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胡适先生在谈到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时说:“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这一时期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以致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社会阶层流动滞慢 B.诸子学说精彩纷呈C.中央集权制度崩溃 D.官府垄断学校教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可以得知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根据材料“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的百家争鸣,诸子学说精彩纷呈,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流动加快、中央集权制度在县制和郡制的推行、商鞅变法等措施下逐渐确立,排除A、C项;这一时期私学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2.对下图所示解读正确的是,该制度()A.巩固了汉代的中央集权统治 B.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被汉武帝改造后逐渐稳定化 D.在本质上与分封制相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示可得知为郡国并行制,且王国下设支郡,支郡下设县,还有侯国,地位相当于县,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为汉武帝“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后的结果,C项正确;推恩令是针对王国问题,是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巩固了汉代的中央集权统治,排除A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是宗法制,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改造后的郡国并行制是为了防止王国问题并加强中央集权,本质上与分封制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3.与下表记载的现象相关的是,唐代()记载出处“唐荆南有富人崔导者,(原)家贫乏,偶种桔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李昉等《太平广记》“农亩益去,人趋其末以为活”王钦若《册府元龟》“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披砂复凿石,吃吃无冬春。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香田既慵研,稻田亦懒耘。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白居易《赠友五首》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赋税改革的推行C.高产作物的引进 D.政治中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从材料“唐荆南有富人崔导者,(原)家贫乏,偶种桔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可知唐代种植经济作物收获颇丰,“农亩益去,人趋其末以为活”可知人们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获利颇丰,“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披砂复凿石,吃吃无冬春。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香田既慵研,稻田亦懒耘。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也体现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综合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得出赋税改革的推行,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高产作物的引进,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无法体现政治中心的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4.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针对当地“越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価仁”的情况,他“去鬼息杀,而务趣于仁爱”,因此举顺应了百姓的心理和习俗喜好,社会教化明显改善。柳宗元的这一做法()A.说明佛教有取代儒道之势 B.反映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C.杜绝了岭南鬼神崇拜的风气 D.有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据材料“越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偭仁”可知,柳州一带越地的人,迷信鬼神而且轻易杀生,傲慢地对待教化而不讲仁义;因此针对此种情况,柳宗元“去鬼息杀,而务趣于仁爱”,顺应了百姓的心理和习俗喜好,社会教化明显改善,儒学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教取代儒道之势,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针对“越人的习俗采取的措施及作用”,有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化,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武溪集·契丹官仪》记载,“胡人(契丹国)东有渤海,西有奚,南有燕,北据其窟穴,四姓杂居……衣服、饮食、言语,各从其俗。凡四姓(契丹人、奚人、渤海人、汉人)相犯,皆用汉法;本类自相犯者,用本国法。故别立契丹司,以掌其狱。”该记载说明()A.蕃律和汉律走向统一 B.契丹封建化进程加快C.契丹国社会矛盾缓和 D.辽朝蕃律和汉律并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契丹国“各从其俗”“凡四姓相犯,皆用汉法;本类自相犯者,用本国法”可知辽朝蕃律和汉律并用,D项正确;四姓用汉法,契丹人用本国法,蕃律和汉律分别治理,没有统一,排除A项;材料体现契丹实行蕃律和汉律分治,没有学习汉族文化,不能加快封建化进程,排除B项;材料“四姓相犯”“本类自相犯”体现有矛盾但不能体现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6.宋代最有名的书坊要数福建建安余家的“万卷堂”和“勤有堂”。余家从北宋末年起,世代刻书达600年之久一直到明代,余家的刻本依然闻名遐迩。传世的勤有堂刻本有西汉刘向著的记述古代100多位妇女事迹的传记文学《列女传》(如下图所示)等。据此可知,宋代书坊()A.普遍采用活字印刷技术 B.多因教育的发展而兴起C.对文化传承的贡献颇大 D.代表印刷业的最高水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书坊较多,且把西汉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刻本并发行于民间流传,这有利于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普遍”一词说法过于绝对,且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A项;宋代书坊兴盛有利于推动教育发展,排除B项;宋代书坊无法代表印刷业的最高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7.清朝中央政府不仅对“活佛”喇嘛一律登记造册,颁布喇嘛禁令,掌管对喇嘛的封授、贡赐等,而且清廷以臣民的原则要求西藏僧人,规定其虽贵为活佛,但也需要遵守朝廷法规。乾隆时,朝廷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A.说明佛教教法大于王法 B.遵循了政教合一的原则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D.扩大了理藩院管理职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活佛”喇嘛在西藏政治、宗教、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清朝加强对“活佛”喇嘛的管理,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权威,C项正确;活佛也需要遵守朝廷法规,表明王法大于佛教教法,排除A项;材料内容强调清朝政府根据西藏政教合一的体制,加强对“活佛”喇嘛的管理,并非强调对政教合一的遵循,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理藩院,排除D项。故选C项。8.1842年至1860年,西方传教士在香港和开埠的5个口岸城市共编译出版西书434种,其中宗教宣传品329种,其余105种内容涉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这一时期西方传教士的译书活动()A.带着布道使命并且殖民色彩浓厚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C.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沉闷局面 D.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在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香港和口岸城市翻译出版西方书籍,虽然期中大部分为宗教宣传作品,但其中也有较多涉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的书籍,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方传教士的译书活动推动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B项正确;西方传教士的译书活动带有传播宗教的目的,但其不能体现殖民色彩浓厚,排除A项;打破中国闭关自守局面的是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排除C项;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因为几百本西方的书籍而打破,排除D项。故选B项。9.冯桂芬明确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其后,李鸿章、郭嵩焘、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分别以主辅、道器、本用、本末等不同的词语表达了这一思想。这种思想()A.促进了西学的广泛传播 B.肯定了中西学的平等地位C.重视西方文化的整体性 D.