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名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名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名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名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名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名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老子认为,民众的贫穷、难治,社会秩序混乱,均是君主有为的结果。无论是刑罚,还是君主的令、言,均不符合无为政治理想,不符合道不干涉、不强制万物自然发展的态度。这反映出A.君主集权已经确立 B.道家思想始终无法被统治者接受C.儒道思想相互融合 D.老子对春秋时期社会现实的批判2.雅典卫城是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卫城背后的山,既不会高到喧宾夺主,也不会低到可有可无。山与诸神庙的结合,让卫城变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场所,战时,起着堡垒作用,和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对外部来说,这也是希腊人自豪和力量、以及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有形物证。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作出这样的评价:“雅典卫城显示着希腊1000多年繁荣的文明、神话和宗教,包含了古希腊艺术的四个最伟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伊瑞克提翁神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雅典卫城是兼具祭神与防卫的建筑B.雅典卫城是西方建筑史上巧妙利用地形进行建筑布局的杰作C.雅典卫城体现了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奋发上进等人文精神D.雅典卫城的地位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4.孔子主张“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墨子主张“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商鞅主张“任其力不任其德”,“程能而授事”。这些主张A.说明尚贤得到诸侯国认可 B.体现新兴地主阶级选才标准C.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官职 D.表明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5.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呼吁:“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当时新中国A.初登国际舞台 B.恢复联合国席位C.加入世贸组织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6.有学者指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迟滞了其西进步伐.打破了“日军大本营摧毁蒋政权的最后统一中枢.完成黄河和长江中间的压制圈”、逼蒋求和并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此次抗战A.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B.推动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C.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导致国民政府开辟缅甸战场7.下图是一幅国外政治漫画,该漫画作品A.描绘了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B.强调了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和安全C.反映了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局面 D.体现了多极化趋势漫长而复杂的过程8.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A.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B.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C.晚清政府政权结构发生了变化D.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9.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并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说的“暴乱”是指()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10.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作为叙级、定薪的依据;“职”是一种虚衔,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员;“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怪现象,其目的是:A.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B.细化级别,加强官僚管理C.重文轻武,防止地方割据D.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11.近代史上,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成立12.下图中的古建筑建成于:A.希腊荷马时代 B.希腊古典时代 C.罗马帝国时代 D.西欧的中世纪13.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14.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是相对的;而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这两派的争论A.有利于思想的进步 B.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C.引起城邦制度衰颓 D.推动民主政治确立15.汉文帝时贾谊提出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的策略。据此,汉文帝分齐国为七,分淮南为三,汉景帝分梁国为五。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王子封侯者达一百多人。据此可知A.汉文帝是分封诸侯王子弟的始作俑者 B.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的局面得以结束C.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 D.汉代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6.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C.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17.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犯,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两人的思想都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18.下列有关我国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条件的规定,制订于1953年的是A.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民主法治观念强,密切联系群众B.思想进步,办社好;为人正派,做事公正C.在反对“四人帮”的斗争中表现较好,为群众所信任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懂业务、有作为、敢改革,带领群众勤劳致富19.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20.秦朝实行御史监郡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大夫派出御史到郡监督,与郡守、尉并列,还兼有领兵、举官和开渠等行政大权。汉文帝时一度派遣丞相史刺州,监察郡守和监御史,属临时性质,有事始岀而事毕即还。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创立了刺史制度。可见,刺史制度的创立是监察制度不断完善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在A.监察权力逐渐分散 B.刺史直接参与地方政治C.政治决策封闭性日趋明显 D.监察身份、职责和区域相对固定21.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最可能出现在A.康乾盛世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戊戌变法22.据文献记载,远古时期天地相通、民神杂糅,人人皆可通过占卜祭祀沟通天神。五帝之一的颛顼“绝地天通”,把沟通神灵、祭祀天地的特权统归于专职巫师,其他人不能参与。这一变化A.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B.成为了阶级分化的源头C.导致了神权王权的分离 D.促成了专制统治的建立23.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24.如表是2006一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如表可以说明A.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力衰退B.美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C.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局面D.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2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上议院对下议院议员的提名权。《1911年国会法案》又剥夺上议院驳回下议院大多数法案的权力,只保留了拖延通过的权利。这说明英国A.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C.议会两院之间相互制衡 D.贵族丧失了政治特权26.下列这四幅画反映的主题是A.人文主义B.新航路开辟C.人和世界被发现D.基督教统治世界27.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28.某文献记载: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俘获了国民党范汉杰兵团,封闭了其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道路。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9.“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以上文字当出自: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30.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经提及: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已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伴随着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外国来华使团在回国时带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药物,甚至延请名医传医授道,效法我国建立了医事制度。郑和七下西洋,随船医生也与所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的人民进行交流,用中国的医术治病救人,并带回一些药材,丰富了中医药的内涵。中医还随着个体行医、旅行、商贸等途径对外传播。除了中外的直接交流外,中医药还经由第三国外传,惠及了更多国家的民众,获得了更多国家人民的认可。——摘编自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西医亦随之传入。西方教会设立医院,招收华人学徒,兴办医学校,发行中文报刊以及翻译西方医学书籍等。西医由于自身的优势,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在这种背景下,李鸿章创办了北洋医学堂,成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官方西医学校,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专业人才。面对西医西药的传入,名医张锡纯主张把中西医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中西药物并用,产生重大影响。经施今墨、程价三等名医的不断努力,天津中医药界交融互通中西医,创造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危重病等方面结出了硕果。——摘编自谢敬《近代天津的中西医交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外传的特点,并简析其广泛传播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传入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仁宗时期,国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不少“以天下为已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等提出了明黜砂(严明官吏升降)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式备、减徭役、覃思信(落实朝廷的息政和信义)。重命令(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等10项以整顿更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失败。-------改编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和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庆历新政。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王朝沿袭历代王朝的“以夷治夷”之策,继承元代的土司制度,但对土司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改造与完善。首先,除将元代置于边境的宣慰使、宣抚使等职称变为授予武职的土司职称外,又在民族地区的卫所用土人为官,形成卫所土司职称。同时,还将唐宋以来封授少数民族头目为府州县土官的做法变为定制,在内民族地区设置土府、土州、土县,形成文职土官的职称,文武职土司皆划定品级,形成一套完备的土司职衔。其次,确定土司的隶属关系。洪武三十年,规定武职土司归都司管辖,上隶兵部,文职土司归布政司管辖,上隶户部,把土司机构纳入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便于朝廷的控制和差遣。第三,土司皆由朝廷颁给诰命、印信和官服,作为朝廷命官之凭信,允许世袭。但其承袭,必须履行严格手续,“务要(吏部)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图本,并官吏等等结状,具部呈奏”,方许承袭;且“承袭必奉朝命”,中小土司“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只有一些大土司是由朝廷下诏就地袭职的。土司必须负起“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的职责,朝廷则对他们的进贡给予丰厚的赏赐。土司“积有年劳”或“从征有功”者,可提升官职,功劳大的还可授予流官职衔,或加授散阶、勋级虚衔。土司犯法,则改变元代“罚而不废”的做法,严加惩处。第四,在偏远和交通不便地方,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平坝地区和交通要道,则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土流合治,以流官监控土官。——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措施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本题考查先秦诸子百家中老子的思想。由材料可知,老子主张君主无为而治,认为现实中“民众的贫穷、难治,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皆因君主有为导致,体现了对君主现实统治的不满与批判,故D项正确;春秋时期尚未确立君主集权,故A项错误;西汉初期曾将道家“黄老之学”奉为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故C项错误。2、C【解析】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卫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军事防御,没有体现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奋发上进等人文精神,故C选项符合题意;雅典卫城是兼具祭神与防卫的建筑、也是西方建筑史上巧妙利用地形进行建筑布局的杰作、其地位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故A、B、D选项不符合题意。3、B【解析】材料中所说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自由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可知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所以答案选B。材料涉及的是政治领域,所以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D材料也没有涉及,排除。4、C【解析】

