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创造宣言》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1课《创造宣言》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1课《创造宣言》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1课《创造宣言》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1课《创造宣言》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造宣言》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梳理理解论证线索。2.分析材料,找到与观点的联系。3.品味语言,理解内涵丰富句子。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被誉为“大先生”的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创造宣言》,同学们对陶行知先生有哪些了解?生: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生活即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他还创办了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就是现在的南京晓庄师范学院,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师:是啊,陶行知先生可以称得上是“老师们的老师”“先生们的先生”,你从哪里了解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生:我是从课文得注释和后面的“阅读提示”中发现的。师:这位同学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自读课文的学习一定要用好书上的这些助读资料,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探究标题明大意师:你怎么理解“创造宣言”这个标题的意思?通过预习,你认为陶行知先生这次演讲主要是针对什么人而讲?生:“创造宣言”意思就是陶行知先生发表的人一定要勇于创造的宣言。师:你还知道哪些宣言?生:《独立宣言》、《共产党宣言》。师:从“宣言”二字你能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情感态度吗?生:我觉得陶行知先生对“创造”的态度非常坚定、非常坚决。师:你很善于学习!那么从文中你能看出这次演讲的主要对象吗?生:我觉得主要是针对教育者讲的。课文的第3、第4段都明确提到了“教育者”,而且老师您刚才介绍了,陶行知先生是教育家,是“老师们的老师”。生:我也觉得是针对教育者演讲的,文章中主要都是对老师的提醒,比如第13段的“东山樵夫”的故事,就是告诉老师们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法。生:我觉得这次演讲不仅仅是对教育者讲的,还是对一切缺乏创造性的人讲的。师:同学们的预习非常用心,通过标题,我们基本了解了本文的大意,的确,本文是陶行知先生1943年在重庆育才学校做的一次主题演讲。屏显活动二·根据提示理结构师:请根据文后的“阅读提示”再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屏显生:我认为课文第1段至第4段是第一部分,用创造主、美术家与教育者对比,引出论题: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生:第5段到第12段时课文的第二部分,作者驳斥了5中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了“人人皆能创造”的结论。生:我认为第三部分应该是第13到第15段,作者用东山樵夫不认识树苗,把树苗当茅草烧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而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生:最后一段发出作者的创造宣言: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我觉得第二部分作者得出的结论应该用原文原句,因为老师用了双引号。师:你真的非常细心!你打算用原文哪一句作为结论?生:我认为应该用第12段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师:太棒了!在刚才的阅读中,同学们很好地利用“阅读提示”帮助自己快速理清了课文的结构,了解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可见,阅读提示真的是我们阅读的重要帮手呢!师:让我们齐读课文的主要观点和发出的“创造宣言”——生(齐读):中心论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宣言——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师:作为议论文的一种,本文在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前先驳斥了5个错误观点,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你知道这是哪种议论文吗?生:驳论文。师:很好!同学们试着跳读勾画,看看作者先驳斥了哪些错误观点?是怎样批驳的?屏显生:作者批判了5中错误观点:环境平凡,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太无能了,不能创造;陷入绝境,不能创造。师:你找得又快又准,又什么诀窍吗?生:作者在第二部分每一段的开头用“有人说”引出一个错误观点,然后再进行说理反驳,结构清晰,一目了然。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孩子!你的经验提示我们在以后的议论文阅读中,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抓住关键位置上的关键句来进行文章结构的快速梳理。师:针对这些错误观点,作者是如何反驳的呢?生:作者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来反驳错误观点。例如,用八大山人在白纸上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画作,用飞帝亚斯、米开朗基能用石头雕成不朽的雕像,来反驳“环境平凡,不能创造”的谬论。师:很好!