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分类_第1页
哺乳动物分类_第2页
哺乳动物分类_第3页
哺乳动物分类_第4页
哺乳动物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哺乳纲分类

现存哺乳类约有4.000余种,分为3个亚纲:

一、原兽亚纲(Prototheria)

现存哺乳类中的最原始类群。具接近爬行类的原始持征:

1.卵生;

2.产具壳的多黄卵;

3.雌兽具孵卵行为;4.乳腺仍为一种特化的汗腺;

5.不具乳头;

编辑课件6.肩带结构似爬行类(具有乌喙骨、前乌喙骨及间锁骨)。

8.有泄殖腔,因而本类群又称单孔类。

9.雄兽尚不具高等哺乳类那样的交配器官(阴茎)。

10.大脑皮层不兴旺、无胼脂体。

11.成体无齿,代以角质鞘。

12.体温调节能力弱,能维持体温根本恒定(波动在26℃一35℃之间)。一般在寒冷季节冬眠,热天蛰伏不出。

编辑课件

现存种类仅产于澳洲及其附近的某些岛屿上。主要种类主要是针鼹和鸭嘴兽。

针鼹

鸭嘴兽编辑课件二、后兽亚纲〔Metatheria〕

较低等的哺乳动物类群,主要分布于澳洲及南美洲草原地带。典型代表有灰袋鼠〔Macropusgiganteus〕。主要特征为:

1.胎生,但不具真正的胎盘,

2.胚胎借卵黄囊与母体的子宫壁接触(与真兽亚纲比较〕

3.幼仔发育不良,需继续在雌兽腹部的育儿袋中长期发育。因而本类群又称有袋类。

4.泄殖腔已趋于退化,但尚留有剩余。

5.肩带表现有高等哺乳类的特征(前乌喙骨与乌喙骨均退化,肩胛骨增大)。

6.具有乳腺,乳头位于育儿袋内。

7.大脑皮层不兴旺,无骈胝体。

8.异型齿,但门牙数目较多(常为5/3,20.3/2),属低等哺乳类性状。9.后兽亚纲的体温更接近于高等哺乳类〔33℃~35℃〕,而且能在环境温度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维持体温恒定。主要种类如:灰袋鼠、袋熊等。编辑课件澳洲大陆由于很早即与地球的主要大陆隔离,高等哺乳类〔有胎盘类〕未能侵入。有袋类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开展了类似有胎盘类的各种生态类群。例如,以肉食为生的袋狼、袋鼬;草食类的袋鼠(生活方式似有胎盘类的鹿、羊和羚羊)以及类似于啮齿类(旱獭、松鼠、兔)生活方式的袋熊、袋貂和袋兔。因而是研究动物适应辐射和进化趋同的重要对象。编辑课件三、真兽亚纲(Eutheria)

真兽亚纲又称有胎盘类,是高等哺乳动物类群。占现存哺乳类的95%。

本亚纲的主要特征是:

1.具有真正的胎盘(借尿囊与母体的子宫壁接触),胎儿发育完善后再产出。

2.不具泄殖腔。

3.肩带为单一的肩胛骨所构成。

4.乳腺充分发育,具乳头。

5.大脑皮层兴旺,有胼胝体。

6.异型齿,但齿数趋向于减少,门牙数目少于5枚。

7.有良好的调节体温的机制,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

真兽亚纲的现存种类有18个目,其中14个目在我国有分布。我国种类约500种。编辑课件(一)食虫目〔Insetivora〕

较原始的有胎盘类。个体较小,吻部细尖,适于食虫。四肢多短小,指(趾)端具爪,适于掘土。牙齿结构比较原始。体被绒毛或硬刺。主要以昆虫及蠕虫为食,大多数为夜行性。

常见代表种类有刺猬(Erinaceuseuropaeus),鼩鼱(Sorexaraneus),缺齿鼹(Mogerarobusta)等。(二)树鼩目〔Scandentia〕

小型树栖食虫的哺乳动物。在结构上兼具食虫目和灵长目的特征,例如嗅叶较小、脑颅宽大、有完整的骨质眼眶环等。仅有1科16种,分布于东南亚热带森林内。代表动物树鼩(Tupaiaglis)分布我国云南、广西及海南岛。(三)翼手目(Chiroptera)

