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合集合的概念集合用於把對象組織在一起,通常一個集合中的元素都有相似的性質.集合不能精確定義.集合可以描述為:一個集合把世間萬物分成兩類,一些對象屬於該集合,是組成這個集合的成員,另一些對象不屬於該集合.可以說,由於一個集合的存在,世上的對象可分辨地分成兩類,世上任一對象或屬於該集合或不屬於該集合,二者必居其一,也只居其一.表示集合的描述法我們用第一章的知識作為工具來描述和研究集合.集合描述法S={a|P(a)},其中a在全總個體域中變化;P(a)是謂詞,其含義是:a
S
當且僅當
P(a)是真.採用集合描述法是使用謂詞演算工具的基礎.集合包含關係的性質①(外延公理)
對任意集合A和B都有A=B
當且僅當
AB∧BA特別AA②(傳遞性)
對任意集合A,B和C都有AB∧BC
AC③
對任意集合A都有
A和AU全集與空集的概念為方便起見,我們所討論的全部集合和元素是限於某一論述域中.即使這個論述域有時沒有明確地指出,但表示集合元素的變元只能在該域中取值.此論述域常用U表示,並稱為全集.沒有元素的集合稱為空集,記為
.由定義知:對任意集合A成立AA;AU;A;.全集與空集在本章中起重要作用,要求掌握它們的基本性質.注意區分關係
與
表示集合的元素與集合本身的從屬關係
表示兩個集合之間的包含關係.
例如對於集合
A={a,b,c},{a}是
A
的子集表示為{a}
A;
a
是
A
的元素表示為
a
A.注意:不要寫成{a}
A
或
a
A.
{a}a,但
a
{a}.
{}是一元集,而不是空集;|{}|=1;|
|=0.
集合之間的相等關係等價於互為子集合.習題2.1#9:若A,B,C都是集合且A
B
和
B
C,A
C
可能嗎?A
C常真嗎?解
A
C可能,例如,對任意集合
A;B={A,{0}};C={A,B}有
A
B,B
C
和
A
C.A
C不常真,例如:A=;B={
,0};C={1,B}有
A
B
和
B
C,但
AC.注:
是可傳遞的;而不是可傳遞的.習題2.1#10(b):A,B,C都是集合,(A
B∧B
C)AC不成立證:舉反例證明,令A={0};B={{0}};C={{0}}.則
A
B∧B
C,但
A
C,即(A
B∧B
C)
AC不成立.(注:B=C,但
B
C)§2.1的作業佈置#1(c);#2(b),(d);#4提示:先給出各集合所含元素後再回答.#10(a);#13(a),(b),(c),(d),(e),(f).羅素悖(bei)論在命題定義時,某些‘自稱謂’的陳述句可能產生自相矛盾的結論.例如,某人說:‘我正在說謊’(另例見習題2.1#8).為簡單起見,不列入我們討論範圍.在集合定義時存在類似的現象.羅素給出下列經典例子:S={A|A
A}這個定義不滿足“世上任一對象或屬於或不屬於該集合
S,二者必居其一”的要求.因為,考慮
S
自身時,若
SS,則由
S
的定義有
S
S,這顯然矛盾;若
S
S,則由
S
的定義有
SS,也得出矛盾.集合上的運算設A,B為全總個體域
U
任意子集,x為
U
中元素①A
和
B
的並是下列集合
A∪B={x|xA∨xB};②A
和
B
的交是下列集合
A∩B={x|xA∧xB};A
和
B
稱為是不相交的,如果
A∩B=.③A
和
B
的差是下列集合
A-B={x|xA∧x
B}.
集合的並,交和差運算的文氏圖ABA並BABA-BABA交B注意集合運算與邏輯運算的對應關係令A,B為全集U的任意子集;令A(x)
xA;B(x)
xB,T(x)
xU;F(x)
x,則
A∪B={x|A(x)∨B(x)};
A∩B={x|A(x)∧B(x)};x
A
¬A(x);A-B={x|A(x)∧¬B(x)},U-A={x|¬A(x)};A
B
x(xA
xB);xT(x)為真,xF(x)為假(U,分別對應於永真,永假命題T,F).用謂詞演算證明集合論公式例1:A∪B={x|A(x)∨B(x)}={x|B(x)∨A(x)}=B∪A.例2:A∩A={x|A(x)∧A(x)}={x|A(x)}=A§2.2的作業佈置#1(b),(c),(d);#2(a),(c);#4(a)(i);#6(b);#11(a);#12(d),(e)#18(c).§2.2#6(a):若
CA
且
CB,則
C
A∪B證:(CA)∧(CB)
x(xA
xC)∧x(xB
xC)
x(¬(xA)∨(xC))∧x(¬(xB)∨(xC))
x((¬(xA)∧¬(xB))∨(xC))
量詞分配形式,分配律
x((¬((xA)∨(xB))∨(xC))摩根
x(x(A∪B)
xC)
C
A∪B注:此結論的意義是:A∪B是同時包含
A和
B
的最小集合.另證:已知(CA)∧(CB)
即
x(xA
xC)∧
x(xB
xC)∵xA∪B(xA)∨(xB)xC∴
x(x(A∪B)
xC)
C
A∪B得證(CA)∧(CB)
CA∪B並、交、差運算的性質祥見定理2.2-1,2.2-2和
2.2-3.這些性質對應於第一章有關∧,∨和¬
的性質.用謂詞演算證明集合論公式定理2.2-3(k):
A
B
A∪B=B.證:
若
A
B,則對任意
x,
xA
xB.
