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绝密★启用前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分封诸侯,采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然而,“公孙之子不得祖诸侯,乃以王父之字为氏”,可以用祖父的字为氏或以封邑为氏。这反映了当时()A.宗法血缘逐步弱化 B.周天子的地位得到加强C.社会治理能力完善 D.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公孙之子不得祖诸侯,乃以王父之字为氏”“可以用祖父的字为氏或以封邑为氏”可知,公孙之子需要用祖父的字为氏或以封邑为氏,这表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D项正确;材料所述为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削弱宗法血缘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但未体现周天子地位的变化,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但没有涉及西周的社会治理能力,排除C项。故选D项。2.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经学逐渐发展并进入全盛时期。经学不仅是士大夫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而且经由皇帝“称制临决”,成为思想上的最高权威。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儒学()A.开始确立起显学的地位 B.成为国家的制度性规范C.奠定了选拔考试的基础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经学不仅是士大夫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而且经由皇帝‘称制临决’,成为思想上的最高权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示为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相关观点对国家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国家制度性规范,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就成为显学,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成为真正的选拔考试,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西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之后,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排除D项。故选B项。3.南北朝时期,北方很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崇尚儒学、提倡文教,系统地接受了汉文化教育,精通经、史以及诸子之学,有着较高的汉文化水平。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民风也融人进了汉儒文雅之中,中原文化注人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出现 B.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C.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 D.北方各族完成封建化进程〖答案〗C〖解析〗题干所示为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积极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同时北方“游牧彪悍民风也融入汉儒文雅,中原文化注人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这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经过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形成,排除A项;秦朝统一推动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排除B项;北方各族完成封建化进程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干所描述的文化交流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是隋唐运河开通后,江南经济的相关记载。这反映了()记载出处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旧唐书》(扬州)控荆衡以沿泛,通夷越之货贿,四会五达,南北大街,百货所集《权载之文集》(杭州)东南名郡,水牵卉服,咽喉吴越,陆控山夷,势雄江海,骈楠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全唐文》A.交通条件影响经济发展 B.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区域位置决定城市地位 D.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起〖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四会五达,南北大街,百货所集……骈楠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可以看出隋唐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交通运输发达,带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说明交通条件影响经济发展,A项正确;南宋时期,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排除B项;“决定城市地位”,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隋唐运河对沿岸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没有“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起”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5.明代大臣徐一夔上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词语,明太祖看罢大怒,呵斥说:“‘腐儒乃如是海朕耶’?‘生’者,僧也,以我从释氏也;‘光’则磨顶之谓矣;‘则’字近贼,罪坐不敬。”便将其斩首。明太祖的行为旨在()A.彰显帝王统治权术 B.强调佛教的重要性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加强中枢决策权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生’者,僧也,以我从释氏也;‘光’则磨顶之谓矣;‘则’字近贼,罪坐不敬”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采取“文字狱”的做法斩杀大臣,彰显君主权威,其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项正确;朱元璋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体现其统治之术,排除A项;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身,做过乞丐,当过和尚,但材料中的做法并不能体现朱元璋强调佛教的重要性,是朱元璋认为臣子犯了忌讳而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枢决策系统或中枢决策权力,是皇帝独尊与皇权至上的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6.谭嗣同曾言:“欲强国,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也”。由此可见,谭嗣同()A.借由孔教的名义提出革新要求 B.意图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C.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旨在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欲强国……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信息可知,谭嗣同提倡女性教育,把女性教育提升到强国的高度,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女性解放对于救亡图存的重要性,并没有强调孔教,排除A项;谭嗣同提倡女性解放,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不是其目的,排除B项;谭嗣同提倡女性解放,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提高女性地位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7.