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8课辛亥革命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8课辛亥革命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8课辛亥革命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8课辛亥革命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辛亥革命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中华民国成立后,迫切希望得到国际社会承认。1912年2月21日,日本政府向欧美国家提出一份关于承认民国政府的《备忘录》宣称:“新政府能显示出具有履行该国所承担之各项国际义务的意志和实力时,各国即应对此新政府予以承认。”这反映了日本(

)A.主导远东国际局势的能力 B.希望攫取更多的侵华权益C.拉拢中国以对抗欧美列强 D.独占中国权益的侵略野心2.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A.注重产品质量 B.发展举步维艰C.采用先进技术 D.推动交通革新3.下图是近代清末某次历史活动中创办的部分企业,该活动是(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4.如图中国会请愿者张弓搭箭,射向“立宪之目的”的靶心,而在弓箭手与靶子之间出现了一个“挡箭牌”,伸手挡箭的是“考察宪政者”。该作品(

A.表明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 B.揭露了清廷无意变革的真面目C.反映了当时国内政治形势复杂 D.表明清政府试图主导立宪进程5.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反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C.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D.太平天国运动进展迅速6.1912年2月7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俄国将援助蒙古独立,扩张其势力范围,英国亦将扩张其势力于西藏,日本此举或欲延长其租借地期限……或更占领满洲全境。为今之计,宜速促满洲退位,恢复秩序,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材料可用于探讨(

)A.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 B.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的影响C.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D.国民民族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7.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事件表明(

)A.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终结 B.西方政党政治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共和成为全社会共识 D.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进展8.1912年1月,北京部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在清代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并在福州率先发行。这批邮票购买者不多,贴用与集藏的为数更少。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邮票必须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在各方压力下,北京邮政总局不得不通知“暂缓发售”。这反映了(

)A.西方列强支持清政府 B.民国初期政治形势的复杂C.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 D.中国邮票发行权开始丧失9.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B.青年学生是运动的主力C.激发了人民的广泛觉悟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武昌起义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湖南、广东、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山西、陕西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据此可知(

)A.封建帝制退出历史舞台 B.革命形势迅猛发展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11.1911年春,革命党人林觉民在绝笔《与妻书》中写到:“……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毅然投入广州黄花岗起义。这反映出当时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A.意识到工农革命的意义 B.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C.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D.走上了维新变法的道路12.1911年11月川东北革命党起义军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幼年邓小平见到“男子纷纷剪去发辫,女子也开始“放脚”“革命队伍威风凛凛”“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农民听说打倒贪官,免除苛捐杂税,欢喜极了”。据此可知,这场革命(

)A.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D.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13.下图中的内容节选自近代中国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某一重要诏书,判断此诏书颁布的背景是(

)A.清末新政的失败 B.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提出C.辛亥革命不断发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4.孙中山呼吁:“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孙中山的呼吁主旨是(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提出新三民主义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组织护国战争15.同盟会成立之时.孙中山说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演讲中又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种转变(

)A.表明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B.受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C.适应了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D.反映出孙中山彻底反帝立场形成二、材料分析题16.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采用着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是因为它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其失败是必然的。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捕编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方列强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侵略战争。材料二中的自救运动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失败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解。参考答案:1.B2.B3.A4.D5.A6.C7.D8.B9.C10.B11.C12.D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