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_第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_第2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_第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_第4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规划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三版)

曾昊沈大林主编

朱顺王爱赪朱立姜萍副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Windows7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Office

2010(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本书包括10章,详细介绍了28个案例。采用案例带动知识点学习的方法进行讲解,按

节细化知识点,并结合案例介绍了相关的知识点。每个案例均由案例描述、操作步骤及相关

知识组成,每章配有思考与练习。案例描述中介绍了学习此案例的目的,包括案例描述和使

用的相关知识简介;操作步骤中介绍了案例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相关知识中介绍了与此

案例有关的知识;思考与练习给出一些题目供读者练习。本书所提供的案例有详细的讲解,

易懂、易学。读者可以边进行案例制作,边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

本书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自学用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计算机应用基础/曾昊,沈大林主编.—3版.—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12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规划教材

ISBN978-7-113-25194-9

Ⅰ.①计…Ⅱ.①曾…②沈…Ⅲ.①电子计算机-

中等专业学校-教材Ⅳ.①TP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80544号

书名: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

作者:曾昊沈大林主编

策划:邬郑希读者热线:(010)63550836

责任编辑:邬郑希卢笛

封面设计:刘颖

责任校对:张玉华

责任印制:郭向伟

出版发行:中国铁道出版社(100054,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西街8号)

网址:/51eds/

印刷:北京柏力行彩印有限公司

版次:2008年7月第1版2018年12月第3版2018年12月第1次印刷

开本:787mm×1092mm1/16印张:17字数:412千

书号:ISBN978-7-113-25194-9

定价:48.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凡购买铁道版图书,如有印制质量问题,请与本社教材图书营销部联系调换。电话:(010)63550836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1873659

PREFACE

前言(第三版)

本书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Windows7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中文

Office2010(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本书共10章:第1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和编码、微机的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以及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识等;第2章~第4章主要介绍Windows

7的

常规操作和基本常识,Windows7对话框等主要界面要素的特点和操作方法,Windows7的注销

和关闭操作,Windows7的文件管理、文件搜索、快捷方式操作,Windows7的附件、控制面板、

“开始”菜单、注册表的基本操作等;第5章~第7章主要介绍中文Word2010的基本使用方法和

操作技巧;第8章和第9章主要介绍中文Excel2010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第10章主要

介绍中文PowerPoint2010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职业能力需求提升的要求,本版在前一版基础上对第5章~第10章部

分案例进行替换和修改,增加部分案例的操作视频。

本书不涉及高深理论,而是针对计算机综合应用的基本常识和常规技能,从实用角度出发,

系统地介绍了与计算机相关的必备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点丰富,练习内容实用性强,渗透能

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思想,使读者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获得实用的计算机知识。

本书采用案例带动知识点学习的方法进行讲解,读者可以通过学习28个案例的制作方法,

掌握中文Windows7和中文Office2010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本书按节细化知识点,并

结合实例介绍相关的知识点。每个案例均由案例描述、操作步骤、相关知识和思考与练习4部

分组成。案例描述中介绍了学习此案例的目的,包括案例描述和使用的相关知识;操作步骤中

介绍了案例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相关知识中介绍了与此案例有关的知识;思考与练习给出

了一些题目供读者练习。

本书由曾昊、沈大林任主编,朱顺【大庆市蒙妮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庆工程技工学校)】、

王爱赪、朱立、姜萍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主要人员有张伦、郑淑晖、沈昕、肖柠朴、

郑瑜、王浩轩、崔、玥万忠、郝侠、丰金兰、郑鹤、闫怀兵、李维宁、郭海、王小兵、徐晓雅、

苏飞等。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6月

CONTENTS目录

第1章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1相关知识

1.1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分类················1●文件命名规则··························45

1.1.1计算机基本原理·····················1●文件夹的树形结构··················45

1.1.2计算机的分类和主要●文件的创建与命名··················45

性能指标·································2●选中文件和文件夹··················46

1.2微型计算机系统···························4●复制、移动和删除文件与

1.2.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4文件夹······································47

