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1.契丹族是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的少数民族,916年,契丹族首领建立契丹国的是A.耶律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铁木真2.宋朝的余靖在《武溪集》中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南宰相、南枢密”。材料反映了下列哪一制度A.北宋的二府三司制B.辽朝的南北面官制C.金朝的猛安谋克制D.元朝的行省制3.辽建立后,皇帝按春夏秋冬四季外出游猎,朝中官员随行,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其中夏捺钵在永安山或炭山,与南北面诸大臣会议国事;冬捺钵在永州东南,与南北面大臣议国事及接受外使朝贺。捺钵制度A.说明辽帝国保留了草原习俗B.说明辽朝中央集权制尚未稳固C.反映出辽代并没有固定的都城D.纯粹是皇帝游乐、休闲的需要4.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和党项首领元昊的共同之处有①建立自己的民族政权②都曾与北宋政权对峙③都形成了因俗而治的职官体系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以上诗句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胡尘”之“胡”是指西夏B.辽C.金D.蒙古6.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契丹与西夏都与北宋政权订立和约B.契丹与西夏效仿中原制度建立官制C.契丹与西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D.契丹与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7.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以下关于金朝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①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②金灭北宋③金灭辽④金迁都燕京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8.金世宗开设女真进士科,倡导学习《论语》《孟子》《春秋》等典籍,同时又下令禁止女真人改易汉姓,要求宫中卫士学习女真语。上述措施A.激化了女真与汉族的矛盾B.维护了女真贵族的统治C.推动了“三教合一”进程D.削弱了女真人的凝聚力9.某制度有如下特征:产生于女真氏族社会末期,是一种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最初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后来逐渐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转化。平时出猎、战时作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B.南北面官制C.四等人制D.猛安谋克制10.《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这表明元朝行省A.始终没有形成定制B.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C.只是负责地方军政D.长官都由地方官出任1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加强了民族融合C.推行行省制度D.实行“四等人制”1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13.下图是邢台一中某班学生关于元代政权结构的历史笔记,其中ABC处应该填写的是A.门下省、宣政院、行省B.御史台、行省、理藩院C.政事堂、行省、宣政院D.御史台、宣政院、行省14.下表描述的是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据此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第一步长官提前拟定所议之事第二步各级官员同堂集体议事第三步长官综合所议进行决断第四步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中央集权C.减少决策失误D.削弱丞相权力15.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置”,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A.利于地方的发展B.严重威胁到君主专制C.削弱了中央集权D.有效地防止了官员腐败16.1333年,元朝科举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剌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17.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规制,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因俗而治加强管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18.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英勇善战,明达世务,916年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契丹国,创立契丹文字。材料二1038年,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材料三他是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就是宋太祖。材料四(1)分别写出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所述人物的姓名。(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人物的共同点。(3)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结果如何?(4)辽宋夏金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代十国时期,地处“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契丹族在北方崛起,当时的契丹实行的还是游牧民族的部族制,事简职专,官制朴实。契丹从后晋石敬瑭手中取得幽云十六州,俘获了大量以农业文化为主的汉人,为了发挥汉人所长,史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至此,南北双轨制运行下的“蕃汉分治”便以国策确立下来,并为有辽一代所沿用。有辽一代,北方草原树海中出现了许多农田区;银币成为法币;北部边疆得到开发和巩固。宋辽时期,我国的封建制度开始向边疆地区传播。辽朝在汉族先进文化的浸润下,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据田泽斌《中国古代史》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契丹采取南北双轨制行政体系的主要原因。说明契丹实行南北双轨制行政体系的历史作用。答案:1—5ABAAC6—10DBBDB1115DBDCA16—17DA18.(1)材料一:耶律阿保机。材料二:元昊。材料三:赵匡胤。(2)都是著名的政治家,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等。(3)辽宋议和、宋夏议和。宋辽议和后,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双方保持了长时间相对和平的局面;宋夏议和后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