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而教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 论文_第1页
为学而教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 论文_第2页
为学而教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 论文_第3页
为学而教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 论文_第4页
为学而教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学而教,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摘要:真正理想的课堂是“平等、自由、尊重、倾听、合作”的课堂,“教”是为“学”服务的,然而,我们到处可见“舍不得”“等不及”“放不下”的病态课堂。若纠正当下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情智,从关注认真听讲走向关注倾听对话,从关注少数人走向关注每一个人,从关注教得精彩走向关注学得精彩。为学而教,把课堂的真正主角还给学生。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示、发挥、合作、探究的舞台,那里是他们找到自信,探究人生真谛的殿堂。关键词:课堂主角,还给,病症,分享教室转变为“学室”,使课堂的主角真正落在学生身上,为师者就要学会“偷懒”、学会“示弱”,以充满智慧的“懒师”激励催化出独立、自信、睿智的出彩学生。然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如下的场景:第一,舍不得自己的精心预设。为了使自己的课堂一帆风顺,我们大多数老师的备课特别认真,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甚至认真推敲课堂中的每句话。上课时,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把一切“节外生枝”的事件视为另类,或敷衍、或淡化、或打击。教师不“舍”,学生就没“得”。第二,等不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装模作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可是,总担心:他们学不会,讨论不出正确结论。没等学生自学几分钟,甚至书还没有读通,题意没弄懂,教师就开始提问,这种做做样子、走走形式的自学,又有什么效果呢?学生没讨论一会儿,小组成员还没有发言完,预设的时间节点一到,教师就示意停下,号召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其实,学生还没议出结果,又拿什么进行交流呢?等不及学生展示,等不及学生咀嚼消化……说到底,这是以师为本、以教为本。第三,放不下自己的三尺讲台。师者视讲台为生命,很是享受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全班学生睁大眼睛看着、听着,即使有学生不想听,不在听,教师仍是要把想讲的坚持讲完。有的老师甚至带着伤病在讲台上艰难地讲着,真是精神可嘉。教师放不下,学生就上不去。造成上述“病症”的原因,归根结底,因为教师从骨子里没有认同真正课堂的理念。真正理想的课堂是“平等、自由、尊重、倾听、合作”的课堂,不是教师享受师道尊严的阵地,也不是教师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更不能成为教师炫独角戏,学生成了观众、看客的“剧院”。“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的真正主角是学生。要想从被动转变到主动,纠正当下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情智,从关注教得精彩走向关注学得精彩,从关注认真听讲走向关注倾听对话,从关注少数人走向关注每一个人。为学而教,数学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我们在路上。分享几个教学案例和我的一些思考:一、预设服从生成,学得精彩才是出彩数学课堂总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精彩的课堂往往不是事先预设的,而是即时生成的。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学情特点,在准确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营造富有启发和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及时把握课堂上由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最新资源,凭借灵动的教育机智去巧妙地处理生成信息,即时调整、驾驭学习的全部进程。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潜力才能得以释放,思维的水平才可以提升,课堂才真正流淌出勃勃的生机。下面,是我在校际公开课上的教学片断。教学《鸡兔同笼问题》,出示教材的情境图:鸡和兔一共8只头,鸡兔一共26只脚,问题:鸡、兔分别有几只?师:请大家独立思考,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到答案?学生各自思考,画图、制表、列算式等等。组织交流师: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生1:我用图表法鸡:3只,兔:5只生2:我也用图表法,但比生1简单师:理由?生2:先假设鸡兔各有一半,计算得有24只脚,比26只脚少2只,所以加一只兔,减一只鸡共26只脚。生3:8x2=16(只)26-16=10(只)10÷(4-2)=5(只兔)生4:8x4=32(只)32-26=6(只)6÷(4-2)=3(只鸡)生5:26÷2=13(只)。13-8=5(只兔)师:理由?生5:26只脚全是鸡,26÷2=13(只)而实际鸡兔一共只有8只,所以,13-8=5(只)多的5个2只脚正好补给兔,所以兔有5只。生6:生5的做法算理还可以想:第一次,鸡和兔各抬起一半脚,26÷2=13(只),还剩13只脚,这时候落地的鸡有1只脚,兔有2只脚,;第二次,鸡和兔各抬起一只脚,13-8=5(只)还剩5只脚是兔。在学生5思路的启发下,有新思路出现。