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史复习资料_第1页
中教史复习资料_第2页
中教史复习资料_第3页
中教史复习资料_第4页
中教史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明朝“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广设学校培育人才。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p245)监生历事制度。(p248)监生历事的具体时间不相同,有的三个月,半年,有的则长达一年,甚至还有更长的。考核办法: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送吏部铨选授官,中、下等者仍历一年再考,下等者回监读书。监生通过历事可以广泛地接触实际,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明朝监生历事制度可视为是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社学是以民间主义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官学,带有某种强制性。(p250)东林书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同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p254)明朝科举考试分为四级考试:童试乡试会试殿试(p255)5.明朝科举制度不仅规定了考试程式,而且还将八股文固定为考试文体。(p256)第九章清朝的文教政策。“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广兴学校严定学规。软硬兼施,加强控制。(p265)诂经精舍是由阮元所创建。(p274)学校对科举的影响,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学校以科举中式为目的。教学内容,空疏无用。教学管理松弛。(p277),公其非是于学校。”是黄宗羲说的。(p279)颜元的“习行”教学法(p293)(具体内容要会背,每段第1句。)(一) 颜元所说的"习行”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和躬行实践,认为只有如此学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二) 颜元重视“习行”教学法,一方面从他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这是为了反对理学家静坐读书、空谈心性的教学方法,这是颜元重视“习行”教学法的直接原因。(三) 需要指出的是,颜元强调"习行”,并非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颜元所说的"习行”,虽然讲的是个人行动,没有社会实践的意义,但他强调接触实际,重视练习,从亲身躬行实践中获得知识。第十章地主阶级改革派:龚自珍,魏源(p301)“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说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说的。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p302)马礼逊学校是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比较正式的教会学校。(p304)教会学校的课程。①宗教。②外语。③西学。④儒家经典。(p310)洋务学堂的三类:①外国语("方言”)学堂。②军事("武备”)学堂。③技术实业学堂。(p313)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建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p316)福建船政学堂是左宗棠创办。(p319)洋务学堂的特点。(p321)大题洋务学堂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广泛分布于外交、律例、水陆军事、机械制造、,电报、矿务、铁路、冶炼、企业管理,科技出版和教育等诸多领域,他们属于提供专门训练的专科性学校。在教学内容上:洋务学堂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课程都包括外语,数学、格致、化学等一般性课程以及和各自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注意学以致用,它明显区别于传统学校的经史义理和八股文章。在教学方法上:洋务学堂能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理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偏重死记硬背的传统学风。洋务学堂注意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多学校安排有实践性课程,有的还建立实习制度,不似传统学校完全把学生禁锢在书斋之中。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洋务学堂普遍制定有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的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评价,特点:洋务学堂是套种在传统封建教育体制边上的幼苗,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难脱起桎梏和影响,又表现出新旧杂楼的特点。首先,洋务学堂是洋务大臣们各自为政办起来的,零星分散,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其次,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下,洋务学堂必然在传授西文系的同时,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再次,洋务学堂为洋务大臣所举办,但洋务大臣也是封建官僚,因此对洋务学堂的管理免不了沾上封建官僚习气。概言之,洋务学堂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课程,在形式上引入了资本主义因素,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在它产生之初并未有意于科举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对抗,甚至还乞求后者的容纳,但它产生之后,逐渐动摇和瓦解了旧的教育体制,实际启动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中体西用”的思想的系统阐述。(p327)第~章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p335)大题设立京师大学堂。早期改良派人物郑观应已有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的思想。《京师大学堂章程》当对大学堂的性质办学宗旨,课程、入学条件,学成出身,教习聘用、机构设置、经费筹措及使用都做了详细规定。正值京师大学堂筹办之际,发生了"戊戌政变”。京师大学堂以"萌芽早,得不废”,继续由孙家鼐筹办,于当年11月正式开学。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并被纳入期末学制,系统规模逐步扩大。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废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和愿望,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百日维新那种“人人谈时务,家家言西学,的局面,激荡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放眼世界,渴求新知,已成为不可遏制的是林风尚。梁启超的教育思想。(p341)“兴民权”而“开民智”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主张。(大题,具体整理)变科举,兴学校师范学校,群学之基。梁启超倡导师范教育不仅是从教师职业特殊性出发,强调对教师进行专门培养,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广设师范学校,统一课程,设置培养一批在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上都符合维新要求的新教师,推动维新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倡导女子教育。1898年,梁启超积极参与中国第一所女学一一经正女学的筹办,以实际行动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内容广泛有鲜明的近代特征,为以往论者所不及。改革儿童教育。梁启超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应编的书包括(1)识字书。(2)文法书。(3)歌诀书。(4)问答书。(5)说部书。(6)门径书。(7)名物书4.,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演学制”更为系统详备。(p349)第十二章这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民国教育方针,于9月2日由教育部公布施行,其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力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他基本反映了蔡元培的思想。但"世界观教育”因陈义过高,未为多数与会者接受,故未采纳。"四育并举”世界观教育未实现。(p364)“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p371)大题,具体整理(一) 、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有寓兵于民对抗军阀,拥兵自雄,捍卫民主共和的良苦用心。(目的)(二) 、实力主义教育。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实力主义教育实为当务之急。(三) 公民道德教育。自由、平等,博爱(“亲爱”),蔡元培尊重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在摒弃封建道德专制性和等级性同时,汲取其中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四) 、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使对于现象世界无厌弃而义务执著”,"使对于实体世界非常渴慕而渐进与领悟。”(五) 、美感教育绘画、诗歌、音乐。美感已超越利害关系和人我之分界,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之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陶冶、净化人的心灵,所以美感教育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目的)改革北京大学。(p373)大题(一)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改变学生的观念。整顿教师队伍,严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二)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三)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四)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第十三章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p383)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平民化。教育的实用化。教育的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p386)具体整理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说明“所谓健全人格者,当具下列条件”: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须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所谓共和精神者:一、发挥平民主义,俾人人知民治为立国之本。二、养成公民自治习惯,俾人人能负社会国家之责任。教育普及有所发展。在民主思想的推动下,平民教育呼声热烈,义务教育得到提倡。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学校教育中白话文和国语的推行。其次,中等教育开始注意“实用”师范教育和大学的改革。1912年,教育部调整全国师范教育布局,开大学改革风气之先的是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p389)大题,记开头(作用,意义)一、 平民教育思潮。倡导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潮在教育领域里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二、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三、 职业教育思潮。四、 勤工俭学运动。五、 科学教育思潮。六、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4.1922年"新学制”。(p401)5“新学制”的特点。(p403)六个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改革师范教育制度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高等教育年限,取消大学预科,是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这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第十四章1.全人生指导(p455)具体背(一) 对青年问题的分析(二) 对青年进行“全人生的指导”所谓“全人生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既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社会改进之左右。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具体)(p456)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生计巡回学校。课本为《公民千字课》家庭式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解决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帮助年长的家庭妇女减少对青年妇女和儿童教育的阻挠或反对,增强学校教育的效益。二是把学校课程的某一部分,如培养卫生习惯,交由家庭来承担,并使家庭关心社区的利益,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式教育是由平民教育毕业生从各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和帮助全村农民按照计划接受四大教育。“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p472)锂代中国人”5方面要求。(具体)“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生活教育理论。三点(p481)"生活既教育”"社会既教育”“教学做合一”第十五章干部教育(p4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