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远古之时,先民生存环境恶劣,认知能力低下,需要大自然的恩赐、群体首领与英雄的护佑才能得以生存。于是,先民把日月山川、动植物等万物和群体首领与英雄进行神化,由此产生了神话。

最为人们熟知的中国古代神话,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俊生日月等创世神话,伏羲画卦、神农尝草、轩辕造物、尧舜禅让、鲧禹治水等始祖神话,共工斗诸神、蚩尤战黄帝、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英雄神话,百物发明、绝地天通、女丑曝日等文化神话,龙凤牛羊狗枫树等图腾神话,日月山川草木鸟兽等自然神话,以及三身国、无肠国、不死民等域外神话。与系统严密、源流清晰的西方神话不同,中国古代神话朴素、片段地表述了先民征服自然、战胜灾害、护佑人类的主题,引导规范着先民的生产生活,这与早期中国地理位置、大陆文化、农耕文明特征相一致。

由于古代神话世代口口相传的特征,加上民族迁徙、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等因素,中国古代神话也随时代而流变。神话流变有着鲜明的历史化特征。作为中原华夏民族建立起来的夏商周王权,为了王权的统治需要从神话中寻找先祖,于是禹、契、后稷分别成了夏、商、周的始祖。“神祖合一”在与天帝取得联系的同时,也淡化了大神们的神性,使众多的大神变成了人类始祖、人间帝王、文明创造者等,并步入历史文化殿堂。汉初司马迁在《史记》开篇讲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的历史功绩与血缘承继,使五帝系统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五帝系统的定型完成了神话的历史化,构建起以黄帝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神话的主流框架,形成了民族的血缘之本与共同历史,奠定了华夏民族发展的根基。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认可。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一是华夏民族向外兼并扩张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一是外围民族认炎黄为祖宗并归依华夏的内向认同,夷变为夏,于是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都成了黄帝、炎帝的后裔,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分子,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

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置媒、燧人取火、有巢造屋、伏羲画卦结网、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女娲补天治洪、舜耕历山、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奋斗精神;盘古化物、神农尝草、鳜死化禹、夸父手杖化邓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

材料二:

(有一位名叫大卫·普曼斯的哈佛教授表示:火种是敲开人类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种子,在西方的神话里,火种是上帝给予人类的;在希腊神话中,火种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在中国的神话中,火种是人类坚持不懈地钻木得来的。这就是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附注)

①哈佛教授称赞中国的神话优于西洋神话,中国神话能代表中国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与自然斗争。报道说,这位教授引用的是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故事。教授重视老子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神对人不怀好意,人只有靠自己,不能靠神,他认为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是在这种思想下产生的。

②请恕直言,中国古代神话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哈佛教授所举的这几个例子,钻木取火、大禹治水不能算是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最后的结局是人类失败了……说到神人之间的矛盾,中国人并不认为上古时期的洪水泛滥是神要灭绝人类,神并未扰乱人的语言,使他们分散各地不能团结,神也并未派一个美女提着一箱子灾难下嫁人间。而且中国古代神话没有建立一个有系统的天界,缺少神与神的斗争。这都是想象力不足的证明。

(摘编自王鼎钧《中国神话大检阅》)

一箱子灾难,指潘多拉魔盒。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话诞生于人类原始蒙昧时代,其中有生存环境恶劣的因素,也有先民认知水平低下、无法解释宇宙万象的因素。

B.中国流传的各类神话的呈现特征,与早期中国地理位置、大陆文化、农耕文明特征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反映了先民的思想观念。

C.龙以其超自然力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各族图腾中突显而出,得到公认,为融合凝聚各族起到了文化核心和纽带作用。

D.“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哈佛教授重视老子这句话,并用这句话归结了中国上古时期神话的产生来由。

2、下列对两则材料的论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第二段与最后一段遥相呼应,前者介绍神话本身,后者概说神话的精神内涵,行文严谨周密。

B.材料二的第②段中省略的部分可能是说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类神话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去构架宏大的故事,只能仓促结尾。

C.两则材料都认为西方神话系统较严密,而中国神话系统性没那么强。

D.两则材料的情感立场有明显的不同:材料一在祖先认同的前提下对中国神话的积极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材料二则基本否定了中国神话。

