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通史-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先秦通史-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先秦通史-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先秦通史-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先秦通史-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通史复习的原则1、与专题相配合:时序为经,专题为纬,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古今政治经济思文秦汉隋唐明清二次鸦战期间19C末20C初2、注重典型、特殊历史时期社会转型、剧变时期,体现新的趋势(如:春秋战国、明末清初、清末民初等)具有某些突破性发展的时期(如:秦汉、唐宋)4、重视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演变5、注重历史时期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微观史实的落实与交融6、要有微观、中观、宏观历史的意识3、要重视中外对比第一部分:古代史(传统社会)【宏观总况】政治:1、中央集权为主线:建立、发展、强化2、政治文明的智慧和成就3、分裂→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经济:1、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2、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商品经济思想文化:1、以儒家思想为主线的传统思想的发展演变2、以科举制为典型的文化教育体系3、古代科技、文学…外交:主动开放→海禁、闭关锁国第一部分:古代史(通史分期)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前21C—前771)//春秋战国

(前770—前476—前221)秦汉时期(前221——220)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隋唐时期(589——907)(五代十国)宋元时期(960——1368)明清时期(1368——1840鸦片战争)古希腊城邦时期(前8C——前4C)古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前509——476)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夏商西周(前21C—前771)总况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221)总况同时期西方一、政权更迭(都城、遗址)二、制度创新

1、夏:2、商: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官制国人: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与行政区划有“国”“野”之分。

国人是居住在城邑及附近的人,与居住在远郊的“野人”相对。

国人主要是农民和工商业者,他们是国中主要军事力量,也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国人暴动

夏、商皆居东土,周独起于西方,故夏、商二代文化略同。(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三代”制度的演变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商人尚鬼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敬天保民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兄终弟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明德慎罚国家制度商:内外服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对地方的管理商王间接统治地方,武力征服,是松散的结盟没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商王的亲戚子弟统治原有的血缘部族(地方)地方的权力传承

集权程度

周王与诸侯的血缘关系通过宗法制凝固为臣属关系周天子具有君王与宗族大家长的双重身份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地方)当地的氏族首领世袭周王室子弟、姻亲、功臣任诸侯嫡长子继承制地方独立性很强周天子加强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更加稳固的掌握着公共权力1、打破血缘部族,为按地区进行管理创造前提条件2、促进民族融合&华夏认同观念3、经济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圈4、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汲取商朝灭亡的教训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大二轮》P3一、先秦时期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夏商西周(前21C—前771)总况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221)总况同时期西方一、农业(+采集狩猎:混合经济)生产方式、技术、制度、工具二、手工业三、商业一、政权更迭(都城、遗址)二、制度创新1、夏:2、商: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官制工商食官“啇”与“啻”同源,表示最高话语权,“女”字旁表示:拥有最高话语权的母亲或妻子。甲骨文:嫡妻生嫡妾生庶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的发展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示、会意等等,形声造字是汉字发展的趋势,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总共记录了9000多个字,其中象形字364个,指示字125个,会意字1167个,形声字7697个。

鲤、鲢、鳗、鲑、鳜,左形右声,兼顾读音与字义。

隶书是汉字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结束了汉字的古文字阶段,汉字定型是秦朝统一文字的功劳。汉字是自源发展而来,英格兰人直到15世纪才开始使用英文书写,是借源型文字。一、先秦时期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夏商西周(前21C—前771)总况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221)总况同时期西方一、农业(混合经济:采集…)制度、生产方式、工具、技术二、手工业三、商业1、甲骨文(殷墟)2、礼乐文化一、政权更迭(都城、遗址)二、制度创新1、夏:2、商: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官制工商食官礼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维护贵族世袭制、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礼”:构成了西周文化的主体构架,维护政治安定,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等级秩序差别)

“乐”:辅与“礼”,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和同和谐)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所用的音乐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有严格规定:

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

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称为“四佾”;士用四人,称为“二佾”

周礼的内容以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为目的,三者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政治体系,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发展。一、先秦时期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夏商西周(前21C—前771)总况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221)总况同时期西方一、农业(混合经济:采集…)制度、生产方式、工具、技术二、手工业三、商业1、甲骨文(殷墟)2、礼乐文化3、敬天保民4、学在官府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奴隶制社会,青铜文明一、政权更迭(都城、遗址)二、制度创新1、夏:2、商: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官制工商食官(浙江高考·31)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机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作用:①稳定政治秩序

②维护政治联系

③周天子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④扩大统治区域、传播中原文化(注重血缘家庭、孝)

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煅(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蕴涵的主要意义,并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②王位世袭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请指出图中①②③④诸侯国的名称。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的兼并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齐积极影响:

