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2第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2第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2第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2第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2第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3。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4。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5.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6。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时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7.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8.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9。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10.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由此可以看出()A.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B.从根本上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C.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D.恢复发展自然经济11。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的气息。以下为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12。下表是1957~1963年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单位:万吨)情况:年份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出口209.26288。34415.75272。04135.50103.09149。01进口16.6822。350。206.63580。97492。30595。20下列关于该表的分析,正确的是()A.1958年,由于很多地区粮食亩产过万,粮食大丰收,故出口多,进口少B.1959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增产,故出口多,进口多C.1961年,中国共产党积极纠正“左”倾错误,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需要D.1962年,由于国民经济恢复需要,粮食出口大于进口二、非选择题13。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第7讲1.A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历史时间的准确记忆。“过渡时期”是从1949年至1956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三个面向是1983年提出的教育的发展方向。全部符合此时期的只有A项。2.C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地区以东北和西部为主,这些地区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作为原来工业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比重中下降.所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3.B据材料时间“1953年4月",此时正为中国进行三大改造时期,抓住材料中的“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来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B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大炼钢铁运动.当时,不顾生产力水平,片面追求钢铁产量的高指标,以致建土高炉、砍树烧炼钢铁,结果不仅炼出的钢铁有许多是废品,而且破坏了环境。5.A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进行的是“一五”计划,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之后,故B、C项错误;D项也是发生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D项错误。6.C“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实行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7.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故应排除A项;“左”倾错误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故应排除B项;1960年由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经济方针的实行农业产值增加,故应排除C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8.B材料分别反映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新中国建立起工业化基础,各项说法中能全面反映的,应是B项,A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只反映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项只反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项只反映“新中国的第一批飞机”,本题考查了“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这一知识点。9.D材料的中心意思就是要建立一个大公社,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要实行“人民公社化”。其特点就是“大”和“公”,希望以此过渡到共产主义。显然,这种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0.A材料反映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由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B项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C项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项说法完全错误。本题选A项。11.B本题考查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①出现于“文革”时期;②出现于“大跃进”时期;③是当今社会生活的反映;④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故B正确。12.C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1961年大量进口粮食,这与之前的“左”倾错误有关。1958年亩产过万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错误;1962年粮食进口仍大于出口,D项错误.13.(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