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八)制度创新(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八)制度创新(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八)制度创新(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八)制度创新(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八)制度创新(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限时集训(八)(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洛阳统考)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高了2倍多。这一变化()A.导致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B.巩固了西班牙的霸主地位C.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D.阻碍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C[材料中价格的变化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在“价格革命”中受到打击的是封建地主阶级,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导致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排除A项;“价格革命”中西班牙由于奢侈性消费,并没有巩固其霸主地位,排除B项;“价格革命”主要是对欧洲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影响,未涉及阻碍东西方交流,排除D项。]2.(2020·张家口质检)亨利四世时代(1594—1610年)大力帮助各地种植桑树,以保证丝织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保护关税政策,拨给工场主奖金,以加强对外竞争力量;创办大型官办手工工场;解除行会限制等路易十三时代(1610—1643年)通过发给补助金,授予特权等办法,积极扶植手工工场的发展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年)拨给手工工场主大量津贴和贷款;废除内地某些关卡;免除工场主和工匠的捐税;优聘外国工匠;拨出巨款修建道路,开凿运河;竭力实行保护关税以阻止外国商品的侵入;在国外创设特权公司以开辟市场,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等据上表推断,法国当时推行()A.重商主义政策 B.自由主义政策C.国家统制经济政策 D.供给学派政策A[“保护关税、废除关卡、发放津贴”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的重视,故选A项;“保护关税以阻止外国商品的侵入”说明法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非自由主义政策,排除B项;统制经济政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依靠行政手段,实行的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经济模式,而当时的法国仍然是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排除C项;供给学派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以法国为中心的思想启蒙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以及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福音书”,这次思想启蒙……直接结果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材料表明()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社会转型B.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思想C.大革命促进启蒙思想传播D.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A[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法国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启蒙思想对法国的影响,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内容,排除B项;启蒙思想传播促进法国大革命的爆发,C项因果倒置,排除;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4.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D.应该是工人运动斗争的结果C[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通过议会扩大其权利,由此可见,三次议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故选C项;材料提到的是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而不是所有公民,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的是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农业工人获得更多的选举权,说明民主范围扩大,而没有涉及平等代表制度,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三次议会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斗争的结果,排除D项。]5.(2020·绍兴诊断)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50年代时,“自由贸易已成为(英国)一则适合社会状况和经济政策并由政府确认的不可动摇的信条”;英国走向自由贸易的历程与其成为“世界工厂”的进程是基本一致的。这表明英国()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B.依据实力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C.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加强D.世界一体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B[根据题干“英国走向自由贸易的历程与其成为‘世界工厂’的进程是基本一致的”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由干涉贸易自由的立场转变为自由贸易,这反映出英国政府依据经济实力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故选B项。]6.(2020·“皖南八校”联考)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其原因是:第一,分工能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第二,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有关的直接劳动时间;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人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亚当·斯密的理论()A.从根本上否定了英国传统重商主义政策B.促进了专业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提高C.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D[根据材料“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分工能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节省与生产有关的直接劳动时间”“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可知,通过提升熟练程度、改进机器等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时间,从而提升了产量,进一步扩大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经济理论,因此提高效率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故选D项。]7.(2020·韶关调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超大企业在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同时,还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说明垄断组织()A.推动了现代管理学的诞生B.使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C.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B[企业收集产品信息使得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加密切,有利于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故选B项;垄断组织收集信息的行为是企业自身行为,这一行为本身与管理学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信息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排除;“克服了”说法欠妥,排除D项。]8.(2020·沈阳质检)罗斯福“炉边谈话”(节选)时间谈话名称主要内容1933年谈银行危机遏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1934年对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1935年谈工程救济计划遏制“二次衰退”“以工代赈”1938年论经济形势加大政府支出,促进就业、工资、购买力的提升1942年谈通货膨胀和战争进程干涉反法西斯战争、发起认购战时公债运动、平衡物价上表可以说明当时美国()A.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逐步形成B.新政理念已被各阶层广泛接受C.摆脱危机赢得战争是当务之急D.总统权力扩大破坏了三权分立A[“遏制”“挽救”“干涉”“加大”“发起”等词汇,均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管控和干预,说明当时美国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逐步形成,故选A项;材料只列出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并未提及其影响,无法看出新政理念是否已被各阶层广泛接受,排除B项;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是在1941年,因此据材料所列时间可知,当时美国的当务之急是摆脱危机,赢得战争是参战之后的任务,排除C项;三权分立指的是分权与制衡的政治体制,材料信息与此无关,且国家干预经济体现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总统权力扩大,排除D项。]9.《新全球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A.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消弭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C.设定了过高的远离现实的生产目标D.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D[材料信息“重视重工业的生产”“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说明苏联的经济发展是以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为代价的,故选D项;苏联模式具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特点,但这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苏联人民一直对消费品是有需求的,排除B项;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基于现实目标设定的,排除C项。]10.(2020·潍坊期中)二战后,工人阶级中的脑力劳动者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逐渐形成了一个与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不同的阶层。白领工人的增加()A.有利于社会稳定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加剧了社会矛盾 D.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革A[白领工人为工人阶级提供了上升渠道,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故选A项;白领工人的增加能使政府税收增长,排除B项;白领工人的增加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C项;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材料看不出导致产业结构变革的问题,排除D项。]11.二战后,英国经济由盛转衰,经济增长率长期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英国这种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创新乏力,综合国力持续衰落的现象,被称为“英国病”。为此,英国政府进行过许多努力,但效果不彰,直到撒切尔夫人主政期间,“英国病”才基本治愈。