张之洞主持创办汉阳铁厂期间,经费投入除户部指定的200万两外,张之洞腾挪借垫的官款竟达380多万两,占全部资金的65.5%。在铁厂经费上,户部百般刁难,张之洞在《致砚斋中堂》中一再诉说“无如户部成见已定,不肯发款”。由此可见,当时()A.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工业近代化之路艰难曲折 D.清廷排斥湖北的洋务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张之洞主持创办汉阳铁厂期间,经费投入除户部指定的200万两外,张之洞腾挪借垫的官款竟达380多万两,占全部资金的65.5%。”“在铁厂经费上,户部百般刁难”““无如户部成见已定,不肯发款””可知张之洞在湖北举办汉阳铁厂期间,经费紧张,且户部在资金上不能按时拨付,百般刁难,表明顽固势力阻挠了洋务运动,阻挠了近代工业化,C项正确;所谓经济构的变动,指的是主体经济发生的变化,包括农业结构、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等的变化,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洋务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阻,并未涉及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排除A项;洋务派是地主阶级,并非民族资产阶级,排除B项;当时清廷对洋务运动是默许和认可的,户部刁难反映的是顽固派对张之洞举办洋务的态度,不能等同于清廷的态度,D项说法欠妥,排除D项。故选C项。8.1928年2月,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条例》,增设三民主义和党童子军等科。随后,教育部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公民知识融入“党义”科目,“党义”教材专由中央党部、训练部编订。这些规定()A.意在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 B.实现了国人思想上的统一C.提升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 D.践行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小学课程暂行条例》“增设三民主义和党童子军等科”,随后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公民知识融入“党义”科目,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A项正确;国民政府的做法是为了巩固其独裁统治,不可能实现国人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这些规定没有体现反侵略维护民族利益,不能提升国人的民族意识,也没有规定政治的民主化,不能提升国人民主意识,排除C项;“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来维护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三民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声明:“美国政策仍应是帮助中国人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取得联合。”而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对中国驻美大使顾维钧表示,他不认为每个政党都必须参加到改组后的政府中。由此可见,战后美国()A.武力干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B.支持中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C.坚持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 D.反对###“一边倒”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相关反映,美国政府一方面表示“帮助中国人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取得联合”,同时又“他不认为每个政党都必须参加到改组后的政府中”,把矛头指向###,由此可知,美国对华秉持了扶蒋反共政策,C项正确。战后美国并没采取武力干涉中国的做法,而是从物质和军事上帮助蒋介石反动派,排除A项;战后美国支持中国成立联合政府的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所述史实可以用来说明,“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时间史实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A.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 B.改善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C.明确了和平统一的唯一性 D.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答案〗D〖解析〗题干所示为“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这些史实都说明这一基本国策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国际社会中仍然有部分反华势力反对中国统一大业,反对“一国两制”,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的相关事件,这些事件不能说明中国周边环境得到改善,排除B项;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并没有排除武力统一的手段,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1.从8世纪中期到10世纪末起,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这一活动被称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因为文本失传,不得不把一些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从阿拉伯文又重新译成拉丁文。由此可见,这一运动()A.促成阿拉伯帝国长期稳定发展 B.揭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C.有利于东西文化的交融与认同 D.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因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8世纪中期到10世纪末起,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这一活动被称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因为文本失传,不得不把一些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从阿拉伯文又重新译成拉丁文。”可知在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中,大量的希腊和东方文化典籍被翻译出来,这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而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融与认同,C项正确;9世纪后半叶起,阿拉伯帝国进入分裂和逐渐衰落时期,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4、15世纪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B项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和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促成社会转型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2.19世纪末,一些美国人担心自己的国家不久将会落后。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享利卡波特洛奇警告说:“美国一定不能在竞争中落后。”为此他们把社会达尔文主义运用于国际事务中。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美国()A.秉持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理念 B.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活动C.具有落后就会挨打忧患意识 D.