否认人类文化具有多元性【答案】A【解析】根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得出这是中体西用的思想,这有利于传播西学,A项正确;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辅助,并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整体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否认文化多元,排除D项。故选A项。10.魏源著的《海国图志》直到1852年增补为一百卷时才正式提及日本。而国人在仇视日本的同时,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和重新评价自己,清算自己的自大心态。这一转换始于()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解析】据材料“魏源著的《海国图志》直到1852年增补为一百卷时才正式提及日本。而国人在仇视日本的同时,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和重新评价自己,清算自己的自大心态”并结合所学可知,《海国图志》增补为一百卷时才正式提及日本,即之前我们对日本是漠视;而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和重新评价自己,清算自己的自大心态,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坚船利炮”震醒了封建士大夫,使他们开始抛弃“天朝上国”的迷梦,向西方学习,《海国图志》就是这种背景下著述而成,排除A项;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辛亥革命是由现代政党领导的、有明确政治纲领的革命,同时它还提出了新的革命目标。而现代政党、政纲和新的革命目标,是以往革命所没有的,但却是后继者共同的特征。材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是近代民主制度实践的开端 B.是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性事件C.冲击了正统文化权威性 D.拉开了完全意义上民主革命的序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是由现代政党领导、有明确政治纲领的革命,同时它还提出了新的革命目标是以往革命所没有的,但却是后继者共同的特征”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材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民主革命的序幕,D项正确;中国近代民主制度实践的开端是戊戌变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走向现代社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冲击正统文化的权威性,排除C项。故选D项。12.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具有战略进攻性的战役,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迫使日军将更多的兵力转向后方,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步伐。这一战役()A.促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再次高涨 B.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C.鼓舞了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财可知,该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领导的以破坏交通线为主的战役,为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鼓舞了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再次高涨,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排除B项;百团大战在1940年,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3.1954年宪法规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选举民主规则运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就国家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这些协商成果作为政协的决议和议案直接提交给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大制定法律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由此可知,我国的民主形式()A.是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结合 B.与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相适应C.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D.实现了人民与各阶层利益的统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按选举民主规则运行,政协机构实行民主协商、参政议政。因此我国的民主形式是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结合。A项正确;1952年底我国恢复了国民经济,排除B项;材料提到人大与政协的关系,未涉及民主集中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人民与各阶层利益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4.从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1957年总产值达到1606亿元,比1952年增长70.9%。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增长了24.8%,所占比重下降为33.4%;工业产值704亿元,增长1倍多,所占比重上升到43.8%。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生产关系的改造C.“一五”计划的实施 D.自然灾害的影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53-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因此1957年相比1952年,全国社会总产值总量和工业产值比重都有明显增加,C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A项;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改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但不是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自然灾害会影响而非促进生产,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可用于说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状况(单位:%)项目1995年2005年2008年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食品49.2358.6236.6945.4837.8943.67衣着13.356.8510.085.8110.375.79居住7.2713.9110.1814.4910.1918.54家庭设备及服务8.395.235.624.366.154.75交通和通讯4.832.5812.559.5912.609.84文教娱乐用品、服务8847.8113.8211.5612.088.59医疗保健3.313.247.566.586.996.72其他商品及服务4.581.763.502.133.732.09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繁荣B.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消费结构的变动C.科学消费观念随城市经济发展形成D.农村基础设施及消费环境建设滞后【答案】B【解析】根据时间可知表格是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状况的,B项正确;材料既有农村也有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繁荣”只是其中一方面,排除A项;表格反映的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不只是城市经济发展,排除C项;从1995年到2008年,农村基础设施及消费环境建设获得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出社会的变化。诸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流行语()A.映射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 B.是历史转折与社会发展的见证C.昭示了当代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可知这是改革开放时期流行语,“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命运共同体”这是十八大以来的流行语,是历史转折与社会发展的见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共执政理念的变化,和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中国梦等不体现思想解放程度,排除C项;摸着石头过河等流行语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排除D。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上图所示为12世纪时宋代印制纸钞的凸版(10枚铜钱的图画下放的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材料二纸币在宋代的使用是有几个先决条件:首先,宋代经济的繁荣使许多行业的产品生产对铜和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其次,纸币的印刷技术已经很成熟,使得货币可以印制得很精良,而且在纸币上能印制出面值较大的数字。最后,关注货币制度的宋代学者很清楚货币具有支付和交换的功能,他们知道货币不是按照自己本身的价值,而是根据金或者银的价值来确定自身价值的。如叶适(1150-1223)所说:“然钱货或至神之物,无留藏急需之道,惟通融流转,方见其功用。”据他的看法,货币的功能就是使商品便捷地流通,而纸币相比硬币,能更好地履行这个功能。——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德]迪特·库恩著,李文峰译《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纸币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币在宋朝出现并使用的原因。【答案】(1)特点:印制精良;面额固定;受到政府监管。