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验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2021七下·吉林期中)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解析或填写相应选项。
(1)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2),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边塞生活苦寒,环境艰辛,《木兰诗》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此景的诗句是,。
(4)《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而引发的浓浓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021七下·吉林期中)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①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A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B亲密情谊。但是在这C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D海市蜃楼②,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③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疆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袭击②海市蜃楼
3.语句③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4.下列词语的词性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极度——形容词B.袭击——名词
C.白雪皑皑——形容词D.海市蜃楼——代词
5.(2021七下·吉林期中)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兰诗》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紫藤萝瀑布》
C.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土地的誓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6.(2021七下·吉林期中)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向老师求教时:有一些问题需要垂问,希望得到帮助。
B.向妈妈道歉时:我此事做的十分不妥,望家母原谅。
C.向同学感谢时:谢谢你的拙见,我受益匪浅。
D.向陌生人问路时:愚兄你好,图书馆怎么走?
二、阅读(31分)
(2021七下·吉林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爱莲说》的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理直气壮B.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C.香远益清受益匪浅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9.“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陋室铭》的主题相同,都表现了洁身自好的品质。文章都大量运用描写的表述方式。
B.《爱莲说》中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为了衬托莲的品质,用“菊”来正衬,喻隐士;用“牡丹”来反衬,喻追名逐利的人。
C.《爱莲说》中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中可以看出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功名的世风很盛。
D.《爱莲说》中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托物寓意。
10.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结合本文及下列链接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1.结合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自拟对联(不少于五言)。
上联:
下联:
(2021七下·吉林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凡刨磨砺嵌钢寸铁,露刃秒忽①,斜出木口之面,所以平木,古名曰“准”。巨者卧准露刃,持木抽削,名曰推刨,圆桶家使之。寻常用者横木为两翅,手执前推。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又刮木使极光者名蜈蚣刨,一木之上,衔十余小刀,如蜈蚣之足。
(节选自《天工开物》)
①秒忽:古代以万分之一寸为一秒,十分之一秒为一忽。秒忽即指很短。
12.“刃阔二分许”一句中“许”的意思是
13.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
14.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能表现刨子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2021七下·吉林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里想起了一趟火车
左昡
①当北京的阳光终于有了点春日的暖意,不动声色地晒到我家阳台上那盆萎顿一冬的鸳鸯茉莉上,把那单薄的花瓣照亮起来时,我忽然想起来以前坐一趟火车的事。
②那恰是青春年少的好时候。
③那一年,我18岁,刚上大学,是个寒假。赶上父亲在武汉工作,春节不能回家,我正在初初成人的兴头上,一意孤行地告别母亲,随着节前去探班的父亲同事,硬生生上了从重庆去武汉的绿皮火车。去的路上容易,等到武汉,自然有将我从小宠到大的父亲带着我满武汉地去转,去吃,去玩耍。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我总是尽兴的,即使是冬天,也觉得日日有阳光拥在肩头上。可转眼要过春节,我答应母亲要回去过年,这是她不容触碰的底线。没想到的是,原本计划要和我一道返渝的叔叔因为有事改了主意,我不得不独自踏上返程的火车。
④那是2000年的春运火车,我第一次独自一人的火车之旅。
⑤父亲把我和一张硬座车票一起送上火车。临开车前,他在站台上找车厢门口的列车员借了火抽烟,我坐在车厢里,从车窗远远地望着父亲的身影,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⑥当火车开动起来之后,真实感来了。拥挤不堪的车厢,行李和人仿佛都没了原有的形状,一个座位能挤着坐上三四个人,头上的行李架,脚下的座位底,都塞满了变形的人和变形的行李。我虽然有座位,却被挤得仿佛站在座位上一样,和座位之间的连接只有脚掌那么大一块地方。我的行李离我隔了几重山,想拿件衣服也难如攀高。