3、下列能证明中国神话流变具有历史化特征的一项是()

A.有的大神被逐出神坛,有的大神被创造出来,如帝俊被后世遗忘,帝喾跻身于五帝之列;有的大神被妖魔化,如共工、蚩尤等成了传统文化中的恶神。

B.女丑曝日、后稷农耕、刑天断首等神话在流传的过程中衍化出了天穿节、接姑姑等习俗。

C.神话受到神仙方术的浸染表现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仙话色彩,如不死国、不死药等。

D.佛教传入中国后借助神话宣传教义,以灵魂不灭、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等为内容的死而复生、鬼魂、地狱神话应运而生。

4、请从行文结构和论证方法两个方面阐述材料二第②段的论证特点。

5、德国思想家谢林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暑去寒来春复秋

李碧华

小豆子[注]也来了好几个月,与弟兄们一块,同游共息,由初雪至雪雾。

练功最初是走圆场,一圈一圈地在院子中走着,越来越快,总是走不完。棍子敲打突地停住,就得挺住亮相。一两个瘫下来、散漫的必吃上一记。到了稍息,腿不自主地在抖。还要压腿。把腿搁在横木梁上,身体压下去,立在地上的那条腿不够直,师父的棍子就来了。一支香点燃着。大伙偷看什么时候它完了,又得换另一边耗上。小癞子又泪汪汪的。他总是压不下去,便要“撕腿”。背贴着墙,腿做横一字张开,师父命二人一组,一个给另一个两腿间加砖块,一块一块地加,腿越撕越开,痛苦得很。

孩子们都没穿过好衣服。他们身上的,原是个面口袋,染成黑色,或是深颜色,做衣服,冬天加一层棉,便是棉衣。春暖了,把棉花抽出来搁好,变成两层的夹衣。到了夏天,许是再抽下一层,便是件单衣。大的孩子不合穿,传给小一点的孩子。破得不能穿了,最后把破布用襁糊裱起来,打成“袼褙”做鞋穿。

天气暖和了,这天烧了一大锅水,给十几个孩子洗一回澡。这还是小豆子拜师入门以后第一次洗澡,于蒸汽氤氲中,取一个木勺子,众多弟兄你替我浇,我替你浇,喧闹得很。几个孩子又架着脏兮兮的小癞子进来,把他像木偶傀儡一样扔到水里去,溅起水花。

“别逗了,烦死了。反正我活不长啦,我得死了。哎哟,谁踩着我啦——”小癞子只一壁叨叨不清,师兄弟们早已习惯,全没上心。他们只是嬉玩着,舒服而且舒坦。

孩子长得快,拉扯地又长高了。个个略懂所谓十八般武艺……

眨眼就到了“分行”的日子。

孩子们穿好衣服,束好腰带,自个伸手踢脚喊嗓,之后,一字排开。眼前几个人呢,除开关师父,还有上回那师大爷,拉胡琴的歪鼻子丁二叔。大人们坐好了,一壁测试一壁掂量。就像买猪肉,挑肥拣瘦。先看脸盘、眉目。挑好样的生。

一个一个被拣去了,剩下些胖的、眼睛小的、笨的……因没人要,十分自卑难过。只在踢石子,玩弄指头儿,成王败寇的残酷,过早落在孩子身上。

师大爷又问:“你那个绝货呢?”

胡琴拉起了。关师父得意地瞅瞅他,把小豆子招来:“来一段。”

不知恁地,关师父常挑一些需得拔尖嗓子的戏文让他练。四合院里还住了另外两家人,他们也是穷苦人家。自某一天开始,卖茶的寡母把小木车和大铜壶开出去,一路地吆喝:“来呀,喝大碗茶呀……水开茶酽,可口生津啊,喝吧……”师父总是扯住他教训。只他一个。

“小豆子你听,王妈妈使的是真声,这样吆喝多了,嗓子容易哑,又费力气。你记住,学会小嗓发声,打好了底……”

今天小豆子得在人前来一段了。昨儿个晚上,本来背得好好的。可一开腔唱“我本是——我本是——”高音时假声太高,一下子回不过来。回不过来时心慌了,又陷入死结中。

正抽着旱烟的师父,“当哪”一声把铜烟锅敲桌面上,再冷不提防便捣入他口中,打了几个转。

“什么词?忘词了?嘎?今儿我非把你一气贯通不可!”师大爷忙劝住。

“再唱!”

