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1页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2页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3页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4页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资料显示,骆驼城是我国保存最好的汉、凉、唐代古城之一,也是我国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和西域重镇。______这座城,霍去病曾来过;这片大漠,也曾是李白、杜甫、高适等大唐诗人向往的英雄舞台。如今,骆驼城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我顺着城墙,一路走过城门、角墩、马面、瓮城。黄土夯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圮,曾经的摩肩接踵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眼下,晚风呼啸,帐篷摇曳,四野看不到一个行人。骆驼城后期的历史(),却如同一出走马换将的大戏。盛极一时的骆驼城走向了衰落。伴随着骆驼城的(),古城周围也逐渐被沙漠侵蚀。从骆驼山再往北,穿过大片的丘陵,便是巴丹吉林沙漠了,一直()到合黎山。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语焉不详 湮没 漫延B.语焉不详 淹没 漫延C.模棱两可 淹没 蔓延D.模棱两可 湮没 蔓延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少次兵临城下,多少次命悬一线,多少次征战杀伐,多少次化险为夷,骆驼城固若金汤。B.多少次命恐一线,多少次兵临城下,多少次征战杀伐,多少次化险为夷,骆驼城固若金汤。C.多少次征战杀伐,多少次化险为夷,多少次兵临城下,多少次命悬一线,骆驼城固若金汤。D.多少次征战杀伐,多少次命悬一线,多少次兵临城下,多少次化险为夷,骆驼城固若金汤。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辛弃疾笔下的“封狼居胥”,便借用了这个典故。B.李白诗作多追求自由洒脱,故好用长篇古体,《将进酒》与《蜀道难》都属于古乐府旧题,《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为近体,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C.杜甫的《客至》《蜀相》《登高》都属于七言律诗,三首诗的创作地点分别为成都草堂、诸葛武侯祠和夔州。D.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唐代边塞诗的最高成就,高适的《燕歌行》,题名是乐府旧题,全诗以七言为主,格调雄健,慷慨悲壮。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引言农村集市分布在广大中国农村土地上,以商品交换为基本形式,承担人际关系、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等相关功能,具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一、农村新集市的定义农村新集市是在整合梳理原有旧集市的特征和功能的前提下,将景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融合到传统集市中,结合新零售等技术平台,顺应新时代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对传统集市进行改良重塑,将集市作为一种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得以传播延续。二、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旧集市现状本文调研了无锡地区部分集市,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最具代表性,如表1.无锡地区部分集市概况对照统计表:集市名称集市概况时间地理位置集市规模服务人群许舍集市每月农历逢八(定期集市)位于山水东路东侧、学府路南侧,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南门对面。邻近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百年传承老集市:规模较大,沿马路两边布局,长数百米,宽有十几米,形态呈十字形分布。许舍集市传承久远,远近闻名,很多人慕名而来,服务人群主要为附近村民、许舍村拆迁户和城区中老年人。雪浪集市每天都有(常设集市)位于雪浪街道锡南路道路两侧,无锡集贸市场附近,邻近江南大学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街道集市:规模较小,集市分布在锡南路中段两侧,长度约50米。雪浪集市服务人群主要为邻近小区居民和过路散客。笔者多次走访许舍集市,每次都发现有不同的变化。在近期调研许舍集市的时候,发现集市换了位置,已不见绵延几里的农村大集,经过找寻才发现集市由原来的马路边迁到了许舍村内原来老菜场的位置,规模相对缩小了很多。集市的感觉还在,但是文化传承的味道已经开始渐渐消退。三、家乡的延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为了使这种农村集市文化得以传承,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农村集市进行优化更新。(一)集市整体空间结构优化。在新集市的设计更新中,采用了“广场+休息区+售卖区”的规划格局,注重集市贸易的体验感,使集市中贸易的人们拥有一定的活动和交流空间,把赶集当成一种文化、一种享受。