⑦当火车行进到夜里时,这种疲惫感到达顶峰。我想我可能要体会到马是怎么站着睡觉了。就在这时,高大的列车员叔叔好像一把火炬照见了我。我不记得他是怎样把我从座位上叫出来,又怎么拎上我的一大包行李,只记得他走在我前面,一路拨开人群,把我带到了补票车厢的列车员工作卡池里。
⑧“小姑娘,你就在这儿待着。”他说。这个四周围着挡板的工作卡池也就四个座位大小,可在人山人海的车厢里,却显得无比宽敞。随后,他扔给我一件铁路职工的大衣,那件大衣之大,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
⑨补票的人来来去去,老火车晃晃悠悠,我在这帐篷底下,安然一夜。半夜想起母亲说过火车上到夜里有小偷,专掏睡着人的口袋。一睁眼,看到身上大衣肩膀上的铁路徽章,再看到四四方方的挡板,又什么也不担心了。
⑩下车时,列车员叔叔让我别跟其他人挤,安安生生等到最后。我终于好意思跟人家道声谢,列车员叔叔摆摆手说:“不用谢。你爸爸送我一条烟,嘱咐我关照你的。”临走了,他又说:“我女儿比你小,刚10岁。”
站台上久候的母亲欢天喜地接到了我。一回首,火车空了,我的第一次独立旅途就此结束。这个春节,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没有父亲在身边的春节。七年以后,我的春节里再没了父亲。
而今,又一个春节已经过去,又一个春天默然降临。我给鸳鸯茉莉浇完水,想着和18岁时的那一趟火车,已经隔了千里万里,而那件有着亮铮铮铁路徽章的大衣,那个从车窗里望见的模模糊糊的身影,也已陪我走过这许多年了。
春光正好,是该出门去旅行了,去多远都行。
2021年3月《新民晚报》有删减
15.本文讲述了第一次独自一人的火车之旅,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有怎样的心灵体会?火车之旅让拥有了哪些优待?
16.请从语言表述角度赏析句子
“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
17.文章第⑩段中列车员叔叔的话“不用谢。你爸爸送我一条烟,嘱咐我关照你的。”和前文哪个情节相照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8.请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春光正好,是该出门去旅行了,去多远都行。”一句的理解。
(2021七下·吉林期中)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9.下列是对《骆驼祥子》的赏析,请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的是现代著名小说家老舍,原名舒庆春。
B.作品通过描写祥子一生中的三起三落最后沦落末路的经历,写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
C.作品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D.作品是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可以说是他一生的记录。
2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在这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文段二:她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后来与他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最后,她因难以忍受苦难生活给她造成的屈辱而自杀了。
①文段二中介绍的是名著中的另一个人物,“她”的名字是▲
②请结合文段一的内容简要分析“他”的性格。
三、写作(50分)
21.(2021七下·吉林期中)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命题作文:《你的样子最美》
⑵半命题作文:我想化作▲
解析解答部分
1.(1)惟解漫天作雪飞
(2)深林人不知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解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惟柝柳园
故解析为:惟解漫天作雪飞深林人不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x;shèn
3.疆;僵
4.C
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形容词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词性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词性的知识,结合词和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汉语字音的识记。袭击:xíjī①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进攻。②突然地、意外地打击。海市蜃楼:hǎishìshènlóu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3.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冻疆:应该写成“冻僵”意思是由于冷冻而引起的麻木,无感觉。
4.本题考查词语词性的理解。
A:极度:副词;B:袭击:动词;D:海市蜃楼:名词。故解析为C。
5.C
比拟;对偶;互文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辨析。A:互文;B:比拟;C:没有使用修辞;D:对偶。故选C。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读已修辞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对修辞手法知识的积累,结合语句进行辨析和判断。
6.B
语言得体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使用。A:垂问: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这里用语自己对老师求教不恰当。C:拙见: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用在别人的身上不恰当。D: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用于对陌生人的称呼不恰当。故选B。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谦敬辞,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辨析。
7.北宋;周敦颐
8.B
9.D
10.围绕“面对身边的恶势力,要守住初心,坚守气节,并且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即可。
11.示例:德馨能居陋室;品高不染淤泥。
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补写对联;一词多义;作家作品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难度不大,平时留心一点即可作答。