同欧洲列强对比出现力量失衡〖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19世纪末,美国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加紧对外扩张,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活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亨利卡波特洛奇警告说:“美国一定不能在竞争中落后”,同时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延伸至社会领域,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B项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不等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排除A项;美国在垄断阶段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扩张思想并非落后就会挨打的忧患意识,排除C项;题干没有美国与欧洲列强之间力量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失衡,排除D项。故选B项。13.马克思说:“这次革命的新特点还在于人民组成了公社,从而把他们这次革命的真正领导权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找到了在革命胜利时把这一权力保持在人民自己手中的办法,即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由此可见,他强调了巴黎公社()A.发动工农参加革命斗争的意义 B.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特征 D.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马克思认为“这次革命的真正领导权握在自己手中”“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这都强调了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特征,C项正确;巴黎公社没有发动农民,这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排除A项;巴黎公社并没有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B项;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排除D项。故选C项。14.1935年英国人制定的《印度政府法》,使得参加普选的选民已达3500万,其中包括600万妇女和300万“不可接触者”,国大党通过选举获得的议会议席高达70%。这一法令的通过()A.标志着印度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B.确立了国大党在印度的主导地位C.瓦解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D.彰显了印度自治运动的巨大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人在1935年制定的《印度政府法》,英国殖民者针对印度的自治运动,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些妥协的做法,彰显了印度自治运动的巨大作用,D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民主改革意识觉醒,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35年,印度仍然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中,选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15.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履行军事义务就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当希特勒在1938年抛出苏台德问题时,最紧张的是唯恐被卷入战争的英国。由此可见,当时()A.英法无力抵御法西斯的扩张 B.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C.德国法西斯主导了欧洲局势 D.欧洲的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履行军事义务就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害怕卷入战争,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说明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B项正确;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并不能说明英法无力抵抗法西斯扩张,排除A项;德国法西斯的扩张还不能说明其主导了欧洲局势,排除C项;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成为国家元首,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而材料描述的是1938年德国吞并苏台德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6.2007—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全球贸易环境恶化,世界经济活动减少。美国开始违背自由贸易原则,策划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小圈子;一些新兴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也开始加强内部合作,积极推进区域化的经济战略。这表明当今世界()A.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并存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C.贸易保护违背了各国利益 D.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答案〗D〖解析〗题干所示为在2007—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大肆推行经济利己主义,策划狭隘的经济小圈子,一些新兴经济国家为了自身利益,积极推进区域化的经济战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利的方面,排除A项;当今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城市,除了专门的酒楼、茶馆、食店(风味饭店)、肉行、饼店、鱼行之外,还有许多流动商贩,产品包括点心、干鲜水果、肉脯等不下百种。东京城商铺林立,一应俱全,尤其是来自海外的香料铺也出现在街头,说明当时市民百姓阶层也开始使用香料了。宋代政府让各类商人组成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盐、茶等商品具有特殊性,往往会由政府专营。——摘编自刘永加《唐宋时期如何活跃消费市场》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严峻的局势催生了国货运动,国民政府工商部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官办的《广播周报》专门开辟了无线电问答节目,围绕国货访谈展开讨论。此外,民国时期的报馆、杂志社与出版社等亦聚焦于国货运动,登载了各种有关国货运动的文章、评论、条例与统计报告等。在提倡国货运动的声浪中,多数城市富裕家庭衣食住行的必备品至少部分由洋货变为国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相关状况时间中国进出口状况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只有355亿元,不足2018年的千分之二。1979年中国进口第一批可口可乐,这在当时算得上是奢侈品。此后,惠普、通用、东芝、夏普等品牌陆续进入中国。1978年到2017年我国出口总额从168亿元提高到15.3万亿元,增长914倍,年均增速为19.1%。2017年中国“双11”购物节吸引了225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第1分钟就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涌入,手机、服饰、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受到海外消费者的热捧。中国人实现了轻松地“买卖全球”,中国则一步步晋升为“世界工厂”,又逐渐转变为了“世界市场”。——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人买卖遍全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消费市场活跃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人买卖遍全球”的认识。〖答案〗(1)表现:消费品店铺林立,种类繁多;流动商贩活跃于城市之中;外来商品(香料)进入日常交易。(任答两点即可)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政府实行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从推崇西方日用消费品到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认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成为“世界市场”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要提升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让中国创造成为世界认可的国际品牌。