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_第1页
南开中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_第2页
南开中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_第3页
南开中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_第4页
南开中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南开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

试卷

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个小题,共30分)

1.(2分)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II.清明期间,下列这些做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给已故亲人坟前插上鲜花B.将彩色纸片插上坟头

C.在坟前燃放鞭炮、点燃红蜡烛D.送一个纸质花圈子墓碑前

2.(2分)下列有关说法或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白色污染",应禁用塑料制品

B.生活中用明矶可以净水

C.霉变花生易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索

D.甲醛不可用于浸泡海鲜等水产品

3.(2分)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靠在试管内壁滴加液体

B.将浓硫酸缓慢沿器壁注入水中稀释

C.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

D.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4.(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Ca3(PO4)2B.NH4H2PO4C.NaNO3D.KC1

5.(2分)(2007•扬州)图示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纯硅B.青铜器C.青花瓷器D.汉白玉雕塑

6.(2分)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也不乏"她在丛中笑”的风景.止匕时的"她"闻到了花香

袭人,其原因是()

A.物理变化中分子大小是不变的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不可分而分子可分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7.(2分)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雨"就是呈酸性的雨水B."铜绿”是指铜在常温下呈绿色

C."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D."温室效应”即很温暖的空间环境

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在氧气中都可以燃烧B.铁粉可以作为食物中的脱氧剂

C.人体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D.氯化钠溶解于水放热

9.(2分)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SO2+2NaOH—Na2SO3+H2OB.…八点燃…八

2Mg+O2~-2MgO

C.2HNO3+Ba(OH)—Ba(NO3)2+2H2OD.Na2S+Cl2—Sxk+2NaCl

10.(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燃烧法区分羊绒和晴纶B.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

C.含碳元索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D.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11.(2分)下列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用石灰水涂在滴有少量浓硫酸的手上

C.未用完的药品应该倒入指定容器内

D.将氨水涂抹于蚊虫叮咬处

12.(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石墨制作铅笔芯B.用食盐作某些食物的防腐剂

C.用小苏打中和过多胃酸D.纯碱用于玻璃、洗涤、纺织等工业

13.(2分)在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形成透明溶液的是()

A.KOHHC1Na2s。4NaNO3B.KC1Zn(OH)2CaCI2FeSO4

C.(NH4)2CO3CaCl2Mg(NO3)2NaOHD.NaOHHNO3CuSO4NaNO3

14.(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溶液中,溶质和溶剂都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某饱和溶液通过降温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D.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质量增加

15.(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B.酸碱盐都是导电的’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改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7个小题,共22分)

16.(3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2)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3)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4)筑原子_____________

(5)2个氢离子;

(6)1个甲烷分子.

17.(4分)请按照要求正确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高钵酸钾制取氧气.

(2)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3)用纯碱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制取烧碱

(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8.(2分)煤、、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煤燃烧产生的

(写学式)是导致酸雨的两大主要气体,所以我们要继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例如:_

(举一例即可).

19.(5分)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点P是物质b在t3℃时曲线上的一点.该点是b物质的(填"饱和"或"不

饱和",下同)溶液,是a的溶液

(2)t2℃,欲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3)若将t3℃时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C,则ti°C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现将混有少量c的a溶液进行提纯,最好的方法是.

20.(2分)下面摘录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

项目锂锢锌硒浪化物碘化物硅酸溶解性

固体

指标>0.20>0,20>0.20>0.10>1.0>0.20>25.0>1000

(mg/L)

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锂、醺锌、硒在这里指的是(填"元素"、"分子"、"原子").

(2)饮用天然矿泉水对人体健康有益,原因之一是矿泉水的pH与人体血液的pH相似.已

知某矿泉水的pH为7.2-7.5,该矿泉水的酸碱性为.(填字母代号)

A.强酸性B.弱酸性C.强碱性D.弱碱性.

A

21.(3分)己知难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如CU(OH)7€UO+H2O

(提示:分解过程中不变价).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过波~叫无明显现象如幽幽百砺南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为;

(2)A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C转化为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2.(3分)现有CuS04和FeSCU固体粉末,小华希望将其中的FeSC>4提纯和测定固体中

CuS04的质量分数.他取该固体粉末20g,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后,向其中加入过量的一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沉淀B.

(1)小华将滤液A蒸发结晶后便得到纯净的FeSO4,请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

(2)小华向沉淀B中加入了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得沉淀C,沉淀C经洗涤、

干燥后,称其质量为3.2g.则该固体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含2个小题,共12分)

23.(7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提示: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为;若要除去CO2中的杂质并收集到干

燥的CO2,最好选用下列图中适当的装置进行净化,其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气体发生装置接

接接接接⑨(填数字序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铺的混合物制取02,可以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填上图中大写英文字母)来制取和收集,发生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完全反应后,将冷却后的固体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镒.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

是(填下列小写英文字母).