孔子、墨子和商鞅都主张根据选贤任能,这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官职,C正确;三人的主张不代表诸侯主张,排除A;孔子的奴隶主贵族代表,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5、A【解析】

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无关。6、B【解析】

“中国军民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迟滞了其西进步伐。打破了‘日军大本营摧毁蒋政权的最后统一中枢。完成黄河和长江中间的压制圈’、逼蒋求和并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表明此次抗战推动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故B正确;A是淞沪会战,C是台儿庄战役,都是在中国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7、D【解析】

从漫画《好汉不稀奇》中旧的世界秩序可以看出是美苏两极格局,在世界新秩序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和苏联看到冒出那么多“好汉”,气得帽子都顶下来了,但是冒出的“好汉”与美苏力量还是有很大悬殊,体现了多极化趋势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选D;A没有反映漫画的主旨思想,排除;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8、C【解析】

表格显示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由于时局变动,尤其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很多汉族人担任地方督抚镇压农民起义,维持秩序,导致表格中的成员变化,故C项正确;清代仍然存在满汉矛盾,不可能平等,排除A项;地方当时并未对抗中央,B项错误;表格显示的是成员组成,并不是机构半殖民地化,D项错误。9、B【解析】从材料“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看出这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成为了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此相关的“暴乱”是指义和团运动,故选B;CD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戊戌变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10、D【解析】

结合题中“官、职、差遣”制度及其具体的划分规则可知,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分化事权的方法,D项正确。分化事权会造成冗官的现象,最终导致行政效率降低,A项错误,排除。细化级别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11、C【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故选C项;AB项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排除;新中国成立表明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不属于“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C。12、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图中的建筑是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80年,希腊古典时代为公元前510年到公元前323年,故选B;荷马时代处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00年之间,排除A;罗马帝国从公元前27年开始,排除;西欧的中世纪是从476开始,不符合题意,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雅典的历史遗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13、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根据材料信息“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可知,材料强调要根据抗日根据地的实际需要开展党员教育,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在抗日根据地内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没有涉及军队的领导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的主旨是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而非提高党员的军事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党员在根据地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没有凸显出支部的战斗作用,故C项错误。14、A【解析】

