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政治-《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政治-《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政治-《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政治-《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标与考纲解读(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我们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引导我们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二)考纲呈现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可编辑ppt(三)学习提示1.本考点是高考的重点,高考在本课的命题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观题也较多。命题多集中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知识上。2.在复习过程中,应能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2可编辑ppt考点梳理与突破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一)考点梳理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特点

(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学习小贴士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与辨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3可编辑ppt3.实践的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二)题眼突破理解实践的特点特点原因或表现客观物质性(1)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所以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4可编辑ppt主观能动性(1)表现一:人们在行动之前就已有了确定的目的,并根据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制定计划、方案等,然后才去行动。(2)表现二:人们可以自觉地运用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成果去指导实践,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社会历史性(1)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2)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5可编辑ppt例1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可编辑ppt解析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善,外科手术从有痛时代进入到无痛时代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止痛剂的研究发展立足于外科手术需要体现了②。③中“客观见之于主观”,④中“过程的结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答案A7可编辑ppt迁移训练1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可编辑ppt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考点梳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习小贴士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通过亲自实践获得);二是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如读书等)。9可编辑ppt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在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学习小贴士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由浅到深。10可编辑ppt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是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学习小贴士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致的。科学理论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11可编辑ppt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学习小贴士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导实践活动;认识的根本任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2可编辑ppt(二)题眼突破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3可编辑ppt例2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可编辑ppt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①错在“直接动力”上,舍去;④错在“确保”上,舍去;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进行了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说明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木星的认识的深化,②符合题意;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美国进行了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这说明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动人们对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③符合题意。答案B15可编辑ppt迁移训练2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以关于“学习”的两种观点为切入点,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正确理解两种不同观点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A、C、D均与题干指向不符,应排除。故选B。16可编辑ppt考点三~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考点梳理1.真理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点:①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17可编辑ppt③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习小贴士真理是客观的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谬误的内容也是客观的,只不过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18可编辑ppt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因为: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③从认识的进程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9可编辑ppt(2)认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因为: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0可编辑ppt(二)题眼突破1.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每一具体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只能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不能完全认识所有的事物,对每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终极认识。21可编辑ppt(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不断的指导。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另外,我们不能因为认识具有有限性就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22可编辑ppt2.正确理解认识发展的过程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23可编辑ppt例3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24可编辑ppt解析大陆漂移说从“提出”到“被怀疑”再到“被认可”,证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①②正确。③中的“推翻”不正确。④中内容否认真理与谬误的区别。答案A25可编辑ppt迁移训练3

应对气候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6可编辑ppt答案A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人类对气候的认识,从1898年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变化很多,①②正确。人类认识是前进的,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是错误的;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④错误,排除。27可编辑ppt课时知识建构28可编辑ppt时政热点链接全球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材料】材料一

2011年气象灾害施虐全球。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还未过去,全球许多地区就已遭受极端天气的“洗礼”。继欧洲暴雪之后,寒潮天气又在亚洲“发威”;在南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洪水猛兽也在澳洲肆虐。气象灾害就像病毒一样蔓延,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全都未能幸免于难。29可编辑ppt材料二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观测事实毋庸置疑。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74℃,这是科学家们根据全球大量、长期的观测资料得出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自1995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都召开一次,共同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今年11月底在南非德班市召开第17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材料三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中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影响粮食、水资源、生态和能源的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30可编辑ppt【理论链接】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全球气候变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让世界各国不得不居安思危,携手应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全球气候变暖是科学家们根据全球大量、长期的观测资料得出的结论。3.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地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缺乏环保意识,肆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必将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做出贡献。31可编辑ppt备考猜练1.据专家分析和论证,近年来,中国和世界各国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联系。这启示我们()A.必须自觉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促进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绝对服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解析】

材料表明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从而启示我们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故选A。C错误;B、D材料没有体现。【答案】A32可编辑ppt2.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通过不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能力等措施,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C.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能起指导作用D.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解析】

材料表明政府坚持正确的认识,制定和实施积极应对措施,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体现了C。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错误。【答案】C33可编辑ppt3.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19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直到1988年,气候变化问题才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有了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可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34可编辑ppt【解析】

题目考查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分析时要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发展等方面论述。【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发现和发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是人们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将越来越重视。35可编辑ppt考点随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

1.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举行。“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按照人的意志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特点D.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答案C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故A、B错误。“地球一小时”表明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并会推动实践的发展,故选C。实践不一定是有效合理的活动,故D错。36可编辑ppt2.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进行科学观测。在南北极开展长期科学观测,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进行科学观测的哲学依据是()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物质世界是发展变化的答案B解析科学家进行科学观测是为了获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认识,其哲学依据在于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学习两种,故A错;C、D与材料无关。37可编辑ppt3.为了满足精确探月和载人登月更快更多传输信息的需要,我国在“嫦娥二号”上进行了X频段的测控试验,并取得了优于预期的效果。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A解析深空探测需要更快更多传输测控信息,所以我们开展了X频段的测控试验,说明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故选A。38可编辑ppt4.“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在山野中虽然认识草木,但不能利用它们,表明这种认识是无用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故选B。39可编辑ppt5.从1982年到今天,党中央已经发出十几个涉及“三农”的“一号文件”。这些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③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④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文件出台的过程及作用说明了①;这些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了②③;文件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说明了④;故选D。40可编辑ppt6.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认识和真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内容都是客观的,都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故①②错误,排除。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不是真理。41可编辑ppt答案A解析公鸡能下蛋显然是不符合客观事实,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B、C、D都不符合题意。7.右图漫画讽刺了()A.没有坚持真理的客观性B.没有坚持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C.没有看到认识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D.没有看到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42可编辑ppt8.抗生素,是人类同细菌感染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一些医生认为,抗生素是特效药,一用就灵。在治疗时常常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多数时候能够较快地治好病。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等于慢性自杀。关于抗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对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好不好,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说明目前人们对于抗生素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正确认识是有条件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终极真理性认识,答案为B。真理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不存在终极真理,②错误。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是错误的不可知论。43可编辑ppt9.从孟子的“民贵君轻”到唐太宗的“君存百姓”再到谭嗣同的“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这说明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过程④认识是不断发展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解析民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当时的社会客观实际决定的,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故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无关。44可编辑ppt10.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部分,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这表明()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钱学森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成果一次次的修改完善,最后还注明“在科学上没有最后”,体现了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故选A。钱老的科学研究过程表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故不选B;C、D与材料无关。45可编辑ppt二、非选择题11.近年来电荒、煤荒、油荒、气荒等让人心慌,折射出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在加剧。人类越来越意识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增强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积极寻求环保新方法等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46可编辑ppt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日常生活中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使人类增强了危机意识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促使人们增强共识,积极寻求环保的新方法,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类增强危机意识,增强环保共识,积极选取环保的新办法是为了解决越来越严重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解析解答体现型试题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审清问题要求是“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第二步:回顾教材关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第三步:结合回顾的理论分析材料。47可编辑ppt12.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48可编辑ppt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49可编辑ppt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50可编辑ppt解析材料首先列举了传统民本思想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其内涵在不断变化;从专家点评部分可以看出传统民本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为阶级统治服务的。材料又指出了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在专家点评部分指出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立足于实践,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三个方面把握设问,一是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历程;二是“如何体现”,属于体现型试题;三是“人类认识过程”,点明了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认识发展的知识。51可编辑ppt解题方法例析意义型主观题解法例析一、试题特点“意义型”主要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常以“积极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