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成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成熟的标志
一、出现了一批专门的文论家和文学批评的专论、专著,使文学批评进入了系统的划时代的时期。
二、讨论的问题空前繁荣,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有关文学内容、形式、地位、作用等方面的文论思想,而且广泛涉及到构思、想象、声律、辞彩等众多新领域,在创作论、风格论和文体论、文学发展论等诸方面作了重大发展。
三、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更加密切,许多理论观点就是实际创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它们对创作有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四、批评方法丰富多样,既用历史批评方法追本溯源,也用对比方法纵横比较,有的重在考证,有的偏于审美,而且还对文学批评本身进行再批评,从而使文学理论上升到宏观的、更加理性的层次。
五、对文学内涵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南朝的文笔之争,对文体作了具体划分,更加重视文学的审美作用。
第二节《典论·论文》的主要观点及创新
一、主要文论观点1.对文人相轻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批评,指出产生此种弊端的原因: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现),而文非一体,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俚)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现),谓己为贤。
①文人善于自见;②以己之长,度人之短;③贵远贱近,向声背实;④文体非一种,鲜能备善。3.提出“四科八体”学说,对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等八种文体进行了讨论,开文体论先河。4.充分肯定文学的价值和地位,称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二、重要术语1.本同末异:曹丕关于文体论的重要观点,意思是不同形式的文章其基本性质与创作规律是相同的,有其共性,但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创作特点与风格,有其个性。此观点肯定了创作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要求遵循共性并尊重个性。2.对建安七子的创作风格进行了评价,开作家风格论的先河。2.文气说:曹丕关于作家风格论的重要观点。“气”既指作家先天的气质、才情、禀赋等,也指由此而形成的创作风格。曹丕认为,作家先天之气直接影响其创作风格的形成,从而肯定了作家先天素质与其创作之间的关系。
“文气说”受孟子“知言养气”理论影响,充分认识到作家内在素质对创作的重要性,此观点对刘勰养气理论、韩愈气盛言宜说、苏辙“文者,气之所养”、刘大櫆神气音节理论等均有重大影响,但此观点注重先天素质的同时忽视了后天养气的功夫,有一定局限性。
第三节陆机的想象构思理论及影响
陆机的文论观点集中体现在《文赋》中,《文赋》是用赋体文学形式所写的文学专篇论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系统完整的文学专论。
一、陆机关于想象构思的理论1.强调想象构思活动必须在专心致志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不受外界任何干扰,同时还需深入思索,广泛探寻,才能使想象构思活动圆满完成,即:“收视反听,耽思傍讯”。2.想象构思活动非常活跃,不受时空限制,既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又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3.想象构思活动是伴随着形象和情感的过程,活动顺利时作家才思泉涌,浮想联翩,下笔如神。想象构思活动是否顺利,直接影响作家的创作。
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词怫悦,若游鱼衔勾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花于以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4.想象构思活动中常有文思开(通)塞不一的情况。文思通畅时写作非常顺利,文思受阻时则难以正常写作,即使勉强而为,也写不出好作品。但陆机不知开塞之所由。
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繁盛)以馺遝(众多),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华美貌)以溢目,音泠泠(动听悦耳)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振作精神)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此物(写作之事)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掌控)。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不识开塞之所由。
二、重要术语1.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陆机对文学创作中物、意、文三者不相称弊病的概括。陆机认为:创作中常会出现作家主观思想认识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语言形式难以充分表达主观思想的弊病,因此,强调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和提高文学素养,处理好三者之关系。
2.诗缘情:陆机关于诗歌情感特征的概括,他明确把诗言志与言情联系起来,强调诗歌言志之外的抒情功能,肯定了诗歌抒情化的发展方向,与言志观一起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言志的优良传统。
第四节南朝文笔之争与声律论
文笔之争指南朝人关于文和笔内涵问题的讨论。文和笔是南朝人划分文体的习惯用语,文笔对举并说明其差异最早见于南朝。《南史·颜延之传》载:宋文帝问颜延之诸子才能如何,延之回答“峻得臣笔,测得臣文”。《宋书·严峻传》有相关记载,其后刘勰、梁元帝、范晔等人对此亦有相应解释。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然后在《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从《明诗》到《谐隐》十篇文章论有韵之“文”,涉及到诗、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对问等文体,从《史传》至《书记》十篇文章论无韵之“笔”,涉及的文体有史传、论、说、诏、策、檄、章、表、书、记、奏、启、议等。是否押韵成为刘勰划分文体的重要依据。
一、文笔之争
