr(h

0)根据马歇尔习惯,投资函数可变形为:r=I0/h-1/h·I104投资曲线及其斜率投资函数:r=I0/h-1/h•I投资曲线的斜率为:

dr/dI=-1/h(h>0)h代表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h值愈大,投资曲线的斜率愈小,曲线愈平坦;反之,投资曲线的斜率愈大,曲线愈陡峭。OIrI2(h2)I1(h1)h1<h2I0r2r1105投资曲线的移动投资曲线的移动主要是探讨利率以外因素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凯恩斯认为,投资决策在较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或曰“动物精神”(animalspirits)。一般来说,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未来预期乐观,投资量就会增加;反之,对未来预期悲观就会减少投资。OIr10652

两部门IS曲线107IS曲线的定义IS曲线: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I=S),一条用来反映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108两部门IS方程的建立Y=C+IC=a+bYI=I0-hr解方程得:

Y=(a+I0)/(1-b)-h/(1-b)•r上式即为两部门的IS方程109两部门IS曲线的推导(I=S法)SSIIYYrr450S(Y)I(r)r1I1S1Y1Y1I2AS2Y2Y2BISr2110两部门IS曲线的推导(NI—AE法)在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总支出:AE=C+I令C=a+bY,I=I0-hr即得:AE=C+I=a+I0-hr+bY现假定:A=a+I0,利率分别取r1、r2,且r1>r2即得:AE1=A-hr1+bYAE2=A-hr2+bY在Y不变的情况下,当r1>r2时,(A-hr1)<(

A-hr1)即得:AE1曲线在AE2曲线的下方。111两部门IS曲线的推导(NI—AE法)450AEYYrA-hr1AE1(r1,Y)E1Y1A-hr2AE2(r2,Y)E2Y2r1Y1Ar2Y2BIS112产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450AEYYrA-hr1AE1(r1,Y)E1Y1A-hr2AE2(r2,Y)E2Y2r1Y1Ar2Y2BISCDAE>NIHJAE<NI113IS曲线的斜率两部门IS方程:Y=(a+I0)/(1-b)-h/(1-b)•r可变形为:r=(a+I0)/h-(1-b)/h从上式可推导出IS曲线的斜率为:

dr/dY=-(1-b)/h由此可见IS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其作用机理是:

rIAEYErIAEYE114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斜率为:

dr/dY=-(1-b)/h由此可见IS曲线的斜率受b和h的影响其中:

b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曲线越平坦;反之,b值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陡峭。

h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曲线越平坦;反之,h值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陡峭。115b与IS曲线的斜率450AEYYrAE1E1Y1AE2E2Y2r1Y1Ar2Y2BIS116h与IS曲线的斜率SSIIYYrr450S(Y)I(r)r1I1S1Y1Y1I2AS2Y2Y2BISr21175

3IS曲线的平移两部门IS方程为:

Y=(a+I0)/(1-b)-h/(1-b)•r对上式求偏导得:

dY/dI0=1/(1-b)或dY=1/(1-b)•dI0dY/da=1/(1-b)或dY=1/(1-b)•da这也就是说,增加自发投资量,会使得IS曲线会向右移动,其移动的水平距离为1/(1-b)•dI0单位。同理,增加自发消费量,会使得IS曲线会向右移动,其移动的水平距离为1/(1-b)•da单位。118例题假定某国经济存在以下关系:C=40+0.8Y,I=55-200r求:(1)IS方程;(2)若初始投资由55增加至60,均衡国民收入会发生什么变化?并求新的IS方程。解:(1)根据已知条件建立IS方程

Y=C+IC=40+0.8YI=55-200r

解方程的IS方程:Y=475-1000r

(2)根据投资乘数理论得:

Y=1/(1-b)•I0=1/(1-0.8)

5=25

新的IS方程为:Y=475+25-1000r=500-1000r119IS曲线的平移(以增加自发投资量为例)SSIIYYrr450S(Y)I(r)r1I1S1Y1Y1I2S2Y2Y2ISr2AB

I01/1-b•

I01205

4

三部门IS曲线建立三部门IS方程:

Y=C+I+GC=a+bYd

Yd=Y-TX+TR

TX=TX0TR=TR0

I=I0-hrG=G0解方程组得IS方程为:

Y=(a+I0+G0-bTX0+bTR0)/(1-b)-h/(1-b)•r1216

1

货币及货币的职能122

货币及其演变什么是货币?货币是用于交易的任何资产,它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货币的演变以物易物:在货币产生之前,商品交换是采用以物易物的形式。商品货币:在历史上,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最初是以商品形式出现的。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时期都曾当作货币使用,如牛、贝壳、金银等贵金属。现代货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卡)等。123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货币的最主要的职能,如在任何面值的美国钞票上都印有一句话:“本币是偿付任何债务的合法货币,无论是公债还是私债”。价值尺度货币可用来表示所有不同商品的价格,从而为确定它们之间的交换比率提供便利。价值储藏货币可作为价值或财富保存下来。但这样一来会导致“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1246