小豆子一嘴血污。小石头见他吃这一记不轻,忙在旁给他鼓励,一直盯着他,嘴里念念有词,帮他练。

小豆子含泪开窍了。琅琅开口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见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似火——”

嗓音拔尖,袅袅糯糯,凄凄迷迷。伤心的。像一根绣花针,连着线往上扯,往上扯,直至九霄云外。

师大爷闭目打着拍子。弟兄们只管瞅住他。

小豆子过关了。

师父踌躇满志:“哼!看你是块料子才逼你!”

他的命运决定了。他童稚的心温柔起来。

“不好了!不好了!——”一个徒儿蓦地走过来,惊扰一众的迷梦。胡琴突然中断了。

“什么事?”

小黑子仓皇失措,说不出话来,只呆呆指着杂院。

杂物房久不见天日。堆放的尽是刀枪把子,在木架子上僵立着。简陋的切末、戏衣、箱杠,随咿呀一响,木门打开时,如常地映入眼帘。太阳光线中漫起灰尘。

见到小癞子了——他直条条地用腰带把自己吊在木架子上面。地下漾着一摊失禁流下的尿。

孩子们在门外师父身后探看。他们第一次见到死人。这是个一直不想活的死人。小豆子吓得双手全捂着眼睛。肩上一沉,大吃一惊,是师兄小石头过来搂着他。

木门砰然,被关师父关上了。第二天一早,只见两个苦力拉着平板车,上面是张席子,席子草草裹着,隐约是个人形。关师父点头哈腰,送一个巡捕出门。大伙目送着同门坐科的弟兄远去。

小豆子在小石头耳畔悄悄道:“小癞子真的走出去了!”

他走出去了。只有死掉,才自由自在走到外边的世界。自门缝望远,“它”渐行渐远渐小……

(选自李碧华长篇小说《霸王别姬》,有删改)

[注]“民国”十八年,九岁的小豆子被母亲狠心剁下骈指(与大拇指并排长出的第六指),投在关金发门下为徒,学习梨园十年为满。言明四方生理,任凭师父代行,十年之内,所进银钱俱归师父收用。倘有天灾降临,车惊马炸,伤死病亡,投河觅井,各由天命。有私自逃学,顽劣不服,打死无论。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癞子又泪汪汪的”中的“又”说明他已不止一次地在“压腿”上面经历非人的磨难了,揭露出科班练功非同一般的辛苦。

B.孩子们的衣物省了又省,裁了又裁,既有师父节省克扣的成分,更是艰难时世下人们艰难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

C.离开母亲,身在戏园,小豆子凄苦无依,看着小癞子“真的走出去了”,走到那个自由自在的世界里去了,他心中是有几分羡慕和期盼的。

D.结尾处“‘它’渐行渐远渐小”中的“它”意味深长,表明小癞子从来就不曾以“人”的身份和尊严存在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癞子自言“我得死了”,师兄弟们全然不上心,既为后文小癞子的上吊埋下伏笔,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世态炎凉的普遍性。

B.师父教小豆子用小嗓发声的情节是行文的必要补充,也为后文小豆子最终过关做铺垫。

C.铜烟锅直捣小豆子嘴的情节,动作极具暴力色彩,虽是源自对小豆子巨大期望之后的失望感,但也难掩师父的冷酷无情。

D.对杂物房的描写用了白描手法,借物件的“僵立”“简陋”“如常”,让人不寒而栗,自然联想到人世的冷漠凄凉。

8、文中画横线的段落在表述上很有特色,请具体分析。

9、标题“暑去寒来春复秋”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户科给事中吴甘来,字和受。少就塾,即能尽识云台二十八将姓氏。长益博综群书,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家诸子,若数家珍。崇祯戊辰成进士,壬申擢入刑科,居岁余,封事凡数十上,悉关国事、君德、人材、民命之大。意有不可辄力诤,虽权贵人不避,辇下啧啧称真谏议。时大司农毕自严诖误下诏狱,道路咸不平。然当事辄无敢出一言,为讼冤者。公首昌言于朝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赐,况国之功臣哉!今毕公于六卿首膺宫衔,又专握计务,筹画储糈,已阅六载,比之律例,应在议贵、议勤。力为申救,语大剀切。