(2)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语句的理解。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语句,理解材料的主旨等进行阐述。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对联的运用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对联的知识,进行拟写,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注意平时拟写对联的训练,对文本的概括。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所做,表述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君子形象。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笔直/充分;B:少/少;C:更加/好处;D:应该/适当。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爱莲说》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故选项“托物寓意”的说法错误。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及材料的阅读感悟。结合文本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及文天祥的诗句可知,面对身边的恶势力,要守住初心,坚守气节,并且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据此作答。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为开放性试题,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拟写,注意对联的基本要求,符合题意即可。如:德馨能居陋室品高不染淤泥
12.大约,左右
13.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
14.示例:“露刃秒忽”,说明刨子的刃口露出的部分很少。示例二:“刃阔二分许”,说明刨子的刃口之宽。示例三:“如蜈蚣之足”,说明了刨刀做工精致。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停顿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关键语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刨子是把一寸宽的嵌钢铁片磨得锋利,斜向插入木刨壳中,稍微露出点刃口,用来刨平木料。刨的古名叫做“准”。大的刨子是仰卧露出点刃口的,木料用手拿着在它的刃口上抽削,这种刨叫做推刨,制圆桶的木工经常用到它。平常用的刨子,则在刨身穿上一条横木,像一对翅膀,手执横木往前推。精细的木工还备有起线刨,这种刨子的刃口宽二分。还有一种叫做蜈蚣刨,刨壳上装有十几把小刨刀,好像蜈蚣的足,能把木面刮得极为光滑。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时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注意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这种刨子的刃口宽大约二分。许:大约、左右。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注意句意的理解,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断句的方法进行断句。句意:精细的木工还备有起线刨,这种刨子的刃口宽二分。故断句为: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
1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开头“露刃秒忽”,意为:稍微露出点刃口。即点明了刨子的特点之一:刨子的刃口露出的部分很少,文中“刃阔二分许”,说明刨子的刃口之宽。“如蜈蚣之足”,说明了刨刀做工精致。
15.①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列车员的照顾让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心,人间的温暖。同时也让更深刻的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②给我带到补票车厢的卡池里并给我一件大衣让我休息;让我最后一个下车避免人多拥挤。
1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铁路职工大衣比作帐篷,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在拥挤的火车上大衣给予我的温暖和安全感。突出了列车员对我的照顾,表述了我对列车员的感激之情。
17.①和第⑤段临开车前,爸爸在站台上向列车员借火抽烟的情节相照应。②列车员的话解释了前文父亲“借火抽烟”的真正目的,也解释了在旅途中列车员对我照顾的原因。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也更好的突出了父亲对女儿的惦念,牵挂。
18.“春光”象征着温暖与美好,父亲的爱和列车员的照顾,这种阳光般的美好对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人生之路,无论有怎样的坎坷,都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本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筛选信息。
(2)本道题考查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品味。解答本题的格式:(词)运用了(角度),(表述效果)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或的(情感),取得了的表述效果。
(3)本道题考查文章安排布局的作用。解答本题要紧紧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领悟其中的内涵,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
(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答题时找到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和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来作答。