2

银行与货币的供给125银行体系在现代经济中,一国银行体系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构成,两者各司其职。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管理的官方机构,一般都拥有发行货币的法定权利,但在一些国家也有例外,如利比亚和巴拿马的中央银行就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央行一般是通过基础货币的发行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来决定和调节一国货币的供给。商业银行一般是通过创造存款过程影响货币的供给。126影响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大众(通货存款率)商业银行(存款储备金率)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发行)127货币的层次性(以美国为例)根据货币的流动性的强弱,货币可分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1、狭义货币(M1)

M1=现金(硬币+纸币)+支票存款+旅行支票2、广义货币(M2、M3)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M3=M2+各金融机构发行的大额定期再回购合同票据除M1、M2、M3以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还有“近似货币”。

L=M3+储备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美国政府发行的储蓄公债、短期国库券、美国居民持有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1286

3

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具有通过存贷款活动创造大于原始存款的存款的能力。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的两个前提条件:储备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得到的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129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假定某银行吸收的原始存款为100万,并假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过程可概括为:存款贷款第一次:100100(1-20%)第二次:100(1-20%)100(1-20%)2第三次:100(1-20%)2100(1-20%)3第n+1次:100(1-20%)n100(1-20%)n+1银行吸收的存款总额=100+100(1-20%)+100(1-20%)2+…+100(1-20%)n=100[1+(1-20%)+(1-20%)2+(1-20%)3+…+(1-20%)n]=1001/[1-(1-20%)]=500万130货币乘数银行吸收的存款总额=100+100(1-20%)+100(1-20%)2+…+100(1-20%)n=100[1+(1-20%)+(1-20%)2+(1-20%)3+…+(1-20%)n]=1001/[1-(1-20%)]=500万分析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在存贷活动具有创造存款的能力,而且其创造存款的能力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货币乘数=创造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316

4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32中央银行的职能货币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13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金融方针和各种调节措施的总称。2、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其作用机制为: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调节货币供应量

影响利率

调节投资

影响国民收入3、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A、公开市场业务;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贴现政策。134A:公开市场业务及其操作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手段。2、公开市场业务一般采取逆风向操作的方法,其操作过程如下:

A:经济不景气或出现衰退

央行买进有价证券(投放货币)

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下降

刺激投资增加

经济恢复增长。

B:经济高涨或出现过热

央行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

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上升

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减缓。

135B: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操作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将其次吸收的存款上交给央行的那一部分存款。2、法定存款准备制度一般采取逆风向操作的方法,其操作过程如下:

A:经济不景气或出现衰退

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下降

刺激投资增加

经济恢复增长。

B:经济高涨或出现过热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上升

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减缓。136C:贴现率制度及其操作1、贴现率就其本质而言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2、贴现率制度一般采取逆风向操作的方法,其操作过程如下:

A:经济不景气或出现衰退

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

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下降

刺激投资增加

经济恢复增长。

B:经济高涨或出现过热

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

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上升

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减缓。1377

1古典的货币需求理论1、古典的货币交易方程:

MV=PYM=1/V

PY

令M=MD

则MD=ky2、古典的货币需求理论(简单的货币数量论)该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Fisher)提出。他认为在货币流动速度(V)和实际国民收入(Y)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MD)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线性递增函数关系

1387.2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1391、凯恩斯主义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流动偏好”。2、产生流动偏好的动机: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货币的需求140货币的交易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的预防动机:货币的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防止以外情况发生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的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如购买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的需求141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的总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由国民收入决定,并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货币的预防需求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合称为“广义的货币交易需求”,即L1=L1(Y)。货币的投机需求:货币的投机需求同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即L2=L2(r)。货币的总需求:L=L1(Y)+L2(r)1427

3

LM曲线的定义及推导143

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LM曲线的定义1441、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MD=MS

2、LM方程的建立

MD=MSMD=L1(Y)+L2(r)

L1(Y)=kYL2(r)=m0-lrmMD/P=kY+m0-lr(LM方程)

LM

方程145LM曲线的推导(一)YYL1L1rrOOOL2L2L1(Y)L2(r)Or1L2AL1AY1Ar2L2BL1BY2BLM146LM曲线的推导(二)YLrrOOLMr1r2L1(Y1,r)L2(Y2,r)Y1Y2MS/P147货币市场的失衡状态YLrrOOLMr1r2L1(Y1,r)L2(Y2,r)Y1Y2MS/PA1A2B1B2MD>MSMD<MS148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LM方程:M/P0=kY+m0-lr变形为:r=1/l(m0-m/P0)+k/lY即得LM曲线的斜率为:

dr/dy=k/l由此可见,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边际持币倾向(k)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l)。149

