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老人再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探析7000字】_第1页
【低龄老人再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探析7000字】_第2页
【低龄老人再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探析7000字】_第3页
【低龄老人再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探析7000字】_第4页
【低龄老人再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探析7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龄老人再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目录TOC\o"1-2"\h\u6693低龄老人再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79581样本分布 2263582低龄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描述性统计分析 3159812.1女性老年人再就业的动因分析 3207862.2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566743女性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logistic回归分析 955933.1模型构建 9208643.2实证结果分析 11女性老年人作为当今多元化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也会存在多方考量,比如说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对再就业就会存在不同的看法。除此之外,经济水平以及其对工作经验地掌握都会影响到其是否决定再次进入工作岗位。因此,综合多方面考量,本文选择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考察其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这其中,个人因素包括了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和技能特长,家庭因素包括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技能特长,社会因素包括就业歧视,社会氛围和社会保障,最终初步搭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为了深入了解成都市女性老年人对女性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看法以及影响女性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笔者在成都市人民公园实地走访及采访成都市的女性老年人,实际收回的样本为326份。获取了关于女性老年人对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第一手资料之后,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做了详细统计和分析说明。在问卷调查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是统计软件SPSS25.0,首先对样本的调查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以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来测算选取的影响因素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是否存在显著性。1样本分布表1样本个人信息情况的统计与分布情况频数百分比年龄55-59岁14745.160-64岁8927.365-69岁7021.570-74岁154.675岁以上51.5婚姻状况已婚19158.6未婚61.8离异6720.6分居5015.3丧偶123.7身体状况良好15346.9一般11033.7有慢性疾病或有比较严重的疾病6319.3文化程度不识字72.1小学及以下206.1初中,中专及高中14042.9大专及职业技校11836.2本科及以上4112.6居住情况独居7121.8老年夫妇同住11635.6与子女和孙辈同住13944.6工作状态在职175.2退休27484.0退休后再就业278.3一直无业82.5退休前职业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5316.3国有企业6820.9民营企业9930.4个体经营者8626.4农民103.1无业92.8其他10.3从老年人年龄上来看,年龄人数最多的是“55-59岁”,约占比45.1(共有147人);在326个样本中,60岁与64岁之间和65岁到69岁之间的受调查人数较多,分别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7.3%和21.5%;此外,年龄处于70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人数较少,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1%。在此次抽样调查中,调查对象大多为55-69岁的女性老年人,符合此次调查低龄女性老年人的主题需求。此次调查的女性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中专及高中”和“大专及职业技校”,约占比79.1%(共有258人);人数次之的是“本科及以上”,约占比12.6%(共有41人)。此次调查只选取了成都市区的女性老年人,可以看出城市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主要集中在初中水平或职业技校,这也是此次研究数据的可能缺乏代表性的表现之一。从老年人婚姻状况的角度分析,婚姻状况人数最多的是“已婚”,约占比58.6%(共有191人);被调查者婚姻状况人数次之的是“离异”和“分居”,约占比20.6%(共有67人)和15.3%(50人);丧偶和未婚的人数不多。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来看,自我评价身体良好的占大多数,占总人数的46.9%,共153人,其次是自评为身体一般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33.7%,共110人,患慢性疾病或较严重疾病的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19.3%,共63人,可以看出,在此次调查中的女性老年人普遍身体较好,其中一部分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年龄普遍较年轻,且调查在街头进行,出来游玩的女性老年人很少有患严重疾病的。从老年人的居住情况来看,与子女和孙辈同住的占大多数,占总人数的44.6%,共139人,其次是老年夫妇同住,占比35.6%,共116人,独居女性老年人数最少,占比21.8%,共71人。从老年人的工作状态上看,退休占绝大多数,占比84%,一直在职或退休后再就业或一直无业的老年人人数不多。从老年人退休前的职业来看,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占比最多,分别是30.4%和26.4%,其次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农民和无业的女性老年人最少,这也体现了此次调查集中在城市地区的特点。2低龄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描述性统计分析2.1女性老年人再就业的动因分析在进行老年人选择再就业以及拒绝再就业的动因分析时,由于涉及到调查问卷中出现的多个问题,为利于在下文中进行比对,特此规范下文中的表述:调查取样的326份数据表述为总样本;在326份数据中针对“老年人退休后愿意再次从事工作”这一问题选择肯定答案的182份,将此182份调查问卷称为“182人”样本;选择否定答案的有144份,将此144份调查问卷称为“144人样本”。因此,问卷中关于“老年人退休后愿意再次从事工作的理由”这一问题的选择针对的对象便是总样本中已经选择了愿意从事退休后继续从事工作的“182人样本。