15.第一问:由第⑤段“临开车前,他在站台上找车厢门口的列车员借了火抽烟”,第⑩段“列车员叔叔摆摆手说:‘不用谢。你爸爸送我一条烟,嘱咐我关照你的。’”可概括出: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由第⑦段“就在这时,高大的列车员叔叔好像一把火炬照见了我”,第⑧段“这个四周围着挡板的工作卡池也就四个座位大小,可在人山人海的车厢里,却显得无比宽敞。随后,他扔给我一件铁路职工的大衣,那件大衣之大,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第⑩段“临走了,他又说:‘我女儿比你小,刚10岁。’”可概括出:列车员的照顾让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心、人间的温暖,同时也让更深刻的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
第二问:由第⑦段“只记得他走在我前面,一路拨开人群,把我带到了补票车厢的列车员工作卡池里”,第⑧段“随后,他扔给我一件铁路职工的大衣,那件大衣之大,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可概括出:列车员给我带到补票车厢的卡池里并给我一件大衣让我休息;由第⑩段“下车时,列车员叔叔让我别跟其他人挤,安安生生等到最后”可概括出:列车员让我最后一个下车避免人多拥挤。
故解析为:①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列车员的照顾让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心、人间的温暖,同时也让更深刻的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②给我带到补票车厢的卡池里并给我一件大衣让我休息;让我最后一个下车避免人多拥挤。
16.“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联系上文可知,将列车员扔来的铁路职工大衣比作帐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在拥挤的火车上,列车员的大衣给予我的温暖和安全感。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列车员对我的照顾,表述了我对列车员的感激之情。
故解析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铁路职工大衣比作帐篷,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在拥挤的火车上大衣给予我的温暖和安全感。突出了列车员对我的照顾,表述了我对列车员的感激之情。
17.第⑩段中列车员叔叔的话“不用谢。你爸爸送我一条烟,嘱咐我关照你的。”与前文第⑤段“临开车前,他在站台上找车厢门口的列车员借了火抽烟”的情节相照应,写明了当时父亲“借火抽烟”的真正目的。同时,列车员的话解释了在旅途中列车员对我照顾的原因。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也更好的突出了父亲对女儿的惦念,牵挂。
故解析为:第⑤段临开车前,爸爸在站台上向列车员借火抽烟的情节相照应。②列车员的话解释了前文父亲“借火抽烟”的真正目的,也解释了在旅途中列车员对我照顾的原因。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也更好的突出了父亲对女儿的惦念,牵挂。
18.“春光正好,是该出门去旅行了,去多远都行。”句中的“春光”象征着温暖与美好,联系文中的内容,该词同时也是象征了父亲的爱和列车员的照顾,这种阳光般的美好对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人生之路,无论有怎样的坎坷,都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故解析为:“春光”象征着温暖与美好,父亲的爱和列车员的照顾,这种阳光般的美好对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人生之路,无论有怎样的坎坷,都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19.C
20.小福子;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解答时要求学生对名著整体感知,对选项进行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选段,正确判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C:《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抄录的文学语言。选项中的表述“南京”错误。故选C。
20.①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的掌握。选段中的“她”指的是小福子,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小福子的经历。文中的主人公祥子与虎妞结婚后住在了一间四合院,四合院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就有二强一家.二强一家共有五人,为二强夫妇、三个儿女--即小福子和两个儿子。二强把小福子二百块钱卖给了一个军官,而在小福子不在家期间,二强因喝多失手将二强嫂打死,军官也弃她而去,她回到家以后,因父亲常年喝酒,两个弟弟眼见着就要饿死,她只好以卖身为生,小福子为了养活她的父亲和两个弟弟,到“白房子"做了妓女,不堪重负,后来她受不了那样的生活,趁人不注意逃出去,在树林上吊死了。②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概括。文段选自《骆驼祥子》,描写祥子拉车的情景,最初的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21.略
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作文一: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这个题目中包含几个关键词语:"你""样子""最美”,在写作时,要把这三个关键要素写明白。"美"是立意点,要歌颂赞美,弘扬正能量。“你"包含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实指,写一个具体的人或客观存在的事物,比如写父母长辈,亲戚朋友,老师或陌生人,各种岗位的人等等,也可以写草木、山水等。“你"还可以虚指,写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等。明确了这一点后,“样子"也就有了具体的范围。“你的样子最美”,什么样子最美呢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对题目展开思考,要写清楚“什么样子最美",如果写人,可以是:微笑、奋斗、改变、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专注、包容、劳动、执勤、弯腰、运动、微笑、唱歌、跳舞、辩论等等;如果写山水草木,可以是:巍峨、奔流、盛开、苍翠、不畏严寒等;如果写国家民族,可以是:崛起、担当、奋进等。明白了“什么样子最美"之后,最关键的是“最美",如何写出美,这是写作的核心。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是,花蕾的含苞待放那是美,小孩子灿烂的笑容也是美,给别人温暖的关怀更是美..……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美好的心灵等,这个命题体现的是一种真与善,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要写出美的表现和美的原因。