1.2.2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10思考与练习2-3···································48

1.3数制与编码·································122.4【案例4】搜索符合条件的文档·····48

1.3.1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12相关知识

1.3.2数据的编码···························12●搜索的日期范围······················49

1.4网络基础知识·····························14●搜索的种类·····························50

1.4.1网络基本概念·······················14●查看文件的属性······················50

1.4.2网络设备······························15思考与练习2-4···································51

1.4.3互联网··································172.5【案例5】创建快捷方式

思考与练习··········································20和小工具·····································51

第2章Windows7基本操作相关知识

●创建和删除快捷方式··············54

和文件管理·······························23

2.1【案例1】了解Windows7设置文件的打开方式··············54

-

界面和窗口·································23思考与练习25···································55

相关知识第3章Windows7附件应用程序·····56

●了解Windows7·······················293.1【案例6】计算器的复杂计算·····56

●鼠标的基本操作·······················30相关知识

●计算器特殊按钮的作用··········58

●键盘的基本操作·······················30

●特殊计算·································58

●关机和注销······························31

思考与练习3-1···································60

思考与练习2-1···································32

3.2【案例7】绘制“小火车”

2.2【案例2】个性化桌面················32

图像··············································60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菜单的种类······························39

●“颜色”组功能·······················64

●菜单命令形式和约定···············39

●“形状”和“粗细”组功能···64

●键盘操作菜单的方法···············40

●“工具”和“刷子”组功能···65

思考与练习2-2···································41

●输入文本································65

2.3【案例3】创建和编辑路径结构·····41

2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

思考与练习3-2···································66思考与练习5-1·································108

3.3【案例8】北京故宫博物院5.2【案例13】每日一菜················108

宣传单·········································66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添加边框和底纹·····················113

●在“写字板”软件中插入表格···70●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113

●录音机的使用··························71●复制格式································115

思考与练习3-3···································71●段落编辑································116

第4章Windows7控制面板··············72●查找与替换····························117

4.1【案例9】自定义格式与区域●特殊符号的简单输入·············119

和语言设置·································72思考与练习5-2·································120

相关知识5.3【案例14】职工档案表············121

●窗口颜色设置··························75相关知识

●屏幕保护设置··························76●光标定位和选中表格·············126

●显示器设置······························77●插入行、列和单元格·············127

●屏幕放大镜的使用···················79●删除表格、行、列和

思考与练习4-1···································80单元格····································127

4.2【案例10】系统体验和属性●拆分单元格····························128

设置············································81●改变文字方向和重复表格

相关知识标题·········································128

●文件夹选项的设置···················86●套用内置表格样式·················129

●Windows7测试工具··············87●“表格属性”对话框··············129

思考与练习4-2···································90思考与练习5-3·································130

4.3【案例11】系统保护和程序第6章Word2010文档美化············131

卸载············································906.1【案例15】菊花—色艳

相关知识群芳··········································131

●系统备份和还原设置···············93相关知识

●电源管理··································95●图片和剪贴画的调整·············137

思考与练习4-3···································97●图片和剪贴画的排列调整·····139

第5章Word2010文字和表格●图片和剪贴画的大小调整·····142

编辑············································98●艺术字格式设置·····················142

5.1【案例12】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创建和编辑文本框·················144

国庆节·········································98●给文本框添加对象·················145

相关知识思考与练习6-1·································146

●光标定位································1046.2【案例16】企业组织图············146

●选中文本································104相关知识

●复制和移动文本·····················105●插入和编辑SmartArt图形····149

●撤销与恢复····························106●SmartArt图形的布局、

●设置字体································106样式、颜色····························151

●打开文档································107思考与练习6-2·································152

目录3

第7章Word2010高级操作············1548.2【案例22】修饰“肖柠朴”

