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同步练习(解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5.1《阿Q正传》同步练习(解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5.1《阿Q正传》同步练习(解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5.1《阿Q正传》同步练习(解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5.1《阿Q正传》同步练习(解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5.1《阿Q正传》同步练习(解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1《阿Q正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行状(háng)舂米(chōng)鄙薄(bǐ)哭丧棒(sāng)

B.撩拨(liáo)托庇(pì)奚落(xī)土谷祠(cí)

C.小觑(qù)口讷(nà)畜生(chù)醉醺醺(xūn)

D.穿凿(záo)面颊(jiá)唾骂(tuò)热剌剌(là)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有时也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曾经是一名企业高管,因为经济犯罪而落马;在他炙手可热之时,大家都要怕他三分。

②老张经常会出现一些危言危行,让人觉得他特别怪异,正因如此,很少有人和他打交道。

③鲁迅在他的《阿Q正传》中,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利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

④他们这些人撸起袖子努力干,胜利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这真是三人成虎,人多力量大啊!

⑤有人说耿老二不学无术,是个胸无城府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大智若愚。

⑥老师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有如沐春风之感。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鲁迅可以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

C.中国戏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D.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及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下列对相关文本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桥边的老人》选择的叙述角度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故事显得真实且亲切。

B.《墙上的斑点》采用了“意识流”的叙述手段,以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方式,限制了叙述的讲述自由,只能按照客观的物理时空展开联想。

C.《炮兽》选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文中选取了一个军舰甲板作为故事场景,小而集中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

D.《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苹果”是全文的灵魂,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用回忆的口吻,抒发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二、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两句,表明他对世俗中人投机取巧、违背规则的行为的不满和严厉指斥。”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细节动作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3)杜甫《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写出祠堂春色无人欣赏的句子是“,”。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本质精神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并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鲁迅的存在,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摘编自张福贵《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批判和挑战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民族根性和社会状态,是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B.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C.鲁迅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鲁迅的真实让伪善者暴露,让恶人不能作恶。

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我们需要一直努力坚守“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的底线。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出不要纠结于鲁迅与其周边哪一个人的关系如何,这样解读,会阻碍我们去真正理解鲁迅的本质精神。

B.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

C.文章第二、三、四段,以递进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普通人具有的意义。

D.原文标题明确提出论证中心,是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极具现实意义。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也绝不能对鲁迅的本质精神进行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B.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是由他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的性格造成的。

C.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鲁迅的人格使鲁迅能至死坚守挑战强者并反抗的这一性格。

D.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也会树敌过多,会如鲁迅一样痛苦、孤独。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济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说道。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济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注]!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济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贺信表现了涅维拉济莫夫对父亲的敬畏,人物胆怯性格已露出冰山一角。

B.故事发生在复活节,描绘了大街上热闹喧嚣的景象,反衬了人物的冷清和苦闷。

C.契诃夫借主人公的嘴巴,点出了沙皇俄国时期高官那种无知无识又贪婪腐败的事实。

D.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描写了一个小公务员为了一点好处而替别人值班的故事。

1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涅维拉济莫夫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边写贺信一边咒骂,是一个虚伪阿谀、表里不一的人。

B.为自己处境不如意而感到苦闷,是一个自哀自怜、软弱无能之人。

C.认识到官位再也不可能提升了,是一个清醒、颇有自知之明的人。

D.既羡慕告密高升之人,又害怕自己受到申斥,是个卑劣胆怯之徒。

12.小说开头涅维拉济莫夫是“可怜”蟑螂的心态,结尾则是将其拍死而感到“轻松”,这种矛盾心理如何理解?这和鲁迅笔下哪个人物的哪种典型心理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合在那里。

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莫可奈何却停顿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地咳着,调理他那副枯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也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瞻望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在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地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来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大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学生。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全身做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那件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独自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变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自己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得出场面上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

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把傀儡重新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怕热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南京国术会打擂台,给北方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他看看围在四方的帮场人已不少,便四向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

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曾挪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儿,皱着眉毛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儿,照例沿了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便很可笑地左右摆着。

这老头子也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为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也照例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一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一切,各自跑开了。

柳树荫下卖莲子的小摊,有人中了暑,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去,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儿,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地摇着肩背。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之间却走去了五个人。等到另外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到后便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计数身边的铜子儿,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是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愧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害黄疽病死掉了。

(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暗示了傀儡“王九”不仅是老头子表演的道具,更是老头子儿子的替身,是老头子孤独人生的寄托。

B.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地笑着”到“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又哄然大笑”,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

C.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已死了十年,但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老头子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D.用朴实的语言、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个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深沉的感喟和悲悯的情怀。

14.小说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15.小说的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它既是中国文学园地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的杰作。阿Q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早已妇孺皆知,“精神胜利法”已成为阿Q性格的代名词。但“精神胜利法”并不是阿Q性格的全部,阿Q还有其他品性。如他盲目自大,狭隘保守,“我们先前——一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是他的口头禅。