在“182人样本”中,关于成都市老年人退休后愿意再从事工作的理由的调查中,其中被调查成都市老年人退休后愿意再从事工作的理由为“增加收入”的人数最多,约占比16.5%(共有68人),那么,成都市老年人退休后愿意再从事工作的理由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增加收入>充实老年生活>兴趣爱好>奉献社会>周围人的影响>其他>发挥个人作用,提升自我价值,本文认为老年人在面临再就业的选择时,考虑更多的是获取经济回报以达到改善生活的需求。个案数百分比愿意再就业的原因增加收入6816.5%充实老年生活6515.7%发挥个人作用,提升自我价值5212.6%兴趣爱好6215.0%周围人的影响5613.6%奉献社会5713.8%其他5312.8%在326份调查问卷中针对“老年人退休后愿意再次从事工作”这一问题选择了否定答案,即退休后不愿意再次从事工作,则只需从本道问题跳至问卷中的第19题进行作答。问卷中的第19题是:“您拒绝再次从事工作的理由”。由于该问题设置为多项选择,为后续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显著性地检验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效果,成都市老年人退休后不愿再从事工作的理由如下表所示。个案数百分比不愿意再就业的原因家人不支持4912.1%回归家庭,照顾家人5112.6%安享晚年6415.8%身体状况379.2%缺乏合适的工作岗位4410.9%不知道怎么找工作4611.4%就业歧视368.9%缺乏社会保障4210.4%其他358.7%成都市老年人退休后不愿意再从事工作的理由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安享晚年>回归家庭,照顾家人>家人不支持>不知道怎么找工作>缺乏社会保障>身体状况>其他。其中被调查老年人退休后不愿意再从事工作的理由为“安享晚年生活”的人数最多,约占比15.8%%,可以说,“144人样本”中有50%的人认为老年人退休后就应该和工作没有关系了,退休即意味着工作时间地终结,从此与工作划出分界线。也就是说,老年人对再就业的观念仍存在曲解。其次的理由是“回归家庭,照顾家人”,“回归家庭,照顾家人”更多是帮助子女照顾家庭”,这可以归类为家庭因素。受传统观念和社地影响,老年人退休后帮助自己的子女照顾其家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不仅仅局限于成都市,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出现。再者,随着社会生活压力地增大,年轻人往往无法在家庭和工作中做好均衡,因此,老年人退休后自然而然便承担起帮助自己的子女照顾其家庭的功能。所以“家人不支持”排在第三,排在第四的选项是“不知道怎么找工作”,这可以归类为工作渠道受阻。在寻找工作的问题上,老年人在信息获取和渠道开拓获取方面居于弱势地位,就业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导致老年人再就业受阻。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更难以找到工作所以对再就业持否定态度。2.2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交叉列联表分析在关于老年人退休后是否会再就业的问题选择上,总样本中选择愿意再就业的有182人,选择不愿意再就业的有144人,如下表所示。表5.是否愿意再就业频率百分比是18255.8否14444.2总计326100.02.2.1年龄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在调研中,针对55岁以上的老年人考察不同年龄段对其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如表3-9所示。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越小,这说明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与其年龄成反比。而且,据调查结果显示,55~59岁的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明显高出其他年龄层级的老年人,说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较高。本文认为低龄老年人之所以有较高的再就业意愿是因为这部分群体健康状况较好,且对退休生活还不够适应,希望在工作岗位中实现价值,因此愿意再就业。年龄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是否愿意再就业总计是否年龄55-59岁876014759.2%40.8%100.0%47.8%41.7%45.1%60-64岁50398956.2%43.8%100.0%27.5%27.1%27.3%65-69岁45257064.3%35.7%100.0%24.7%17.4%21.5%70-74岁015150.0%100.0%100.0%0.0%10.4%4.6%75岁以上0550.0%100.0%100.0%0.0%3.5%1.5%总8%44.2%100.0%100.0%100.0%100.0%2.2.2受教育程度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本文将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不同教育程度的老年人表现的再就业意愿有所差异,详见表3-10。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老年人退休后是否愿意再次从事工作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上述的分析结果可得,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相比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其退休后再次从事工作的意愿明显更高。受教育程度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9.是否愿意再就业?总计是否受教育程度不识字0770.0%100.0%100.0%0.0%4.9%2.1%小学及以下10102050.0%50.0%100.0%5.5%6.9%6.1%初中,中专及高中707014050.0%50.0%100.0%38.5%48.6%42.9%大专及职业技校744411862.7%37.3%100.0%40.7%30.6%36.2%本科及以上28134168.3%31.7%100.0%15.4%9.0%12.6%总8%44.2%100.0%100.0%100.0%100.0%2.2.3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从表3-13中显示的调查数据中可知,在总样本中,身体状态处在健康范围内的老年人愿意再就业的比率达到58%,而身体状态处在基本健康范围内的老年人愿意再就业的比率也达到52.7%,这说明基本健康的老年人选择愿意再就业的频率达到74%,而身体状态不健康的老年人对再就业的意识很淡薄,通过调查发现,只有极少部分老年人在身体不健康的状态下选择工作,其中影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健康状况对老年人选择再就业的仍然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健康状况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是否愿意再就业总计是否健康状况良好906315358.8%41.2%100.0%49.5%43.8%46.9%一般585211052.7%47.3%100.0%31.9%36.1%33.7%有慢性疾病或有比较严重的疾病34296354.0%46.0%100.0%18.7%20.1%19.3%总8%44.2%100.0%100.0%100.0%100.0%2.2.4家庭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如表3-8所示。此次调查中,69.9%的女性老年人填写了需要照顾家庭,在需要照顾家庭的女性老年人中,79.2%表示不愿意再就业,相反,大部分不需要照顾家庭的女性老年人表示愿意再就业。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多负责外出工作,男性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女性在照顾家庭上比男性更有优势,而且,随着目前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女性退休后便开始帮助子女照顾他们的小孩,因此这部分女性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较低。