〖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材料代城市,除了专门的酒楼、茶馆、食店(风味饭店)、肉行、饼店、鱼行之外,还有许多流动商贩,产品包括点心、干鲜水果、肉脯等不下百种可知表现是消费品店铺林立,种类繁多;根据材料还有许多流动商贩可知表现是流动商贩活跃于城市之中;根据材料尤其是来自海外的香料铺也出现在街头,说明当时市民百姓阶层也开始使用香料了可知表现是外来商品(香料)进入日常交易。原因:根据所学宋代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可知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宋代城市消费市场活跃还是因为政府实行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根据消费品店铺林立,种类繁多可知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根据外来商品(香料)进入日常交易可知原因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小问2详析〗变化:根据材料在提倡国货运动声浪中,多数城市富裕家庭衣食住行的必备品至少部分由洋货变为国货可知变化是从推崇西方日用消费品到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认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中国改革开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经济实力大增可知中国成为“世界市场”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虽然中国经济实力大增但科技附加值较低,所以需要提升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让中国创造成为世界认可的国际品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3年2月和7月,国民政府分别重新修订通过了1936年略采英国分类法制定的《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施行细则》。和之前的所得税相比,税级和税率有了较大的变化:税级由10级增加到17级;税率则从最高税率每10元所得征收2元,提高为3元;个人所得税的最低税率由0.5%提高到1%,最高税率由20%提高到30%;免税额由每月平均未满30元调增为100元。在华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约束,这就无法使在华外国人一体纳税;中国境内的租界是国家行政权不能达到的区域,这就无法令租界内的华人一律纳税。——摘编自何家伟《南京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制度略论》材料二我国所得税历年税收之趋势(单位:万元)年度19361937193819391940预算度5002500120010003500实收数648.72712023.8439860.42733174.69693229.2432年度19411942194319441945预算度650017000700178000260000实收数8175.535320794.480899094.7382169861.4276325364.7808——摘编自杨昭智《中国所得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原因,并指出所得税征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改革〖答案〗(1)原因:服务于战争的需要;调节个人收入;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受西方税制的影响。特点:分类征收;税级和税率提高;使用法律手段;具有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为抗日战争提供了一定的财力支持;由于旧中国半殖民地性质,所得税征收不能实现自主。〖解析〗〖小问1详析〗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1943年”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可知,当时正在进行抗日战争,国民政府进行所得税改革是为了服务于战争的需要;根据材料信息“税级由10级增加到17级;税率则从最高税率每10元所得征收2元,提高为3元;个人所得税的最低税率由0.5%提高到1%,最高税率由20%提高到30%;免税额由每月平均未满30元调增为100元。”可推出为了调节个人收入;根据材料一“国民政府分别重新修订通过了1936年略采英国分类法制定的《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施行细则》。”可推出受西方税制的影响;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特点:根据材料一“税级由10级增加到17级;税率则从最高税率每10元所得征收2元,提高为3元;个人所得税的最低税率由0.5%提高到1%,最高税率由20%提高到30%”可推出分类征收;税级和税率提高;根据材料一“国民政府分别重新修订通过了1936年略采英国分类法制定的《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施行细则》”可推出使用法律手段;根据材料一“在华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约束,这就无法使在华外国人一体纳税;中国境内的租界是国家行政权不能达到的区域,这就无法令租界内的华人一律纳税。”可推出具有半殖民地社会特征。〖小问2详析〗评价: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的税收实收数增幅明显,可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从抗日战争的角度分析,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即为抗日战争提供了一定的财力支持;并从消极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旧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可得出所得税征收不能实现自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文化在不同地区的流动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价值动态分享的过程。文化的交流也是一种思想理念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认同。虽然全化是加速社会变革的力量之一,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不良文化以及文化霸权对各国本土文化的影响。我们希望看到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能够共存,而不是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取代。——摘编自赵琪《全球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我们既要推动全球化,也要注重文明的多样性。论述:在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促进了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欧美近代文化对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客观上加速了被征服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欧美列强还推行文化霸凌主义,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国;列强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为自己的扩张制造思想文化依据;落后国家在学习发达国家思想文化的同时,要立足本民族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总之,在当今社会,既要对外来文化保持宽容态度,也需要警惕不良文化以及文化霸权对各国本土文化的影响。(“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分标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示例:论题:根据“虽然全化是加速社会变革的力量之一,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不良文化以及文化霸权对各国本土文化的影响。我们希望看到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能够共存,而不是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取代。”可得出主题为我们既要推动全球化,也要注重文明的多样性。论述:根据所学,可从变化率的多元、文明的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概括。