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06 三种类型物态变化图像分析(解析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06 三种类型物态变化图像分析(解析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06 三种类型物态变化图像分析(解析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06 三种类型物态变化图像分析(解析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06 三种类型物态变化图像分析(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三种类型物态变化图像分析(解析版)考点直击解题方法与技巧1、探究物质熔化、凝固和沸腾的规律时,一般会利用图象形象地描述物质温度和吸收热量(即加热时间)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图象法。2、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一般要利用控制变量法3、物态变化的图象直观、形象地表示了物质温度和吸放热之间的关系。熔化和凝固图象中若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则该物质是晶体;否则该物质是非晶体。沸腾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液体的沸点。典例分析+变式训练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熔化和凝固图像【典例1-1】(2021•凉山州)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答案】D。【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A错误;B、由图可知,在第8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而不是已全部熔化,故B错误;C、沥青是非晶体,该曲线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所以该曲线不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C错误;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典例1-2】(2021秋•建平县期末)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盐水的凝固点为﹣2℃,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降低(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答案】﹣2;正确;降低。【解答】解:由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故答案为:﹣2;正确;降低。【变式1-1】(2021秋•绥中县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熔化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 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答案】A。【解答】解:A、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故A正确;B、从图象上看,物质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共用了5min,在第6min时该物质正在熔化,故B错误。C、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松香不是晶体,所以不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故C错误。D、该物质是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D错误;故选:A。【变式1-2】(2021•银川校级二模)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等,都是95℃ B.图中AB段和BC段该物质都在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C.第3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A点和B点该物质的状态相同 D.该物质在冷却的过程中比热容始终不变【答案】B。【解答】解:A、由图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等,都是小于95℃,故A错误;B、晶体在凝固过程中AB段是固液共存态,完全凝固完后BC段是固态。整个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B正确;C、晶体在AB段是凝固过程,第3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A点在凝固前是液态,B点完全凝固完后是固态,A点和B点该物质的状态不相同,故C错误;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所以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故D错误。故选:B。【变式1-3】(2020•呼和浩特)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欣丽同学在学习物质熔化和凝固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做了探究“某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甲和乙所示。(1)甲图中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96℃;(2)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②(选填“①”或“②”);①熔化②凝固(3)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85℃。【答案】(1)96℃;(2)②;(3)85℃。【解答】解:(1)甲图中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以上,它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因此它的读数为96℃;(2)由图象可知:物质降温,是物质的凝固过程,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凝固,故选②;(3)由图知,该物质为晶体,原因是这种物质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85℃。故答案为:(1)96℃;(2)②;(3)85℃。考点2汽化图像【典例2-1】(2020•宿迁)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描绘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在第8min内,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98;低于;变大。【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当水的温度到了98℃后就不再升高,说明此时水是沸腾的,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2)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水处于沸腾状态,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变大。故答案为:98;低于;变大。【典例2-2】(2021•盘锦)图甲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小华利用同一装置,只更换烧杯中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小明和小华的实验数据,分别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和b,如图乙所示。(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94℃。(2)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3)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由图像可知,小明所用水的质量m1小于小华所用水的质量m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94;(2)液化;(3)不变;(4)小于。【解答】解:(1)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4℃;(2)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3)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根据图像可知图像a的初温低,且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少,故图像a的质量小,故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m1<m2。故答案为:(1)94;(2)液化;(3)不变;(4)小于。【典例2-3】(2021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小明探究影响蒸发吸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c温度计示数最低(选填“a”、“b”或“c”)。(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4)若小明将c温度计换成体温计,下列图象反映体温计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选填“A”、“B”或“C”)。【答案】(1)c;(2)吸收;(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4)A。【解答】解:(1)(3)由图知,a温度计玻璃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b温度计玻璃泡表面沾有酒精,c温度计玻璃泡沾有酒精并且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快,所以b、c温度计玻璃泡表面的酒精会蒸发,同时吸热,并且c表面的酒精蒸发速度更快,带走的热量最多,所以a温度计示数最高,c温度计示数最低;(2)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4)将c温度计换成体温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玻璃泡里的水银会因温度降低,而体积变小,但玻璃管内的水银由于缩口的作用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里,使体温计玻璃管内的水银长度没有变化,即示数保持不变。所以图象是一条与时间平行的直线。故选:A。故答案为:(1)c;(2)吸收;(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4)A。【变式2-1】如图所示的是某学生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实验记录数据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86℃,BC段图线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此时观察到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保持不变”)。在当时的实验环境下99℃的水将处于气态。