7.1【案例17】编辑长文档············154工作表·······································196

相关知识相关知识

●样式········································159●设置数据的格式·····················200

●大纲视图································163●设置默认字体和大小以及自动

●“导航”任务窗格··················164套用格式·································201

思考与练习7-1·································165●条件格式化工作表·················202

7.2【案例18】整理长文档············166●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填充·····203

相关知识●插入对象································204

●创建页眉和页脚·····················169思考与练习8-2·································204

●编辑页眉和页脚·····················1708.3【案例23】学生档案集············205

●插入页码································170相关知识

思考与练习7-2·································171●在工作表间切换·····················208

7.3【案例19】审批长文档············171●改变工作表的默认个数·········208

相关知识●插入工作表····························209

●选择浏览对象定位·················175●复制工作表····························209

●脚注和尾注····························176●向多个工作表中同时输入

●行号········································177数据·········································210

●自动浏览································177思考与练习8-3·································210

思考与练习7-3·································178第9章Excel2010的计算、分类和

7.4【案例20】数学试题················178图表功能···································211

相关知识9.1【案例24】学生各学期成绩

●“结构”和“符号”组··········181统计表········································211

●“工具”组·····························181相关知识

●其他公式································181●给单元格命名·························213

思考与练习7-4·································182●输入公式································214

第8章Excel2010基本操作···········183●隐藏公式································215

8.1【案例21】建立一个学生●保护工作表····························215

档案··········································183●取消隐藏公式·························216

相关知识●其他命名和命名操作·············216

单元格内输入数据·················189●单元格的引用·························217

输入序列································190●内置函数································219

插入与删除单元格、●常用函数································220

行和列····································192●自动求和································221

●修改和删除单元格中的思考与练习9-1·································222

数据········································1939.2【案例25】产品销售数量排序

●移动和复制数据·····················194和统计分析图···························223

思考与练习8-1·································195

4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

相关知识思考与练习9-3·································243

●建立数据清单························225第10章PowerPoint2010幻灯片

●数据清单的编辑·····················227制作········································244

●简单排序和多列排序·············22710.1【案例27】制作“八大行星”

●更改和删除图表中的数据·····229首张幻灯片·····························244

●移动、调整图表和改变图表相关知识

类型········································229●创建新演示文稿·····················250

●设置图表中垂直轴的格式·····230●输入和编辑文本·····················252

●设置图表中水平轴的格式·····231●母版和母版编辑·····················254

●设置图表区格式和绘图区●设计主题································254

格式········································232思考与练习10-1·······························256

思考与练习9-2·································23210.2【案例28】制作“八大行星”

9.3【案例26】学生成绩分类汇总其他张幻灯片·························256

和数据透视表···························233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编辑幻灯片····························262

●分类汇总的嵌套·····················239●插入Flash动画图标··············263

●数据透视表····························240●插入编号、日期和时间与页眉和

●更新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241页脚·········································263

●数据透视图····························242思考与练习10-2·······························264

第章

1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

本章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综述,简要介绍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分类、软/硬件系统、主要

性能指标、数制的基本概念和编码,以及网络基础知识。本章是全书的基础单元,理解本章所

述的基本概念将为后面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1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分类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存储能力、快速的计算能力以及精确地按照命令执行任务的能力,

这就决定了计算机擅长执行快速计算、数据分类及在具有海量信息的大型信息库中检索信

息,而且可以做得更快、更精确。

1.1.1计算机基本原理

1.计算机系统结构

根据冯·诺依曼理论,目前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五大逻辑部件组成,如图1-1-1所示。

(1)控制器:是计算机的主控部件,也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控

制器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

(2)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可用于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进行数据运

算的部件。控制器、运算器与一些必需的存储部件(寄存器及缓存等)通常制作在同一块

半导体芯片中,称为中央处理器。

(3)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记忆部件,用于存放程序、数据以及程序运算结果。

(4)输入设备:负责将待处理的程序和数据读入计算机中。

(5)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转换为字符、声音、图像等内容进行输出。

2.计算机4个基本功能

计算机对程序和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程如图1-1-1所示。可以看到,程序与数据(统