由此可见,“文笔之争”实际上是南朝人对文体问题的讨论。一般而言,把押韵的、富于情韵和美感的、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文体称作“文”,把无韵的、富于理智的议论、说理、应用类文体称作“笔”。类似的用语还有“辞笔”、“诗笔”、“文史”、“文记”等。南朝人通过对不同文体特点的讨论,对文学内涵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说:“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此虽未明言有韵无韵问题,但流连哀思、吟咏风谣之作多指诗、赋、哀、诔、吊等文体,实是强调有韵问题,而“不便为诗、善为章奏”即谓之笔,则更是明言章、奏等文体属于笔,而章、奏实属议论类文体。
二、声律论
声律论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也称永明声律说。它的出现既受到我国古代诵读时注重语言声音之美等习惯的影响,也受到佛教诵经、唱导等传经方法的影响。
南朝宋末齐初文人周颙发现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撰《四声切韵》加以研究。稍后诗人沈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把四声的变化有意识用于诗歌押韵当中,撰《四声谱》,提出“四声八病”学说(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前四项指声调方面的弊病,后四项指声母、韵母运用方面的弊病。见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并要求诗歌创作遵循“四声八病”原则,注重诗歌的声韵格律与平仄对仗,引起较大反响,从而使人们对诗歌声音和谐优美的追求达到较自觉的程度,当时诗作史称“永明体”。
总结:南朝声律论指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歌理论,也称永明声律说。它要求诗歌创作遵循“四声八病”原则,追求诗歌音韵和谐流畅与对仗工整,它的出现,虽对诗歌创作带来一定限制,但却标志着时人对诗文语言声音之美的讲求达到十分自觉的程度,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开始由比较自由的古体往格律严整的近体转化,为唐代近体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对永明声律理论,当时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钟蝾均有论述。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有专论,对之高度赞扬;钟蝾《诗品序》则持批评态度,认为过分重声律,会使诗歌有太多拘忌,从而“伤其真美”,为后世争论开了先河。
一、书名含义及创作宗旨
(一)书名含义
文心:作文之用心。
雕龙:雕刻龙纹一般精细。《文心雕龙·序志》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
第五节刘勰与《文心雕龙》
(二)创作宗旨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吉、凶、宾、军、嘉等五礼)资之以成,六典(治、教、礼、政、刑、事等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浮泛诡奇),饰羽尚画,文绣鞶帨(pánshuì大带与佩巾),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驯之异,宜体于要(应该表现基本思想),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文心雕龙·序志》
刘勰以儒家思想为依据,说明文章渊源于儒家经典,密切为政教服务,但近代辞人爱奇尚诡,背离经典本源,故写此书阐明经典的准则以指导创作,以期纠正当时不良创作之风。
二、划时代意义
1.开创了完整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著的形式,完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从零散到系统、从直觉到思辨性的飞跃,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的变化给予了总体性的动态的分析和评价,显得全面、深刻(引用作品140多部,涉及作家900余人,可见其全面研究和评价的良苦用心)。
2.理论上广泛吸收前人思想、观点和批评资料,经过精心辨析和研究发现其不足,并进行批评的再批评,从而使中国古代文论从鉴赏式的感性的模式,上升到判断式的理性的高度(大量吸收了孔子、荀子、扬雄、王充、桓谭以至于陆机等一千多年的批评资料,或认为魏《典》密而不周,或谓陆《赋》巧而碎乱,不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3.对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想和精神进行了大融合,在文学批评中体现了六朝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作者思想的深邃性。4.文体上呈现美视美听的特点,代表着南朝骈文创作的新成就。
三、刘勰想象构思理论对陆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刘勰的想象构思理论集中体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他与陆机一样,认为想象构思活动对创作非常重要,必须在专心致志的条件下进行,且不受时空限制,同时,想象构思过程是伴随着情感与形象的过程,必须处理好作家主观情感、客观事物与语言文辞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
继承:1.明确强调想象构思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必须达到和谐统一,提出了“神与物游”的最高境界。
解决办法:加强道德修养,注重知识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即注重“秉心养术”的功夫。
发展:2.不仅认识到想象构思过程中会出现文思开塞不一的情况,而且找到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原因:①作家缺乏主观道德修养,想象构思时精神状态显得昏烦混乱,使想象构思活动不积极。②作家缺乏知识的积累和丰厚文学素养,使想象构思活动受到局限。③个人的才情有高低快慢之分,故想象构思活动也有迟速之别。④文体体制有长有短,构思不同的文体其文思快慢也不同。3.明确认识到想象构思活动与具体写作之间的差距,要求创作时必须处理好言意关系,并通过“秉心养术”的功夫来缩短想象构思与具体写作之间的距离,使所思所想得以淋漓尽致表达。
四、刘勰对文学艺术美的探索
(一)对文学真、善、美的追求《文心雕龙·宗经》曰: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上述文字,可归纳为三方面的重要内容:①情深而不诡,事信而不诞。(真)