唯一能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前肢特化,具特别延长的指骨。由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间,着生有薄而柔韧的冀膜,借以飞翔。前肢仅第一或第一及第二指端具爪。后肢短小,五趾具长而弯的钩爪,适于悬挂栖息。胸骨具胸骨突起,锁骨兴旺,均与特殊的运动方式有关。齿锋利,适于食虫,一些种类以果实为主食,少数种类特化为吸血。夜行性。常见代表如蝙蝠(Vespertiliosuperans)。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四〕灵长目〔Primates〕直接起源于食虫类祖先。树栖生活类群,只有狒狒和人例外,下到地面生活,群栖。杂食性。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除少数种类外,拇指(趾)多能与它指(趾)相对,适于树栖攀缘及握物。锁骨兴旺,手掌(及跖部)裸露,并具有两行皮垫,有利于攀缘。指(趾)端部除少数种类具爪外,多具指甲。大脑半球高度兴旺。眼眶周缘具骨,两眼前视,视觉兴旺,嗅觉退化。雌兽有月经。常见的主要类群有:懒猴科(Lorisidae)、卷尾猴科(Cebidae)、猴科(cercopithecidae)、长臂猿科〔Hylobatidae〕、猩猩科(Pongidae)、人科(Hominidae)。

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编辑课件(五)贫齿目(Edentata)

牙齿趋于退化的一支食虫哺乳动物。不具门牙和犬牙;假设臼齿存在时亦缺釉质,且均为单根齿。大脑几无沟、回。后足5趾、前足仅有2—3个趾兴旺,具有利爪以掘穴。吻突出,舌长且能灵活伸缩,舔食蚁类。分布于中、南美的森林中。著名的代表动物有大食蚁兽、三趾树懒和懒犰狳。编辑课件(六)鳞甲目(Pholidota)

体外覆有角质鳞甲,鳞片间杂有稀疏硬毛。头小,不具齿,吻尖、舌兴旺,前爪长,适应于挖掘蚁穴、舐食蚁类等昆虫。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产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其鳞片为中药原料。编辑课件(七)兔形目(Lagomorpha)

中小型草食性动物,与啮齿目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上颌具有2对前后着生的门牙,后一对很小.隐于前一对门牙的前方,又称重齿类。门牙前后缘均具珐琅质。无犬牙,在门牙与前臼齿间呈现空隙,便于食草时泥土等杂物溢出。上唇具有唇裂,也是对食草习性的适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草原及森林草原地带。

本目常见代表有达乌尔鼠免(Ochotonadaurica)、草兔(Lepuscapensis)及欧洲地中海周围地区的穴兔(Oryctolaguscuniculus)。编辑课件(八)啮齿目〔Rodentia〕

哺乳类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约占种数的1/3),适应生活于在多种生态环境,遍布全球。体中、小型。上下颌各具一对门牙,仅前面被有釉质,呈凿状,终生生长。无犬牙,门牙与前臼齿间具有空隙。嚼肌特别兴旺,适于啮咬坚硬物质。臼齿常为3/3。常见的类群主要有:松鼠科(Sciuridae)、河狸科、仓鼠科(Cricetidae)、鼠科(Muridae)、跳鼠科(Dipodidae)等。

编辑课件〔九〕鲸目(Cetacea)

水栖兽类。适应于游泳,在体型上及结构上有很大变异:体毛退化(胎儿头部尚具毛)、皮脂腺消失、皮下脂肪层兴旺,前肢鳍状、后肢消失,颈椎有愈合现象,具“背鳍〞及水平的叉状“尾鳍〞。鼻孔位于头顶,其边缘具有瓣膜,入水后关闭,出水呼气时声响极大,形成甚高的雾状水柱,因而又称喷水孔(bolwhole)。肺具弹性,体内具有能贮存氧气的特殊结构,从而能在15分钟至1小时出水呼吸一次。外耳退化。齿型特殊,具齿的种类为多数同型的尖锥形牙齿。雄兽睾丸终生位于腹腔内。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一对乳房,外为皮囊所遮蔽,授乳时借特殊肌肉的收缩能将乳汁喷入仔鲸口内。本目具有重大经济价值,除皮肉可利用外,鲸油为高级油脂。

分为须鲸类(Mystacoceti)和齿鲸类(Odontoceti)。

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十)食肉目(Carnivora)

猛食性兽类。门牙小,犬牙强大而锐利,具裂齿(食肉齿),即上颌最后一枚前臼齿和下颌第一枚臼齿的齿突如剪刀状相交。指(趾)端常具利爪以撕捕食物。脑及感官兴旺。毛厚密而且多具色泽,为重要毛皮兽。我国常见代表有:犬科(Canidae)、熊科(Ursidae)、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鼬科(Mustelidae)、猫科(Felidae)等。