时中外多故,荆襄数郡,贼未至而抚道诸臣率称护藩以去。公抚膺痛哭曰:“是借题逊遁也尽若此则皇上之城社人民谁得御者?”因抗章谓天子:“众建亲亲,将使藩屏帝室,猝有缓急,捐私倡义,为朝廷守。诗曰‘宗子维城’,此之谓也。今风鹤才传,一朝委去,上之不能设奇振旅,图歼扫之功,次之不能仗剑登牌,效死守之义。先去以为民望,而诸臣犹哓哓拥卫自功,修练储备,明旨谓何?若悉借护藩为掩罪地,将维城为可留可去之人,即名都亦可守可去之土。将来功罪不著,赏罚不明,莫此为甚。惟陛下留意。”疏入,上览而嗟叹,然亦无如何也。

未几分校礼闱,人或为公得士贺,而公蒿目时艰,不以桃李盈门故色喜也。甲申春,逆寇逼京,公顾其弟泰来曰:“叨为侍从,义不可辱。成仁取义,愿交勉之。”泰来不能从。及城陷,闻帝凶问,公独沐浴衣冠自杀。南都赠公太常寺卿,谥忠节,祀旌忠祠。

(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有删改)

10、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是借题A逊遁B也C尽D若此E则皇上之F城社G人民H谁得御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文中指古代六部之一的户部,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

B.戊辰,文中指古代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其前一年是丁卯年,后一年是己巳年。

C.缓急,指紧急的情况,“缓”无实义,和《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构词法相同。

D.礼闱,又称“礼部试”。指古代科举测试之殿试,因其为礼部主办而得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甘来聪慧好学,学识渊博。他小时候读私塾时,就能把云台二十八将的姓名全都记住,长大后更是对经史子集等非常熟悉。

B.吴甘来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认为毕自严是国家功臣,掌握财赋会计事务,谋划储备粮食已六年了,因此诚挚地替毕自严申诉。

C.吴甘来引经据典,忠心耿耿。针对严峻的形势,他援引《诗经》中的话语,暗讽逃跑的大臣,指出宗子应齐心合力,保卫朝廷。

D.吴甘来心思敏锐,一针见血。吴甘来向朝廷深入分析众大臣以保护藩王作为理由掩盖丢失土地罪过的危害,皇帝欣然接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岁余,封事凡数十上,悉关国事、君德、人材、民命之大。

(2)将来功罪不著,赏罚不明,莫此为甚。惟陛下留意。

14、为什么吴甘来主持科举后不喜反忧?叛军逼近京城后他保持节义的表现体现在哪两方面?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至后得雨

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干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麦子快要干枯,禾苗快要枯槁的时候,上天降下甘霖,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不会让人走投无路。

B.如果一年中没有春泽和夏雨,糊口的粮食真的难以为继,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填饱肚子,是上天赏赐。

C.在失去了俸禄的十多年间,幸亏在颍川有自己的田地,虽然无力亲自耕种,但获得了不少粮食,颇感骄傲。

D.虽然诗歌的标题是“夏至后得雨”,但内容更多的是写雨泽带给自己的恩惠及居住在颍川时的生活境遇、感受。

16、这首诗表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空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读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读泰戈尔的作品。我们学校是所百年老校,图书馆有很多老书。我在周末到图书馆,盲人摸象一般,摸到一本《飞鸟集》,是泰戈尔,20世纪40年代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郑振铎翻译。郑振铎听说过,泰戈尔第一次见。书很薄,文字清浅,每一小节只是简单一两句,有点儿像我们古诗中的绝句,很好读,很有味道,我一下子便喜欢上了,①___________,站在那里读了很长时间。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这样的句子。

(1)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美好的诗句,(2)都是由日常微小事物引发出的诗情和思考。(3)那些诗情来自朴素而美丽的大自然,(4)那些思考并不故作高深,(5)是那样真切动人。(6)我在想,那些鸟、草、麻雀、云、花……多么②___________,为什么我也看见了,却写不出这样动人的句子?我真的很佩服泰戈尔,痴迷泰戈尔。