在集市贸易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集市信息的推广和收集,可以利用新零售等技术平台和市民信息推广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和扩散。(二)新集市原有功能扩大。调研所得数据显示,农村集市的服务主体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且多以农村村民为主。所以,在新集市中,可以将其原有功能扩大,形成一种集贸易和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功能场所,增加其原有功能属性。(三)物理空间更新。通过调研许舍集市,我们了解到许舍集市的场地有很多资源被废弃,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原先的设摊处损毁严重,屋顶坍塌,屋前屋后杂物乱放,久而久之形成了小型的垃圾场。其实可以拆除原先的设摊处的房屋,做成小公园。废弃摊位后面是一排废弃的房屋,制订方案时,设想把这些废弃房屋整体拆除后,将腾出来的地方作为临时摊位和活动空间。同时将对面的闲置房屋,用作商业店铺,活化和联系整个空间。在设计中,秉持空间功能重叠的理念,以生态共生的设计手法,将公共空间与市集结合起来,进行再生设计,激活村落,从而形成一种模式。平时,小广场作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白天为小孩娱乐嬉戏的地方,夜晚成为老年人跳舞的场所;集市开市的时候,这个地方充当流动摊位的售卖点,与菜市场连接。(四)材料延续。在材料的选取上,以生态共生的设计手法,选取当地常见材质玻璃、竹编、夯土方等,对光、热、风、水、土以及绿化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和体现。在集市中,无锡夏季雨水较多,在设计中应巧妙运用管道作为承重载体,既起到承重作用,又可以达到排水的效果,同时在形态上采用三角形构筑,可以增加屋面的稳定性。结论农村集市的文化传承是家乡延续的精髓和重要支撑。集市延续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本身形成了一个无界限的文化空间,集市的产生强化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反映出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家乡的延续。(摘编自聂李虎、过伟敏《家乡的延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有校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与旧集市相比,新集市会加入文化的元素,将呈现一种全新的面貌。B.新集市最大的特点是与科技相结合,这也是在顺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趋势。C.笔者在比较了无锡的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后认为,后者要更具竞争力,后来许舍集市的搬迁也证明了这一点。D.许舍集市因为搬迁的原故,导致其文化交流的功能在减退,本质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特点与风格在逐渐消失。5.下列对表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许舍集市相比,雪浪集市规模较小,但是开设的频率较高。B.传统的许舍集市是定期集市,每月会开市一次,位于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附近。C.传统的许舍集市因为规模大,历史久,吸引的人群会较多,影响力更大。D.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在开市时间、地理位置、规模和服务人群上都存在很大不同。6.下列哪些具体措施不能体现材料中对传统集市优化的理念()A.在集市中可以建一些茶馆等休息场所,利于人们休闲与交流。B.可以在集市中心设立民俗博物馆,介绍当地的特色民俗和历史。C.可以设立小广场,作为小孩子的游乐场所,也可以定期举办老年人歌会。D.可以将年久失修的摊位连在一起建立垃圾场,净化集市的环境。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哀穆先生文并序[北宋]苏舜钦呜呼!穆伯长以明道元年夏,客死于淮西道中,友人苏叔才子美作诗悼之,遣人驰吊之;痛夫道不光予,又次其一二行,以鉴于世,为文哀之。先生字伯长,名修。幼嗜书,不事章句,必求道之本原,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性刚峭,喜于背俗,不肯下与庸人小合,愿交者多,固拒之。议事坚明,上下合古,皆可录。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谨细后生畏闻之。又独为古文,其语深峭宏大,羞为礼部格诗赋①。咸平中,举进士,得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牧守称其才,贰郡者②恶之。又尝以言忤贰郡者,守病告,贰郡者私黠吏,使诬告先生赂。具狱,聚左证,后召先生,使众参考之,由是贬池州。中道窜,诣阙下,叩登闻鼓称冤,会贰郡者死,复受谴于朝。后累恩得为蔡州参军。先生自废来,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抵于道,然耻以文干有位,以故困甚。张文节守毫,毫之士豪者作佛庙,文节使以骑召先生作记。记成,竟不窜士名。士以白金五斤遗之,曰:“枉先生之文,愿以此为寿。”又使周旋者曰:“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既而亟召士让之,投金庭下,遂俶装去郡。士谢之,终不受。常语人曰:“宁区区糊口为旅人,终不为匪人辱吾文也。”