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卷(二)_第1页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卷(二)_第2页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卷(二)_第3页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卷(二)_第4页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卷(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学考模拟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

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漠(zi)媛恨(ji)蚂变(tui)大放厥词(jue)

B.侈谈(chi)估量(liang)里缚(shu)断壁残坦(yuan)

C.痉挛(luan)纤细(xian)睥睨(pi)义愤填膺(ying)

D.邮戳(chuo)镣铐(liao)悼念(dao)载歌载舞(zXi)

答案:无答案。(A项,烁恨ji;B项,估量liang;D项,载歌载舞两。)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决命书。

B.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

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C.所有看见这句话的人都会怦然心动——好的语言就是这样能出动读者的心。

D.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倍受压榨。

答案:无答案(A项,决命一绝命;B项,竞相一竞相;D项,倍受一备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辩论会上,同学们的发言充满激情,引经据典,老教授听了之后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B.爸爸因为小时候差点让爆竹把眼睛毁掉,所以对放鞭炮这事心无旁尊。直到今年,他才被大家怂恿点了

一挂鞭炮,瞬间爆炸声把他吓得跑出老远。

C.今天的中国梦,是一幅多维度的蓝图,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与每个人息恳相去。

D.去广西红水河两岸的瑶族人家做客,首先要喝“进门酒”,如果客人无酒量,可浅尝机上,表示谢意。

答案:选C。(A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对象误用。B心无旁鹫: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用在此处不合适。D望文生义。句子的意思是若客人无酒

量,只要尝一尝表示谢意就可以了,不必大量饮用。而“浅尝辄止”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此处使

用“浅尝辄止”是不正确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透过现象的迷雾,避免主观臆断,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B.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李阳鸣今年6月因病英年早逝的不幸消息令人惋惜。

C.从屈原、杜甫到鲁迅、巴金,他们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让人感佩不已。

D.站在泰山山峰顶俯瞰大地,无不使人感叹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工鬼力。

答案:选A。(B项,搭配不当,“消息令人惋惜”;C项,“体现了……爱国情怀让人感佩不已”句式杂糅;D

项,“无不使人”否定不当。)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里若描写山川的秀美,星月的光辉,那必是应它们曾给人的灵魂以力量;文学里若描写华灯照

夜的咖啡店,“为秋风所破的茅屋”,那必是因为人的灵魂曾为它们所骚扰;文学里若描写人的“健饭”''囚

首垢面”,那必是因为那些事有关于他的灵魂的历史:总之,文学所要写的,。

A.只是人的灵魂的小说,其余都是配角而已B.只是人的灵魂的小说,其余都是背景而己

C.只是人的灵魂的戏剧,其余都是背景而已D.只是人的灵魂的戏剧,其余都是配角而已

答案:选C

6.对下面的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项对国内109所大学5.51万名毕业生求职意向的调查显示,排名靠前的4个城市为杭州、昆明、

合肥和成都,全是二线城市,而期望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数占33.9%。二线城市由于环境比较

舒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等因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另据相关统计,清华大学学生有意

向到北京以外地区就业的人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50%,而在10年前,选择愿意留在北京工作的占80%左右。

A.大学生就业倾向于二线城市。B.二线城市就业优势日益显明。

C.大学生就业逃离“北上广深”。D.清华大学学生多数愿离京就业。

答案:A

7.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作为自己的依据,抨击了美国社

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

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多用比喻、

排比、对比等手法,擅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

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客观评价的敬仰和悼念。

D.《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

答案:B(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孔子才是春秋时期的人)

8.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迎与过:过错B.今夫颛臾,困而近于费固:本来

C.则将焉用根理矣相:辅助D.丘也闻有国青枣者家: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

答案:无答案「解析:A.过:责备。B.固:坚固。C.相:搀扶盲人爰路的人。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夫颛臾,昔者先王"为东蒙主

C.陈力就歹仁不能者止D.而谋动干艺于邦内.

答案:选D。,解析:A.古义:指用兵;今义:有事情。B.]攵:把……作为;今义:认为。C.古义:没有能

力;今义:办不到。D.古今意义相同,战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考先王以为东蒙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

C.是社稷之山电远人木服,而不能来电

D.不患寡巾患木均不在颛臾,购在萧墙2内也

都是连词,表示转折案系。项,代词,用在时间词“今”“昔”后表”…的时候”/代

答案:选D。解析:A

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也表句末判断语气,也表句末陈述语气

11.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B.无乃尔是过与?C.夫晋,何厌之有?D.何以伐为?