①戎夷蛮狄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稳定,分布更广泛;②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开展变法改革,逐步建立官僚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转型。楚秦燕(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AD2.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由此可见()A.商朝实行“授民授疆土”的政策B.西周“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C商朝“灭人之国者,固己为县矣”D.西周“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

3.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B(2022·全国乙卷·24)4.据右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C(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4)5.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B(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

6.“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A(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

7.“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2021·全国乙卷·24)

8.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D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8分)西周:①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②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③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①公民享有参政权②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③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影响:①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②奠定多民族统一国家基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③礼乐制度促进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④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春秋争霸战国兼并一、先秦时期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夏商西周(前21C—前771)总况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221)总况同时期西方一、制度二、农业制度、生产方式、工具、技术三、手工业、商业1、甲骨文(殷墟)2、钟鼎文(铭文)3、礼、乐等一、政权更迭(都城、遗址)二、制度创新

1、夏:2、商:

3、西周:一、分裂战乱、争霸兼并二、变法运动潮流(如:商鞅变法)三、社会转型1、周天子实力衰微,分封宗法制和贵族政治瓦解,诸侯割据,战乱不休2、士崛起,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等3、中央集权制、官僚制、君主专制等四、民族交融一、制度政策: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重农抑商二、农业1、生产方式、工具、技术2、水利工程:都江堰三、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突破“工商食官”,私营1、百家争鸣生产力进步私有制大发展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奴隶制社会,青铜文明一、先秦时期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夏商西周(前21C—前771)总况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221)总况同时期西方一、制度二、农业制度、生产方式、工具、技术三、手工业、商业1、甲骨文(殷墟)2、钟鼎文(铭文)3、礼、乐等一、政权更迭(都城、遗址)二、制度创新

1、夏:2、商:

3、西周:一、制度政策: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重农抑商二、农业1、生产方式、工具、技术2、水利工程:都~三、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突破“工商食官”1、百家争鸣(儒道墨法:背景、内容、影响、早期儒学特点)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奴隶制社会,青铜文明一、分裂战乱、争霸兼并二、变法运动潮流(如:商鞅变法)三、社会转型1、周天子实力衰微,分封宗法制和贵族政治瓦解,诸侯割据,战乱不休2、士崛起,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等3、中央集权制、官僚制、君主专制等四、民族交融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夏商西周(前21C—前771)总况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221)总况同时期西方一、制度二、农业制度、生产方式、工具、技术三、手工业、商业1、甲骨文(殷墟)2、钟鼎文(铭文)3、礼、乐等一、政权更迭(都城、遗址)二、制度创新

1、夏:2、商:

3、西周:社会转型:①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分裂战乱走向统一,华夏族壮大②迈入铁器农耕时代;③思想活跃、华夏认同、中华文明奠基古希腊城邦时期、古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分裂战乱、争霸兼并二、变法运动潮流(如:商鞅变法)三、社会转型1、周天子实力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割据,战乱不休2、士崛起,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等3、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官僚制等四、民族交融一、制度政策:井~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重农抑商二、农业1、生产方式、工具、技术2、水利工程:都~三、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突破“工商食官”1、百家争鸣(儒道墨法:背景、内容、影响、早期儒学特点)2、文学:诗经与楚辞3、华夏认同观念(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

9.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D拓展提升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什么是国家?

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多元一体1.公共权力(国家机器)2.打破血缘,按地域划分行政区1.世袭王朝,有国君、官吏、刑法、军队等国家机构2.国家治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地缘没有彻底取代血缘,

中央集权程度不高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暴力措施:军队、警察、官僚机构、法律、监狱等*软性措施:神灵和祖先崇拜,血缘关系、财富恩惠,用于缓和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情绪*国家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把阶级矛盾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政治:封邦建国、诸侯割据(地方分权体制)中央集权、统一经济: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土地国有土地私有集体耕作小农经济私有制发展工商食官私有制大发展思想文化:礼乐文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凸显(变法)学在官府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兴起总体:向封建社会转型,分裂战乱走向统一颠覆与重构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并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10-12分)发展与重组(12分):有学者认为“东周时期是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时期”。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东周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大变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2分)经济:铁器牛耕出现,农业经济发展,私田开垦,农民和封建地主产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私人手工业和商业活跃。封建经济和小农经济不断发展。(4分)政治:经济发展、列国纷争使各国兴起变法运动,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使得西周的君主、贵族等级分权制(贵族政治)向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体制转变。(4分)。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士”阶层为治理社会、重建秩序、推动统一提出各种的方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法、道、墨家等推动思想解放。民族交融和政治文化交流增进了华夏认同。诸子思想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分)东周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大变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2分)经济:铁器牛耕出现,农业经济发展,私田开垦,农民和封建地主产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私人手工业和商业活跃。小农经济不断发展。政治:经济发展、列国纷争使各国兴起变法运动,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西周的君主、贵族等级分权制(贵族政治)向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体制转变,政治秩序转型。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士”阶层为治理社会、重建秩序、推动统一提出各种的方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法、道、墨家等推动思想解放。民族交融和政治文化交流增进了华夏认同。诸子思想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前723—前645)·突破世官制(血缘)选拔人才“明智礼足以教之……乡置师以导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致矣”——《权修》