∴對任意
x,
xA∪B
xB,即A∪BB.另一方面,由(i)B
A∪B.得證
A∪B=B.集合A的補運算,記為AU-AAUAAA的補U集合補運算的性質①A=U-A={x|¬A(x)};(A)=A.¬¬A(x)=A(x)②A∪A=U,A∩A=.證A∪A={x|A(x)∨¬A(x)}={x|T(x)}=U.A(x)∨¬A(x)T(x)③A存在而且唯一.
(由①及¬A(x)唯一推出)④
=U,U=.
(由¬F=T或¬T=F推出)⑤(A∪B)=A∩B;(A∩B)=A∪B.
用摩根律:
¬(A(x)∨B(x))=¬A(x)∧¬B(x)⑥A∩B=A-B.(A-B={x|A(x)∧¬B(x)}=A∩B
)習題2.2
#11(b)
對任意集合A,B,證明:A∪(B-A)=A∪B解:A∪(B-A)=A∪(B∩A)=(A∪B)∩(A∪A
)
分配律
=(A∪B)∩U排中律
=A∪B同一律集合的並和交運算的擴張①設D是一個集合,如果給定D的任一元素d,就能確定一個集合
Ad,那麽d叫做
Ad的索引,C={Ad|dD}叫做集合的加索引搜集,而D叫做索引集.②設C為加索引搜集,C的成員的並∪S
CS={x|
S(S
C∧xS}可表示為:∪dD
Ad={x|
d(d
D∧xAd}.③如果,C≠,C的成員的交∩S
CS={x|
S(S
C
xS}可表示為:
∩dDAd={x|
d(d
D
xAd}.集合並和交運算擴張的例①C={Ad|d{1,…,n}}={A1,…,An},則
C
的成員的並∪S
CS
可以表示為:∪1≤d≤n
Ad
或A1∪…∪An②C={Ad|dN={0,1,2,…}}={A0,A1,A2,…},則
C
的成員的交∩S
CS
可以表示為:∩d
NAd
或A0∩A1∩A2∩…注:C={Ad|dR},則
C
的成員的交表為∩d
R
Ad
不能列舉習題2.2#17
證明下列分配律的推廣:B∩(∪S
C
S)=∪S
C
(B∩S)解:x
B∩(∪S
CS)
(xB)∧(x
∪S
CS)
(xB)∧S(SC∧xS)
S(xB∧SC∧xS)轄域擴張
S(SC∧x(B∩S)
交換結合
x∪S
C(B∩S)同理可證:摩根定理的推廣(#16).習題1.6作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11(a)
如果xy=0,那麼x=0或y=0xy(P(x,y,0)E(x,0)∨E(y,0))#11(c)
如果y=1,則對一切x,xy=x
y(E(y,1)
xP(x,y,x))
#11(i)x=y和x<y不能同時出現
¬(xy(E(x,y)∧G(y,x))xy¬(E(x,y)∧G(y,x))#15(f):有某個質數其平方和是偶數
x(P(x)∧E(x2))習題1.7#3證明:
P(x)∧xQ(x)x(P(x)∧Q(x))解:P(x)∧xQ(x)P(x)∧Q(x)
Q1x(P(x)∧Q(x))Q2個別錯誤解:P(x)∧xQ(x)xP(x)∧xQ(x)?
x(P(x)∧Q(x))用反了
(見p43量詞分配形式③)習題1.8#7證明:
苏格拉底论证是有效的解:設M(x):x是人,D(x):x是要死的,
個體常元a:蘇格拉底要證:x(M(x)D(x))∧M(a)D(a)
步驟斷言根據
.
1x(M(x)D(x))P2M(a)D(a)T,1,US3M(a)
P4D(a)T,2,3,假言推理習題1.8#8(b)證明:
x(P(x)∧Q(x))xP(x)無效解:舉反例設論述域:{1,2},P(x):x為偶數,Q(x):x為質數,則
x(P(x)∧Q(x))為真,xP(x)P(1)∧P(2)為假,x(P(x)∧Q(x))xP(x)無效錯解:1x(P(x)∧Q(x))P
2P(y)∧Q(y)T,1,ES
3P(y)T,2,簡化式
4
xP(x)T,3,UG?兩集合的環和(對稱差)兩集合的環和(對稱差)定義為下列集合:A
B={x|(A(x)∧¬B(x))∨(B(x)∧¬A(x))}
=(A∩B)∪(B∩A)
=(A-B)∪(B-A)=(A∪B)∩(A
∪B
)
分配律等
=(A∪B)∩(A∩B)
摩根律
=(A∪B)
(A∩B)其中,謂詞
A(x)的含義是:
xA.對稱差的文氏圖ABA與B的對稱差A
B=(A
B)∪(B
A)=(A∪B)
(A∩B)A∩B兩集合環和的(對稱差)性質①A
B=(A∪B)-(A∩B)
=(A∪B)∩(A∩B)=(A∪B)∩(A’∪B’)②A
B=BA;AA=(A∪A)-(A∩A)=;
A
B
=(A’∪B’)∩(A∪B)=A
B③(A
B)C=A
(BC)結合律④C∩(A
B)=(C∩A)(C∩B)
分配律注意:不同於所列出的公式未必成立.A(BC),(A
B)C的文氏圖ABC
都是由屬於三集中的任意兩個而不屬於所有三個的一切元素組成.習題2.2#20(c)
A,B,C是任意集合,證明:C
∩(A
B)=(C∩A)
(C∩B)解:C∩(AB)=C∩(A∪B)∩(A
∪B
)=(A∪B)∩(C∩(A
∪B
))
交換,結合律
=(A∪B)∩(C∩(C’∪A
∪B
))
分配律,C∩C’=
及同一律
=(C∩(A∪B))∩((C’∪A
)∪(C’∪B
))=((C∩A)∪(C∩B))∩((C∩A)∪(C∩B))
=(C∩A)
(C∩B)集合A的冪集
集合A的冪集
(A)是A所有子集的集合:(A)={B|BA}.
