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2、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思想、文艺、科技);3、对比世界,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包括经济文化领域)的变化;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2、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思想、文艺、科技);3、对比世界,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包括经济文化领域)的变化;

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与停滞——经济和文化篇知识点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①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引进和推广,粮食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高产作物引进)②经营方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加强)③赋税制度改革:明“一条鞭法”和清“摊丁入亩”,放松对人口户籍管理。变在农业品种和经营方式变在放松对人口户籍管理手工业①明朝中后期:纺织、制瓷、冶矿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②明朝后期,江南地区出现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变在出现新的

经营方式核心突破:

明清资本主义为何萌而不长?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是根本原因;②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③明清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如“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打压等;商业①白银货币化: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银成为主要的货币。(明朝,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清朝,白银成为法定货币。)②集镇专业化:集镇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③区域性商帮: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业群体,出现区域性商帮,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④工商业市镇: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出现专业分工。⑤信贷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清朝,资本性借贷发展,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契约使用更加广泛。链接:明清经济发生的新变化与世界形势发展的关系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将强劲的活力输入社会肌体,一股不安分守己而别开生面的新鲜文化潮流涌动于传统文化结构之中。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唯物史观: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知识点2: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思想、文艺、科技)“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习录》对人文的向往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对权威的挑战“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对责任的强调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对专制的批判对商业的提倡思想

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①代表:(1)王心学——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2)李贽——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②影响: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造成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但程朱理学仍占官方统治思想地位。变:对传统主流思想的反思与批判不变: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思想专制

王守仁的“良知”思想具有主观性,李贽等激进思想家,发展了心学的思想解放和平等、叛逆倾向,甚至否定儒家经典和传统伦理道德标准,这与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的趋势相适应。文学艺术原因①经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②阶层:工商市民阶层壮大,社会娱乐活动丰富;③文化: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成就①小说: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②戏曲:

昆曲——明汤显祖《牡丹亭》;清孔尚任《桃花扇》;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京剧形成,同光年间走向成熟,成为中国的“国粹”。变在体裁,小说和戏曲;变在内容,进一步走向市民阶层、世俗社会;变在市民文化发展,价值观念变化。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城镇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时期人物/组织力量贡献地位(意义)特征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古代医药学巨著多集中于实用科技;政府支持;西方近代科学传播徐光启《农政全书》古代农学巨著宋应星《天工开物》古代工艺学著作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古代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明成祖时期政府《永乐大典》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清乾隆后期政府《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技变———对传统的总结和对西学成果的吸收不变——始终属于传统科技,未转变为近代科技西学东渐(1)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传教士。(2)主要内容:传播天主教;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地图;把中国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到西方。(3)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贡献。1、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狭隘性,到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突破有限,缺少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2、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科技发展。3、教育:考试制度日益僵化,明代规定科举考试只能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和追求科技创新。4、外交: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失去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机会。5、科技发展传统:重实用技术和经验总结,人们按照经验办事,却轻视了科技理论概括和逻辑思维的深化。链接: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到明清时期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突破:明清文化的总特征思想:儒家思想发展活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科技:集大成科技巨著涌现,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编著文艺:是对传统文学艺术成就的传承思想:提倡个性自由和出现反对专制的思想倾向科技:西学东来,已出现东西方科技的交流文艺:市民文化发展,价值观念变化承古萌新知识点3:对比世界,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包括经济文化领域)的变化

明清的“不变”——固守传统政治: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且达到顶峰,封建统治危机加深;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近代因素萌而不长;思想:思想专制加深且程朱理学依然居于统治地位,新思想发展受限;科技: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传统科技,未转化为近代科技;政策:封建国家政策的延续,缺乏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政治环境。政策①重农抑商:战国商鞅变法后一直是传统政策。早期起到积极作用,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文明发展;后期日益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违背历史规律,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文明转型。②“海禁”与“闭关锁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但阻碍了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③对外贸易: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清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2、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思想、文艺、科技);3、对比世界,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包括经济文化领域)的变化;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

▲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2、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思想、文艺、科技);3、对比世界,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包括经济文化领域)的变化;(2021·福建卷,5)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闽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A.富民思想的践行

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

D.人地矛盾的加剧(2020·江苏卷,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2020·全国Ⅱ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2019·全国Ⅱ卷,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1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2022·广东卷,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2017·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021·山东卷,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

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2022·全国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2021·江苏卷,5)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2020·海南卷,5)《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张废除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2020·山东卷,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021·江苏卷,4)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2019·全国Ⅲ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021·全国乙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2020·全国Ⅰ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2、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思想、文艺、科技);3、对比世界,认识明清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