称信息)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存储器中,控制器从存储器中按一定顺序读取程序指令,对

指令进行解析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运算器从存储器读取数据,对

其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包括运算的中间结果)传回存储器中;最后,在控制器的控

制下,将运算的最终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由此构成了以存储器为中心的现代计算机体

系结构。可见,计算机具有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信息4个基本功能。

2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

(1)输入: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数据是用来描述人、事件、事物和思想的文字、

数字、图像等。数据的输入有多种方式,如图1-1-2所示。例如,通过键盘输入数据和来

自网络中另一台计算机的输入等。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

麦克风(又称话筒)和手写板等。

图1-1-1计算机硬件工作流程示意图图1-1-2计算机的信息处理

(2)存储:输入的数据在进行处理之前先被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单元中。存储单元用

于将输入的数据、处理中的临时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数据进行存储。众多的存储单元集合

起来,就形成了计算机中的存储设备—存储器。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其作用是暂时存放中央处理器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外部存储器

交换的数据。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但一旦关机暂存在内存中的数据就会丢失。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是指除计算机内存及中央处理器缓存以外的存储器,此类存储器

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常见的外存储器有硬盘、光盘、U盘等。外存的特点是能长

期保存信息,且不依赖于电来保存信息。但硬盘和光盘是盘驱动器,由机械部件带动来保

存信息,读取数据的速度与内存相比就显得慢的多。

(3)处理:计算机以多种方式操作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有用信息,通常称这种操作为“处

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包括数学计算、数据分类和查询、数据修改等。

中央处理器负责从内存中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存放到内存中。中

央处理器与内存的关系最为密切,通常把这两者和一些必需的电子器件统称为计算机的

主机。

(4)输出:数据在处理完成后通常需要输出结果,可以输出数据处理结果的设备称为

输出设备。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箱、投影仪、绘图仪等。另外,外存

及触摸屏等设备都是既可输入又可输出的外设。

1.1.2计算机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

1.计算机分类

(1)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人们通常把体积最大、性能最好、运算速度最快、

价格最贵的计算机称为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巨型机主要用于大型计算任务,如科

学研究、战略武器设计、天气预报、分子模型和密码破译等。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

生产巨型计算机。

(2)大型计算机(Mainframe):大型计算机具有高可靠性、高数据安全性和中央控制

第1章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3

等特点,它通常包括多个处理单元,用来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它非常适合处理管控大型机

构的资料,如航空公司、银行、政府部门、大学等。生产大型主机的公司有IBM等。随着

微机与网络的发展,许多计算机中心的大型主机正在被高档微机群取代。

(3)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简称小型机,比大型机存储容量小,且功能也相对

弱很多。在集成电路的推动下,20世纪60年代DEC推出一系列小型机。小型计算机一般

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或某一部门所有。例如,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中心都以一台小型计算机

为主机,配以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终端机,以满足大量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需要。

(4)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又称个人计算机,是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近

20年发展速度迅猛,平均每2~3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1~2年产品就更新换代一次,平

均每两年芯片的集成度可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价格降低一半。人们通常所用的台式

机、笔记本式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等都属于微型计算机。它的特点是轻、小、价廉、易用。

微型机已经应用于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多媒体技术等领域,

已成为一般家庭的常规电器。

(5)工作站(Workstation):是介于微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之间的一种高档微型计算

机。工作站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性能的图形功能,主要用于图像处理、计算机辅

助设计(CAD)等领域。

2.计算机基本性能指标

(1)位: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工作的,二进制数是以电信号电平高低来表示的。1