【答案】86;BC;98;逐渐变大;气。【解答】解:(1)液体沸腾的图像,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1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2℃,初温为86℃;(2)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中BC段为水沸腾的过程;(3)沸腾时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图中水的沸点是98℃;(4)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5)在当时的实验环境下,水的沸点为98℃,而99℃高于水的沸点,水将处于气态。故答案为:86;BC;98;逐渐变大;气。【变式2-2】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此时室内温度为25℃,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减小,由此可以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答案】25;减小;吸收。【解答】解: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蒸发吸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所以室温为25℃。故答案为:25;减小;吸收。【变式2-3】(2022秋•漳平市校级月考)如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1)该小组同学根据下方表格数据在乙图坐标纸中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乙图。时间/min024681012温度/℃94959697989898(2)图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这是沸腾时(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3)当水温接近94℃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为98℃,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实验中发现液体升温较慢,若需要缩短液体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减小水的质量。【答案】(2)沸腾时;(3)吸收热量,温度不变;98;小于;(4)减小水的质量。【解答】解:(2)图丙中,有大量气泡生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是沸腾时的情形;(3)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为水的沸点,为98℃;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的沸点为100℃,现在水的沸点低于100℃,可能是该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4)实验中发现液体升温较慢,若要缩短液体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减小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故答案为:(2)沸腾时;(3)吸收热量,温度不变;98;小于;(4)减小水的质量。考点3物态变化的综合图像【典例3-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答案】C。【解答】解: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C、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D、由于不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故选:C。【典例3-2】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分析:(1)测得水的沸点为98℃,此时的大气压可能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BC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AB段和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表明了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答案】(1)98;小于;(2)固液共存;(3)比热容。【解答】解:(1)由图可知,DE段,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水的沸腾过程,此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保持98℃不变,即水的沸点为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因为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由图象可以看出,BC段表示冰的熔化的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3)由图象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吸热少,由Q=cm△t可知,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故答案为:(1)98;小于;(2)固液共存;(3)比热容。【变式3-1】(2021秋•杏花岭区校级期中)伽利略曾说过:“一切推理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宋老师在实验室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记录下来温度﹣时间关系并描绘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由图象分析:甲物质的沸点不一定(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80℃;乙物质在6~10min内不一定(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固液共存态。【答案】不一定;不一定。【解答】解: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80℃是甲熔点还是沸点;由于不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如果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液体的沸腾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液态。故答案为:不一定;不一定。【变式3-2】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1)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为98℃,此时的大气压可能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BC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小南完成实验后将剩余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凝华,这个过程中要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1)热胀冷缩;(2)98;小于;(3)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凝华;放出。【解答】解:(1)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测得水的沸点为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因为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由图象可以看出,BC段表示冰的熔化的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冰熔化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凝华放热。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98;小于;(3)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凝华;放出。能力提升训练能力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22•天津模拟)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初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答】解:由于沸腾的水降至初温,水倒掉前后,水的比热容不变,水的温度变化量不变,根据Q=cmΔt,水的质量减少,水吸收热量减少,需要的时间减少,故绘制的图线③符合题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2019•株洲)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这种物质()A.是非晶体 B.在t1时刻是固态 C.在t2时刻是液态 D.在t2时刻正放热【答案】D。【解答】解:A、由图知,该物质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B、在t1时刻该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处于液态,也可能是还没有液化,处于气态,故B错误;CD、在t2时刻是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不断放热,但温度没有降低,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2021秋•临川区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 B.熔化过程经历了12min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物质第8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答案】C。【解答】解:A、由图象知,4~9min时间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故A错误;B、由图可知,在第4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到9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经历5min,故B错误;C、晶体的熔化过程,其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D、物质第8min时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故选:C。4.(2021•佳木斯一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杯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不变 B.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C.甲、乙两杯水的沸点相同 D.甲杯水的质量一定比乙杯水的质量大【答案】D。【解答】解:A.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说法正确;B.水的沸点随气压降低而降低,由图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摄氏度,因此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B说法正确;C.