高一那年暑假,我在一家旧书店,看见一套《泰戈尔全集》插在书架中间的一层上。我抽出全集中的第一卷,扉页上,一幅泰戈尔的彩色画像,是徐悲鸿画的。画像前面有一张透明玻璃纸,像窗帘一样遮挡住了画像,画像显得③___________,有些梦幻般的色彩,很吻合我对这个大胡子泰戈尔的想象。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请把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午睡对健康是好是坏与午睡时长有关。适时的午间小憩有助于补充脑力与体力的消耗;一旦午睡时间过长,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对于人类来说,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通常为70~110分钟。一般来说,入睡后15~30分钟属于浅睡期,30~60分钟属于熟睡期。①___________,大脑各中枢的抑制过程明显加强,脑组织中许多毛细血管同会暂时关闭,脑血流量减少。

如果人在熟睡时突然醒来,由于大脑皮质中较深的抑制过程不能马上解除,关闭的毛细血管网也不能立即开放,大脑会供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会暂时性紊乱,人就会感到非常难受。因此②___________,以免醒后陷入“迷糊”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午睡时间应尽量安排在下午三点以前,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扰乱生物钟。

除了午睡时长,③___________。很多人午睡过后不仅疲劳未减,反而感觉自己腰酸背痛,越睡越累,这很可能就是午睡姿势不对引起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与草料场的“火”,既是自然环境的呈现,又暗示林冲生活环境的严酷和凶险。

B.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C.“双减”政策落实一年多来,校外培训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隐形变异培训依然存在。

D.仲冬时节,在广东韶关等地,森林已披上了“红装”,色彩斑斓的树叶,展现着冬日南国独具特色的自然之美。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1、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为融合凝聚各族起到了文化核心和纽带作用”错,偷换概念。材料一是“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可见,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是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而不是龙本身。故选C。

2、解析:D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材料二则基本否定了中国神话”错,根据材料二中“神对人不怀好意,人只有靠自己,不能靠神,他认为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是在这种思想下产生的”“中国人并不认为上古时期的洪水泛滥是神要灭绝人类,神并未扰乱人的语言,使他们分散各地不能团结,神也并未派一个美女提着一箱子灾难下嫁人间”分析,否定的是哈佛教授的观点,不是否定中国神话本身。故选D。

3、解析:A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神话历史化是应政治、宗族等的需要对神话进行的修改、分解与加工,以促进民族融合。A.体现的是历史化;B.体现的是民俗化;C.体现的是仙话化;D.体现的是佛教化。故选A。

4、解析:(1)第②段是总一分一总式结构,先提出中国神话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足够的想象力,然后结合第①段中哈佛教授的观点进行反驳论证,最后回扣观点。(2)第②段主要采用驳论,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还采用了举例论证,举西方潘多拉下嫁人间的神话来说明中西方神话中神的不同立场。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1)分析行文结构:由首句“中国古代神话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分析,首句先提出中国神话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足够的想象力;接着由“哈佛教授所举的这几个例子,钻木取火、大禹治水不能算是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最后的结局是人类失败了。……说到神人之间的矛盾,中国人并不认为上古时期的洪水泛滥是神要灭绝人类,神并未扰乱人的语言,使他们分散各地不能团结,神也并未派一个美女提着一箱子灾难下嫁人间。而且中国古代神话没有建立一个有系统的天界,缺少神与神的斗争”可知,这是反驳第一段中哈佛教授的观点——“神对人不怀好意,人只有靠自己,不能靠神,他认为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是在这种思想下产生的”;由尾句“这都是想象力不足的证明”可知,这是总结,回扣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第②段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2)分析论证方法:结合第一段中“神对人不怀好意,人只有靠自己,不能靠神,他认为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是在这种思想下产生的”,和“哈佛教授所举的这几个例子,钻木取火、大禹治水不能算是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最后的结局是人类失败了。……说到神人之间的矛盾,中国人并不认为上古时期的洪水泛滥是神要灭绝人类,神并未扰乱人的语言,使他们分散各地不能团结,神也并未派一个美女提着一箱子灾难下嫁人间。而且中国古代神话没有建立一个有系统的天界,缺少神与神的斗争”分析,主要采用驳论,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由“神也并未派一个美女提着一箱子灾难下嫁人间。而且中国古代神话没有建立一个有系统的天界,缺少神与神的斗争。这都是想象力不足的证明”分析,还采用了举例论证,举西方潘多拉下嫁人间的神话来说明中西方神话中神的不同立场。