个高电平或低电平(即1或0)代表1位,单位为bit。8位(即8个二进位数)为1个字

节,单位为byte(B)。例如,10101010为1个字节,其中每个数字为1位。

(2)字长:字长是指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即处理器把一组二进制

数据作为一个整体,并行参加运算、存储或传送。例如,字长为64位的计算机,可以直

接进行64位二进制数的运算,存储器的一个单元可以存放64位二进制数,传输数据中可

以同时并行传送64位二进制数。可以看出,字长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功能和

速度。字长越长,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信息就越多,计算机的性能也就越高。

(3)主频:又称时钟频率,单位是MHz和GHz。计算机有一个系统时钟电路用来定时

发出脉冲以控制各部分电路工作,使各部分电路有序、协调地工作。系统时钟决定了数据

传输和指令执行的速度或频率,决定了计算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执行的指令数。主频只是

系统整体性能的一方面,主频高的机器整体性能并非一定高。

(4)运算速度: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所能执行的

加法指令的条数,一般用百万次/秒(MIPS)来描述。

(5)内存容量:内存容量反映了内存储器存储数据的能力,一般以KB、MB或GB为

单位。存储容量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范围越广,运算速度一般也越快。一般微型计算

机的基本内存容量可扩充至8

GB、16

GB或更大。微型计算机档次越高,可扩充的内存容

量就越大。

(6)外存容量:是指外存储器所能容纳的信息量,单位常用MB、GB或TB。外存容

量通常指的是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外存储器(U盘、硬盘、光盘)容量。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不能根据一两项指标来评定一种微型计算机的优劣,需

要综合考虑。此外,还要考虑到配置合理、使用方便和性能价格比等方面。

4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

1.2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2.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

在真实的计算机系统中,控制器、运算器与一些必需部件(寄存器及缓存等)常

制作在同一块半导体芯片中,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单元,即通常所说的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在计算机中,CPU负责执行指令、处理数据,是计

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部件。因为计算机类型不同,所以其CPU也有所不同。大型机的

CPU通常包含多个集成电路和电路板,而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就是一个

称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的单个集成电路。

目前,CPU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它的制作工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CPU内各个电

子元件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小,在同样的材料中可以制造出更多的电子元件,技术也就会

越先进。世界上绝大多数个人计算机CPU都来自Intel(酷睿i3、i5、i7等产品)、AMD(锐

龙、速龙等产品)两家公司。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主频、字长、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目前,计算机处

理器的主频已达GHz,而存储器的速度远低于CPU的处理速度,CPU所执行的指令又需

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与数据,因此存储器的速度与CPU出

现了严重不匹配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存储器与CPU

之间添加了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Cache的速度远快于内

存,但比CPU稍慢。在程序执行时,CPU先从Cache中查找

指令和数据,如果Cache中存在需要的指令和数据,就直接

从Cache中读取;如果不存在,则从内存读取,同时也将数

据从内存读取到Cache中,这大大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

图1-2-1Cache、内存

从而提高了机器的运行速度。Cache、内存和CPU间的关系

和CPU的关系

如图1-2-1所示。

所谓计算机的升级换代,实际上主要是指中央处理器的升级换代。微型计算机升级换

代的最重要标志是主频的提高和字长的增大。

2.存储器的种类

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部件称为存储器(Memory),用于存放程序、数据以及程序

运算的结果。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按其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内存和外存,如图1-2-2

所示。这里只介绍内存,辅助存储器将在后面介绍。内存又分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与

CMOS等。

(1)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正在运行

的程序和等待进行处理的数据、数据处理的中间结果及等待输出的最终数据等内容的部

件。例如,当需要处理一份Word电子文档时,该文档及相应的处理程序(Word)都将调

第1章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5

入RAM中等待对相应数据进行处理,如图1-2-3所示。

图1-2-2存储器的分类图1-2-3随机存储器与数据处理

随机存储器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存储和修改数据,一旦断电,其中的数据就会永

久丢失。因此要记得随时将完成的结果转存到能够长期保存数据的外存储器中。

(2)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使用ROM的原因是刚开机时,中央处

理器得到电能开始准备执行指令,此时RAM中是空的,没有需要执行的指令,所以需要

ROM保存一个称为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小型指令集

合用于引导并启动计算机。BIOS用于对计算机中的基本硬件进行检测,并进行操作系统的

引导,如图1-2-4所示。打开计算机时,将先执行ROMBIOS中的指令进行一系列的开机

自检,检测完成后,中央处理器再执行ROMBIOS中的指令来搜索磁盘上的操作系统文件,

将这些文件调入随机存储器中再进行后续的其他工作。

只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和数据是永久保存的,断电后不会丢失,但也不可以更改,只有

