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形文化 饕餮纹_第1页
中国传统图形文化 饕餮纹_第2页
中国传统图形文化 饕餮纹_第3页
中国传统图形文化 饕餮纹_第4页
中国传统图形文化 饕餮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饕餮纹传媒学院策略传播系中国传统图形文化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纹饰,属于怪兽纹,通过把现实中的动物进行抽象、象征处理之后所得。饕餮纹饕餮纹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饕餮?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书·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饕餮纹饕餮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也有使用两个夔纹对称排列,组成饕餮形象的例子存在。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尤其是鼎、簋上。“殷人重鬼〞,在祭祀器上频繁出现的饕餮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纹饰。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因此,只有属于民族的图腾才有资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镌刻铸造在宝鼎重器之上。饕餮纹变迁这一现象又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到商周时,华夏族可能还仍然崇拜狼图腾,至少是猛兽图腾,炎帝黄帝族祖先的图腾崇拜遗风可能还继续存在,而周朝时期的华夏族受狼图腾的影响更深,因为,周起源于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图腾的游牧族。其二,当时的“龙〞可能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为华夏族的民族图腾,否那么,象征王权的宝鼎就一定会以龙作为主要纹饰。而且,当时周天子也还没有坐龙座,那时还延续着炎黄游牧遗风,席地而坐。饕餮纹与文化宗教文化如商代象盖饕餮纹铜觥:器通高17.7厘米,由器身、足与盖所组成。盖面饰有饕餮纹,以细云雷纹衬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饰纹。动物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代时期的各类鼎上,均有饕餮纹饰样,鼎是先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义浓厚。

酒文化?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唐·李白:“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壶。191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代的饕餮纹铜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纹饰精美。,此尊高21.5厘米,口径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状,高颈、鼓腹、圆足,因器首饰以饕餮纹而得名。家具装饰现已出土的饕餮纹蝉纹俎,青铜制成,俎面狭长,两端形翘起,中部略凹,周身绕以蝉纹,饕餮纹等。我们可以从它的造型看到后世桌类家具造型及其装饰的身影。

音乐商:饕餮纹大铙,高48.5厘米,天津市博物馆藏,此类单件大型铜饶,只能安放在特制的座架上演奏,即植鸣。古代还出现过饕餮纹祖乙爵,香炉,纹禅,纹首蟠,纹直内戈,纹花瓢等。可见饕餮纹与我们的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先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饕餮与教育饕餮的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制。一个人把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的筹码,然后为了到达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欢吃东西一样,他所追求的欲望广,标准高,所伤害的人也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