5、解析:①共同的神话引导规范着先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提高生产力;②共同的神话使不同民族因对同一祖宗的认同而融合团结,有利于民族的壮大强盛;③共同的神话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品格,引领着民族走向辉煌。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1)由“中国古代神话朴素、片段地表述了先民征服自然、战胜灾害、护佑人类的主题,引导规范着先民的生产生活,这与早期中国地理位置、大陆文化、农耕文明特征象一致”分析,共同的神话引导规范着先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提高生产力;(2)由“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认可。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分析,共同的神话使不同民族因对同一祖宗的认同而融合团结,有利于民族的壮大强盛;(3)由“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分析,共同的神话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品格,引领着民族走向辉煌。

6、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他心中是有几分羡慕和期盼的”错。“真的走出去了”的代价是“死掉”,这不是小豆子的期盼。行文中“真的走出去了”是说小癞子终于解脱了,也最终回不来了,是小豆子内心那份良善的体现。故选C。

7、解析:A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世态炎凉的普遍性”错。“全没上心”不是表现世态炎凉的普遍性,而是师兄弟们都还是孩子,不懂小癞子的绝望,只将其看作平常玩笑罢了。故选A。

8、解析:①叠词。“袅袅糯糯”“凄凄迷迷”本身具有韵律美,加之“o”“i”等韵脚,乐声的悲戚感人于出口之时就得以呈现。②通感。乐声原本是听觉,“袅袅糯糯”却有了形象与感觉,轻盈、绵长,令人回味。③比喻、夸张。唱腔像绣花针连着线将人往上提至九霄云外,形象生动地将小豆子唱戏时那气息弱而不断的情状展现出来了,也表现出了小豆子扎实浑厚的基本功。④短句。基本用短句,短促而悲切,与上文的唱词内容相得益彰。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①运用叠音词。“袅袅”“糯糯”“凄凄”“迷迷”读起来韵律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加之“o”“i”等韵脚,渲染了严肃、紧张、凄清的氛围,展现了小豆子唱声的悲伤凄苦和感人。②运用通感的手法。嗓音原本是听觉,运用了“袅袅糯糯”,将听觉写成视觉、触觉,使小豆子的唱声生动形象、可观可触可感,让人身临其境,声音是绵软轻盈悦耳的,呈现了人物唱腔的水准,提升了审美情趣,耐人寻味。③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像一根绣花针,连着线往上扯,往上扯,直至九霄云外”将“嗓音”比作“绣花针”连着线将人往上提至九霄云外,形象生动地将小豆子唱戏时那气息弱而不断的情状展现出来了,也表现出了小豆子扎实浑厚的基本功。④运用短句。“嗓音拔尖”“袅袅糯糯,凄凄迷迷”“伤心的”“像一根绣花针”“连着线往上扯”“往上扯”“直至九霄云外”,不仅有细节,语言上节奏感强,短促而悲切,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照应了上文“”与上文的唱词“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见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似火——”,表述上衔接自然,读来顺畅自如,行文严谨周密。