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

(4)用装置F也可以用做C02、地的发生装置,它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在于.

24.(5分)小璐同学为了确认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如果变质,则对其进行除杂以

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进行如下实验,请你按要求对实验进行评价和正确回答:

(1)小璐用润湿的pH试纸测出其pH>7,于是她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小李认为她的结

论不正确,原因是:.

(2)小璐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她又做了如下实验:在少量待测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她

观察到有气泡.她认为是她在实验(1)中操作出错导致结论和此次结论不符.你认为她在

实验(1)中是否操作出错了?

(3)她再取了少量待测液加入氯化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得出原溶液变质了.请

帮她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方程式.

(4)你认为她应该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溶液进行除杂.小璐若要将氢氧

化钠从其溶液中提纯,可以采用加热蒸发结晶的方法,在加热蒸发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

架台、酒精灯、玷蜗钳、.

四.计算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6分)

25.(6分)现有NaCl和NaOH的混合物20.0g,加入491.6g--定溶质质量分数的MgCb

溶液与之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滤液500.0g.求:

(1)原来固体中NaOH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重庆市南开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

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个小题,共30分)

1.(2分)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期间,下列这些做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给已故亲人坟前插上鲜花B.将彩色纸片插上坟头

C.在坟前燃放鞭炮、点燃红蜡烛D.送一个纸质花圈子墓碑前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

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给已故亲人坟前插上鲜花,不属于化学变化.

B、将彩色纸片插上坟头,不属于化学变化.

C、在坟前燃放鞭炮、点燃红蜡烛的过程中鞭炮爆炸、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

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送一个纸质花圈子墓碑前,不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

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化学变化.

2.(2分)下列有关说法或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白色污染",应禁用塑料制品

B.生活中用明矶可以净水

C.霉变花生易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索

D.甲醛不可用于浸泡海鲜等水产品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水的净化;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A、禁用塑料制品是不现实的;

B、根据明帆的作用分析;

C、霉变花生易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

D、根据甲醛的有害性分析.

解答:解:A、禁用塑料制品是不现实的,可以通过少使用塑料制品或用可以降解的塑料制

品来减少白色污染,故A错误;

B、明帆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能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故

B正确;

C、霉变花生易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故C正确;

D、甲醛能够破坏蛋白质,使蛋白质失去生理功能,所以甲醛不可用于浸泡海鲜等水

产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白色污染的防治、明矶的作用、霉变花生产生的有毒物质、甲醛的危害,考

查内容较多,但都属于基础知识,容易做好.

3.(2分)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靠在试管内壁滴加液体

B.将浓硫酸缓慢沿器壁注入水中稀释

C.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

D.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正确方法分析;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分析;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

D、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不可伸入试管内,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沿器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正确;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故C正确;

D、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4.(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Ca3(P04)2B.NH4H2PO4C.NaNO3D.KC1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

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B、NH4H2P。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C、NaN0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KC1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

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5.(2分)(2007♦扬州)图示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D.汉白玉雕塑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解答:解:A、纯硅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

B、青铜器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C、青花瓷器属于硅酸盐材料.故选项错误;

D、汉白玉雕塑属于无机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材料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材料进行正确

的分类.

6.(2分)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也不乏"她在丛中笑”的风景.此时的"她"闻到了花香

袭人,其原因是()

A.物理变化中分子大小是不变的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不可分而分子可分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

解答:解:由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能闻

到花香,由此可知:

A、闻到了花香袭人,与物理变化中分子大小是不变的无关,故A错误;

B、闻到了花香袭人,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无关,故B错误;

C、闻到了花香袭人,与原子不可分而分子可分的无关,故C错误;

D、闻到了花香袭人,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分子有一定的

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7.(2分)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雨"就是呈酸性的雨水B."铜绿”是指铜在常温下呈绿色

C."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D."温室效应”即很温暧的空间环境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酸雨的定义分析:

B、根据"铜绿”的形成分析;

C、“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D、根据"温室效应”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A、酸雨是指pH<5.6的降雨,不是呈酸性的雨水都是酸雨,故A错误;

B、"铜绿”是指铜在氧气、二氧化碳、水共同作用下生成的锈,不是铜在常温下呈绿

色,故B错误;

C、“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

而不是很温暖的空间环境,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做好此题要了解酸雨的范围、铜绿的形成、干冰的本质、温室效应的特点,都属于基

础,但要同学们的细心.

