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课标全国专用解析版)_第1页
生物-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课标全国专用解析版)_第2页
生物-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课标全国专用解析版)_第3页
生物-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课标全国专用解析版)_第4页
生物-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课标全国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1.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菌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可以将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

B.真菌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只能作为分解者,不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

C.在培养酵母菌细胞作为饲料添加剂时,需要将发酵装置密闭

D,黄曲霉为真核生物,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壁、内质网、染色质等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真菌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

营寄生或腐生生活。酵母菌属于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

【详解】A、青霉菌细胞中不含有叶绿素,不能将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是异养生物,A错误;

B、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B错误;

C、在培养酵母菌细胞作为饲料添加剂时,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使酵母菌大量繁殖,C错误;

D、黄曲霉为真核生物,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壁、内质网染色质等结构,D正确。

故选D。

【点睛】

2.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比如慢跑,骑自行车等。在有氧运

动时,体内积存的糖分会被氧化而消耗,同时脂肪也会加快“燃烧”,是健康的减肥方法。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只有糖类能作能源物质,脂肪不能作能源物质

B.在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关联

C.细胞呼吸能为其他的代谢提供能量,细胞呼吸在细胞代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D.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时能量转化至ATP中的效率更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不条件02和酶酶

产物和或乳酸

点CO2和H2OC2H50HC02

能量大量能量少量能量

相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点联系第一阶段的场所及转变过程相同

【详解】A、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B、在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放能反

应,与ATP的合成相关联,B错误;

C、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为细胞的其他代谢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C

正确;

D、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时能量转化至ATP中的效率低,D错误。

故选C。

3.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为人体和高等动物细胞凋亡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常细胞凋亡小体吞噬细胞

A.细胞凋亡是正常细胞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解体、死亡的

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凋亡小体的形成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D.该过程说明人和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或称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是不可避免

的,它不同于病变或伤害导致的死亡。

【详解】A、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解体、死亡的属于细胞坏死,A错误;

B、图示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作用,是建立在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基础上的,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由某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引发的,C正确;

D、人和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能够体现出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D

正确。

故选A.

4.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探索和发现,以下关于科学家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遗传物质

C.阿格雷成功地分离出了水通道蛋白,一般认为它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作用有密切关系

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2、光合作用中,氧气来源于水的光解。

【详解】A、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胞的物质为一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但是没有提到DNA,B错误;

C、水通道蛋白是水分子协助扩散所需要的蛋白通道,可用于肾小管重吸收水,C正确;

D、光合作用中,氧气来源于水的光解。而这是由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的,D正确。

故选B。

5.花生果实的形成可以分为果针入土和荚果膨大两个阶段。果针入土:花生开花受精后,形成向地

生长的果针,随着果针的伸长,推动果针顶端的受精子房入土。荚果膨大:在正常生长的花生植株

上,随着果针的伸长,受精子房被推入土壤中,发育成荚果。果针入土和荚果膨大通常受内源植物

激素的调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果针的伸长

B.果针入土时,重力刺激导致生长素在果针顶端积累,发生向地性生长

C.人为阻止果针入土,果针将不能膨大形成荚果,说明荚果的形成可能需要黑暗环境

D.植物激素对花生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等过程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

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

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详解】A、由题可知,果针入土和荚果膨大通常受内源植物激素的调节,因此生长素和赤霉素的

协同作用促进了果针的伸长,A正确;

B、果针入土是果针感受重力的刺激,使果针近地侧生长素含量高,远地侧生长素含量少,由于果针

对生长素反应敏感,从而近地侧生长受抑制生长慢,而远地侧正好相反,发生向地性生长,B错误;

C、由题可知,受精子房被推入土壤中才可以发育为荚果,因此人为阻止果针入土,果针将不能膨大

形成荚果,说明荚果的形成可能需要黑暗环境,C正确;

D、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和死亡等方式实现的,D正确。

故选B。

6.科学家发现,番茄茎秆部位的软毛能够将昆虫牢牢“粘住”,等它死亡掉在土里之后,番茄就能

“大快朵颐”了。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番茄能以昆虫“为食”,所以番茄是消费者

B.番茄“食用”了昆虫,因而获得了昆虫的物质和能量

C.番茄固定的太阳能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D.番茄茎杆软毛的形成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

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

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

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A、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用于自养,属于生产者,A错误;

B、昆虫死后,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番茄再利用其根茎吸收其营养,不能获得昆虫的能量,B错误;

C、番茄固定太阳能的一部分用于呼吸,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C错误;