将它们从主板上取出,用另外的芯片来替换才能改变这些信息。

图1-2-4BIOS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3)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

器:对计算机硬件的检测是由ROMBIOS来完成的,而ROMBIOS是不可改变的。例如,

计算机只有在将操作系统文件从硬盘调入随机存储器中后,才能准备好处理数据。但是计

算机必须知道磁盘上数据存储的相关信息,即磁盘的格式信息,否则就不能找到操作系统

文件。如果硬盘的信息被固化在ROM中,就不能使用更大容量的硬盘,因为CPU会找不

到新盘的信息。因此必须用更灵活的方式保存硬盘数据,保存的时间比RAM长久,又不

像ROM那样不可更改,这就要用到CMOS存储器。

CMOS存储器与RAM一样,存储的数据是可以改变的,但它只需要极少的电能就可以

保持其中的数据。由于耗电量极少,CMOS可以用电池供电,即使关机后数据也不会丢失,

6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

因此,CMOS用于保存计算机系统中可更改的硬件信息及配置信息等重要数据。

(4)虚拟内存: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都是存储在内存中供CPU调用,计算

机需要多大的内存依赖于所使用的软件。不同软件所需内存的大小不同。如果软件的内存

需求超过了计算机的实际内存,会使用硬盘来扩充内存。操作系统使用磁盘存储器模拟的

内存被称为虚拟内存。由于在程序运行中,并不是全部程序都需要在同一时间运行,因此

操作系统会将程序中不用的部分暂时存储到虚拟内存中,如图1-2-5所示。

图1-2-5虚拟内存

从图1-2-5中可以看到,当文字处理软件运行后,由于内存总量不够,操作系统会将

图像处理软件中暂时不用的程序段移到虚拟内存中。需要时,再将其调入内存。

需要注意的是,磁盘是慢速设备,从虚拟内存中读取数据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虚拟内

存中的数据在关闭电源之后就不能再访问,因为存储在内存中控制计算机访问虚拟内存的

指令在断电之后不存在了,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也就成了一堆无效乱码。

3.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1)存取周期:又称内存访问速度,是指处理器发出指令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从内

存中读/写所需的数据。由于处理器工作速度很快,如果要它等待从内存中取数据,就会导

致处理器速度下降。因此内存的存取周期越短,处理器的等待时间就越少,计算机的性能

也就越高。现在计算机内存的访问速度都以纳秒(ns)为单位进行计算,当前计算机的内

存访问速度一般是几纳秒(1纳秒为1秒的十亿分之一)。

(2)容量:存储器中的数据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存储的。由于字节单位太小,不利于

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则以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为单位进行计算,

表1-2-1中列出了常用的计算机信息容量的单位及含义。当前主流微型计算机系统内存的

存储容量使用GB来衡量,内存容量能达到4

GB以上。

表1-2-1信息容量单位及含义

单位含义大小(字节)字节数

字节,Bbyte11

千字节,KBKilobyte2101024

兆字节,MBMegabyte2201048576

吉字节,GBGigabyte2301073741824

太字节,TBTerabyte2401099511627776

(3)数据宽度与内存带宽:数据宽度表示内存可以同时传输数据的位数,以bit为单

第1章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7

位。数据宽度越高,可以同时传输的数据就越多。内存带宽指内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

Mbit/s为单位。传输速率越高,同一时间内可进行传输的次数就越多,传输的速度也越快。

4.总线

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的公共通道,包括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和地