在选材上,不仅要体现出生活气息,还要体现出“正气",阅读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奋进感。要有美的语言,但不要通篇堆砌华丽的辞藻,文字简洁流畅即可。要有美的场景,通过细致的描摹,把动人的、感人的场景写出来,这样的画面才会给人以美感。要有美的结构,构思时要有明确的立意和清晰的思路,做到文章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最是真情能动人。触动自己心灵的东西,才能感动他人。要想写出感人的文章,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典型事例,聚焦一个或几个镜头,例如可以写父母收粮晒麦,为了生计辛勤劳动,父母那劳动的样子真美;例如写运动会上,好友克服困难坚持完成长跑,那奔跑的样子真美;又例如街边,从一辆汽车里扔出饮料瓶,小妹妹弯腰捡起来,那弯腰的样子真美等等。写作时注重细节刻画,并注意点面结合,前后呼应,且应适时扣题。
作文二: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以“我想化作______”为题,“化作”意为“化育生成;变成”,横线处应填名词,选择很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内容上,叙述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注意,把握题意,确立好“为什么要化作______”。要思考“化作什么”。化作______的原因确定下来了,但你要化作什么呢?可以先确定好文章的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安排材料,做到既心中有数,又有条有理。尤其要注意记叙、议论和抒情的紧密结合。文章可写记叙文或散文。
作文一: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作文二: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述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验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2021七下·吉林期中)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解析或填写相应选项。
(1)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2),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边塞生活苦寒,环境艰辛,《木兰诗》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此景的诗句是,。
(4)《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而引发的浓浓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1)惟解漫天作雪飞
(2)深林人不知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解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惟柝柳园
故解析为:惟解漫天作雪飞深林人不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1七下·吉林期中)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①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A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B亲密情谊。但是在这C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D海市蜃楼②,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③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疆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袭击②海市蜃楼
3.语句③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4.下列词语的词性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极度——形容词B.袭击——名词
C.白雪皑皑——形容词D.海市蜃楼——代词
2.x;shèn
3.疆;僵
4.C
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形容词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词性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词性的知识,结合词和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汉语字音的识记。袭击:xíjī①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进攻。②突然地、意外地打击。海市蜃楼:hǎishìshènlóu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3.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冻疆:应该写成“冻僵”意思是由于冷冻而引起的麻木,无感觉。
4.本题考查词语词性的理解。
A:极度:副词;B:袭击:动词;D:海市蜃楼:名词。故解析为C。
5.(2021七下·吉林期中)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兰诗》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紫藤萝瀑布》
C.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土地的誓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C
比拟;对偶;互文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辨析。A:互文;B:比拟;C:没有使用修辞;D:对偶。故选C。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读已修辞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对修辞手法知识的积累,结合语句进行辨析和判断。
6.(2021七下·吉林期中)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向老师求教时:有一些问题需要垂问,希望得到帮助。
B.向妈妈道歉时:我此事做的十分不妥,望家母原谅。
C.向同学感谢时:谢谢你的拙见,我受益匪浅。
D.向陌生人问路时:愚兄你好,图书馆怎么走?