9、解析:①显示着时令变化。孩子们在梨园学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②体现了人世苦难。以小豆子、小癞子等人的学戏遭遇,就如同“暑”去之后的“寒”来,“春”去之后的“秋”来,温情时刻总是太短,寒凉才是底色,学艺卖身,生死有命,悲苦无奈。③暗含着悲剧轮回。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生存的竞争是不变的主旋律,生活的残酷,过早落在孩子身上,永难翻身。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显示着时令变化。“小豆子也来了好几个月,与弟兄们一块,同游共息,由初雪至雪雾”孩子们在梨园学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②体现了人世苦难。“正抽着旱烟的师父,‘当哪’一声把铜烟锅敲桌面上,再冷不提防便捣入他口中,打了几个转”“小豆子一嘴血污”“小癞子眼泪汪汪的。他总是压不下去,便要‘撕腿’。背贴着墙,腿做横一字张开,师父命二人一组,一个给另一个两腿间加砖块,一块一块地加,腿越撕越开,痛苦得很”“别逗了,烦死了。反正我活不长啦,我得死了。哎哟,谁踩着我啦——”“见到小癞子了——他直条条地用腰带把自己吊在木架子上面。地下漾着一摊失禁流下的尿”,小豆子离开母亲,身在戏园,凄苦无依,以小豆子、小癞子等人的学戏遭遇,就如同“暑”去之后的“寒”来,“春”去之后的“秋”来,温情时刻总是太短,寒凉才是底色,学艺卖身,生死有命,悲苦无奈。③暗含着悲剧轮回。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生存的竞争是不变的主旋律。“冬天加一层棉,便是棉衣。春暖了,把棉花抽出来搁好,变成两层的夹衣。到了夏天,许是再抽下一层,便是件单衣。大的孩子不合穿,传给小一点的孩子。破得不能穿了,最后把破布用襁糊裱起来,打成‘袼褙’做鞋穿”,孩子们的衣物省了又省,裁了又裁,既有师父节省克扣的成分,更是艰难时势下人们艰难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小豆子在小石头耳畔悄悄道:‘小癞子真的走出去了’”,学习梨园十年之内,所进银钱俱归师父收用。倘有天灾降临,车惊马炸,伤死病亡,投河觅井,各由天命。有私自逃学,顽劣不服,打死无论。生活的残酷,过早落在孩子身上,永难翻身。

10、解析:CEH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是借口逃跑了。所有的官员全像这样的话,那皇上的城池社稷和人民,谁能够来保护呢?“是借题逊遁”为完整的主谓句,“也”为句末语气助词,故应在“也”后C处断开;“若”表假设,“则”作连词,故“则”前E处应断开;

“谁得御者”为完整的问句,故“谁”前H处应断开。故选CEH。

11、解析:D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偏义复词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缓急”,紧急的情况/“出入”,进入。句意:突然有紧急情况/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D.“指古代科举测试之殿试”错,应是指古代科举测试之会试。故选D。

12、解析:D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皇帝欣然接受”错。从原文看,皇帝看了吴甘来的奏章虽然也很感叹,但是没有去做什么。故选D。

13、解析:(1)他在官位一年多,言事共有几十件呈上,全都是关系国事、君德、人才、民命等大事的。

(2)将来功劳和罪行不清楚,奖赏和惩罚不明白,危害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希望陛下留心。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居”,居官、在官位;“凡”,总共;“悉”,全,都。(2)“著”,清楚;“莫此为甚”,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惟”,希望。

参考译文:

户科给事中吴甘来,字和受。少年时到私塾(学习),就能全都记住云台二十八将的姓名。长大后更加博览群书,评论引证古今,融会贯通经史诸子百家,如数家珍。崇祯戊辰年考中进士,壬申年升官进入刑科,他在官位一年多,言事共有几十件呈上,全都是关系国事、君德、人才、民命等大事的。他认为不可以的事情都极力直言规劝,即使是权贵人物也不避讳,京城的人都啧啧称赞这是真正的劝谏。当时的大司农毕自严被连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人们都感到不公平。但是管理政事的人都没有一个敢说一句话为毕自严诉讼喊冤的。吴甘来在朝廷上第一个直言不讳地说:记住别人的功劳,忘却他人的过失,这样的人才适宜做君主。狗、马为人类劳苦,还可以得到给它们盖窝棚的赏赐,何况是国家的有功之臣呢!现在毕先生在六卿中首次担当官衔,又专门掌握财赋会计事务,谋划储备粮食的事情,已经六年了,按照法律,应该依照议贵、议勤来处置。吴甘来极力替他申冤救助,语气非常恳切。