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在氧气中都可以燃烧B.铁粉可以作为食物中的脱氧剂

C.人体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D.氯化钠溶解于水放热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B、铁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

C、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氧气;

D、氯化钠溶解不会释放热量.

解答:解:A、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只是在氧气中是不会

燃烧的,故A错误;

B、铁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可以作为食物中的脱氧剂,故B正确;

C、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氧气,只是要少一些,故C错误;

D、氯化钠溶解不会释放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铁粉的性质,人体的呼吸,氯化钠溶解时的特点,都属于

基础知识,容易做好.

9.(2分)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SO2+2NaOH-Na2sO3+H2OB.…八点燃》门

2Mg+C)2~2MgO

C.2HNO3+Ba(OH)—Ba(NO3)2+2H2OD.Na2S+Cl2—Sxk+2NaCl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化合反应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有一种单质和

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

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A、该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故A符合题意;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可以根据反应类型的特点来判断,如"多变-"属于

化合反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一定要

认真把握.

10.(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燃烧法区分羊绒和晴纶B.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

C.含碳元索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D.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

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与无机物的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六大类营养素的种类、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后者没有,可用燃烧

法区别羊绒和晴纶,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

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羊绒和晴纶的鉴别方法、六大类营养素与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

缺乏症、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2分)下列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用石灰水涂在滴有少量浓硫酸的手上

C.未用完的药品应该倒入指定容器内

D.将氨水涂抹于蚊虫叮咬处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

水.滴有少量浓硫酸的手,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用

剩的药品应该倒入指定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蚊虫叮咬处显酸性,可以用氨水中和.

解答:解:A、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选项正确;

B、滴有少量浓硫酸的手,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直

接用石灰水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C、用剩的药品应该倒入指定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故选项正确;

D、蚊虫叮咬处显酸性,可以用氨水中和,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硬水与软水、中和反应等,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

念.•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12.(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石墨制作铅笔芯B.用食盐作某些食物的防腐剂

C.用小苏打中和过多胃酸D.纯碱用于玻璃、洗涤、纺织等工业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依据石墨的性质分析解决:

B、依据食盐的特性分析判断;

C、依据小苏打与胃酸反应的实质判断;

D、依据纯碱的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有痕迹,所以可作为制作铅笔芯的材料;

B、食物中加入食盐可对食物起到防腐的作用;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属于盐类,而中和反应的要求是酸与碱生成盐和

水,所以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不是中和反应;

D、根据纯碱的用途可知纯碱可以用于玻璃、洗涤、纺织等工业;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3.(2分)在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形成透明溶液的是()

A.KOHHC1Na2s。4NaNO3B.KC1Zn(OH)2CaCl2FeSO4

C.(NH4)2CO3CaCl2Mg(NO3)2NaOHD.NaOHHNO3CuSO4NaNO3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

断.

解答:解:物质加到水中能形成透明的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

A、四种物质之间不反应,符合透明溶液的要求,故选项正确.

B,Zn(OH)2不溶于水,放入水中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C、(NH4)2c。3与CaCb、Mg(NO3)2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镁沉淀,Mg(NO3)

2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D、NaOH和CuSO4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尽管氢氧化铜能与硝酸反应,但若硝酸不足

量,溶液仍会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形成透明的溶液,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溶液中,溶质和溶剂都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某饱和溶液通过降温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D.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质量增加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质和溶剂种类数进行判断;B、根据某饱和溶液通过降温转化为不饱和溶

液,说明溶解度变大,再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变化考虑;C、饱和溶液要具备一定的条

件;D、根据氢氧化钠能溶于水考虑.

解答:解:A、在某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能是一种,故A错;

B、某饱和溶液通过降温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说明溶解度变大,溶质和溶剂都没有减

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

C、饱和溶液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故C错;

D、因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所以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能溶解所以溶液质量增加,故D」E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能是一种;饱和溶液必须要在

•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才有意义;饱和溶液通过升温或降温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

15.(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B.酸碱盐都是导电的‘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改变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A、根据酸碱盐的构成分析;

B、根据酸碱盐的导电性分析;

C、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A、酸是由分子构成的,绝大多数盐是由离子构成的,绝大多数碱是由离子构成

的.故A错误;

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氯化钠的溶液能导电,故B错误;

C、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

反应.例如,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C错误;

D、由于在复分解反应中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所以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但容易出错,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酸碱盐的定义、组成以及酸碱盐之

间的反应的特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7个小题,共22分)

16.(3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2)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含有O?,H?O

(3)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0H)2;

(4)"原子Ne

(5)2个氢离子2H+:

(6)1个甲烷分子(3处.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碱盐的应用;化学符号及其

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

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1,非金属元素是0,依据化学式的书写进行解答.