例:三元集
A={1,2,3}的冪集
(A)是{,{1},{2},{3},{1,2},{1,3},{2,3},{1,2,3}}={S000,S100,S010,S001,S110,S101,S011,S111}(A)與所有3位二進位數的集合:{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的元素間存在一一對應關係,故其元素共有
23=8
個.n元集冪集與n位二進位數集一一對應(A)的元素的表示.考慮3元集
A={a1,a2,a3},則
(A)={sijk|i,j,k{0,1}},
這裏,ausijk,當且僅當sijk的第u個腳標為1.
所以,(A)與3位二進位串的集合間存在一一對應關係,由此得證
(A)的元素個數是23.一般地,n元集的冪集的元素個數是2n(因此人們也把A的冪集記為2A).有限集的計數對有限集合
A,B,成立下列基數公式:①|A∪B|=|A|+|B|-|A∩B|②|A∩B|min(|A|,|B|)③|AB|=|A|+|B|-2|A∩B|④|A-B||A|-|B|⑤|(A)|=
2|A|注:
上述公式的正確性不難從有關文氏圖推出(以①,③為例).ABA∩B|AB|=|A|+|B||A∩B||AB|=|A|+|B|2|A∩B|自然數的定義—皮亞諾公設按皮亞諾公設自然數集
N
可定義如下:①0N②如果nN,則恰有一個n的後繼nNn=n+1③0不是任何自然數的後繼④如果n=m,則
n=m⑤(極小性條款)
如果S是N的子集使
①
0S
和
②
若nS,則
nS,那麼,S=N注:每元有唯一後繼;除0外每元只有一個直接前趨.數學歸納法第一原理利用極小性條款可得到以自然數集N為論述域的
xP(x)形式的斷言為真的數學歸納法第一原理的證明過程.令S={n|P(n)}為N的子集,如果
①
P(0)為真;②n(P(n)P(n+1))為真,那麼,對一切
nN,P(n)為真.∵S=N由此得證數學歸納法第一原理的過程如下(基礎)先證
P(0)是真(歸納)再證明
n(P(n)P(n+1))為真.
為此,須先假設對任意
nN,P(n)為真(歸納假設)並由此再推出
P(n+1)為真.數學歸納法第二原理數學歸納法第二原理證明
xP(x)為真的過程如下:首先,證P(0)為真.其次,對正整數n,假設
k(k<nP(k))為真(歸納假設)並由此再推出P(n)為真.證:只需證數學歸納法第二原理實際上等價於數學歸納法第一原理即可.前者的歸納假設顯然包含後者,故前者成立必有後者成立;另外,從歸納法的實際進程分析,不難看出:後者成立也必有前者成立.試證:1+2+…+n=n(n+1)/2大數學家
Gauss
在讀小學時就能巧妙地回答了老師提出的下列數學難題:1+2+…+100=?他的思路可以解釋如下:1+2+…+100=100+(1+99)+(2+98)+…+(49+51)+50=5050若令S=1+2+…+n,則
2S=(1+(n-1))+(2+(n-2))+…+((n-1)+1)+(n+n)=n(n+1).∴1+2+…+n
=
S
=
n(n+1)/2.數學歸納法第一原理證明舉例§2.3#7:對一切正整數n成立(1+2+…+n)2=13+23+…+n3⑴證:n=1時⑴成立:(1)2=13.設n時
⑴
成立,則(1+2+…+n+(n+1))2=(1+2+…+n)2+2(1+2+…+n)(n+1)+(n+1)2=13+23+…+n3+2(n(n+1)/2)(n+1)+(n+1)2=13+23+…+n3+n(n+1)2+(n+1)2=13+23+…+n3+(n+1)3故由數學歸納法第一原理推出⑴成立.注:用了公式:1+2+…+n=n(n+1)/2數學歸納法第二原理應用舉例
習題2.3#6:今有3分和5分票值的郵票,試證:用這兩種郵票足以組成多於8分的任意郵資.證:只需證對任意整數
n≥8,存在非負整數p,q使n=3p+5q⑴當
n=8,9,10時
⑴
已成立:8=3+5;9=3
3+5
0;10=3
0+5
2設
n≥8+3,且對滿足
8≤k<n的正整數k,⑴
成立:k=3p+5q,則n-3=k=3p+5qn=3p+5q+3=3(p+1)+5q故由數學歸納法第二原理推出
⑴
恒成立.集合的笛卡爾乘積
集合
A1,…,An的笛卡爾乘積定義為下列
n
重組的集合:A1An={
a1,…,an
|
aiAi,1in}.(記AA=An)舉例如下:
①令
R
為所有實數的集,則RR表通常的實平面;
RRR表通常的3維實空間.②{a,b}{1,2,3}={a,1,a,2,a,3,b,1,b,2,b,3}{1,2,3}{a,b}
={1,a,1,b,2,a,2,b,3,a,3,b}顯然,二者不相等,故笛卡爾乘積不滿足交換律.集合的笛卡爾乘積的運算性質①集合的笛卡爾乘積運算不滿足交換律②集合的笛卡爾乘積在交,並,差與對稱差上都滿足分配律.(定理2.5-1,習題#6(d)(e))③A=A=對任何集A成立.