①真:因强调情深不诡、事信不诞,明确提倡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其《情采》曰: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泛指辞赋家),心非郁陶(忧闷不乐),苟驰(任意施行)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简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杂而不实)。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享高官厚禄者),而汎(泛)咏皋壤,心缠几务(凡俗名利),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偏)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忽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②风清而不杂,义直而不回。(善)
③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美)
②善:刘勰所谓“风清而不杂,义直而不回”,实则是强调文学应有纯正无邪的思想内容与教化作用。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主客体交融的产物,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同时,古代诗歌亦有“顺美匡恶”的传统,诗三百亦“义归无邪”,因此,文学作品也应以”无邪”为标准。与此同时,他对魏晋文坛崇尚玄机之谈的玄言诗与泛滥于六朝诗坛的“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形式主义诗风进行了批评,认为其背离了顺美匡恶的优良传统。
③美:
表现形式,刘勰强调“要约”而反对“繁缛”,他肯定“五经之文辞约而旨远”,尤其赞赏《诗经》之辞约意丰,认为“皎日”“彗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拥有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之妙。要求“文以辩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辞彩:刘勰认为讲究文采、注重辞藻是天经地义之事,“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但反对过分雕琢,认为“繁华损株,膏腴害骨”,强调文质统一之文。
(二)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分
刘勰在《原道》中提出了“道之文”与“人之文”两个概念,对自然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美进行了区分。刘勰认为:在万物产生之前有一种“道”存在,它是天地万物之母,一切均由此而生,艺术创造也不例外,因此,他要求创作必须“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道心指自然规律,神理指通过圣人头脑反映的道),意即推原自然之道与圣人之道进行创作,并由此建立教化。
所谓“自然之道”,就是刘勰强调的“道之文”所呈现的自然美,他明确认为: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傍及万物,动植皆文:龙风以藻绘呈祥,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花,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善自然耳(《原道》)。
对自然美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刘勰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他强调,人生于自然之间,必然受其影响,并会在此基础上创造美,因此他明确指出:
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物色》
在刘勰看来,没有自然美为基础,艺术美亦无法形成,因此,强调艺术美应以自然美为最高境界,明确反对文字繁缛与过分雕琢加工。
五、刘勰的主体修养理论
1.想象与联想能力
想象是指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把客观外物化为主体情思之物、并使客观世界人化的重要方式,刘勰在《神思》中专篇讨论想象构思问题,认为创作主体想象能力的高低与想象过程是否通畅,均直接影响其创作,最终提出了“神与物游”的标准。
联想指作家创作时由此及彼、连类感物、由物象而兴起诗情、并能敏感地寻找两者之间相通之处的能力,要求作家借物、感物而又不拘泥于物。刘勰通过探讨“比兴”等手法对之加以讨论,同时在《物色》中重点涉及作家感物而引起联想的问题。2.主体创作心态与修养
血气与精力:刘勰认为作家创作时是否血气通畅、精力旺盛并拥有虚静心态非常重要。《养气》曰:“耳目鼻口,生之役也;心虑言辞,神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此性情之数也”,因此,作家创作时必须“清和其心,调畅其气”,使血气通畅,心态平和,精力旺盛,方能创作出好作品。
创作心态:《神思》直接指出:“陶钧文思,贵在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荔枝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果树生产技术-农林类-农林牧渔大类
- 7.3《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珠江三角洲》说课稿-2025-2026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提纲
- 企业安全管理知识在线题库
- 美术作品概览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美版八年级上册-湘美版
- 第6课 颜真卿《颜勤礼碑》原碑节临训练(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下册湘美版
- 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方案设计要点
- 媒体宣传推广服务合同细节说明
- 2025年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综合能力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技术实践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学习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别让眼睛受伤害》教学设计
- 培训机构紧急封控应急预案
- 工地看场自身安全协议书
-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全集全册1
- 车辆安全培训课件
- 装修电工施工方案(3篇)
- esg考试试卷问题及答案
- 村医依法执业培训课件
- 外科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婴幼儿发展引导员·高级/三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