家庭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是否愿意再就业总计是否是否需要照顾家庭是6316522820.8%79.2%100.0%51.1%93.8%69.9%否8999890.8%9.2%100.0%48.9%6.3%30.1%总8%44.2%100.0%100.0%100.0%100.0%2.2.5经济状况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本文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分为良好,一般和困难这三个不同的等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总样本中,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主要为良好情况,如表所示。从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来看,大部分老年人在经济状况不好时会选择再就业以缓解经济压力,改善经济状况。但同时也存在部分老年人在经济状况较好的条件下,其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也不错,能够支持其再就业,但这部分老年人再就业时可能并不是为了获得经济回报,而是为了充实生活发挥价值,而经济状况属于困难等级的老年人其身体条件同样不占优势,这又会导致其再就业意愿减退。因此,经济因素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要考虑综合方面的影响。经济状况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是否愿意再就业总计是否经济状况良好5912318232%68%100.0%9.5%20.4%29.9%一般585211052.7%47.3%100.0%31.9%36.1%33.7%困难5946393%7%100.0%18.7%20.1%19.3%总8%44.2%100.0%100.0%100.0%100.0%2.2.6政策环境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对于“是否认为政策环境对女性老年人友好”这一问题,填写“是”和“否”的人数差别不大,认为政策环境对女性老年人不友好的人数为137人,稍多于认为政策环境对女性老年人没有不友好的人数,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无所谓,三种回答的老年人中,显现出来的就业意愿差别并不大,可以看出政策环境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政策环境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是否愿意再就业总计是否是否认为政策环境对女性老年人友好是574410156.4%43.6%100.0%31.3%30.6%31.0%否776013756.2%43.8%100.0%42.3%41.7%42.0%无所谓48408854.5%45.5%100.0%26.4%27.8%27.0%总8%44.2%100.0%100.0%100.0%100.0%3女性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logistic回归分析3.1模型构建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某个概率作为方程的因变量估计值取值范围为0-1,而方程右边取值范围是无穷大或者无穷小。结合统计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笔者将成都市女性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转化成了统计学模型,在运用计算机和SPSS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作出了定义,将其中的相关变量情况如表所示。变量名称变量定义均值再就业意愿有=1182无=0144年龄55-59岁=114760-64岁=28965-69岁=37070-74岁=41575岁以上=55健康状况良好=1153一般=2110有慢性疾病或有比较严重的疾病=363受教育程度不识字=17小学及以下=220初中,中专及高中=3140大专及职业技校=4118本科及以上=541经济状况良好=1182一般=2110困难=363是否需要照顾家庭是=1228否=298是否认为政策环境友好是=1101不是=2137无所谓=388模型中因变量的编码初始值内部值无0有1由表可知,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否”在模型中的编码为0;而“是”在模型中的编码为:1。因此,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Prob模型定义了被解释变量为:再就业意愿,解释变量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需要照顾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认为政策环境友好分别对应X1-X6。3.2实证结果分析3.2.1显著性检验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如表3-17所示。步进概率设置为进入概率为0.05,删除概率为0.10,经“向后:条件”法筛选自变量后,模型中的自变量只剩下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技能特长。其中,“年龄”的显著性为0.000,“受教育程度”的显著性为0.021,“健康状况”的显著性为0.004以及“技能特长”的显著性为0.017,这4个变量的s显著性均小于0.05,这意味着这4个变量进入到了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的检验。也就是说在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家庭对其再就业意愿有显著性地影响,而另外2个变量:“经济状况”、“政策”的显著性分别为0.945和0.313,均大于0.05,说明这2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的检验,因此,未能进入到模型中,如表3-17所示。系数标准差检验统计量自由度显著性期望X10.0310.4460.00510.9451.031X2-1.0830.22223.774102.954X30.8670.3765.30710.0212.38X41.220.4428.44610.0043.388X50.3710.5723.42010.0170.69X60.3730.3681.01810.3131.456常量-8.3791.79021.91810.0000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年龄”变量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显著性5%,其系数为负值,这表明年龄对“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其影响系数为-1.083,这表明成都市老年人的年龄越高,那么该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意愿越小,这表示成都市老年人愿意考虑再就业的年龄段集中在65-75岁的低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变量的显著性为0.002,小于显著性5%,进入到模型中,其系数为正说明在成都市女性老年人中文化程度越高,对再就业的意愿越强烈,对再就业持支持态度,这和上述交叉表分析的结果保持一致性。“健康状况”变量的显著性为0.004,小于显著性5%,其影响系数为1.220,说明健康状况对成都市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具有正向作用,也就是说老年人越健康,退休后再投入到社会中的可能性越大,能够被开发的人力资源也越丰富。“家庭”变量的显著性为0.017,同样比显著性5%要小,因此,进入到模型中,其系数为0.371,与老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