B
语言得体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使用。A:垂问: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这里用语自己对老师求教不恰当。C:拙见: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用在别人的身上不恰当。D: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用于对陌生人的称呼不恰当。故选B。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谦敬辞,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辨析。
二、阅读(31分)
(2021七下·吉林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爱莲说》的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理直气壮B.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C.香远益清受益匪浅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9.“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陋室铭》的主题相同,都表现了洁身自好的品质。文章都大量运用描写的表述方式。
B.《爱莲说》中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为了衬托莲的品质,用“菊”来正衬,喻隐士;用“牡丹”来反衬,喻追名逐利的人。
C.《爱莲说》中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中可以看出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功名的世风很盛。
D.《爱莲说》中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托物寓意。
10.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结合本文及下列链接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1.结合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自拟对联(不少于五言)。
上联:
下联:
7.北宋;周敦颐
8.B
9.D
10.围绕“面对身边的恶势力,要守住初心,坚守气节,并且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即可。
11.示例:德馨能居陋室;品高不染淤泥。
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补写对联;一词多义;作家作品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难度不大,平时留心一点即可作答。
(2)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语句的理解。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语句,理解材料的主旨等进行阐述。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对联的运用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对联的知识,进行拟写,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注意平时拟写对联的训练,对文本的概括。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所做,表述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君子形象。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笔直/充分;B:少/少;C:更加/好处;D:应该/适当。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爱莲说》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故选项“托物寓意”的说法错误。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及材料的阅读感悟。结合文本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及文天祥的诗句可知,面对身边的恶势力,要守住初心,坚守气节,并且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据此作答。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为开放性试题,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拟写,注意对联的基本要求,符合题意即可。如:德馨能居陋室品高不染淤泥
(2021七下·吉林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凡刨磨砺嵌钢寸铁,露刃秒忽①,斜出木口之面,所以平木,古名曰“准”。巨者卧准露刃,持木抽削,名曰推刨,圆桶家使之。寻常用者横木为两翅,手执前推。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又刮木使极光者名蜈蚣刨,一木之上,衔十余小刀,如蜈蚣之足。
(节选自《天工开物》)
①秒忽:古代以万分之一寸为一秒,十分之一秒为一忽。秒忽即指很短。
12.“刃阔二分许”一句中“许”的意思是
13.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
14.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能表现刨子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12.大约,左右
13.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
14.示例:“露刃秒忽”,说明刨子的刃口露出的部分很少。示例二:“刃阔二分许”,说明刨子的刃口之宽。示例三:“如蜈蚣之足”,说明了刨刀做工精致。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停顿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关键语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刨子是把一寸宽的嵌钢铁片磨得锋利,斜向插入木刨壳中,稍微露出点刃口,用来刨平木料。刨的古名叫做“准”。大的刨子是仰卧露出点刃口的,木料用手拿着在它的刃口上抽削,这种刨叫做推刨,制圆桶的木工经常用到它。平常用的刨子,则在刨身穿上一条横木,像一对翅膀,手执横木往前推。精细的木工还备有起线刨,这种刨子的刃口宽二分。还有一种叫做蜈蚣刨,刨壳上装有十几把小刨刀,好像蜈蚣的足,能把木面刮得极为光滑。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时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注意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句意:这种刨子的刃口宽大约二分。许:大约、左右。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注意句意的理解,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断句的方法进行断句。句意:精细的木工还备有起线刨,这种刨子的刃口宽二分。故断句为: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