(2)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的结果.

(3)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Ne表示题元素,也表示一个筑原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

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6)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1)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

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1,非金属元素是O,依据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

的化合价为+3,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12O3;

故答案为:A12O3.

(2)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氧气和水用化学术语表示为:。2,

H2O.

故答案为:。2,H2o.

(3)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用化学术语表示是:Ca(OH)2.

故答案为:Ca(OH)2.

(4)Ne表示强元素,也表示一个窟原子.

故答案为:Ne.

(5)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离子表示为2H+.

故答案为:2H+.

(6)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

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时省略不写,因此1个甲烷分子表示为:CH4;

故答案为:CH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

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7.(4分)请按照要求正确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2KMnO'」KzMnC^+MnC^+O2个.

(2)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COyCa(OH)2=CaCC)3J+H2。.

(3)用纯碱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制取烧碱Ca(OH)?+Na2co3—CaCO3J+2NaOH

(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2NaOH+H2sO[=Na2so4+2比0.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题目叙述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正确

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高铳酸钾加热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钵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A——K2M11O4+MnC>2+。2个;

(2)实验室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4/+H2O;

(3)纯碱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

2+Na2c-CaCO34/+2NaOH:

(4)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七0:

故答案为:(1)2KMnO4△K2MnC)4+MnC)2+。2个;(2)CO2+Ca(OH)

2=CaCO3s|/+H2O;(3)Ca(OH)2+Na2cC)3=CaCO3J+2NaOH:(4)

2NaOH+H2SO4=Na2SO4+2H2O;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意:结合题意找准反应物、

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正确写出化学式,观察分析左右两边原子个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比较反应物、生成物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标注"个"、

18.(2分)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煤燃烧产生的SO2、NO?(写

学式)是导致酸雨的两大主要气体,所以我们要继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例如:」(举

一例即可).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及酸雨的形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

造成酸雨的两大主要气体;现在我们要继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

等.故答案为:石油;S02、NO2;太阳能;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三大化石燃料,新能源,酸雨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巩固了化学

式的写法.

19.(5分)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点P是物质b在t3℃时曲线上的一点.该点是b物质的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

下同)溶液,是a的不饱和溶液

(2)t2℃,欲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a=c

>b

(3)若将t3℃时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C,则trC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4)现将混有少量c的a溶液进行提纯,最好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

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在曲线以下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进行

解答;

(2)根据同温度下,不同物种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含有的水越多,

进行解答;

(3)山溶解度曲线知,降温后a和b都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又因为t「C时,

b的溶解度大于a的,所以t|C时,b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的饱和溶液

的质量分数;由于c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要比较c物质在

13c时的溶解度与tl℃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4))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

以可以通过降温使a物质析出(c物质不会析出)而得到纯净的a物质.

解答:解:(1)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在曲线以下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故答

案为:饱和;不饱和;

(2)同温度下,不同物种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含有的水越多,所以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b>a=c,所含水的多少为:a=c>b,故答

案为:a=c>b;

溶解度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xlOO%,因为trC时a、b、

100g+溶解度

c的溶解度大小是:a>b>c所以t3℃时a、b^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b>c,

降温后a和b都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又因为t-C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

所以t3℃时,b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于c物

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要比较c物质在13c时的溶解度与trc

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通过图表可知:b>c>a.

(4)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

可以通过降温使a物质析出(c物质不会析出)而得到纯净的a物质.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点评: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rC时,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的大小比较.要知道c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要比较

c物质在t3℃时的溶解度与L°C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即可.

20.(2分)下面财工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

耗|锂锢|锌硒嗅化物碘化物硅酸溶解,

|IIIII固体

指标>0.20>0.20>0.20>0.10>1.0>0.20>25.0>1000

(mg/L)

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锂、银、锌、硒在这里指的是元素(填"元素"、"分子"、"原子").

(2)饮用天然矿泉水对人体健康有益,原因之一是矿泉水的pH与人体血液的pH相似.已

知某矿泉水的pH为7.2-7.5,该矿泉水的酸碱性为D.(填字母代号)

A.强酸性B.弱酸性C.强碱性D.弱碱性.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1)根据饮料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回答;

(2)根据某矿泉水的pH判断.

解答:解:(1)在饮料中锂、锢、锌、硒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锂、锢、锌、硒是指元

素;

(2)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中性,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碱性,当溶液的pHV

7时溶液显酸性.某矿泉水的pH为7.2-755,所以显弱碱性.