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边际持币倾向(k)LM1LM2YYL1L1L2L2rrL1(k1)L1(k2)150

简单的利率决定模型令Y为常量,则货币的总需求函数为

L=MD/P0=L(Y,r)

=kY+m0-lr由此可见,货币需求为利率的反函数则L1=kY1+m0-lrL2=kY2+m0-lr又令Y1>Y2则L1(Y1,r)<L2(Y2,r)LOrL2(Y2,r)L1(Y1,r)MS/Pr1r2151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l)YYL1L1rL2L2rY1Y2Y3r1r2L1(Y)LM1LM2152总结:边际持币倾向(k)增加,L1曲线更陡峭,LM曲线则更陡峭;反之,LM曲线更平坦。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l)增大,L2曲线更平坦,LM曲线则更平坦;反之,LM曲线更陡峭。153LM曲线的平移导致LM曲线平移的因素:1、名义货币供应量(M);2、物价水平(P);3、自发的货币投机需求(m0)。1541、商品市场均衡的回顾(1)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以三部门模型):

AE=NIC+I+G=C+S+TXN(2)IS曲线是一条用来反映在商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曲线,其斜率为负。一、双重市场均衡的基本概念155(3)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明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IS曲线以右的任何一点均代表AE

NI;以左的任何一点均代表AE>NI。(4)自发支出(如自发投资、自发政府支出)增加使得IS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5)政府税收增加使得IS曲线左移;反之则右移。1562、货币市场均衡的回顾

(1)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MD/P=MS/P(2)LM曲线是一条用来反映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曲线,其斜率为正。(3)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均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LM曲线以左的任何一点均代表货币市场处于过度供给,利率将会下降;以右的任何一点均代表货币市场处于过度需求,利率将会上升。157

二、双重市场的均衡(1)双重市场均衡的含义:双重市场均衡是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2)双重市场均衡的图示rYOLMISEMD>MS

AE<NIMD>MS

AE>NIMD<MS

AE>NIMD<MS

AE<NI158三、财政政策及其效果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一般分析:政府的财政政策包括两大类: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1)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支出会导致IS趋向右移,此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rYOLMIS1IS2E1E2Y1Y2r1r2159(2)增加税收增加税收会导致IS曲线左移,此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下降。LMIS1IS2YrOY1Y2r1r2E1E2160(2)增加税收增加税收会导致IS曲线左移,此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下降。LMIS1IS2YrOY1Y2r1r2E1E2161

AEY450rYLME1AE1IS1E2Y1r1AE2△GE2Y2IS2E3r2Y3AE3E4162财政政策和LM曲线的斜率1、垂直的LM曲线:古典情形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需求只和国民收入有关,与利率无关。因而,他们认为LM曲线是一条直线。垂直的LM曲线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完全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不会产生影响,只会影响利率,即存在完全的“挤出效应”。OYYAErY1AE1AE2IS1IS2r2r1O163财政政策和LM曲线的斜率2、水平的LM曲线: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情形水平的LM曲线表明国民收入对利率变化有完全弹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产量的增加有完全效应,而对利率变化没有任何影响。

OYYAErY1AE1AE2IS1IS2r1O接上页LMY2164财政政策和IS曲线的斜率1、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仅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而且还取决于IS曲线的斜率。2、在LM曲线的斜率给定的情况下,IS曲线的斜率越陡峭,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小。YrOIS1LMY1Y3Y2r2r1r3IS2165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各项措施的总称。2、根据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3、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控制货币供应,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4、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率制度和公开市场业务。166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货币政策效果的一般分析(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央行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有价证券)会导致LM曲线右移。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右移,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YrOISLM1Y1r1LM2Y2r2167货币政策的效力和IS曲线的斜率(一)一、水平的IS曲线1、水平的IS曲线表明投资对利率变化具有完全弹性。2、水平的IS曲线是一种极端的货币主义情形,它强调利率对投资和国民收入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3、当IS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LM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这时货币政策对国民产出具有完全的效应,但对利率不会产生影响。YrOISLM1LM2Y1Y2r1168货币政策的效力和IS曲线的斜率(二)一、垂直的IS曲线1、垂直的IS曲线表明投资对利率变化完全无弹性。2、垂直的IS曲线是一种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情形,它只强调政府支出的重要性。3、当IS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LM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这时货币政策对利率具有完全的效应,但对国民产出不会产生影响。YrOLM1LM2IISr1r2Y1169在LM曲线的斜率给定的情况下(1)IS曲线越平坦,表明利率对投资的影响越大,此时,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对利率的影响越小。(2)IS曲线越陡峭,表明利率对投资的影响越小,此时,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小,但对利率的影响越大。(3)当IS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具有完全效力,对利率不会产生影响。(4)当IS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货币政策对利率具有完全效力,对国民收入不会产生影响YrOLM1总结ISAISBLM2ISr1r2r3Y1Y2Y3170