1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开头“露刃秒忽”,意为:稍微露出点刃口。即点明了刨子的特点之一:刨子的刃口露出的部分很少,文中“刃阔二分许”,说明刨子的刃口之宽。“如蜈蚣之足”,说明了刨刀做工精致。
(2021七下·吉林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里想起了一趟火车
左昡
①当北京的阳光终于有了点春日的暖意,不动声色地晒到我家阳台上那盆萎顿一冬的鸳鸯茉莉上,把那单薄的花瓣照亮起来时,我忽然想起来以前坐一趟火车的事。
②那恰是青春年少的好时候。
③那一年,我18岁,刚上大学,是个寒假。赶上父亲在武汉工作,春节不能回家,我正在初初成人的兴头上,一意孤行地告别母亲,随着节前去探班的父亲同事,硬生生上了从重庆去武汉的绿皮火车。去的路上容易,等到武汉,自然有将我从小宠到大的父亲带着我满武汉地去转,去吃,去玩耍。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我总是尽兴的,即使是冬天,也觉得日日有阳光拥在肩头上。可转眼要过春节,我答应母亲要回去过年,这是她不容触碰的底线。没想到的是,原本计划要和我一道返渝的叔叔因为有事改了主意,我不得不独自踏上返程的火车。
④那是2000年的春运火车,我第一次独自一人的火车之旅。
⑤父亲把我和一张硬座车票一起送上火车。临开车前,他在站台上找车厢门口的列车员借了火抽烟,我坐在车厢里,从车窗远远地望着父亲的身影,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⑥当火车开动起来之后,真实感来了。拥挤不堪的车厢,行李和人仿佛都没了原有的形状,一个座位能挤着坐上三四个人,头上的行李架,脚下的座位底,都塞满了变形的人和变形的行李。我虽然有座位,却被挤得仿佛站在座位上一样,和座位之间的连接只有脚掌那么大一块地方。我的行李离我隔了几重山,想拿件衣服也难如攀高。
⑦当火车行进到夜里时,这种疲惫感到达顶峰。我想我可能要体会到马是怎么站着睡觉了。就在这时,高大的列车员叔叔好像一把火炬照见了我。我不记得他是怎样把我从座位上叫出来,又怎么拎上我的一大包行李,只记得他走在我前面,一路拨开人群,把我带到了补票车厢的列车员工作卡池里。
⑧“小姑娘,你就在这儿待着。”他说。这个四周围着挡板的工作卡池也就四个座位大小,可在人山人海的车厢里,却显得无比宽敞。随后,他扔给我一件铁路职工的大衣,那件大衣之大,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
⑨补票的人来来去去,老火车晃晃悠悠,我在这帐篷底下,安然一夜。半夜想起母亲说过火车上到夜里有小偷,专掏睡着人的口袋。一睁眼,看到身上大衣肩膀上的铁路徽章,再看到四四方方的挡板,又什么也不担心了。
⑩下车时,列车员叔叔让我别跟其他人挤,安安生生等到最后。我终于好意思跟人家道声谢,列车员叔叔摆摆手说:“不用谢。你爸爸送我一条烟,嘱咐我关照你的。”临走了,他又说:“我女儿比你小,刚10岁。”
站台上久候的母亲欢天喜地接到了我。一回首,火车空了,我的第一次独立旅途就此结束。这个春节,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没有父亲在身边的春节。七年以后,我的春节里再没了父亲。
而今,又一个春节已经过去,又一个春天默然降临。我给鸳鸯茉莉浇完水,想着和18岁时的那一趟火车,已经隔了千里万里,而那件有着亮铮铮铁路徽章的大衣,那个从车窗里望见的模模糊糊的身影,也已陪我走过这许多年了。
春光正好,是该出门去旅行了,去多远都行。
2021年3月《新民晚报》有删减
15.本文讲述了第一次独自一人的火车之旅,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有怎样的心灵体会?火车之旅让拥有了哪些优待?
16.请从语言表述角度赏析句子
“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
17.文章第⑩段中列车员叔叔的话“不用谢。你爸爸送我一条烟,嘱咐我关照你的。”和前文哪个情节相照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8.请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春光正好,是该出门去旅行了,去多远都行。”一句的理解。
15.①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列车员的照顾让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心,人间的温暖。同时也让更深刻的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②给我带到补票车厢的卡池里并给我一件大衣让我休息;让我最后一个下车避免人多拥挤。
1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铁路职工大衣比作帐篷,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在拥挤的火车上大衣给予我的温暖和安全感。突出了列车员对我的照顾,表述了我对列车员的感激之情。
17.①和第⑤段临开车前,爸爸在站台上向列车员借火抽烟的情节相照应。②列车员的话解释了前文父亲“借火抽烟”的真正目的,也解释了在旅途中列车员对我照顾的原因。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也更好的突出了父亲对女儿的惦念,牵挂。
18.“春光”象征着温暖与美好,父亲的爱和列车员的照顾,这种阳光般的美好对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人生之路,无论有怎样的坎坷,都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1)本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筛选信息。
(2)本道题考查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品味。解答本题的格式:(词)运用了(角度),(表述效果)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或的(情感),取得了的表述效果。
(3)本道题考查文章安排布局的作用。解答本题要紧紧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领悟其中的内涵,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
(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答题时找到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和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来作答。