生:第6段,作者用《易经》《正气歌》《尼赫鲁自传》苏联国歌都诞生于监牢、雷塞布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肉包铺子中产生平老静这些事例反驳了“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生:第8段,作者举了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都是幼年成才的例子反驳了“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观点。生:第9段,用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教义来反驳“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观点。生:第10段,作者用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取得佛经和哥伦布、莫扎尔特都是在绝境中成就伟业来反驳“陷入绝境,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师:同学们都发现了课文大量使用举例论证来反驳错误观点的写法,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同样都是举例论证,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人的例子呢?能否去掉几个?生:我觉得陶行知先生使用这么多人的例子是为了增强反驳的说服力,例子越多,越能说明错误的观点站不住脚。师:是啊,能反驳谬论的例子是如此之多,俯拾皆是,正印证了作者自己的那个观点——生(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我觉得作者还通过排比的修辞来简明地叙述例子,不仅让语言更简练,更让我们读起来有一种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的感觉。师:你的语感真好!请找一个句子试着把你说的这种感觉读出来。生: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学生鼓掌)师:我们发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同学们能更好地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力量。师:现在,你能否仿照课文的写法,为作者的反驳添上一个论据?屏显生:生活太单调?单调无过于戈壁,而邓稼先能在这里成功领导研制出“两弹”,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生:年纪太小?爱迪生小小年纪就能发明电灯。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就能写出名诗《咏鹅》。生:自己太无能?双腿残疾的史铁生,成了著作等身的大作家。生:陷入绝境?遭遇双减政策关闭新东方教培的俞敏洪,毕竟又在“东方甄选”获得重生。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能从学过的课文、听过的故事、身边的新闻事件中发现说理的论据,同时,还能仿照课文的语言表述方式,真是太棒啦!活动三·材料取舍我来辨师:至此,陶行知先生已经有力地驳斥了种种谬论,牢固树立起自己的观点,语言精警有力,结构清晰完整。因此,有人提出,文章后半部分“东山樵夫”的故事就显得多余了,应该删去,你觉得呢?生:我觉得“东山樵夫”的例子不能删去,它也能增强说服力,说明要有创造力才行。师:你觉得“东山樵夫”的故事也是举例论证?世上有会思考的树苗吗?生:哦,这个是比喻论证,是通过“东山樵夫”来比喻那些没有创造之心、因循守旧的老师,他们看不到像茅草和树苗一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就埋没人才。师:我作为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啊。你从哪个句子中看到了树苗的悲剧命运?生: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里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谁能分得出哪一缕是树苗的,哪一缕是茅草的化身?这里作者用了反问的句式,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悲愤和痛心,好好的树苗被这个愚蠢的樵夫给毁了!师:是啊!老师对照东山樵夫的故事好好审视了自己的教育工作,确实发人深省!我一定不能做“东山樵夫”这样误人子弟、毁人不倦的蠢事。陶行知先生给出处方了吗?生:课文第14段中说,“割草的也可以一变而成为种树的老农,如果他肯迎接创造之神住在他的心里。”就是说,要拥有创造之心,常保创造之心,才能避免误人子弟,而成为栽培出栋梁之才的好老师。师:谢谢你的解读!屏显活动四·现场再现我演讲师:好的演讲,一半在稿子,一半在现场表现力,陶行知先生为我们准备了如此精彩的好稿子,如果让你来现场演讲,你能否带给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巨大的震撼和激励呢?试一试。屏显(学生分小组练习演讲。)生:“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学生鼓掌)师: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段落来演讲。生:这一段用了排比的修辞,在演讲中能产生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冲击力,很能感染现场听众。师:你确实做到了!选得好,演讲得更好!感情很充沛!生:“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学生大笑、鼓掌)师:选这句是需要勇气的,说说你的理由。生:这句话虽然看上去很粗鲁,但是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最后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特别有力,特别有鼓动性,可以说直击每个人的灵魂,我就不由得充满了奋斗的力量,不能白吃饭不创造啊!师:说得好!为你点赞!生:“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幼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幼苗的美梦里。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幼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学生鼓掌)师:你的演讲情绪非常饱满,你这么激动真的像是在发表一个重大宣言一样,为什么选这段?生:这一段里用了很多个感叹句和感叹号,让人觉得感情特别充沛,而且也到演讲的结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