可得出在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促进了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欧美近代文化对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客观上加速了被征服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欧美列强还推行文化霸凌主义,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国;列强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为自己的扩张制造思想文化依据;落后国家在学习发达国家思想文化的同时,要立足本民族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最后总结可得出,在当今社会,既要对外来文化保持宽容态度,也需要警惕不良文化以及文化霸权对各国本土文化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沙龙兴起于15世纪,16世纪传入法国,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沙龙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与文人墨客聚会活动的重要场合,往往由享有盛誉的女性主持。当时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一个社会文明化的过程要仰仗女性来完成,从与沙龙女性的谈话中学到的优美举止风度远比在书中学到的多。时人这样评价沙龙文化:“在那里,人们的谈话并不是卖弄学问,而是理性地讨论问题,世界上不会有比那里更有意思而更少学究气的场所了。”——摘编自汤晓燕《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17世纪法国沙龙女性》材料二18世纪,欧洲大多数女性无法同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权。然而,在当时的沙龙中,女性的眼界由家庭转向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女性得以在沙龙中获取文化知识,实现自我教育,文化水平飞速提升。到18世纪80年代,法国男性的识字率达到47%,女性达到27%。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沙龙女性们从未停止其在实现女性解放与发展、实现男女平等上的奋斗。——摘编自宋炀《女性共和国文人乌托邦:图像所见18世纪法国沙龙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启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18世纪沙龙文化的特点并概括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以来法国沙龙文化发展的影响。〖答案〗(1)特点:女性成为沙龙文化的主持;沙龙话题以政治话题为主。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和壮大;启蒙运动的发展;法国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任答四点即可)(2)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法国女性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激发了女性参与改造社会的积极性。(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往往由享有盛誉的女性主持”可得出,女性成为沙龙文化的主持;根据材料“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可得出,沙龙话题以政治话题为主。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欧洲15—18世纪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进行概括,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和壮大,法国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启蒙运动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女性得以在沙龙中获取文化知识,实现自我教育,文化水平飞速提升”可得出,促进了法国女性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根据材料“沙龙女性们从未停止其在实现女性解放与发展、实现男女平等上的奋斗”可得出,激发了女性参与改造社会的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绝密★启用前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分封诸侯,采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然而,“公孙之子不得祖诸侯,乃以王父之字为氏”,可以用祖父的字为氏或以封邑为氏。这反映了当时()A.宗法血缘逐步弱化 B.周天子的地位得到加强C.社会治理能力完善 D.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公孙之子不得祖诸侯,乃以王父之字为氏”“可以用祖父的字为氏或以封邑为氏”可知,公孙之子需要用祖父的字为氏或以封邑为氏,这表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D项正确;材料所述为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削弱宗法血缘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但未体现周天子地位的变化,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但没有涉及西周的社会治理能力,排除C项。故选D项。2.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经学逐渐发展并进入全盛时期。经学不仅是士大夫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而且经由皇帝“称制临决”,成为思想上的最高权威。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儒学()A.开始确立起显学的地位 B.成为国家的制度性规范C.奠定了选拔考试的基础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经学不仅是士大夫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而且经由皇帝‘称制临决’,成为思想上的最高权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示为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相关观点对国家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国家制度性规范,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就成为显学,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成为真正的选拔考试,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西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之后,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排除D项。故选B项。3.南北朝时期,北方很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崇尚儒学、提倡文教,系统地接受了汉文化教育,精通经、史以及诸子之学,有着较高的汉文化水平。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民风也融人进了汉儒文雅之中,中原文化注人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出现 B.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C.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 D.北方各族完成封建化进程〖答案〗C〖解析〗题干所示为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积极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同时北方“游牧彪悍民风也融入汉儒文雅,中原文化注人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这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经过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形成,排除A项;秦朝统一推动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排除B项;北方各族完成封建化进程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干所描述的文化交流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是隋唐运河开通后,江南经济的相关记载。