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十一)鳍脚目〔Pinnipedia〕

海产兽类。四肢特化为鳍状,前肢鳍足大而无毛,后肢转向体后,以利于上陆爬行。不具裂齿。我国代表种类为斑海豹(Phocavitulina)。体色灰黄具棕黑色斑,不具耳壳。皮张及泊脂有一定经济价值。编辑课件(十二)长鼻目(Proboscidea)

现存最大的陆栖动物。具长鼻,为延长的鼻与上唇所构成。体毛退化,具5指(趾),脚底有厚层弹性组织垫。上门牙特别兴旺,突出唇外,即通称的“象牙〞。臼齿咀嚼面具多行横棱,以磨碎坚韧的植物纤维。植物食性。睾丸终生留于腹腔内。我国云南南部所产的亚洲象(Elephasmaximu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鼻端部具有一个突起,耳较非洲象小,雌象无象牙,后足4趾。编辑课件(十三)奇蹄目〔Perissodactyla〕

草原奔跑兽类。主要以第三指(趾)负重,其余各趾退化或消失。指(趾)端具蹄,有利于奔跑。门牙适于切草,犬牙退化,臼齿咀嚼面上有复杂的棱脊。胃简单。本目代表种类有:

1.马科(Equidae)马型兽类。仅第三指(趾)兴旺承重,其余各趾均退化。颈背中线具一列鬃毛。腿细而长。尾毛极长。门牙凿状,臼齿齿冠高、咀嚼面复杂。野马(Equusprzewalskii)和野驴(Equushemionus)为本科代表。野马原产于蒙古及我国新疆等地,现已绝迹。近年我国从国外向新疆引入十余只饲养种群,长势良好,野驴在我国西北各省普遍分布,但数量不多,应严加保护。2.犀牛科(Rhinocerotidae)体粗壮。前后足各具3个负重的趾。头顶具1—2个单角,系由毛特化所构成,与牛角、鹿角不同。皮厚而多裸露。腿短。亚洲犀(独角犀)(Rhinocerosunicornis)为本科代表。栖于热带沼泽地,具独角。犀角为珍贵药材及饰物,由于滥猎已成濒危物种,犀角已列入国际禁止买卖对象。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十四〕偶蹄目(Artiodactyla)

第三、四指(趾)同等发育,以此负重,其余各指(趾)退化。具偶蹄。尾短。上门牙常退化或消失,臼齿结构复杂,适于草食。除澳洲外,遍布各地。代表性种类有:猪科(Suidae)、河马科(Hippopotamidae)、驼科(Camelidae)、鹿科(Cervidae)、长颈鹿科(Giraffidae)、牛科(Bovidae)等。

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哺乳类出现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其祖先可追溯到更早时期的二叠纪〔约2.8亿年〕前。早在恐龙兴起之前,就有一些类哺乳爬行类已在陆地生活,这些类群属于合颞窝类。最早的肉食性合颞窝类是盘龙类〔最早的羊膜类动物〕,外形与蜥蜴接近。其后被兽孔类所代替。兽孔类的大局部后裔多在二叠纪末期绝灭,只有兽齿类生存下来进入中生代。兽齿类朝着哺乳类的方向开展,其代表动物是犬颌兽〔中国云南的卞氏兽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但终因其下颌骨除齿骨外还有其他骨片剩余而又划回爬行类中〕。合颞窝爬行类很快走向绝灭,它们的后代哺乳动物在爬行类盛行的时代悄悄地存活下来。第三节起源和适应辐射编辑课件l哺乳动物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根本辐射阶段:〔1〕中生代侏罗纪,由三结齿齿类演化出三个大支,其中二支不久灭绝,第三支古兽类得到蓬勃开展,即为真兽亚纲与后兽亚纲的祖先。〔2〕中生代末期,出现了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多结节齿类尚存。〔3〕新生代,现存各目哺乳类得到空前开展,5000万年以来一直成为陆生占有优势的动物类群。多结节类在此灭绝,单孔类化石出现。l

现代哺乳动物是在更新世及其以后建立起来的,它们在各大陆间进行迁徙混杂,地理的和生态的因子导致隔离而产生了适应于多种生活条件的动物群。编辑课件小结哺乳类是具有乳腺、有哺乳和抚育后代能力的动物,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胎盘,极大提高了幼仔成活率和向成体成长过渡的能力。最原始的现生哺乳类是产卵的原兽单孔类,其他哺乳类均为胎生哺乳类。除原兽亚纲动物外,均有再生性的异型槽生齿,并由于不同食性而产生很大变异。食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动物的体型、器官结构和生理机能。哺乳类全身被毛,具有汗腺,其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感觉整合能力和调节体温的能力,有灵活快速的运动能力,有冬眠、半冬眠以及迁徙的习性,有极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