货币政策的效果和LM曲线的斜率(一)1、水平的LM曲线: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情形(1)流动陷阱(Liquiditytrap):是指在利率很低的情况下,公众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供应量。(2)货币流动陷阱理论是极端的凯恩斯主义反对货币政策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在给定的较低利率水平之上,增加货币供应对经济没有任何影响。YrOISLM1LM2Y1r1171

货币政策的效力和LM曲线的斜率(二)2、垂直的LM曲线:古典情形垂直的LM曲线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完全缺乏弹性,意即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应量会导致LM曲线右移,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具有最大的效应。YrOISLM1LM2Y1r1Y2r2172

总结:在IS曲线的斜率给定的情况下1、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越大。2、LM曲线为一条垂直线时,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有完全效力。3、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无效。YrOISY1Y2r1r2LM1LM2Y3r31739

1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AD曲线的斜率AD曲线和(非)均衡的关系174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curve)总需求的定义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各部门总的计划支出之和。在开放经济中,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净需求总需求曲线:反映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175总需求函数AD函数可从IS—LM模型中推导

IS:Y=(a+I0+G0-bTX0+bTR0)/(1-b)-h/(1-b)•rLM:MD/P=kY+m0-lr解方程组得:

Y=F(P)从分析中还可以发现:Y和P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176总需求曲线的推导AD曲线的推导有两种方法:1、利用AE--NI模型2、利用IS—LM模型177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利用IS—LM模型)OYrISLM(P0,Y)E0r0Y0LM(P1,Y)E1r1Y1LM(P2,Y)E2r2Y2OYPP0P2ADP1178总需求曲线的斜率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利率效应货币的传导机制决定的,其传导过程是:价格水平

货币市场非均衡

利率

总支出

总需求量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庇古财富效应)

外贸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跨时期替代效应179AD曲线与(非)均衡的关系OYrISLM(P0,Y)E0r0Y0LM(P1,Y)E1r1Y1LM(P2,Y)E2r2Y2OYPP0P2ADP1AD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双重市场均衡AD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均代表双重非均衡1809

2

宏观经济政策与AD曲线的移动影响AD曲线移动的因素:

政策变量(经济因素)财政政策:自发投资(I0)、政府购买支出(G0)、政府转移支出(TR0)、税收(TX0)货币政策:实际或名义货币供应量(MS/P)

外生变量(非经济因素)

技术进步、国外产出增加、其他因素(如,战争与革命)181

财政政策与AD曲线的移动(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例)OrYIS1LM(p0)E1POYr1p0Y1AD1IS2E2r2Y2AD21/(1-b)

G182

财政政策与AD曲线的移动(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例)OAEY450AE0E0Y0AE1E1

GY1OrYIS0LMY0r0IS1E2Y2r1OPYAD0P0AD1E3183

货币政策与AD曲线的移动rOYPOYISLM(M0,P0)E0r0Y0AD0P0LM(M1,P0)E1r1Y1AD1Y3184

AD曲线移动小结变化AD曲线变化AD曲线

右移

左移自发投资

政府支出

政府税收

名义货币

自发投资

政府支出

政府税收

名义货币

185

9

3劳动力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1、总生产函数分短期和长期两种形式长期总生产函数:YL=F(N,K,T)短期总生产函数:Y=F(N)2、短期总生产曲线的性质:(1)总生产函数的一阶导数大于零;(2)总生产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YONY=F(N)186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均衡OW/PNNDNSE(W/P)ENE劳动力过度供给劳动力过度需求187短期总供给曲线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由于各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的假定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劳动工资有无刚性),从而有几条不同的短期总供给曲线:(1)古典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线)(2)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反“L”型)(3)极端的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水平线)188(一)古典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上的信息是充分的,信息的传递是迅速而及时的,各种资源的流动也不会花费时间和成本。当经济中出现失衡时,经市场机制的调整会迅速恢复均衡。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都是有实际工资水平决定的,决定实际工资的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都是非常灵活,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会迅速得到调整,从而使得劳动力市场总是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189(一)古典的短期总供给曲线OOOOW/PW/PPNPYYNNSNDF(N)W0P0W0/P0YFP0AP1W0/P1劳动力过度需求W1P1BP2W0/P2劳动力过度供给W2P2CAS190(二)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工会等因素的作用,使得货币工资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从而呈现出一种向下刚性的现象。因此,劳动力市场并不总是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工资刚性产生的原因:工会组织的干预工作合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充分各个市场之间调整时差问题191(二)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OOOOW/PW/PPNPYYNNSNDF(N)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