址总线。控制总线负责传递控制信号,指挥各个部件进行协调工作;数据总线负责传输数

据;地址总线则负责传送数据的地址,计算机依赖这个地址来寻找需要处理的数据。衡量

总线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

(1)总线宽度:它的单位是位(bit),数据总线宽度即计算机的字长。地址总线的宽度

决定了计算机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的大小。如果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2位,则最多可

以直接访问的物理空间为232字节,即4

096

MB。

(2)总线速度:是指在某一给定时间(通常是1

s)内总线能传输数据的次数,因此又称总

线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即每秒多少次。目前的总线频率通常在百万赫兹以上,常用单

位为MHz。例如,一个速度为100

MHz、宽度为32位的总线,能够每秒发送100000000次数

据,每次为32位,则理论上在1

s内总共可以发送的数据为32亿(3200000000)位数据。

由于电气干扰等原因,实际速度会远远小于理论速度。

(3)传输速率:用于衡量1

s内有多少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单位为

Mbit/s。

5.计算机外围设备

(1)硬盘:操作系统、程序、数据文件通常都存储在

硬盘中。虽然比RAM的存取速度慢很多,但它的存储量

可以很大,速度比光盘驱动器要快很多。

为了能在磁盘片上的指定区域读/写数据,必须将磁

盘划分为若干有编号的记录信息的同心圆,称为磁道,如

图1-2-6所示。磁道从外向内依次编号,最外一条磁道为

0磁道。每条磁道又分为若干扇区。

每个盘片有两个盘面,又称为记录面,记录面也依次图1-2-6磁盘的磁道

编号为0面和1面。经这样的约定后,就可用记录n面、与扇区结构

i磁道、j扇区所表示的盘面地址去找到磁盘上相应的记录区。扇区是磁盘地址的最小单位,

各扇区可记录等量的数据,一般每个扇区的容量是512

B。与主机交换信息是以扇区为单

位进行的。磁盘的存储容量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容量=磁道数×扇区数×扇区内字节数×面数×磁盘片数

硬盘一般由多个硬盘片组成,每个盘片有上、下两个磁头,磁头同时做径向运动进行

寻道,因此称所有盘片的同一磁道为一个柱面,并用磁头号区分同一柱面上的不同磁道。

一般硬盘都固定在机箱内,还有一种可以放在机箱外边,通常称为移动硬盘。

硬盘的访问速度和传输速率通常都较慢,不能被处理器直接访问。硬盘具有以下特点:

①存储在硬盘中的数据不会因为掉电而丢失。

②具有巨大的存储容量,存储的数据可高达几太字节以上。

③单位存储成本远小于内存,即每字节的存储成本比内存小。

8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

④某些情况下可以移动,可根据需要从一个地点移到另一个地点。

(2)光盘和光盘驱动器:光盘(OpticalDisc)是用激光扫描的记录和读出方式保存信

息的一种介质。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是用来读/写光盘内容的机器。目前最常用的光盘

种类包括CD、DVD和Blu-rayDisc。

①CD(CompactDisc)是一种用于存储数字资料的光学碟片,原被开发用作存储数字

音乐,其后被用作存储资料,称为CD-ROM。可录写式光盘随后面世,包括只可录写一次

的CD-R及可重复录写的CD-RW。CD是个人计算机领域最为广泛采用的存储媒介之一。

②DVD是一种光盘存储器,通常用来播放标准电视级清晰度的电影、高质量的音乐,

以及作为大容量存储数据的用途。DVD盘片外形和尺寸与CD很接近,但DVD的密度远

高于CD,访问DVD和CD的激光波长也完全不同。DVD-ROM是数字视频只读光盘驱动

器,DVD+RW和DVD-RAM是可擦写的DVD。

③蓝光光盘(Blu-rayDisc,BD),又称蓝光光碟,是DVD之后的下一代光盘格式之

一,用于存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