鲁迅刻画阿Q时,是用一个个喜剧性的外套包装着一个个悲剧性的故事。阿Q的遭遇是悲剧性的,他的结局是令人同情的。()。例如,他同小D扭打时,双方抓住对方的辫子,时进时退,显得那样滑稽可笑;他到尼姑庵偷萝卜,遭到大黑狗的追赶,吓得连滚带爬,显得那样狼狈不堪……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被阿Q可笑的言行常常逗得忍俊不禁;可掩卷沉思,又不免悲从中来,为阿Q的不幸遭遇而唏嘘叹息。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阿Q被压迫者的地位、他身上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要通过“革命”来改变自己景况的愿望等,无疑是“有价值的东西”。但他的欺软怕硬、狡猾无赖,他的盲目自大、狭隘保守,他的假装正经、护卫道学,他的忌痛护短、以丑为美等,尤其是他的“精神胜利法”,这些都是恶劣的、“无价值的”。鲁迅把他“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把他“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相互映衬下展开艺术的描写,使作品读起来更加令人心酸,令人战栗,同时也更催人醒悟。

1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B.“我小时候怕黑,夜里睡觉需要一直开着灯——啊,那只大狗冲过来了!”他高声喊道。

C.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这一切又导致了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的发生。

B.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在这里表现出来。

C.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把这一切表现出来。

D.但这一切又是通过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常常因阿Q可笑的言行而忍俊不禁。

B.所以人们在读《阿Q正传》时,常常被阿Q可笑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

C.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常常被阿Q可笑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

D.所以人们在读《阿Q正传》时,被阿Q可笑的言行常常逗得忍俊不禁。

六、语言表述

19.下面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初稿和定稿中的两段文字,请说说画线处修改的妙处。

初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定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参考解析:

1.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行状”的“行”应读“xíng”。

B.“托庇”的“庇”应读“bì”。

C.“口讷”的“讷”应读“nè”。

故选D。

2.C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

C.“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是错误的。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

故选C。

3.C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合乎语境,正确。排除A项、B项。②“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望文生义,不合语境中“让人觉得他特别怪异”。③“穷形尽相”:既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又指丑态毕露。与原形毕露不同。合乎语境,正确。排除D项。④“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不合语境,错误。⑤“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城府:城市和官府;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⑥“如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4.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搭配有误,应是“范围更广泛,人数更多”。B项,“可以”和“堪称”表意重复。D项,介词滥用导致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5.B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本内容与艺术手法的鉴赏的能力。

B.“限制了叙述的讲述自由,只能按照客观的物理时空展开联想”错误。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它常常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动。意识流小说的又一艺术特征是自由联想和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因此《墙上的斑点》一文没有限制讲述自由,并不是只能按照客观的物理时空展开想象。

故选B。

6.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固、偭、扪、膺、映、隔。

7.C8.B9.D

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让恶人不能作恶”错误,由原文“鲁迅的真实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可知,是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而不是“不能作恶”,以全代偏。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错误,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和“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是举例论证。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D项,“也会树敌过多,会如鲁迅一样痛苦、孤独”理解错误,原文为“鲁迅害我”是反语,表述的是对鲁迅的深爱。

故选D。

10.A11.C12.“可怜”蟑螂是同病相怜中的自高自大、无可奈何中的自我麻醉,拍死蟑螂而感到“轻松”是用欺凌弱小来泄愤,看似矛盾的心理本质上都是排解现实中的失败。这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致的。

10.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对父亲的敬畏”错误,结合“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可知,不是“父亲”,是上级。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C.“自知之明”错,结合“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一那就去上吊……”可知,是丧失信心、自轻自贱。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可知,“可怜”蟑螂是同病相怜中的自高自大,无可奈何中的自我麻醉;

结合“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可知,拍死蟑螂而感到“轻松”是用欺凌弱小来泄愤。看似矛盾的心理本质上都是排解现实中的失败。

这和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致的。“阿Q精神”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精神,是阿Q的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比如分明挨了打,他却想:“这是儿子打老子”。

13.C14.深沉的爱子之心;年迈,地位卑微;孤独寂寞,悲哀,无人理解。15.①生的顽强。白发老人只能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那衰老的身躯吃力地进行表演,表现了慈父深沉的爱,这种爱支撑着他活下去。②生的寂寞。对于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不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知道他是在同他的儿子说话,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更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他把一切埋在心里,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③生的无常。赵四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拨弄,而且,也像王九一样已经死去了。想要表现的并不是王九和赵四之间的恩怨,而是命运拨弄之下生命的无常。

13.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内容、主旨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无中生有。结尾处是要表现“生”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寂寞苍凉中深沉的父爱。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比如,从文中对老头子的形象介绍“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莫可奈何却停顿下来”“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地咳着,调理他那副枯嗓子”中,可知其老迈;从其表演的傀儡戏以及状况介绍“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也没有!看的人也没有”,以及军官“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儿,皱着眉毛走开了”等人的态度中可知其地位低下;从老头子的自言自语“王九,不要着急,慢慢地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来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大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中可知其孤独寂寞;从他人的笑语“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得出场面上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