这反映了()记载出处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旧唐书》(扬州)控荆衡以沿泛,通夷越之货贿,四会五达,南北大街,百货所集《权载之文集》(杭州)东南名郡,水牵卉服,咽喉吴越,陆控山夷,势雄江海,骈楠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全唐文》A.交通条件影响经济发展 B.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区域位置决定城市地位 D.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起〖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四会五达,南北大街,百货所集……骈楠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可以看出隋唐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交通运输发达,带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说明交通条件影响经济发展,A项正确;南宋时期,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排除B项;“决定城市地位”,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隋唐运河对沿岸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没有“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起”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5.明代大臣徐一夔上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词语,明太祖看罢大怒,呵斥说:“‘腐儒乃如是海朕耶’?‘生’者,僧也,以我从释氏也;‘光’则磨顶之谓矣;‘则’字近贼,罪坐不敬。”便将其斩首。明太祖的行为旨在()A.彰显帝王统治权术 B.强调佛教的重要性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加强中枢决策权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生’者,僧也,以我从释氏也;‘光’则磨顶之谓矣;‘则’字近贼,罪坐不敬”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采取“文字狱”的做法斩杀大臣,彰显君主权威,其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项正确;朱元璋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体现其统治之术,排除A项;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身,做过乞丐,当过和尚,但材料中的做法并不能体现朱元璋强调佛教的重要性,是朱元璋认为臣子犯了忌讳而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枢决策系统或中枢决策权力,是皇帝独尊与皇权至上的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6.谭嗣同曾言:“欲强国,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也”。由此可见,谭嗣同()A.借由孔教的名义提出革新要求 B.意图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C.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旨在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欲强国……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信息可知,谭嗣同提倡女性教育,把女性教育提升到强国的高度,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女性解放对于救亡图存的重要性,并没有强调孔教,排除A项;谭嗣同提倡女性解放,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不是其目的,排除B项;谭嗣同提倡女性解放,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提高女性地位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7.张之洞主持创办汉阳铁厂期间,经费投入除户部指定的200万两外,张之洞腾挪借垫的官款竟达380多万两,占全部资金的65.5%。在铁厂经费上,户部百般刁难,张之洞在《致砚斋中堂》中一再诉说“无如户部成见已定,不肯发款”。由此可见,当时()A.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工业近代化之路艰难曲折 D.清廷排斥湖北的洋务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张之洞主持创办汉阳铁厂期间,经费投入除户部指定的200万两外,张之洞腾挪借垫的官款竟达380多万两,占全部资金的65.5%。”“在铁厂经费上,户部百般刁难”““无如户部成见已定,不肯发款””可知张之洞在湖北举办汉阳铁厂期间,经费紧张,且户部在资金上不能按时拨付,百般刁难,表明顽固势力阻挠了洋务运动,阻挠了近代工业化,C项正确;所谓经济构的变动,指的是主体经济发生的变化,包括农业结构、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等的变化,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洋务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阻,并未涉及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排除A项;洋务派是地主阶级,并非民族资产阶级,排除B项;当时清廷对洋务运动是默许和认可的,户部刁难反映的是顽固派对张之洞举办洋务的态度,不能等同于清廷的态度,D项说法欠妥,排除D项。故选C项。8.1928年2月,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条例》,增设三民主义和党童子军等科。随后,教育部公布《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公民知识融入“党义”科目,“党义”教材专由中央党部、训练部编订。这些规定()A.意在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 B.实现了国人思想上的统一C.提升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 D.践行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小学课程暂行条例》“增设三民主义和党童子军等科”,随后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公民知识融入“党义”科目,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A项正确;国民政府的做法是为了巩固其独裁统治,不可能实现国人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这些规定没有体现反侵略维护民族利益,不能提升国人的民族意识,也没有规定政治的民主化,不能提升国人民主意识,排除C项;“将‘三民主义’改为‘党义’”来维护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三民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声明:“美国政策仍应是帮助中国人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取得联合。”而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对中国驻美大使顾维钧表示,他不认为每个政党都必须参加到改组后的政府中。由此可见,战后美国()A.武力干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B.支持中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C.坚持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 D.反对###“一边倒”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相关反映,美国政府一方面表示“帮助中国人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取得联合”,同时又“他不认为每个政党都必须参加到改组后的政府中”,把矛头指向###,由此可知,美国对华秉持了扶蒋反共政策,C项正确。战后美国并没采取武力干涉中国的做法,而是从物质和军事上帮助蒋介石反动派,排除A项;战后美国支持中国成立联合政府的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所述史实可以用来说明,“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时间史实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A.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 B.改善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C.明确了和平统一的唯一性 D.