故答为(1)元素,(2)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历来是

考查的热点,特别是关于食品加工及安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元素、营养

素与人体健康,生活经验或常识等.

A

21.(3分)已知难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如Cu(OH)jCUO+H2O

(提示:分解过程中不变价).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二通入

T红褐色沉淀8|A二一一

B|A£1赢[金属单质D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为AgCl;

(2)A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h+2NaOH=3NaCl+Fe(OH)3也;

(3)由C转化为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C)3+3CO向皿-2Fe+3cO2.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由“红褐色沉淀B”这一特殊颜色的沉淀入手,结合题中重要的性质信息,展开推断:

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沉淀,根据"难溶于水的碱受热易分解"可判断物质C为氧化铁,

则金属单质D为铁;白色沉淀E为酸化后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沉淀,因此沉

淀E为不溶于酸的沉淀,可推断为氯化银,结合反应框图可知,A溶液中含C「;而

A与NaOH反应Fe(OH)3红褐色沉淀,所以A溶液中含有Fe3+;综上所述,物质

A为氯化铁溶液;据此,可完成以下问题.

解答:解:(1)白色沉淀E为酸化后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沉淀,因此沉淀E为不溶于

酸的沉淀,可推断为氯化银,其化学式为:AgCl;

(2)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沉淀,根据"难溶于水的碱受热易分解"可判断物质C为

氧化铁,则金属单质D为铁;白色沉淀E为酸化后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沉淀,

因此沉淀E为不溶于酸的沉淀,可推断为氯化银,结合反应框图可知,A溶液中含

C1;而A与NaOH反应Fe(OH)3红褐色沉淀,所以A溶液中含有Fe3+;综上所

述,物质A为氯化铁溶液;其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FeCb+2NaOH=3NaCl+Fe(OH)3J;

(3)C转化为D的化学反应为高温下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m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Q2Fe+3CO2;

故答案为:(1)AgCl;(2)FeCh+2NaOH=3NaCl+Fe(OH)3J;(3)

吉洱

foiinn

Fe2O3+3CO2Fe+3CO2.

点评:根据特殊的现象或特殊的反应或特殊的物质颜色,找到推断类题的解决突破口,是解

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手段.

22.(3分)现有CuSO4和FeSO4固体粉末,小华希望将其中的FeSCU提纯和测定固体中

CuSO4的质量分数.他取该固体粉末20g,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后,向其中加入过量的Fe,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沉淀B.

(1)小华将滤液A蒸发结晶后便得到纯净的FeSO4,请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Fe+CuSC>4—FeSC)4+Cu.

(2)小华向沉鹿B中加入了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得沉淀C,沉淀C经洗涤、

干燥后,称其质量为3.2g.则该固体中CuSOa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

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为了将溶液中的CuSO4全部反应掉,加入的铁应是过量的;根据反应写出反应

的方程式;

(2)根据题意,沉淀C是铜质量为3.2g,由铜的质量,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的方程

式可求出硫酸铜的质量,即可求出固体中CuSO4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为了将溶液中的CuSO4全部反应掉,加入的铁粉应是过量的;

(1)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方程式是:

Fe+CuSO4~FeSC)4+Cu;

(2)设硫酸铜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16064

x3.2g

四—JL.解得:X=8g

643.2g

固体中C11SO4的质量分数为:里xl00%=40%

20g

故答为:Fe;(1)Fe+CuSO4=FeSO4+Cu;(2)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较小,注意计算时

数据要准确.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含2个小题,共12分)

23.(7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提示:C0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制取C02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12+H?O+CC>2个:若要除去C02

中的杂质并收集到干燥的CO2,最好选用下列句中适当的装叠进行净化,其仪器的连接顺序

为:气体发生装置接⑤接⑥接①接②接⑨(填数字序

号).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锌的混合物制取02,可以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C(或D)

(填上图中大写英文字母)来制取和收集,发生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一

Mn02

2KC16==2KC1+3O?个;

完全反应后,将冷却后的固体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镒.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

是bcda(填下列小写英文字母).

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

(4)用装置F也可以用做C02、地的发生装置,它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在于可捽制反

应的发生或停止.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写出方程式.制取的二

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应先除掉氯化氧气体再进行干燥,选择装置进

行连接;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

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确定收集装置,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制

取氧气后的混合物的特点,分析选择提纯的操作并排序;

(4)比较BF两种装置的使用过程,从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的角度分析优点.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标号仪器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b+WO+CCh个;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应用丙装置除掉氯化氢气体,再用甲装置进行干燥.为了更好地除掉气体中的杂质,

应将气体通入液体中.所以连接装置的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接⑤接⑥接①接②

接⑨;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锌的混合物制取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