天圣末,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常客京师南河邸中,往往醉,暮归逿地,如不省持者。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③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棕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识者怜哀之,或厚遗,则必为盗取去;不然且病,或妻子卒。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将还淮西,道遇病,气结塞胸中不下,遂卒。嘻吁!天之厌文久矣,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顾其道宜不容于今世。然由赋数踦只④,常罹兵贼、恶少辈辱困,其节行至死不变。有孤,懦且幼,遣文散坠不收,伯长之道竟已矣乎!初,先生死,梁坚自解以书,走上党遗予,欲访其文,俾予集序之。去年赴举京师,历问人,终不复得一篇,惟有《任中正尚书家庙碑》《静胜亭记》《徐生墓志》《蔡州塔记》,皆平昔所为,又不足成卷。余作文哀之,道不胜于命,命不会于时,吁嗟!先生竞胡为!【注】①礼部格诗赋:题目、用韵等都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诗赋。是当时文人考取进士以致身通显的敲门砖。②贰郊者:指通判。宋代的通判并非州的一般副职,而是具有与知州联署公文和监视知州的实权。③苦暄:使劲睁大眼睛。④赋数踦只:旧指天命不好。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耻以文干有位 干:求B.既而亟召士让之 让:推让C.饭浮屠氏也 饭:请……吃饭D.俾予集序之 俾:让,使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穆伯长以明道元年夏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B.不肯下与庸人小合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则必为盗取去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D.天之厌文久矣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B.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C.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D.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10.下列对有关文章中所涉文化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主要分书序和赠序两种,要写在正文前面,写在正文后面则称跋。B.明道是北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们所学文章中出现的“永和”“乾隆”等都是年号。C.本文为穆修作传,故直称其名。古人日常生活中,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往往要称“字”或“号”等。D.《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尊崇,影响深广。我们所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齐桓晋文之事》《鸿门宴》等文章所属典籍都出自“十三经”。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苏舜钦哀伤穆修的去世,感佩其为人,所以写下此文以示哀悼,兼有教化世人之意。B.本文通过几件事情表现了穆修的节行,突出其“性刚峭”的特点。C.穆修进士出身,然仕途不畅,后来主要把精力放在读书治学上。D.作者痛惜穆修一生治学,但无文章流传于世,感慨命运的不公。第Ⅱ卷四、(21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3分)(2)天圣末,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4分)13.穆修的一生体现了儒者的风范,请任选角度,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形容穆修为人,并加以解释。(4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9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注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均遭“主和派”阻挠。(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透过层云如经历重重磨难,暗示了词人自身的命运。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发问,浪漫而有意趣。C.“乘风”一句,与苏轼“我欲乘风归去”不同,辛词犹回顾山河,饱含收复中原之志。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的“把酒”“乘风”“斫桂树”等行为均有豪迈清刚之气。(2)作者在上阕对嫦娥的发问,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试加以分析。