無元存在例(A∩B)C
=(AC)∩(BC)
定理2.5-1(d)證:x,y(A∩B)Cx(A∩B)∧yC定義
xA∧xB∧yC定義
xA∧xB∧yC∧yC
等冪律
(xA∧yC)∧(xB∧yC)交換結合
x,y(AC)∩(BC)定義集合笛卡爾乘積的元素個數集合A1,…,An的笛卡爾乘積:A1An={
a1,…,an
|
aiAi,1in}
的一般元
a1,…,an
中,每個
ai有|Ai|種可能取值,1in,故共有|A1|∙∙∙|An|個不同的
n
重組
a1,…,an
.
|A1An|=|A1|∙∙∙|An|.2.5習題的作業佈置#2(a),(c);#3;#4提示:
x,y(A∩B)(C∩D)x(A∩B)∧y(C∩D)
x,y(AC)∩(BC)習題2.5#5A,B是任意集合,證明:AB=BA
A=∨B=∨A=B解:‘
’顯然(此時AB=BA=或AA).‘
’
當AB=BA時,若¬(A=∨B=∨A=B),則由摩根律知A∧B∧AB,故
ab(aA∧bB∧(aB∨bA)從而
a,b(AB-BA)=
,得出矛盾.
2.5習題#6(a)A,B是任意集合
(A∪B)(C∪D)=(AC)∪(BD)不成立證:
作反例:令A={1},B={2},C={3},D={4},則(A∪B)(C∪D)={1,2}{3,4}={{1,3,1,4,2,3,2,4}(AC)∪(BD)={1,3}∪{2,4})={{1,3,2,4}∴(A∪B)(C∪D)(AC)∪(BD)第三章二元關係§3.1基本概念§3.2關係的合成§3.3關係上的閉包運算§3.4次序關係§3.5等價關係和劃分§3.1基本概念
如果說,數學的研究對象是集合的話,
那麼,研究集合的結構主要是研究關係.
關係概念的應用非常廣泛,尤其在計算科學中起著重要作用.關係的概念定義:AB
的子集
R
叫做
A
到
B
的一個2元關係;A1An的子集
R
叫做A1An上的一個n元關係.若x,yR,則稱x與y有關系R,並記為xRy.例1:A={a,b,c,d};B={e,f,g};則R={a,g,d,e}是一個2元關係,且有aRg;dRe.注:因一般地
x,y
y,x,故一般地xRy
yRx.二元關係的圖示
一般二元關係的圖示如圖3.1-1所示.
集合A上的二元關係也可用有向圖表示.例如A={1,2,3,4,5}上關係
R={1,2,2,2,3,2,3,4,4,3}的圖示為12354二元關係的前域,陪域,定義域,值域
R為A到B的一個2元關係時,稱A為R的前域,稱B為R的陪域.
集合D(R)={x|y(x,yR}稱為R的定義域;R(R)={y|x(x,yR}稱為R的值域.
一般常有D(R)A,R(R)B.
對於例1中的關係:R={
a,g,d,e}有
D(R)={a,d};R(R)={g,e}.再如A={1,2,3,4,5}上關係
R={1,2,2,2,3,2,3,4,4,3}有
D(R)={1,2,3,4};R(R)={2,3,4}.一些重要關係
若
R=A1An,
則
R
稱為全域關係;若
R=
則
R
稱為空關係.
設
S
和
R都是
A
到
B
的關係,則
R∪S,R∩S,
R-S,R
分別稱為
R與
S
的並關係,交關係,差關係和
R
的補關係.例如:x(R∩S)y
(xRy)∧(xSy);xRy
¬(xRy);x(R-S)y
x(R∩S)y
(xRy)∧¬(xSy)等.這樣一來,從已知關係可以派生出各種新關係.
A上的2元關係
IA={x,x|xA}稱為相等關係.定義域,值域的一些性質①D(R∪S)=D(R)∪D(S);②D(R∩S)
D(R)∩D(S);③R(R∪S)=
R(R)∪R(S);④R(R∩S)
R(R)∩R(S).證①
xD(R∪S)
y(x(R∪S)y)
y(xRy∨xSy)
y(xRy)∨y(xSy)量詞分配
xD(R)∨xD(S)
xD(R)∪D(S)②D(R∩S)D(R)∩D(S).證:
xD(R∩S)
y(x(R∩S)y)
y(xRy∧xSy)
y(xRy)∧y(xSy)量詞分配
xD(R)∧xD(S)
xD(R)∩
D(S)注:D(R∩S)
D(R)∩
D(S)一般不成立.例如,習題3.1#5中的關係R,S,就使上式不成立.關係的幾個重要特性
對於A上的任意關係
R
定義下列特性:R
在
A
中自反
x(xRx);取論述域為AR
在
A
中反自反
x(¬(xRx));R
在
A
中對稱
xy(xRy
yRx);R
在
A
中反對稱
xy(xRy∧yRx
x=y);R
在
A
中傳遞
xyz(xRy∧yRz
xRz)習題3.1的作業佈置#2(d);#3(a),(c);#5;#8(b);#9只做P1,P3;#11
(c).提示:添加最少元素到
R3上使之變成是傳遞關係.習題3.1#7(b)
证明:A上有2|A
A|個2元關係因為AA有多少個子集,便有多少個A上的2元關係,所以,A上的2元關係的個數是:|(AA)|=2|AA|=2|A|·|A|即2的|A|2次方.一般地,A上的m元關係的個數是2的|A|m次方.關係矩陣的概念(重要)
若R為A={a1,,am}到
B={b1,,bn}的一個關係,則
A,B元素排定之後,mn
矩陣MR={rij}稱為
R
的關係矩陣,其中,rij=1,當
aiRbj;rij=0,當
¬(aiRbj).