相对主义的提出本身否定权威,而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相对主义的分歧引发争论,这种争论有助于推进思想的进步,A正确;与商品经济发展相比,争论本身不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以及城邦制度衰退,排除B、C;民主政治建立于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是民主政治走向衰落时期,排除D。15、C【解析】

从汉文帝时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可看出,汉代为解决地方封国问题历经了三代皇帝,说明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工程,故选C;AB项与题意主旨不符,且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汉代初期分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后来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故选C。16、A【解析】

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不是孙中山改用阳历的深层动因,B错误;辛亥革命的民族诉求表现为推翻满族的统治,C错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要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不是恢复大明王朝,D错误。17、D【解析】

材料“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表明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D正确;龚自珍的思想侧重于“反求诸己”,魏源着眼于“知彼”,故A错误;龚自珍与魏源都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主张也没有脱离自身阶级局限,故B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且认为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是“体”,这与题干中龚自珍的思想不符,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对“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的分析理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18、B【解析】

1953年我国正进行三大改造,其中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形式是加入合作社。“思想进步,办社好”符合1953年的人大代表候选人条件,故B正确;A和D都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大代表选举标准,排除;C是文革结束后的人大代表选举条件,排除。故选B。19、A【解析】

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颁布的,故A正确;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20、D【解析】

秦朝的御史监郡、汉文帝派遣丞相史监察郡、汉武帝置刺史监察郡和国,由此可知,古代监察制度的监察身份、职责和区域相对固定,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监察权力逐渐分散,故A错误;秦朝的御史能够直接参与地方政治,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政治决策封闭性,故C错误。21、C【解析】

根据材料“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可知清政府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在新政中主张发展实业、编练新军等措施,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康乾盛世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A选项排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的西方的先进技术,B选项排除;戊戌变法虽然主张发展工商业,但是与材料中“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的措施不符合,D选项排除。22、A【解析】

由“人人皆可通过占卜祭祀沟通天神”到“沟通神灵、祭祀天地的特权统归于专职巫师”可知,贵族垄断神权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阶级分化的源头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神权和祭祀的出现,B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促使王权与神权的结合而非分离,C项错误;少数人控制神权的远古时期并未建立起专制统治,D项错误。23、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的势力范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这说明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的相关信息,故A项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儿童、妇女、青年、农民、工人等本来就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组织范围内,并不能说明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24、C【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因此C选项正确。增速放缓不等于国力衰退,A选项错误;B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依据材料无法得出D选项,排除。故选C。25、B【解析】

材料表明,代表人民利益的下院受代表贵族的上院制约程度越来越小,表明了英国民主政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B正确;光荣革命后,议会已经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A排除;材料未体现下院对上院的制衡,C排除;上院权力减小,不能代表贵族丧失了特权,D排除。故选B。26、C【解析】

前两副图是文艺复兴时的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故文艺复兴运动被称为发现了人的运动;后两副图是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与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故新航路的开辟称为世界被发现,故选C;A不符合后两幅图片,排除;前两幅图片不符合B,排除;材料无法反映基督教统治世界,排除D。27、C【解析】

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中国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故此时同时存在三类企业的城市应该是上海,选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的年代,ABD中都没有同时存在此三类企业,排除。28、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可知此应为辽沈战役,故本题应选A项;B项发生于徐州一带、C项发生于北京、天津一带,均与题目中的信息“攻占锦州”不符,故排除;D项开始于1949年4月,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48年10月”,故排除。29、C【解析】

材料“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等信息可知,此材料出自《北京条约》,其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等五口为通商口岸,排除A;《虎门条约》没有涉及通商口岸的内容,排除B;《马关条约》开放重庆等四口通商口岸,排除D。故选C。3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完全失去”犯了绝对化错误,排除;B项错误,“已失去皇帝信任”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汉武帝时重用近臣组成内朝,削弱三公权力,故C项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中外朝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传播主体多元;传播范围广,惠及地区多;传播效果好,造福他国民众;传播途径多样,直接间接传播相结合;原因: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医疗水平先进;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中国与周边国家长期保持友好交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影响:促进了中国医学水平的提高;助推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冲击了中医的主体地位;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国医疗事业的近代化。【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外国来华使团在回国时带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药物”“随船医生也与所经东南亚……进行交流”“还随着个体行医、旅行、商贸等途径对外传播”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医学传播主体多元,传播途径多样,传播范围广,惠及地区多;据材料“惠及了更多国家的民众,获得了更多国家人民的认可”可得出传播效果好,造福他国民众。原因,根据材料“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可得出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医疗水平先进;根据材料“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可得出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