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复习效果检测11_第1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复习效果检测11_第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复习效果检测11_第3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复习效果检测11_第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复习效果检测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复习效果检测(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长沙月考)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解析:选C根据所学A、B、C、D四项说法都符合孔子思想特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本题选C项。2。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A.“兼爱"、“非攻”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解析:选CA项是墨子思想,B项是孟子思想,D项是荀子思想,C项是法家集权观。3.(2014·江西八校联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⑤解析:选B早期儒家主要有孔子、孟子和荀子。①为老子思想,②为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③④是荀子的民本思想,⑤是黄宗羲思想主张。故正确选项为B.4.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享尽尊崇。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汉武帝、唐太宗等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圣人孔子,孟子则如空气般被忽略掉了。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A.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立场B.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C.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D.提出了“仁政”学说解析:选B孟子的思想,如“仁政”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民众的利益,但其代表的是统治者的立场与利益,也没有否定君主专制,排除A、C、D。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正确.5.(2014·德州高三校际联考)“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解析:选B材料反对一味重视节俭而轻僈等级差别,甚至不允许个体差异和君臣上下差别的存在,不能正确理解礼对于建国家、壹天下的价值所在.材料出现两种观点,重礼,等级差别和兼爱、节俭,应该分别是儒家与墨家的主张。6.(2014·日照高三统考)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解析:选C题干反映了历史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的历史现象。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代表人物,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由汉代封为宣尼公到清代甚至对孔子行三跪九拜大礼,说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C项正确;A项“冲击”说法错误;汉代以前,统治者并不重视儒学,甚至在秦朝焚书坑儒,B项说法错误;D项“提高个人声望”说法,对孔子的尊崇,是因儒家思想是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7.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③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③④解析:选D汉代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他主张天人感应和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故①是错误的,他的出发点是适应封建专制统治.8.(2014·黑龙江模拟)《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9.(2014·德州联考)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解析:选B由“丰富性与普遍性"可知理学博大精深;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可知理学具有封闭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10.(2014·广东百校高三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解析:选B“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其它三项均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11.(2014·宝鸡高三质检)下列言论与李贽观点最为吻合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C.“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解析:选AA项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B、D项均强调“良知”、C项是对孔子的尊崇,选择A项.12.以下有关古代儒家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B.董仲舒吸收了道家的“大一统”思想C.陆九渊反对传统伦理道德D.李贽强调以孔孟权威抨击理学解析:选AA项说法正确;“大一统"思想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其思想是兼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B项说法错误;陆九渊是心学代表人物,C项“反对传统伦理道德”说法错误;李贽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代表人物,其抨击理学,但“以孔孟权威”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4·宿迁高三模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中国文化史》材料三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新文化运动史料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10分)(3)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观点的?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独尊的原因,可从儒学内容特点、董仲舒的改造、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推崇等来归纳。第(2)问:表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归纳儒学在明清时期发展的表现,可从政治、经济、治学倾向等方面来概括.认识:注意要联系上一问来谈认识,可从其根源、内容的特征、历史影响等角度回答。第(3)问:材料一有多种观点。材料二、三只是印证了部分观点。对比两个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儒学的“维新”、“开明”,根据材料二来归纳理由;材料三反映了儒学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儒学“守旧”、“复古”,可根据材料三来归纳其理由.答案:(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回答具体史实也可得分)(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3)材料二角度:从“维新"“开明”印证。理由: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主张.材料三角度:从“守旧”“复古"印证。理由:传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阻碍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三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摘编自程颐《河南程氏遗书》材料四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从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孔子所主张的君臣关系的依据。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论证君臣关系的视角.(4分)(2)有人说,任何一种政治理论的出现往往着眼于解决当时的社会体制的流弊。试结合材料二并联系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来论证这一观点。(4分)(3)根据材料三,程颐对唐太宗时的君臣关系持何观点?试结合唐太宗改革中央官制的意图来反驳这一观点.(6分)(4)依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所提倡的君臣关系。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解析:第(1)问,从孔子与董仲舒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