例1:A={a,b,c,d};B={e,f,g};則R={a,g,d,e}的關係矩陣為:
習題3.1#3(b)求關係矩陣:A={0,1,2,3},R={x,y
|
x2∧y1}
解:R={x,y
|x=0,1,2;y=1,2,3}={0,1,0,2,0,3,1,1,1,2,1,3,2,1,2,2,2,3}.
R的關係矩陣是:空關係與全域關係的關係矩陣
空關係的關係矩陣為全0
矩陣:
M
=0.
全域關係
AB
的關係矩陣為全1矩陣,記為
J.
相等關係IA的關係矩陣為單位矩陣:MIA=E.基於R與MR互相唯一決定,可用關係矩陣有效地刻畫關係的許多性質
對於有限集A上的任意關係R與SR=SMR=MS;令MR=(rij),MS=(sij)RSMR
MS(即)
ij(rij
sij)ij(rij=1sij=1).R在A中自反
IA
R(MR對角元全為1)R在A中反自反
R∩IA=(MR對角元全為0)
R在A中對稱
MR為對稱矩陣
(MRT=MR)R在A中傳遞
RRRMRMR
MRij(ijrijrji=0)
R在A中反對稱
習題3.1#8(d)R={a,b,b,c,c,a,d,d}只有反對稱性
R為4元集A={a,b,c,d}上關係
R的關係圖R的關係矩陣利用關係矩陣立即得出R只有反對稱關係.dcab習題3.1#10:整數集I上五個二元關係=,,,II,的有關特性
自反反自反對稱反對稱傳遞.
=
II
本次作業存在的一些問題習題2.1#13:確定下列命題的真與假(a)
為真,因為為任何集的子集(b)
為假,因為
沒有元素(c)
{}為真,因
為任何集A的子集
x(xxA)(d){}為真(e){a,b}{a,b,{{a,b}}}為真(f){a,b}{a,b,{{a,b}}}為假§2.2#6(b):若
CA
且
CB,則
C
A∩B證:(CA)∧(CB)x(xC
xA)∧x(xC
xB))x((xC
xA)∧(xC
xB))x(xC
xA∧B)
C
A∧B注:此結論的意義是:A∩B是同時被A和B包含的最大集合.習題§2.2#18:求已知集合的冪集(c)設A={a},求A和(A)的冪集合解:(A)={,{a}};((A))={,{},{{a}},{,{a}}.注:有人寫了三個,忘記了2元集的冪集基數等於
22=4.二已知關係RAB和SBC的合成關係記為RS
RS={a,c|aA∧cC∧b(bB∧a,bR∧b,cS}
RS是從A到C的關係,換句話說,RS可視為關係R和S的一種運算---‘合成乘積’.
R(R)∩D(S)=
RS=;
特別
R=R
=
.
例1:若論述域為全體男人,
xRyx是y的兄弟;xSyx是y的父親,則aRSca是c的叔伯;
aSSca是c的祖父;aSRca是c的父親.
例1(c)A={1,2,3,4,5}
R={1,2,3,42,2}S={4,2,2,5,3,1,1,3}RS={1,5,3,22,5}SR={4,2,3,2,1,4}
(RS)R={3,2}
RSSR注:
即使
A=B=C
時,合成乘積一般也不是可交換的.對A到B任意關係R有IAR=RIB=
Ra,bIARaA∧bB∧c(cA∧a,cIA∧c,bR)aA∧bB∧a,bR(因a=c)a,bR
IAR=R同理可證:RIB=Ra,bRIBaA∧bB∧c(cB∧a,cR∧c,bIB)a,bR成立合成在並上的分配律:
R1(
R2∪R3)=(R1R2)∪(
R1R3)a,cR1(R2∪R3)b(a,bR1∧b,c(R2∪R3))
b(a,bR1∧(b,cR2∨b,cR3))
b((a,bR1∧b,cR2)
∨(a,bR1∧b,cR3))分配律
a,cR1R2∨a,cR1R3a,cR1R2∪R1R3成立合成在交上的分配形式:
R1(
R2∩R3)
(R1R2)∩(
R1R3)a,cR1(R2∩R3)b(a,bR1∧b,c(R2∩R3)b(a,bR1∧(b,cR2∧b,cR3))
b((a,bR1∧b,cR2)
∧(a,bR1∧b,cR3))等冪律等
b(a,bR1∧b,cR2)∧b(a,bR1∧b,cR3)a,cR1R2∧a,cR1R3a,cR1R2∩R1R3成立合成運算的結合律:
(R1R2)R3=R1(R2R3)a,d(R1R2)R3c(a,cR1R2∧c,dR3)c(b(a,bR1∧b,cR2)∧c,dR3)cb(a,bR1∧b,cR2∧c,dR3)
擴充
bc(a,bR1∧b,cR2∧c,dR3)
參看p.43,(vii)⑤ba,bR1∧c(b,cR2)∧c,dR3))
b(a,bR1∧(b,dR2R3))a,dR1(R2R3)n元集A上二元關係R
的k次冪:Rk=RRR
約定:
R0=IA
R1=R=R0R1=R1R0;
當n3,由結合律得:Rn=Rn-iRi,i=0,1,2,…,n;RkRj=RjRk=Rk+j;(Rk)j=Rkj,k,j=0,1,2,…
看p.99的例2.A上二元關係k次冪的圖論意義
先看R2的關係圖與R的關係圖之間的聯繫a,cR2,的充要條件是:存在b使
a,bR和b,cR等價於,在R的圖形上有從a到c的長度為2的路徑.