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答案〗D〖解析〗题干所示为“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这些史实都说明这一基本国策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国际社会中仍然有部分反华势力反对中国统一大业,反对“一国两制”,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的相关事件,这些事件不能说明中国周边环境得到改善,排除B项;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并没有排除武力统一的手段,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1.从8世纪中期到10世纪末起,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这一活动被称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因为文本失传,不得不把一些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从阿拉伯文又重新译成拉丁文。由此可见,这一运动()A.促成阿拉伯帝国长期稳定发展 B.揭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C.有利于东西文化的交融与认同 D.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因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8世纪中期到10世纪末起,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这一活动被称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因为文本失传,不得不把一些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从阿拉伯文又重新译成拉丁文。”可知在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中,大量的希腊和东方文化典籍被翻译出来,这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而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融与认同,C项正确;9世纪后半叶起,阿拉伯帝国进入分裂和逐渐衰落时期,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4、15世纪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B项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和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促成社会转型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2.19世纪末,一些美国人担心自己的国家不久将会落后。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享利卡波特洛奇警告说:“美国一定不能在竞争中落后。”为此他们把社会达尔文主义运用于国际事务中。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美国()A.秉持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理念 B.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活动C.具有落后就会挨打忧患意识 D.同欧洲列强对比出现力量失衡〖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19世纪末,美国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加紧对外扩张,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活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亨利卡波特洛奇警告说:“美国一定不能在竞争中落后”,同时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延伸至社会领域,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B项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不等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排除A项;美国在垄断阶段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扩张思想并非落后就会挨打的忧患意识,排除C项;题干没有美国与欧洲列强之间力量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失衡,排除D项。故选B项。13.马克思说:“这次革命的新特点还在于人民组成了公社,从而把他们这次革命的真正领导权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找到了在革命胜利时把这一权力保持在人民自己手中的办法,即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由此可见,他强调了巴黎公社()A.发动工农参加革命斗争的意义 B.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特征 D.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马克思认为“这次革命的真正领导权握在自己手中”“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这都强调了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特征,C项正确;巴黎公社没有发动农民,这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排除A项;巴黎公社并没有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B项;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排除D项。故选C项。14.1935年英国人制定的《印度政府法》,使得参加普选的选民已达3500万,其中包括600万妇女和300万“不可接触者”,国大党通过选举获得的议会议席高达70%。这一法令的通过()A.标志着印度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B.确立了国大党在印度的主导地位C.瓦解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D.彰显了印度自治运动的巨大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人在1935年制定的《印度政府法》,英国殖民者针对印度的自治运动,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些妥协的做法,彰显了印度自治运动的巨大作用,D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民主改革意识觉醒,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35年,印度仍然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中,选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15.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履行军事义务就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当希特勒在1938年抛出苏台德问题时,最紧张的是唯恐被卷入战争的英国。由此可见,当时()A.英法无力抵御法西斯的扩张 B.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C.德国法西斯主导了欧洲局势 D.欧洲的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履行军事义务就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害怕卷入战争,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说明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B项正确;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并不能说明英法无力抵抗法西斯扩张,排除A项;德国法西斯的扩张还不能说明其主导了欧洲局势,排除C项;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成为国家元首,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而材料描述的是1938年德国吞并苏台德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6.2007—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全球贸易环境恶化,世界经济活动减少。