15.第一问:由第⑤段“临开车前,他在站台上找车厢门口的列车员借了火抽烟”,第⑩段“列车员叔叔摆摆手说:‘不用谢。你爸爸送我一条烟,嘱咐我关照你的。’”可概括出: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由第⑦段“就在这时,高大的列车员叔叔好像一把火炬照见了我”,第⑧段“这个四周围着挡板的工作卡池也就四个座位大小,可在人山人海的车厢里,却显得无比宽敞。随后,他扔给我一件铁路职工的大衣,那件大衣之大,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第⑩段“临走了,他又说:‘我女儿比你小,刚10岁。’”可概括出:列车员的照顾让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心、人间的温暖,同时也让更深刻的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
第二问:由第⑦段“只记得他走在我前面,一路拨开人群,把我带到了补票车厢的列车员工作卡池里”,第⑧段“随后,他扔给我一件铁路职工的大衣,那件大衣之大,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可概括出:列车员给我带到补票车厢的卡池里并给我一件大衣让我休息;由第⑩段“下车时,列车员叔叔让我别跟其他人挤,安安生生等到最后”可概括出:列车员让我最后一个下车避免人多拥挤。
故解析为:①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列车员的照顾让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心、人间的温暖,同时也让更深刻的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②给我带到补票车厢的卡池里并给我一件大衣让我休息;让我最后一个下车避免人多拥挤。
16.“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疑是给我盖了一个帐篷。”联系上文可知,将列车员扔来的铁路职工大衣比作帐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在拥挤的火车上,列车员的大衣给予我的温暖和安全感。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列车员对我的照顾,表述了我对列车员的感激之情。
故解析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铁路职工大衣比作帐篷,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在拥挤的火车上大衣给予我的温暖和安全感。突出了列车员对我的照顾,表述了我对列车员的感激之情。
17.第⑩段中列车员叔叔的话“不用谢。你爸爸送我一条烟,嘱咐我关照你的。”与前文第⑤段“临开车前,他在站台上找车厢门口的列车员借了火抽烟”的情节相照应,写明了当时父亲“借火抽烟”的真正目的。同时,列车员的话解释了在旅途中列车员对我照顾的原因。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也更好的突出了父亲对女儿的惦念,牵挂。
故解析为:第⑤段临开车前,爸爸在站台上向列车员借火抽烟的情节相照应。②列车员的话解释了前文父亲“借火抽烟”的真正目的,也解释了在旅途中列车员对我照顾的原因。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也更好的突出了父亲对女儿的惦念,牵挂。
18.“春光正好,是该出门去旅行了,去多远都行。”句中的“春光”象征着温暖与美好,联系文中的内容,该词同时也是象征了父亲的爱和列车员的照顾,这种阳光般的美好对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人生之路,无论有怎样的坎坷,都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故解析为:“春光”象征着温暖与美好,父亲的爱和列车员的照顾,这种阳光般的美好对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人生之路,无论有怎样的坎坷,都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2021七下·吉林期中)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9.下列是对《骆驼祥子》的赏析,请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的是现代著名小说家老舍,原名舒庆春。
B.作品通过描写祥子一生中的三起三落最后沦落末路的经历,写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
C.作品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D.作品是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可以说是他一生的记录。
2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在这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文段二:她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后来与他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最后,她因难以忍受苦难生活给她造成的屈辱而自杀了。
①文段二中介绍的是名著中的另一个人物,“她”的名字是▲
②请结合文段一的内容简要分析“他”的性格。
19.C
20.小福子;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然科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基础医学概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医学检验师考试试卷及答案对比
- 应用统计入门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年级英语试题二模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试卷及答案
-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白旗中学2025年初三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怀仁一中2025届高三.十三校联考.第一次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工业废水处理药剂租赁及环保监管服务合同
- 工业级材料扭转试验机租赁与设备定期检修合同
- 拼多多民事起诉状模板
- 2023年浙江大学强基计划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
- 轻度运动损伤的自我处理
- 2023年高中音乐课件春游(合唱)
- 热焓表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 地下室长螺旋引孔施工方案完整
- GB/T 20019-2005热喷涂热喷涂设备的验收检查
- 不良资产尽职调查清单
- 国开电大应用写作形考任务6答案
- 《欧洲西部》课件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