撒切尔政府的主要成功经验是()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增加计划性B.通过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C.推行企业国有化加强宏观管理D.发展信息产业激发创新活力B[根据材料“直到撒切尔夫人主政期间,‘英国病’才基本治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撒切尔夫人主政期间,适当减少了国家干预,通过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故选B项。]12.针对“现代化是否导致西方化”的问题,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家亨廷顿认为,希腊和罗马古典文明的遗产、天主教和新教、欧洲语言、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的分离(或称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主义、代议机构、个人主义等西方文明核心的体制、实践和信念方面是西方文明包含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备的。下列对亨廷顿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必然会导致西方化B.平等、开放、包容是各国文明的共同特征C.各国的发展道路依附于本国的历史传统D.西方文明的价值在于其发展的普遍性C[题干中“这些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备的”说明各国的发展都是具备自身的特点的,与本国历史传统息息相关,故选C项;题干提及的意思与A项刚好相反,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有明显不同,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西方文明的特殊性,排除D项。]13.从1925—1940年的15年间苏联推行了三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德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工业每年约增长10%,美国只增长2%。苏联用15年时间走完了美国用50年、英国用100年走过的路程。1932年苏联全部消灭了失业者。其成就主要得益于()A.新经济政策B.农业对工业的巨大支持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1925—1940年苏联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执政后逐渐被取消,排除A项;苏联的成就不仅是农业对工业的支持,主要是政策,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1920年,排除C项。]14.中国社科院前院长胡绳曾讲道:“苏东社会主义崩溃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定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失败。”下列关于苏联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A.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B.是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农业,从而造成重工业的落后D.最高苏维埃成为形同虚设的表决机器C[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重工业非常发达,这也是苏联与美国争霸的资本,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苏联模式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模式下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大林体制下,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被称作“橡皮图章”,最高权力集中在苏联最高领导人手中,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5.二战前后,工党、社民党、社会党等标榜社会主义的政党纷纷放弃激进革命立场,开始以福利国家、最低工资、工资集体谈判权等经济议题为核心诉求,崛起于欧洲各国政坛而成为执政党。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B.新的社会阶层扩大C.劳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衰败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福利国家、最低工资……经济议题为核心诉求”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以下是英国议会改革进程表时间结果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867年高工资的熟练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2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男性的选举权1918年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资格降至21岁,与男性公民相同(1)根据材料,归纳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特点。(5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1867年……1/2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1884年……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男性的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与男性公民相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发展时间长,呈现和平式渐进性变革;民主政治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实现男女平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方面分析总结。第(2)问,英国民主政治从1832年议会改革开始,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到1928年取得了男女平等,主要原因可以从英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即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英国政治和平改革的传统;民众的争取和参与,政治素养的提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并被民众所接受。[答案](1)民主政治发展时间长,呈现和平式渐进性变革;民主政治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实现男女平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5分)(2)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英国政治和平改革的传统;民众的争取和参与,政治素养的提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并被民众所接受。(7分)17.(2020·平邑一中调研)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世界现代化历程阶段特点概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农业文明不断瓦解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西方国家开始发起现代化,“现代”世界出现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经过两百年发展,欧洲终于进入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为例,评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4分)[解析]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五个阶段及其时间、特点和概况,理解“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选取其中一个阶段,如现代化的起动阶段,然后整合这一阶段英国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将之明确表述出来,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在现代化起动阶段,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各部分的关系,对英国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和影响,最后用辩证方法总结评述内容。整个解题过程中注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用论文的形式,分三步完整表达。[答案]评述:第二阶段,16—18世纪的英国进入了现代化国家。(2分)英国在产业方面开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在国家的政权建设上,资产阶级革命破除封建制度,建立了相对自由、人权平等的社会;工业革命造成社会分工变动,人们从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城市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宣传了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逐渐开启了英国人的思想民主化进程。(8分)英国步入现代社会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现代化进程充斥着对外侵略扩张和掠夺,给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4分)18.(2020·“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最后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1923年10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批评政治局的政策时指出:“我们没有一个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则性决议。”党的领导也不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策略路线,而只是同反对派斗争中的一张牌。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以“激进”为荣,以“左”为荣。——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专题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4分)[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推行面临着阻力;根据材料“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可知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存在激进。其次,根据论题,在材料中提取相应信息,如根据材料“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知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根据材料“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可知在经济建设中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最后根据提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2分)论述:20世纪20年代初,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联)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基本上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久,苏联领导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倒退,苏联应该向资本主义发动进攻。这种固守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忽视了苏联的国情。1925年,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强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提出了较高的经济建设指标。为了解决工业资金建设问题,提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农业健康发展。此后,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把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也忽视了苏联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10分)总之,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取消新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大规模发展集体农庄等,都鲜明地说明了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2分)19.(2020·潍坊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