美国开始违背自由贸易原则,策划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小圈子;一些新兴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也开始加强内部合作,积极推进区域化的经济战略。这表明当今世界()A.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并存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C.贸易保护违背了各国利益 D.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答案〗D〖解析〗题干所示为在2007—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大肆推行经济利己主义,策划狭隘的经济小圈子,一些新兴经济国家为了自身利益,积极推进区域化的经济战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利的方面,排除A项;当今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城市,除了专门的酒楼、茶馆、食店(风味饭店)、肉行、饼店、鱼行之外,还有许多流动商贩,产品包括点心、干鲜水果、肉脯等不下百种。东京城商铺林立,一应俱全,尤其是来自海外的香料铺也出现在街头,说明当时市民百姓阶层也开始使用香料了。宋代政府让各类商人组成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盐、茶等商品具有特殊性,往往会由政府专营。——摘编自刘永加《唐宋时期如何活跃消费市场》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严峻的局势催生了国货运动,国民政府工商部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官办的《广播周报》专门开辟了无线电问答节目,围绕国货访谈展开讨论。此外,民国时期的报馆、杂志社与出版社等亦聚焦于国货运动,登载了各种有关国货运动的文章、评论、条例与统计报告等。在提倡国货运动的声浪中,多数城市富裕家庭衣食住行的必备品至少部分由洋货变为国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相关状况时间中国进出口状况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只有355亿元,不足2018年的千分之二。1979年中国进口第一批可口可乐,这在当时算得上是奢侈品。此后,惠普、通用、东芝、夏普等品牌陆续进入中国。1978年到2017年我国出口总额从168亿元提高到15.3万亿元,增长914倍,年均增速为19.1%。2017年中国“双11”购物节吸引了225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第1分钟就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涌入,手机、服饰、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受到海外消费者的热捧。中国人实现了轻松地“买卖全球”,中国则一步步晋升为“世界工厂”,又逐渐转变为了“世界市场”。——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人买卖遍全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消费市场活跃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人买卖遍全球”的认识。〖答案〗(1)表现:消费品店铺林立,种类繁多;流动商贩活跃于城市之中;外来商品(香料)进入日常交易。(任答两点即可)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政府实行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从推崇西方日用消费品到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认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成为“世界市场”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要提升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让中国创造成为世界认可的国际品牌。〖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材料代城市,除了专门的酒楼、茶馆、食店(风味饭店)、肉行、饼店、鱼行之外,还有许多流动商贩,产品包括点心、干鲜水果、肉脯等不下百种可知表现是消费品店铺林立,种类繁多;根据材料还有许多流动商贩可知表现是流动商贩活跃于城市之中;根据材料尤其是来自海外的香料铺也出现在街头,说明当时市民百姓阶层也开始使用香料了可知表现是外来商品(香料)进入日常交易。原因:根据所学宋代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可知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宋代城市消费市场活跃还是因为政府实行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根据消费品店铺林立,种类繁多可知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根据外来商品(香料)进入日常交易可知原因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小问2详析〗变化:根据材料在提倡国货运动声浪中,多数城市富裕家庭衣食住行的必备品至少部分由洋货变为国货可知变化是从推崇西方日用消费品到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认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中国改革开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经济实力大增可知中国成为“世界市场”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虽然中国经济实力大增但科技附加值较低,所以需要提升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让中国创造成为世界认可的国际品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3年2月和7月,国民政府分别重新修订通过了1936年略采英国分类法制定的《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施行细则》。和之前的所得税相比,税级和税率有了较大的变化:税级由10级增加到17级;税率则从最高税率每10元所得征收2元,提高为3元;个人所得税的最低税率由0.5%提高到1%,最高税率由20%提高到30%;免税额由每月平均未满30元调增为100元。在华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约束,这就无法使在华外国人一体纳税;中国境内的租界是国家行政权不能达到的区域,这就无法令租界内的华人一律纳税。——摘编自何家伟《南京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制度略论》材料二我国所得税历年税收之趋势(单位:万元)年度19361937193819391940预算度5002500120010003500实收数648.72712023.8439860.42733174.69693229.2432年度19411942194319441945预算度650017000700178000260000实收数8175.535320794.480899094.7382169861.4276325364.7808——摘编自杨昭智《中国所得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原因,并指出所得税征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改革〖答案〗(1)原因:服务于战争的需要;调节个人收入;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受西方税制的影响。特点:分类征收;税级和税率提高;使用法律手段;具有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为抗日战争提供了一定的财力支持;由于旧中国半殖民地性质,所得税征收不能实现自主。〖解析〗〖小问1详析〗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1943年”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可知,当时正在进行抗日战争,国民政府进行所得税改革是为了服务于战争的需要;根据材料信息“税级由10级增加到17级;税率则从最高税率每10元所得征收2元,提高为3元;个人所得税的最低税率由0.5%提高到1%,最高税率由20%提高到30%;免税额由每月平均未满30元调增为100元。”可推出为了调节个人收入;根据材料一“国民政府分别重新修订通过了1936年略采英国分类法制定的《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施行细则》。”可推出受西方税制的影响;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特点:根据材料一“税级由10级增加到17级;税率则从最高税率每10元所得征收2元,提高为3元;个人所得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