管仲推行礼法并重:在治国的过程中礼义教化与厉行法制相辅相成。

将齐国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国”和“鄙”,“国”指国都,“鄙”指国都以外的广大乡村地区,然后编定不同的行政体制。“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匹夫有善,可得而举。”废除宗族血缘组织打破世卿世禄制强化君主集权五、“私学”和百家争鸣

随着私学的兴起,“由于孔子‘有教无类’,他遂将古代贵族所独占的诗书礼乐传播到民间”,对进一步促使血缘宗法制度的解体,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一)私学的影响:

1、突破学在官府,培养人才,“士”阶层崛起(知识阶层)

2、促进文化繁荣,文化教育开始向民间普及3、打击旧贵、进一步促使血缘宗法制解体4、推动社会转型(二)道家与儒家的治国思想有何不同?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和民心。君主减少对百姓的干涉,让百姓加强自主意识,“无为而无不为”,适当地有所作为,重视生命。

儒家:仁、仁政、礼治、民本、以孝治理天下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教化民众为己任,积极参政议政,反对以法治国

(三)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区别?

1、“爱有差等”VS“爱无差等”

2、墨子以“兼爱”反对“仁爱”

3、“兼爱”体现在国与国的关系上,就是“非攻”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①战国诸侯割据、兼并战争频繁,秦国为赢得战争增强国家实力②秦国位于西部边陲、地广人稀,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③法家重视农业和战争,秦国君主采纳法家思想④把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以增强经济实力、提供兵源甲骨文、汉字和汉族

汉字是汉族形成的先兆

,秦朝统一文字、汉字定型有利于汉族形成和文化认同发展趋势:形体上——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特点: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优美、辨识度高、具有关联性、形象、直观达意、信息量大…在洋务运动中,徐寿、华横芳接触到很多西方的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的名字在汉字中是没有的,他们用形声造造字,钾、钙、钠、镁、铝、锌、铁、铍、锂、氢、氦、碳、氮、氧、氟、氖、硼……形声造字使得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殷(河南安阳)八、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战国时期,社会充满了新与旧的矛盾。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兴起,农业、工商业的进步,社会经济有大发展,地主和农民出现,阶级关系发了变化。出于社会转型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变法成为潮流。各国变法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土地私有、推行县制和什伍连坐等措施集列国变法之长,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建立大一统国家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分封的齐国、鲁国、魏国、燕国、晋国、吴国,都是重新组合的地方氏族组织,起初他们的地盘不大,周天子凭借共主的身份和王畿的实力控制着诸侯国,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繁殖,几个大的诸侯国不断兼并周围的小国,扩大领土,这样的兼并扩张并未顾及小国是同性还是异性,有无血缘关系,春秋时期,文献记载的诸侯国减少到了100多个,到战国初期,所有诸侯国加起来只有二三十个。夏商时期,天下万邦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宗法制培育了很多思想观念,例如对儒家、墨家、法家思想的影响。从宗族、家族、家庭引申出来的国家观念,来自人们对家庭、家族和宗族秩序的认可。成为普遍伦理,和国家制度秩序是一样的。国和家只是一大一小而已,秩序是一样的,由服从家长、族长到服从国君、服从周天子。宗法分封制将政权和族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夏商西周仍然使用木、石、骨棒等农业工具,因此只有依靠集体劳动才能保证生存和发展。在“千藕耘”云的劳动场面中,崇尚集体的意识自然而然的生成。宗法制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培育了崇尚群体的意识,群体就是公,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包括尊老爱幼、济贫扶弱、群居互助等等。宗法制继承了敬老传统,祖先崇拜和尊老观念是一致的。中国人把尊敬老人视为公共的道德,孝敬老人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个人道德体现。西周没有古希腊那样的公民大会,没有罗马法量的传世经典。但宗法制也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B)(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B)(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A)(2012·海南单科·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

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2007·海南单科·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D)(2013·海南单科·8)图1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B)(2009·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