生7:26÷4=6(只兔)……2(只脚)8-6=2(只鸡),余2只脚只能补一只鸡,还有一只鸡的2只脚必须让假设的6只兔退出一只兔(2只脚)给鸡,这样,6-1=5(只兔)。对于这节课,我最大的感悟:学生意料之外的表现,打破了我的课前预设,课件没跟上,使得教学时间延长将近5分钟,甚至打乱了我的课堂教学程序,但是,我认为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即时生成的信息是学生思维最真实的表现,教师应该合理调整、灵活驾驭在学习进程中,教师要甘愿把身位往后退一退,不惜让学生出彩。二、“认真听讲”走向“倾听对话”中低年级孩子本身对老师就非常敬畏,特别是有不少老师至今还放不下谓的“师道尊严”,上课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和学生嬉皮笑脸,那还了得,孩子们不怕我,我怎么管他?老师上课时,目光不停地扫视课堂,发现有学生没认真听讲立马训斥,甚至罚站。能不能听懂是水平问题,听不听是态度问题。这样的氛围只会培养出“只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都对”的学生。同时在课堂上教师总喜欢很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长此以往就打击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最后,有些孩子为了“标准答案”而期待老师的认可,完全失去了自己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如何改变“认真听讲”的课堂模式呢?有些老师正在探索,下面是一位年青教师从关注认真听讲走向关注倾听对话的有效尝试。《认识三棱柱》的教学片断:课件出示三棱柱,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师:这是什么图形?生1:三边形。生2:三棱形。生3:三面形生4:三角柱。(课后反馈时,她如实说,课上到这里,她有些着急,心想,难道没有一个学生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当时的她好想立马告诉孩子们,说出答案:这是三棱柱呀!”然后带他们多说几遍“三棱柱、三棱柱、三棱柱”然后叫“学生记下来,以后看到这样图形就是三棱柱,记住了吗?学生会齐声回答,记住了!就这样结束。她接着说道,这样做学生真能理解了吗?还是让他们自己说出正确答案哪才更有成就感吧!她庆幸同学们说答案的时候,她没有直接判定对错,才有了学生这么大胆精彩的猜想。)师:想想看,平面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都叫它“某某形”,而立体图形就不一样了,大家觉得给它起个什么样的名字更好呢?学生1:带“体”字,叫“什么体”吧学生2:我想可以不叫“什么体”,因为“圆柱、球”就不用带“体”字作名字的。师:同学们认为这个图形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很明显不像球,有点像圆柱。学生:可是这个柱子又跟圆柱不太一样。师:嗯!它侧面有3条边,而圆柱侧面是个曲面,没有边。师继续:在立体图形中,这个边呀我们把它叫“棱”,我班同学,脑洞大开!再猜猜它的名字?生1:棱柱!生2:长棱柱!生3:三棱柱!就这样,在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通过大家一起探究、尝试、讨论、猜想、再尝试,终于找到了答案。课堂氛围如此轻松,孩子们的兴趣也如此高涨,教师不再是一个“标准答案”的机器,而是推动学生思考、脑洞大开的催化剂。显而易见,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平等,绝不再是老师说,学生听,大家都是倾听对话的参与者。当学生的表述有偏差时,教师不再简单地去判断对与错,而是智慧地提出新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再思考,学生与学生的之间互相启发,试错、纠错,最终完善数学表达。我想,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同学们喜欢的,也是我们一直孜孜不倦努力为之追求的理想课堂。三、面向全体学生分享,关注每一个孩子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上让孩子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说。但是,我发现师生对话时,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倾听,一旦有学生发言,其他孩子倾听的很少,认真倾听的就少之又少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尝试着让学生到讲台前面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学生站在前面分享,第一,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怎么思考的,而不是说要回答老师所想要的答案;第二,当学生站在前面分享时,更加有利于其他学生去倾听这位学生的表达。下面是我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教学片段课件出示问题:99x101孩子思考、探究、找到答案后组织交流(让学生上讲台前,一边说一边板演)生1:看成100个99加1个99,算式是:100x99+99=9999生2:看成100个101减1个101算式是:100x101-101=9999生3:以上两种方法我认为第一种简便,99乘100是9900,9900加99很容易算出得数9999;而第二个方法,101乘100是10100,去减101,口算较难。生4:10100减101,可以用10100先减100得10000,再减1,也容易算出得数9999.生5:先算101乘9等于909,再用909乘11也等9999……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人人都想上去说说自己的想法。这节课,我的最大感受是,这里除了老师要认真倾听以外,更重要的是其他学生要学会倾听。有这样一种空间上的变化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这种分享成为一种可能。实现关注少数人走向关注每一个人会成为课堂中的常态。深化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路走来,从“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