一般地,對任意正整數k2,a,cRk,的充要條件是:在R的圖形上有從a到c的長度為k的路徑.習題3.2#6
(改了一點)acbdefgabgacdefgR1={a,b,a,c,c,d,c,e,d,f,d,g}R2={a,d,a,e,c,f,c,g}R3={a,f,a,g}Rk=,k=4,5,….bR2IA=R0RcfgbaeR3dn元集A上二元關係R冪的迴圈性質
對A上任一關係都存在不大於2的n2次方的ij,使得Ri=Rj;定理3.2-4雀巢原理
若存在最小整數j:0i<j使Ri=Rj(對例2,i=2,j=4),記論述域為自然數集N,d=j-i,則①k(Ri+k=Rj+k)②km(Ri+md+k=Ri+k)(Ri+k=Rj+k=Ri+(j-i)+k=Ri+d+k
再用一次Ri+k=Ri+d+k=Ri+d+d+k=Ri+2d+k等等)③令S={R0,R1,…,Rj-1}(可證jn+1,見定理3.3-8),則k(kNRkS)習題3.2的作業佈置#1;#9(b);#10.習題3.2#9(a)R1,R2,R3為A上二元關係,且R1
R2.試證:R1R3
R2R3.證:若R1R3為空集,則R1R3=R2R3;否則,a,cR1R3
b(a,bR1∧b,cR3)b(a,bR2∧b,cR3)∵R1R2
a,cR2R3ac(a,cR1R3
a,cR2R3)二元集{T,F}
{1,0}上的布爾運算①T∨F
F∨T
T∨T
T,F∨F
F;1∨0=0∨1=1∨1=1,0∨0=0②T∧F
F∧T
F∧F
F,T∧T
T;1∧0=0∧1=0∧0=0,1∧1=1③¬T
F,¬F
T;¬1=0,¬0=1④配合∨,∧的其他性質(結合律分配律等)可計算更複雜的式子例如:(1∧0)∨(1∧1)∨(0∧0)=0∨1∨0=1.注{0,1}關於上述兩個運算構成二元數域.(0,1)-矩陣(域{0,1}上)的布爾運算對於
mn(0,1)-矩陣
MR=(rij),MS=(sij)定義下列運算:
¬MR=(¬rij);MR∨MS=(rij
sij);MR∧MS=(rij
sij);當
m=n
時定義:MRMS=(∨1kn(rik
skj))例:對全0矩陣0,全1矩陣J有0∧M=M∧0=0;J∨M=J∨J=J;零律
0∨M=M;J∧M=M.
同一律
用關係矩陣的運算研究關係的運算
令
MR
=(rij),MS=(sij)表示有限集
A
到
B
的兩個關係
R,S
的矩陣,則
MR=¬MR=(¬rij);MR∪S=MR∨MS=(rijsij);MR∩S=MR∧MS=(rijsij);MRS=MR∧MS
=(rij
¬sij).
當
A=B(R,S為A上關係)時MRS
=
MRMS
=(∨1kn(rikskj))借助關係矩陣導出的一些結論
R為A上傳遞關係
RRR
MR2MR證:R為A上傳遞關係
aRbbRcaRc
a,cRRa,cR
RRR
關係的合成運算滿足結合律(定理3.2.2)設
R(ST)有意義(則(RS)T有意義)並用
MX記關係X的矩陣,則有
MR(ST)=MRMST=MR(MSMT);M(RS)T=MRSMT=(MRMS)MT但由高等代數課知:二元數域{0,1}上的矩陣乘法滿足結合律:
MR(MSMT)=(MRMS)MT故MR(ST)=M(RS)T由此得證R(ST)=(RS)T3.2習題#3
證明:若R是有限集A上空關係或全域關係,則R2=R.若
R
為空關係,則MR=0;MRR=MRMR=00=0,
從而
R2也為空關係,得證R2=R.若
R
為全域關係,則
MR=J;MRR=JJ=J,從而R2
也為全域關係,得證
R2=R.習題3.2#9(a)
R1,R2,R3為A上二元關係,且R1
R2.試證:R1R3
R2R3.解1:若R1R3為空集,則
R1R3=R2R3;否則,有
a,cR1R3
b(a,bR1∧b,cR3)b(a,bR2∧b,cR3)∵R1R2
a,bR2R3解2(矩陣方法證):令M1,M2,M3,M13,M23分別表示R1,R2,R3,R1R3,R2R3的矩陣,則M1M2蘊涵M13=M1M3M2M3=M23
給出R1R3R2R3從A到B的二元關係R的逆關係R~={a,b|b,aR}
a,bR(即aRb)
b,aR~(即bR~a)
~
是關係的一元運算
例
~=
;~=
;~=
;(AB)~=
BA
MR~=MRT;
即
S=R~
MS=
MRT
R
在
A
上對稱
R~=
R
MRT=
MR(對稱矩陣)特別,A
上相等關係,全域關係,空關係的逆關係都是自身(∵矩陣
E,0,J
都是對稱矩陣).二元關係R的逆關係R~的若干性質①(R~)~=R;(∵(MRT)T=MR)②(RS)~=S~R~;(∵(MRMS)T=MSTMRT)③對於A到B的任意關係R,S都有(R∪S)~=R~∪S~;把上式中的集合運算∪代替為∩,-,’,等運算仍然成立(定理3.3-2).(∵(MR∪S)T
=(MR∨MS)T=MRT∨MST=MR~∪S~)④R
SR~
S~(∵MRMS
MRTMST)A上二元關係R的閉包運算定義3.3-2:具有自反(對稱,傳遞)性的包含
R
的最小關係稱為
R
的自反(對稱,傳遞)閉包,記為
r(R)(s(R),t(R)).具體來說,自反關係
R
的自反閉包
r(R)是這樣的自反關係:r(R)
R,且對任意自反關係
W
R,必有
W
r(R).對稱閉包,傳遞閉包
s(R),t(R)可類似地加以說明.A
上二元關係
R
的閉包舉例設
A={1,2,3},R={2,2,2,3,3,1}.為求
r(R),只要在
R
上添加使之成為自反關係的最少新元素即可r(R)={2,2,2,3,3,1,1,1,3,3}為求
s(R),只要在
R
上添加使之成為對稱關係的最少新元素即可
s(R)={2,2,2,3,3,1,3,2,1,3}為求
t(R),只要在
R上添加使之成為傳遞關係的最少新元素即可
t(R)={2,2,2,3,3,1,2,1}A上二元關係R閉包運算的性質
R是自反的,當且僅當r(R)=
R;
R是對稱的,當且僅當s(R)=
R;
R是傳遞的,當且僅當t(R)=
R.證:充分性顯然.