(2)原因:宋代经济的繁荣;铸币原料匮乏;纸币印制技术的成熟;使用的便捷性。(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纸币的印刷技术已经很成熟,使得货币可以印制得很精良”可知特点是印制精良;根据材料“货币不是按照自己本身的价值,而是根据金或者银的价值来确定自身价值的”可知特点是面额固定;根据材料“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可知特点是受到政府监管。【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宋代经济繁荣使许多行业的产品生产对铜和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可知原因是宋代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纸币的印刷技术已经很成熟,使得货币可以印制得很精良”可知原因是纸币印制技术的成熟;根据材料货币的功能就是使商品便捷地流通,而纸币相比硬币,能更好地履行这个功能”可知原因是使用的便捷性;根据所学四川当地铁资源匮乏,原因为铸币原料匮乏。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4年,梁启超说:“中国古代井田制与近代社会主义,同一立足点。”1912年,孙中山也强调共产主义与中国“大同”理想的契合:“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而累世而居,又共产主义之矣。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1919年,李大钊则从社会发展的伦理要求出发,强调从“大同”理想发展至社会主义的伦理必然性,他说:“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正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理想上的内在契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获得普遍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共鸣,从而形成知识分子、普通民众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和谐共振。——摘编自颜旭《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原因探析》材料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苦苦地向西方寻求真理,试图从资本主义文明中打开古老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公理战胜强权”的乐观精神和美好观念还没来得及形成气候,1919年的巴黎和会就无情地践踏“公理”、“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等原则,使其变成了假面。“西方”不再是迷人的字眼……社会主义在俄国的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从逻辑理论嬗变为制度范式和政治纲领。那么,这一外来的“主义”能否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呢?在反帝的大语境中,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对立面的社会主义无疑深深地吸引了先进的中国人。可是,在诸多社会主义思潮中又该选择谁呢?因地制宜才能淘到真金。经过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的反复对照和选择,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摘编自何文校《五四时期观念形态的破与立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和李大钊相关论述对近代中国思想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答案】(1)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原因:社会主义思潮的早期传播;资产阶级改良及革命运动的破产;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推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文化需求(或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答出四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中国古代井田制与近代社会主义,同一立足点。”“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可得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小问2详解】原因: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可得出是社会主义思潮的早期传播;根据“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苦苦地向西方寻求真理,试图从资本主义文明中打开古老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得出资产阶级改良及革命运动的破产;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根据所学可得出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推动;根据“1919年的巴黎和会就无情地践踏……不再是迷人的字眼……社会主义在俄国的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从逻辑理论嬗变为制度范式和政治纲领。”得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文化需求;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毛泽东还表示,“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毛泽东选集》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施加压力,并从朝鲜半岛南部、中国台湾和印度支那三个方向形成威胁中国大陆的态势。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看到苏联军事力量迅速膨胀,自己却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为扭转同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谋求从越南“脱身”,美国转而尝试同中国接近。另一方面,中苏关系的恶化也使美国的这种想法具有实现的可能。而就中国而言,要应对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同美国缓和关系。中美两国都认为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改善两国关系的谈判,并着手进行准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并简述在这些外交政策和方针指导下取得的外交成就。(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答案】(1)外交政策和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答出三点即可)外交成就:收回了帝国主义从旧中国攫取的军事、政治、经济、教育、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特权,巩固了民族独立地位,维护了主权完整;迎来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建交高潮;先后与苏联等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出席日内瓦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万隆会议取得成功。(三点)(2)转变:由敌对走向缓和。原因:越南战争沉重负担;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遭受苏联的威胁;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考虑;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可以归纳为外交政策和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可以归纳为“另起炉灶”;根据材料“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可以归纳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根据材料“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可以归纳为“一边倒”。外交成就可从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还有建交国家等方面叙述即可,具体可以阐述为:收回了帝国主义从旧中国攫取的军事、政治、经济、教育、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特权,巩固了民族独立地位,维护了主权完整;迎来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建交高潮;先后与苏联等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出席日内瓦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万隆会议取得成功。(2)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美国转而尝试同中国接近”,可以归纳为转变:由敌对走向缓和。原因:根据材料“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看到苏联军事力量迅速膨胀,自己却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为扭转同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谋求从越南“脱身”,”,可以归纳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根据材料“中苏关系的恶化也使美国的这种想法具有实现的可能。”,可以归纳为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材料“而就中国而言,要应对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可以归纳为中国遭受苏联的威胁;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考虑;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再结合所学可知,还有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等手段无疑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