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公式总结_第1页
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公式总结_第2页
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公式总结_第3页
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公式总结_第4页
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公式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食物摄入量调查:24小时回顾法,膳食史回顾法,记账法,称重记账法(1)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2)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P5)(1)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2)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家庭总人日数(3)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4)家庭某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家庭摄入所有食物中的营养素的量的累加(5)平均每人每日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P25)标准人:60Kg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能量供给量10.03MJ(2400Kcal)(1)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P26)(2)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第二节膳食调查结果的计算与评价RDA: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EAR:平均需要量DRIs: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推荐摄入量AI:适宜摄入量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RNI=EAR+2SD供能比=能量摄入量/总能量×100%(1)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3)脂肪供能比:脂肪摄入量×9/总能量摄入量×100%(P40)6.提供能量百分比=各类营养素提供能量÷能量总和×100%7.根据DRIs,来自蛋白质的能量应占10%~15%;来自脂肪的能量占20%~25%;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55%~60%(P43)8.(1)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g)÷家庭总人日数(2)混合系数=(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2标准人日数×人日数+…)÷全家总人日数(3)标准人的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P45)9.(1)在家庭中,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个人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个人人日数(2)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标准人系数(P46)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第一节人体体格测量人体密度D=c-m×(log皮褶厚度值)2.人体脂肪百分含量:BF%=(4.95/D-4.50)×100%3.上臂肌围(cm)=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4.上臂肌面积()=[上臂围-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2÷(4×3.14)(P78)第三节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5.PEM: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AC: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系数(维B2缺乏的诊断标准)营养咨询和教育第一节营养咨询:体力活动水平测评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以功能的百分数来表示,包含一个相对于个体运动水平的度量。可根据心率、自觉疲劳度(RPE)、最大吸氧量(max)和代谢当量(MET,1MET=1kcal/h/kg.bw)来确定。营养教育CFU菌落形成单位MLs重金属在食品中的限量值,一般以mg(金属元素)/kg(食品)表示。膳食指导和评估营养和食物需要目标设计膳食中脂肪需要(g)=全日能量参考摄入量(kcal)×脂肪占总能量比重(30%~35%)÷脂肪的产能系数9(kcal/g)=全日能量参考摄入量×30%÷9(P253)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g)=全日能量参考摄入量(kcal)×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重(56%)÷碳水化合物的产能系数4(kcal/g)=全日能量参考摄入量×56%÷4主食数量=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目标量÷某种食物碳水化合物的百分含量儿童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例:蛋白质占14%,脂肪为30%,碳水化合物为56%。AAS:氨基酸分=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100(P290)重量保留率:WRF(重量保留因子)%=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100%VRF:营养素保留因子的两种计算方法:AR(表观保留率)%=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干重)×100%TR(真实保留率)=(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100%第5章食品营养评价能量(cal)=4×蛋白质(g)+4×碳水化合物(g)+9×脂肪(g)+3×有机酸(g)+7×乙醇(酒精)(g)+2×膳食纤维(g)(P318)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P337)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INQ=1或>1表示营养质量合格,INQ<1表示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小于提供的热能)蛋白质真消化率(%)=氮吸收量/食入氮=(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食入氮×100%(P345)经消化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AS)公式如下PDCAAS=氨基酸评分(AAS)×真消化率(TD)蛋白质利用率指标:蛋白质功效比值(PER)=试验期内动物增重体重(g)/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P346)蛋白质生物价(BV)=氮储留量/氮吸收量×100*注: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蛋白质净利用率(NPU)%=生物价×消化率=氮储留量/氮吸收量×氮吸收量/食物氮=氮储留量/食物氮相对蛋白质值(RPV),净蛋白质比值(NPR),氮平衡指数(NB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血糖生成负荷(GL)GI=含50g碳水化合物试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AUC)/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AUC)×100(P365)GI大于70的为高GI食物,55~70为中GI食物,小于55为低GI食物GL=食物GI×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P358)GL>20为高GL食物;11~19的为中GL食物;<10的为低GL食物。脂肪酸比例: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100%(P366)第6章摄取营养管理和干预人群基本资料的计算与分析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100%(P435)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也可用百分数表示(×100%)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患病率=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年平均患病率=年内患病总人数/年平均人口数×k医学基础1)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6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kg)+3.6+(月龄-6)×0.5P392)两岁内乳牙数=月龄-6P413)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7(或8);身高(cm)=年龄×7+70P42第三章营养学基础1)1kcal=4.184kJ1kJ=0.239kcal1000kcal=4.184MJ1MJ=239kcalP602)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即“生理卡价”则为:1g碳水化合物:17.15kJ×98%=16.81KJ(4.0kcal)1g脂肪:39.54KJ×95%=37,56kJ(9.0kcal)1g蛋白质:18.2KJ×92%=16.74KJ(4.0kcal)P623)基础代谢=体表面积(㎡)x基础代谢率(KJ/㎡h或kcal/㎡h)×24人体的体表面积,可根据身高和体重来推算:男性:A=0。00607H+0.0127W-0.0698女性:A=0。00568H+0.0126W-0.0461式中:A——体表面积㎡H——身高cmW——体重kg基础代谢率的代号是(BMR)见表3-1P63能量需要量=基础代谢率(BMR)×体力活动水平(PAL)P65食物热效应(TEF),过去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6%,进食脂肪增加4~5%,进食蛋白质增加30~40%。一般混合膳食约增加基础代谢的10%。能量需要量=BMR(基础代谢率)×PAL(体力活动水平)6)我国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RNI)为10.03MJ/日(2400kcal/日)7)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g%)=每克样品中含氮量(g)×6.25×100%P678)B=I-(U+F+S)式中:B-氮平衡I-摄入氮U,F,S,-排出氮(U-尿氮;F-粪氮;S-皮肤氮)P719)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摄入氮-粪氮)/摄入氮×100%P7310)真蛋白质消化率(%)=[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摄入氮×100%P7311)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实验期内动物体重量加量(g)]/[实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P7412)被测蛋白质PER=[实验组蛋白质功效比值]/[对照组蛋白质功效比值]×2.5P7413)生物价(BV)=(储留氮/吸收氮)×100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P7414)氨基酸评分(AAS)=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100P7515)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氨基酸评分×真消化率P7516)EFA必需脂肪酸17)血糖生成指数(GI)=某食物在食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h血糖线下面积×100%P8718)视黄醇当量、视黄醇。β-胡罗卜素的换算关系如下:1μg视黄醇当量=1μg视黄醇或6μgβ―胡罗卜素1IU维生素A=0.3μg视黄醇当量=0.3μg视黄醇1μg胡罗卜素=0.167μg视黄醇当量=0.556IU维生素AP11519)人体组织和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以α-生育酚当量(α―TE)表示。混合膳食中维生素E的总α-TE,应按下列公式折算:膳食中总―α-TE(mg)=1×mgα-生育酚)+(0.5×mgβ-生育酚)+(0.1×mgγ-生育酚)+(0.02×mgδ-生育酚)+0.3×mgα-三烯生育酚)。P11920)烟酸当量(mgNE)=烟酸(mg)+1/60色氨酸(mg)叶酸膳食参考摄入量(RNI),成年男子14mgNE/日;成年女子13mgNE/日P12621)膳食叶酸当量(DFE)μg=膳食叶酸(μg)+1.7×叶酸补充剂(μg),叶酸膳食参考摄入量(RNI),成年人400μgDFE/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