必要性:若
R是自反(對稱,傳遞)的,則
R也是包含
R的最小自反(對稱,傳遞)關係,所以r(R)(s(R),t(R))=
R.A上二元關係R閉包的公式①r(R)=
R∪IA(Mr(R)=MR∨E)
(∵R在A上自反IAA∴包含A的最小自反關係是R∪IA)②s(R)=
R∪R~(包含
R的對稱關係是包含
R∪R~的對稱關係,並且
R∪R~是對稱關係((R∪R~)~=R~∪(R~)~=R~∪R).③t(R)=∪1i<Ri可證:t(R)=∪1inRi,n=|A|(定理3.3-8)證明:t(R)=∪1i<Ri
W
①先證W
t(R).由t(R)的定義知R1t(R).今證:i(i>1∧Rit(R)
Ri+1t(R)).事實上,a,bRi+1
c(a,cRi∧c,bR)
c(a,c,c,bt(R))
a,bt(R)(t(R)是傳遞的)由歸納法得i(iI+Rit(R),即
Wt(R)②次證
t(R)
W.由t(R)的定義只須證
W為傳遞關係即可.設a,b,b,cW,則存在s,tI+使a,bRs∧b,cRt,由此得a,c
RsRt
=
Rs+t
W,得證t(R)=
W.整數集I上一些關係的閉包①r(<)
;(∵r(<)
<∪II
<∪=
)s(<)
;(∵s(<)
<∪>
)t(<)
<;(∵
<
是傳遞的)②r(
)
II(全域關係);(∵r(
)
∪II
∪=
II)S(
)
;(∵
是對稱的)T(
)II
(∵ijk(ik∧kj),即II
(
)(
)
又
(
)(
)
II)③r()
∪II
II;
s()
∪~∪;t()∪1i<
i
.④令
R
為後繼關係:
xRy
y
=
x+1,則
t(R)
<.證:a,ct(R)k(k1∧a,cRk)c=a+k
a<c§3.3的作業佈置#4;#6除原題要求外,還要另求
R+和
R*;#7(b).習題3.3#7(c)
已知A={1,2,3},R={1,2,2,3,3,1},求r(R),s(R),t(R)解:r(R)=R∪IA
={1,2,2,3,3,1,1,1,2,2,3,3},s(R)=R∪R~={1,2,2,3,3,1,1,3,2,1,3,2},t(R)=R∪R2∪IA
(∵
R3=IA,R4=R,R5=R2,…)
={1,2,2,3,3,1,1,3,2,1,3,2,1,1,2,2,3,3}=
AA全域關係閉包還可進一步作閉包運算
r(r(R))=r(R);(∵r(R)是自反的)
r(s(R))=R∪R~∪IA=s(r(R));
r(t(R))=t(R)∪IA=t(r(R))=∪0inRi
通常用
R+,R*
分別表示傳遞閉包
t(R),自反傳遞閉包
r(t(R)),此二關係在電腦科學中十分有用.習題3.3#8
(注:MR+=Mt(R),MR*=E∪Mt(R))MR=Mr(R)=Ms(R)=MR2
==MR3=MR4=…Mt(R)=1010001110101010101001111010101110110011111111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1110101010偏序集與偏序關係的概念
①A上關係R稱為偏序關係,如果R是自反的,反對稱的,和傳遞的;此時,A,R稱為偏序集合,並常把A,R記為A,
;把aRb記為a
b.②A,R是偏序集
A,R~是偏序集.