由图可知,两杯水的沸点都是99摄氏度,故C说法正确;D.如果两杯水使用相同的热源加热,那么相同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公式Q=cm△t知,水在沸腾前,经过相同时间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说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故D说法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5.(2021•成都)小刚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他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由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答案】吸收;保持不变。【解答】解:实验开始时冰的温度在﹣6℃,随着时间增加冰的温度升高。当加热到4分钟后,酒精灯仍然在燃烧,说明冰还在吸收热量。观察4到8分钟间的图像可以发现冰的温度没有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变化,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吸收;保持不变6.(2021秋•海口期末)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36℃;小杨画出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液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答案】36;晶体;液态。【解答】解: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36℃;分析图乙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48℃就是海波的熔点,所以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第10min时,海波还没有开始凝固,所以为液态。故答案为:36;晶体;液态。7.(2022•徐州模拟)伽利略曾说过:“一切推理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宋老师在实验室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记录下来温度﹣时间关系并描绘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由图象分析:甲物质的沸点不一定(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80℃;乙物质在6~10min内不一定(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固液共存态。【答案】不一定;不一定。【解答】解: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80℃是甲熔点还是沸点;如果图像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如果图像是液体的沸腾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液态。故答案为:不一定;不一定。8.(2021秋•来凤县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像,其中的乙(选填“甲”或“乙”)是非晶体,甲物质第6分钟的状态是固液共存,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答案】乙;固液共存;需要。【解答】解:由图象知,固体甲在熔化过程中,在4min到8min内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甲是晶体,乙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点,故乙是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ab段)温度保持48℃不变,甲在第6min时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乙在整个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故答案为:乙;固液共存;需要。9.七年级某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决定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他们选择了水和酒精进行实验。(1)实验过程需要控制为相同的量是液体的温度等。(写出一个即可)(2)该兴趣小组根据实验描绘了水和酒精在蒸发时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为酒精,B为水。当环境温度上升时,图中表示酒精蒸发的虚线是甲(填“甲”或“乙”)。【答案】(1)液体的温度;(2)甲。【解答】解:(1)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选择水和酒精进行实验,还要控制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2)已知A为酒精蒸发时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图线,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即液体的体积减小速度快,因此当环境温度上升时,图中表示酒精蒸发的虚线是甲。故答案为:(1)液体的温度;(2)甲。10.(2022春•让胡路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某物质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它的熔点是0℃。其中CD段该物质液(选填“固”或“液”或“气”)态。这种物质属于晶体(“晶体”、“非晶体”)。【答案】0;液;晶体。【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并且这种物质的熔点为0℃。由图知,AB段还没有熔化,所以是固态;BC段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此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段已完全熔化完,是液态。故答案为:0;液;晶体。11.(2021•阜宁县二模)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如图甲,此时应适当将A处向上(A处向上/B处向下)调整。(2)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中可知当时的大气压小于(大于/等于/小于)标准大气压。(3)图丙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使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原因是:小明水的质量少(提出一个即可)。【答案】(1)A处向上;(2)小于;(3)小明水的质量少。【解答】解:(1)甲图中,酒精灯使用外焰加热,B的位置合适,需要调节A处,使温度计向上移动,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被测液体中,所以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整;(2)由图乙可知,当水的温度到了98℃后就不再升高,说明此时水是沸腾的,沸点为98℃,一个标准大气压时的沸点是100℃,大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当时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由图象知,小明水的初温比小红水的初温高,所以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另外小明水的质量较小,也是造成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的原因之一。故答案为:(1)A处向上;(2)小于;(3)小明水的质量少。12.(2022•枣庄)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答案】晶体;80;不变;固液共存态。【解答】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即该物质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该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变大;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晶体;80;不变;固液共存态。三、实验探究题。13.(2022•钟山区模拟)小丽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分析:(1)BC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完成此过程物质要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说明冰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2)DE段表示该物质正在沸腾,该过程要不断吸热(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3)由图像可知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98℃。【答案】(1)固液共存;不变;晶体;(2)沸腾;吸热;不变;(3)0℃;98℃。【解答】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BC段表示冰的熔化的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冰熔化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2)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由图像可知,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98℃。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不变;晶体;(2)沸腾;吸热;不变;(3)0℃;98℃。14.(2021秋•兴义市期中)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分析:(1)测得水的沸点为98℃,此时的大气压可能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BC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AB段比CD段倾斜程度大,AB段处于固态,吸热升温快(填“快”或“慢”)。【答案】(1)98;小于。(2)固液共存。(3)固;快。【解答】解:(1)由图可知,水的温度在上升到98℃后就不再上升,这说明此时水已经沸腾,故可知在此环境下水的沸点为98℃。水的沸点与其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此时沸点低于100℃,说明此时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在此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3)由图可知,物质从A到B,温度升高了40℃,耗时2min,则每分钟上升20℃;在CD段,物质从0℃上升到98℃,耗时约8min,则每分钟上升约12℃。比较可知,物质在AB段时温度升高得快。故答案为:(1)98;小于。(2)固液共存。(3)固;快。15.(2022•淮安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装置,其中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