这时国家内外很多变故,荆州、襄阳几个府,贼兵没有来到,但是巡抚、按察使诸臣大都假称保护藩王而离去。吴甘来拍着胸口痛哭说:“这是借口逃跑了。所有的官员全像这样的话,那皇上的城池社稷和人民,谁能够来保护呢”于是向皇帝上奏章说:天子广立亲戚为藩王,将要让他们保卫朝廷,突然有紧急情况,就捐出私家财产倡导正义,替朝廷守卫。《诗经》说“宗子依靠连成一片的城池做屏障”,说的就是这个啊。现在战争的消息才传来,一旦放弃城池逃去,上策不能设置奇兵整顿部队操练士兵,谋取歼灭扫荡敌人的功绩;其次不能持剑登上城上女墙,有为朝廷效力死守的节义。先逃跑而成为百姓怨恨的对象,但是诸位大臣还喋喋不休地把拥护保卫藩王作为自己的功劳,修练储备,帝王的旨意说的是什么呢?如果都把保护藩王作为借口来掩盖丢失土地的罪过,把皇子作为可保留可放弃的人,就是都城也会成为可以守卫可以放弃的国土了。将来功劳和罪行不清楚,奖赏和惩罚不明白,危害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希望陛下留心。”奏疏送入,皇帝看了也很感叹,然而也没有去做什么。

不久主持会试,人们有的为吴甘来先生广得门生庆贺,但他举目看到时事艰难而内心不安,不因为学生满门就面色喜悦。甲申年春天,叛贼逼近京城,吴甘来对他的弟弟吴泰来说:“忝居侍从,节义不可辱没。成就仁德取得节义,希望我们互相勉励。”吴泰来不能听从。等到城池失陷,听到皇帝死亡的凶信,吴甘来先生独自沐浴,穿戴整齐后自杀。南明朝廷赠他官职太常寺卿,谥号忠节,在忠祠祭祀表彰。

(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有删改)

14、解析:(1)他满眼看到的是时事艰难,因此为国家和朝廷的命运而担忧。(2)①向弟弟表明舍生取义的想法。②皇帝死后自己也选择了沐浴衣冠自杀而死。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1)由原文“公蒿目时艰,不以桃李盈门故色喜也”可知,他满眼看到的是时事艰难,因此为国家和朝廷的命运面担忧。(2)①由原文“甲申春,逆寇逼京,公顾其弟泰来曰:‘叨为侍从,义不可辱。成仁取义,愿交勉之’”可知,吴甘来向弟弟表明舍生取义的想法。②由原文“及城陷,闻帝凶问,公独沐浴衣冠自杀”可知,皇帝死后吴甘来也选择了沐浴衣冠自杀而死。

15、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颇感骄傲”错,“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是说自己上不能以文武艺报效国家,下又无力躬耕,但却享受着人间的收获,于是深感惭愧。故选C。

16、解析:①对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②对上天眷顾得以填饱肚子的感激之情。③对自己无力耕种却享受人间收获的惭愧之情。④对自己不能揣测圣意,得到朝廷重用的自嘲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对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由诗歌前四句“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干春泽匝,禾槁夏雷坠”可知,正当天旱得非常厉害的时候,雨就来了。夏雷滚滚,雨水落下,干枯的麦苗得到了雨水的滋润,诗人高兴得感慨:上天真是不让人处于困境之中啊。表述了对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对上天眷顾得以填饱肚子的感激之情。诗歌五至八句,先是写这一年中该下雨的春夏两季都没有下雨,粮仓空乏,真是难以为继。后两句写自己本就是处于困境之中的人,没想到得到上天的庇护,能够填饱肚子,真是上天的恩赐啊,表述了对上天眷顾得以填饱肚子的感激之情。对自己无力耕种却享受人间收获的惭愧之情。九至十二句回忆自己被夺俸禄已经十五年了,幸好颍川边有田地。只是自己无力耕种却能得到不少收获,内心感到十分惭愧。表述了对自己无力耕种却享受人间收获的惭愧之情。对自己不能揣测圣意,得到朝廷重用的自嘲之情。最后四句写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能够修修房屋,养养猪狗。而国家长久地养着我这样无用的人,不知道上天这样安排是什么用意。表述了对自己不能揣测圣意,得到朝廷重用的自嘲之情。

17、解析:(1)可以群;可以怨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群、怨、纤、皎、轮、奔。

18、解析:①流连忘返;②真切动人;③若隐若现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