稱A,R~為A,R的對偶偏序集,常把A,
的對偶偏序集記為A,
.偏序集與偏序關係的例子
①對實數集
R
的任意子集
A
與實數上的小於等於關係:,A,
是偏序集;其對偶偏序集為
A,
;xx;
xy∧yx
x=y;
xy∧yz
xz②對任意集A,(A),
是偏序集;其對偶偏序集為
(A),
;x
x;
x
y∧y
x
x=y;
x
y∧y
z
x
z③令AI+,對任意m,nA,m|n表示m整除n的關係(即m為n的整數倍:有正整數k滿足n=km),A,|
是偏序集.證:取論述域為I+
自反顯然m(mAm|m);
再由
mn(m|nmn)推出
反對稱
mn(m|n∧n|mm=n);
傳遞
mnk(m|n∧n|kuv(k=un∧n=vm)mnk(m|n∧n|km|k)表示有限偏序集的Hasse圖Hasse圖用下列最簡潔的方式表示偏序集:①
因偏序集的每一元與自己有關系蘊涵每點都有自回路,故自回路可以不明顯地畫出.②
因偏序集有傳遞性,即
aRb∧bRc
aRc,故只要表示出
aRb
和
bRc之後就可以不必再表示
aRc.③
約定用以
a,b為端點的直線代替箭頭表示
aRb,只要把點
a
放在點
b
的下方即可.Hasse圖舉例
①({a,b}),
②{2,4,6,8,12},|
{a,b}{a}{b}128642偏序集
A,
的子集B的極,最大(小)元y是B的最大元
yB∧x(xBxy)y是B的極大元
yB∧(x(xB∧xy∧yx)y是B的最小元
yB∧(xByx)y是B的極小元
yB∧(x(xB∧xy∧xy)例:A
=
{2,4,6,8,12},|
A的極大元是:12,8;A無最大元;A上最小元是:2若B={12,6,4},則B的最大元是:12;B無最小元.注:最大(小)元是極大(小)元;極大(小)元可存在可不存在,且不一定唯一.128642偏序集子集B的極,最大(小)元性質①最大,最小元至多有一個.證:令
y,y為
B
的最大(小)元,則有
yy和yy,從而由反對稱性推得
y=y.②易見:當
B
有最大(最小)元
y
時,此最大(小)元也是
B
唯一的極大(極小)元.(∵最大(小)元
y
必為極大(小)元,若還有極大(小)元
y
y,則
y()y與y為極大(小)元矛盾.)偏序集
A,
的子集B的上,下界
aA是B的一個上界,如果
b(bBba)
aA是B的一個下界,如果
b(bBab)
aA是B的最小上界,記為
lub(B),如果
B每個上界
a
都滿足
aa
aA是B的最大下界,記為
glb(B),如果
B每個下界
a都滿足
aa注:①由A反對稱性立即推出最小上界,最大下界的唯一性.②易見:
B的最小上(最大下)界
y
為
B
的最大(小)元當且僅當yB
例:
R,
的子集
B1
={x|0<x<1};B2
={x|0x<+}
①0為
B1的最大下界;1為
B1的最小上界;
B1有無窮多上界(x(x1x為
B1
的上界));B1
有無窮多下界(x(x0x為
B1的下界));但0(1)不屬於
B1,故不是
B1的最小(大)元.②0為
B2
的最小元,故也是最大下界;
B2有無窮多下界(x(x0x為
B1的下界));但
B2
沒有上界,更沒有最小上界.線序集與良序集
偏序集
A,
稱為線序集,如果它的任意二元素都可比較:ab(a,bAab∨ba)
線序集
A,
稱為良序集,如果它的任意子集都有最小元:
B(BAB有最小元)線序集與良序集舉例
R,
(
是實數的大小關係)是線序集,因為任二實數均可比較.
({a,b}),
不是線序集,因為{a}與{b}不可比較.
R,
不是良序集,因開區間(0,1)沒有最小元.
N,
是良序集(若N
的子集
B
無最小元,則
glb(B)=
dB,故d+1B,並且x(xBxd+1),得證d+1=glb(b),從而d+1是B最小元,矛盾.)線序集性質
偏序集的任何子集也是偏序集,即
A,
為偏序時有,
B(BAB,
為偏序).(因偏序公理在更大範圍A內已成立)
線序集的任何子集也是線序集,即
A,
為線序時,
B(BAB,
為線序).(A任二元素均可比較蘊涵B任二元素均可比較)
因偏序是傳遞的,故線序集
A
滿足三分律:xy(x,yAx<y∨x=y∨x>y)當xy時,x<y∧x>y
x=y§3.4的作業佈置#1;#5(d),(e),(f);#6.習題3.4#5abac(a)是偏序,但不是線序(a,b不可比較),更不是良序(b)是偏序,線序,良序(c)不是偏序(非自反),更不是線序,良序bab集合A上的二元關係R稱為是等價關係,如果R是自反的,對稱的和傳遞的
例①任何集合上的相等關係是等價關係.與相等類似的人際間的等價關係還可以舉出不少.例如對於安大數學學院全體學生的集合A來說,下列關係都是等價關係:同專業關係;同年級關係,同寢室關係;同年齡關係;同鄉關係等等.②
空集合上的任何二元關係是等價關係;任何集合上的全域關係是等價關係.例③對已知正整數k和a,bI,若
k|(a-b),則稱a與b模k同餘,記為ab(mod
k).在I的任一子集A上,模k同餘關係是等價關係.證;A=時結論顯然成立.否則a(aAk|(a-a)},即a(aAaa(mod
k));ab(mod
k)
ba(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芜湖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校园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内蒙古鑫和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6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选聘工作人员3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黑河爱辉区中心敬老院招聘工作人员1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上海市测绘院公开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西贵港市公安局覃塘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8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局属单位公开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荆州沙市区面向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项招聘10名事业岗位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新员工进车间培训》课件
- 2025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B61T-地热能利用碳减排计算与能效评价
- 钢板桩施工记录表1
- 【《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究:以S市为例》10000字(论文)】
- 信创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临时工工伤私了协议书
- 人工造林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微生物与单细胞蛋白
- 江苏开放大学2024年春《公文写作与处理 050008》第一次作业(占平时成绩的20%)参考答案
- 冠心病PCI术后康复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