(3分)(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屈原列传》)(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过秦论》)(3)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李凭箜篌引》)(4)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蜀道难》)(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陈情表》)(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兰亭集序》)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吴江,水的绝唱余显斌1有些风景,让人怀疑不是真实的。真实世界里,哪里有这样洁净的水,这样玲珑的桥,这样灵秀的街道,和临水的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房子啊。一切,都如洞箫里吹奏出来的音乐。一切,都如一阕词里的世界。人行其中,恍若走在清明上河的图画里,恍若走在高楼黄昏的一声清唱中。自然而然的,脚步就轻了,心也就软了,净了。自己,也如一个长衫轻飘的书生,走在了唐朝,走在了宋朝。高低曲折的墙头,有杏花如霞。小桥弯曲的那边,有旗袍飘扬。深巷的石板道上,有高跟鞋声声回荡。绮窗的里头,有一低头带着羞涩的女子在刺绣。还有,微风细雨里,有一把小伞在回旋。吴江,将江南浓缩。江南,在吴江的水色花光里掩映着,如帘后露出的一痕微笑,如团扇后的倾城国色,如太湖养在深闺中丫髻双挑的女子。千年岁月,吴江最美。万顷太湖。鲈乡第一。2吴江的美,是从每一个早晨开始的。当薄薄的雾气,白纱一样轻轻散去的时候,吴江就醒了。首先打开的,是临水高楼上的一扇扇窗户。窗户后,出现一张张白白的脸儿,微微一笑,整个吴江就生动起来,也清新起来。在吴江的长干里弄中,有时,真怀疑《错误》里的意境,就出现在吴江。那时,是三月,游子骑着马,走在跫音不响的小巷。楼上,吱嘎一声,一扇窗户开了,一张白团团的脸儿露出来。一刹那间,马上人呆住了。这一刻,山远去了,水远去了,只有一张眉眼生动的脸儿,在眼前晃动着。而楼上女子,则微微地红了脸儿,悄悄掩入帘后。多少年后,游子走遍天涯海角,很多记忆都已经淡去,唯有那张白嫩的脸儿,始终在眼前心上出现,轻轻一笑,然后隐去。这样的女子,也只能是吴江的。在吴江行走,时时的,你的眼前会走过一个长发飞扬的女子,轻轻一笑,让人心如淋了一场太阳雨,水淋淋的,清亮亮的,怎么拧也拧不干。可是,吴江女子却一笑之后走远了,不见了影子。多少年前,有支歌唱道:“轻轻对我一笑你就不见了,我到哪里去寻找。”这歌词中,有甜蜜,有快意,也有无奈。在吴江行走,这种甜蜜的忧愁,时时袭人心头。日落了,太湖上浮荡起一片暮霭,吴江也浮荡着一片淡蓝的暮霭。吴江的哪一处楼上,有评弹声响起,远远传来:“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尽无尘。今日里欣逢佳节同游赏,半日偷闲酒一樽。”那声音伴随着滚珠一样的琵琶声,柔腻如一片水,醉透如一片荷花,沿着太湖的水荡漾着,游入每一个走过江南的游子的心里。游子,今夜,你的梦将在哪一声琵琶晚唱中停泊?游子,今夜,你的泪将为哪一个女子而流?他乡虽好,不如归来。何况,吴江今晚,是又一个春江花月夜。更何况,月色上高楼,楼上有人倚栏远望,有着如烟哀愁。3吴江的三分婉约是属于女子的,至于三分书卷气,则是属于男子的。水乡的男子,一般都多些书卷气,瀚墨气。因为,这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一个人,每一个句子吐出,平平仄仄都是诗歌。吴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吴江,驾一叶孤舟,白帆飘飘,走入中国历史的文人很多,其中的范蠡、陆龟蒙、吴兆骞等,每一个长袍大袖,走上中国文坛,都成为一方风景,成为一座高耸的巨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吴江淋漓的水汽,滋润了他们如水的才华,潇洒的风度。文化人一般都较为软弱,缺乏钢骨铁魂,可吴江人则反之。吴江文人走出来,一个个文采飞扬,又一个个人格高耸。吴江男人身上,有种诗意。可是,在诗意的外表下,却包裹着一柄化为绕指柔的百炼钢刀的意韵。这,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人,秀挺如竹,倔强如松,刚硬如铁。4除此之外,吴江更有着四分水墨之韵,流荡在竖行文字里,流荡在竹青汗简中。这儿,曾发生过著名的笠泽之战。当年,吴越争霸,太湖之滨,万马奔腾,蒹葭两岸,号角映空,勾践一战定霸,洗刷耻辱,睥睨天下。岁月如水,弹指一挥。此后,这儿属于吴国。三国周郎的马蹄,也一定曾从这儿走过。那时,他羽扇纶巾,小乔初嫁,雄姿英发,一定引得吴江高楼女子、陌上红袖、船上的采莲女,都纷纷引领遥望吧。至于诗歌中说,“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中的女子,大概也是吴江的女子吧。否则,有哪儿的女子,能有吴江女子那般多情呢?同样的,又有哪儿的人,能有吴江人的心灵手巧呢?在遥远的岁月,当驼铃响起,在塞外,一队商人,正在大溪孤烟、长河落日下,一直走向远方的时候。在吴江,一支船队也开始扬帆出航,走向遥远的地方。他们的船上,装载着瓷器、茶叶,还有丝绸。海上丝路,经过这儿。吴江,是“丝绸之府”。吴江的陆泽镇,那时桑叶碧绿,织机声声。陌上,采桑女如云;机房,丝绸如霞。这儿,也被世人誉为“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地方。中国被称为“丝国”,吴江功不可没。海上丝路,拉近世界距离,吴江更是为之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片湖,赋予一座城以灵气。一座城,赋予一片湖以生机。湖城辉映,如高山流水,谱写了一曲绝唱。(有删节)[注]吴江区,位于江苏省和苏州市最南端。西临太湖,地处水乡,河道纵横,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16.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绮(qǐ)窗 丫髻(jì) 跫(qióng)音B.暮霭(ǎi) 瀚(hàn)墨 文采(cǎi)C.倔(juè)强 汗(hà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