答案:A解析:B、C,D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判断句。

1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译文: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从前先代的国君把它封为祭祀蒙山的主管。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C.虎兜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老虎和犀牛逃出木笼子,龟甲和玉器毁在木匣子中,这是谁的过错呢?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答案:C解析: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

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

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答案:选D。解析: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1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则移其民干河东’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颁白,■大山戴于道路矣D.青,取2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D于:比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河内:即黄河南岸的魏地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C对无罪岁不要归罪D.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答案:.A河内:即黄河北岸的魏地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笆之以桑B.范增数目项王C.人皆得以枣使之D.填然鼓之

答案:C(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一样。A,B、D都是名高作动词:种植,用除晴示意,击鼓)

1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洎牧以谗诛B.是亦走也C.句读之不知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答案:C宾语前置句。A,被动句B、判断句D定语后置句

1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谁像我这样为老百姓尽心的。

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者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或者跑了五十步停下。

C涂有饿孳而不知发。——道上有饿死的人却不会打发。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保养身体,葬送死者而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答案:A

1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部分(第1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困惑,引出孟子的治国之策。

B.第二部分(第2、3段),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打比方,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

没有本质的区别。

C.第三部分(第4段),孟子反面阐述了他的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陈述“民加多”

的措施、道理与应持的态度。

D.孔子的主要说理特点是层层递增,步步紧逼,先驳后立,使用了比喻、类比、反诘等修辞手法,强化

了论辩力量与说服力量。

答案:C正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何以说义气便是克难精神呢?这里便应该先明白“义”字的界说与内涵。要明白义字的界说和内涵,先

该明白“义、利”之辨和“义、命”之辨。本来人的本性,全都是希望舍害趋利、舍失趋得、舍危趋安、舍

死趋生的。但有时外面环境却不许我们有利、有得、有安、有生,四面八方、满眼满身,所遭所遇,只有害、

有失、有危、有死。这一种局面,正是我们之所谓难。最难的在于只见害不见利,只见失不见得,只见危不

见安,只见死不见生,使人无可趋避无可抉择。在此环境下,叫你转身不得,无路可走。我们一旦遇此环境,

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计较与打算,全用不上,那时则只有另作计较,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抉择上

用心,因为在这方面用心也全成白费,于是我们只有另辟一道起,另作别一种的打算,只问我对这事该不该

如此做,却再不去问如此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这该不该如此做,便是一个“义”的问

题,我该如何做即如何做,至于做了是利是害是得是失是安是危是生是死,那是外面环境的力量,现在则此

种力量压迫得太紧缩太严重了,使我无从努力,无可用心,则只有诿之于命,说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命”,

根本容不到我去考虑,这里便是所谓义、命之辨。义只是尽其在我,只是反身内求,我究该如何做,至于做

了后的外面影响,我只有置之不问,说这是命,非人力所预。《列子》书中曾有一篇题名“力命命是外在

的,我一时奈他不得,力量在我的,我只问这番力该如何使便如何使。所以中国传统教训,特别看重“知命”。

《论语》二十篇的最后一句,便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知命,便可不顾外面一切利害得失安危死生,

把一切打算,一切计较,搁置一旁,专问此事该不该,义不义,如此心归一线,更没有多打算,多计较,自

然气壮气足,外面一切困难,也不觉是困难了。困难的在于谋利而不得利,转反得害;喜得而不易得,转反

易失:求安而不得安,转反得危:贪生而不见生,转反见死,那才是为难的局面。若我能把这一局面根本推

在一边,不去多理会,专一反身来问这刻的我究该如何,这便是所谓义命之辨,内外之辨。人能如此用心,

自然只见有我不见有外面,只有我没有外面,自然唯我所欲,更无困难可以阻挡,那外面尽多困难,也自然

克服了。

(节选自钱穆《中国民族之克难精神》,有删改)

20.下列对文中“'义、命'之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其在我,反身内求,至于外面影响,只有置之不问。

B.转身外求,再不在利害得失安危死生的抉择上用心。

C义无反顾.,转而不谋利而自得利,不惜死而自有生。

D.外面环境的力量压迫太重,使人无从努力,无可用心。

答案:A

21.下列诗句内容,不能体现文中“克难精神'’的一项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C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雎不逝。(项羽《垓下歌》)

D.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答案:C

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22.⑴,和无寡,。

⑵夫如是,,。既来之,则安之。

⑶,,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简答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

①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

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

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②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

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

马克思感到裒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

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密切注视马

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③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

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

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一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

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

《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

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一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23.联系选文,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由讲述马克思在科学领域的贡献,过渡到讲述对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

24.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概括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包括在宣传、组织等方面的斗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5-26题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

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

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

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