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红烛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中国诗人,学者,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
《楚辞校补》
《神话与诗》
《唐诗杂论》等。写作背景《红烛》写于1923年,是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红烛》的序诗,在闻一多诗歌艺术生涯中具有奠基性地位。诗人创作《红烛》时正远离祖国,身在大洋彼岸,这个被五四运动的洪流冲激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里挣脱出来的书生,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着历史的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在他的胸膛跳荡,使他迸发出炽烈的爱国热情。知识链接新诗格律化中国早期白话诗的作者如胡适、郭沫若等人所写的新诗是不讲究格律的,他们推崇“自由”与“自然”。后来徐志摩、闻一多等人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即用白话写诗,也讲究诗的韵律。如徐志摩的新诗多以四行为一节,且多有押韵。闻一多提出了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建筑美就是要求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徐志摩、闻一多是新诗格律派的代表诗人。蜡炬蜡炬(蜡烛、烛)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意象,“烛”的意象常常和宴饮离别、爱情思念有关。如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又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宋词中的“红烛”多半与缱绻柔情、追忆往事、甜蜜温馨有关。如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基础梳理]字音识记(1)蜡炬(
) (2)脂膏(
)(3)慰藉(
) (4)耕耘(
)jù
ɡāo
jiè
yún
词语辨析(1)①他________百姓,移风易俗。②爱心像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________。(慰藉抚慰)【答案】(1)①抚慰②慰藉【解析】“抚慰”和“慰藉”都有“安慰”的意思。“慰藉”多为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抚慰”是帮助别人反省或振作。(2)①我们不应该________群众的积极性。②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八股文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________。(抨击打击)【答案】(2)①打击②抨击【解析】“打击”和“抨击”都有“攻击”的意思。“打击”指的是使别人受挫折,一般使用的对象是人。“抨击”指用言语或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课堂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主旨探微《红烛》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感情,凸显了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文本特色1.象征手法的运用《红烛》是诗人的心声吐露。“红烛”这一意象是诗人的人格化身,象征着勇于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这种精神被称为“红烛精神”。2.诗歌的结构美诗歌作为独立的审美单元,具有外结构(外在表现形态)和内结构(内在思想情感),二者密切配合成为诗,内在的情感也在不断转化和调节,最终归于恒定。《红烛》的情感结构正是通过外在的行节排列、行数字数的差异、首尾引用的照应、局部的复沓吟咏,完成了诗歌由冷静的缓冲到热烈的赞颂的转变,从困惑、明白、感伤到再困惑、再明白,以及明白后的安慰,最后归于理性的颂扬。其情感结构体现出闻一多诗学观念里的“建筑美”,直线式的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任务探究]任务一内容理解1.朗读诗歌,概括内容。章节内容概括第一节
第二、三节
第四节
第五至第七节
第八、九节
【答案】章节内容概括第一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红烛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第五至第七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第八、九节对红烛发出同情和鼓励的呼唤2.“红烛”这一意象在诗中有怎样的意蕴?【答案】①“红”是赤诚的象征。②在诗人眼里,“红烛”是理想的人格化身。它凝结着诗人灼热的爱国精神,红烛燃烧自己,象征诗人愿为祖国奉献的精神。③红烛流泪,代表着诗人内心为不能很好地报效祖国而伤感,决心牺牲自己去创造祖国的光明未来。3.有人说,在《红烛》一诗中,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先后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请你简要分析。【答案】闻一多在诗中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使得全诗充满了张力。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感染力极强,归纳起来,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①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②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③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④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⑤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⑥写“灰心”与“创造”不公平的因果关系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这是“抑”;⑦最后,全诗的收束又是昂扬向上。这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节奏。任务二艺术赏析4.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什么作用?【答案】①这是呼告的修辞手法。②这种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5.“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答案】①李商隐的诗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闻一多在诗中赋予了烛新的思想内涵,即托红烛言牺牲自我的高尚品格,表达的是对理想信念无比忠贞的坚守。②李商隐的诗句在诗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统摄全诗情感,同时起到铺垫、烘托和暗示的作用。任务三主题探究6.诗歌第二节说“一误再误”,第三节则说“不误,不误”,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答案】①诗人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②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与灵魂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入研究纺织设计师岗位的考试标准及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证书考试准备计划试题及答案
- 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大纲解读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备考过程中经验交流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国美油画复试题目及答案
- 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与个人表达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考试常见问题及试题及答案总结
- 2024年纺织国际市场竞争策略试题及答案
- 纺织品生产中的环保措施检验试题及答案
- 妇科科室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
- 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
- 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等级技术规范
- 作文纸(网格600字A4)
- 钢箱梁制造运输及安装合同
- 湿疮中医护理查房课件
- 2023年江苏宿迁市中考数学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 (2023版)高中化学新课标知识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消防员培训合同范本
- 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检索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基于Web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