D、番茄茎秆软毛可以粘住昆虫,让其被微生物分解,从而来促进自身生长,是一种适应环境表现,

D正确。

故选D。

【点睛】

29.人中脑边缘的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引起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

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毒品使人产生的愉悦感,远远比人类正常活动如“中奖”的刺激更快、

更强。下图为毒品“可卡因”的成瘾机制:

突触间隙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快乐的物质多巴胺储存于神经元的中,其释放过程中穿过了_____层磷脂双分子

层。

(2)结合图解分析,转运分子的作用是。因为可卡因与转运分子的竞争性结合,

所以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会(“增多”或“减少”)。

(3)动物实验证实,持续摄入毒品,突触后膜上的部分受体就会被清除,使得多巴胺奖励效果

(“增强”或“减弱”),只能依靠吸食更多毒品排解慢性沮丧和不安焦虑,造成

成瘾性依赖。上述现象体现了机体内存在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戒毒期间会出现烦躁不安、体重增加等一系列的不适感。这在医学上称为毒品戒断综合征,我

国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戒毒药物,可有效抑制毒品戒断症状,但又担心人体对该戒毒药物形成类似

毒品的依赖,即存在成瘾性。科研人员通过灌胃给药,探究该戒毒药物的成瘾情况(吗啡属于毒品

的一种)。

①取的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

②分别灌胃给药。吗啡组:灌喂一定量的吗啡。

戒毒组:灌喂一定量的戒毒药物。

对照组:灌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9天给药30min后,用盐酸纳洛酮lmg/kg催瘾,观察动物跳跃次数及体重变化。

戒毒丸成瘾性试验(n=10,x±s)

组别跳跃动物数(只)跳跃次数(次/30min)体重变化率(%)

对照组24.2±9.01.5±1.7

吗啡组983.6±25.56.4±4.4

戒毒组416.7±25.51.7±2.2

根据实验结果,可初步得出结论:该戒毒药物基本不存在成瘾性。理由是:

【答案】(1).突触小泡(2).0(3).负责将多巴胺(神经递质)回收到突出前膜内(4).

增多(5).减弱(6).反馈调节(7).体重、性别、生理状态相同(8).等量生理盐水

(9).戒毒组与对照组比较,跳跃次数及体重变化率差异不显著,都远远小于吗啡组

【解析】

【分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

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详解】(1)多巴胺(神经递质)存储于突触小泡中,其释放机制胞吐,所以释放过程共穿过了

0层磷脂双分子层。

(2)转运分子的作用是将重新摄取的多巴胺转运回胞内,而可卡因与转运分子的竞争性结合,其转

运能力下降,突触间隙上的多巴胺含量就会增加,引起人持续性兴奋。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减少,则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神经冲动强度降低,则奖励效果减弱,

只能依靠吸食更多毒品排解慢性沮丧和不安焦虑,造成成瘾性依赖;而发生成瘾性依赖的原因是毒

品的摄入量增多,使受体减少,反过来抑制多巴胺的含量,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

(4)①探究该戒毒药物的成瘾情况(吗啡属于毒品的一种),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给于吗啡,需

要控制其他无关变量,所以30只小鼠需要体重、性别、生理状态相同。

②对照组通常要用生理盐水处理,灌喂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由于戒毒组与对照组比较,跳跃次数及体重变化率差异不显著,都远远小于

吗啡组。可初步得出结论:该戒毒药物基本不存在成瘾性。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和表格数据,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30.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应具有

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等特征。几百年来,我国江南水乡的百姓在河流上游淘米洗菜,在

下游洗澡洗衣,河水的水质一直保持良好。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一调节调节机制实现的。

(2)生态系统的收支平衡主要包括能量收支平衡和收支平衡。“收”的能量是指

“支”的能量是指一。

(3)江南水乡的百姓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仍然保持清澈,河流生态系统仍处于生态

平衡,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负)反馈(2).物质(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4).各

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5).干扰的强度较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中

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

越弱。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详解】(1)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动态平衡,维持相对稳定,实现这种动态平衡的基础是

负反馈调节。

(2)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其中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

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收支平衡主要包括能量收支平衡和物质收支平衡。“收”的

能量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支''的能量是指各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所散失的

热能。

(3)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江南水乡的百姓

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仍然保持清澈,河流生态系统仍处于生态平衡,这是由于干扰

的强度较低,没有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

析问题的能力。

31.氮素可导致植物体可溶性蛋白(如RuBP竣化酶等)含量增加,从而影响光合速率。RuBP竣化酶

参与催化C02固定过程,养分供应过多会抑制RuBP段化酶活性。为研究氮素浓度对油茶幼苗光合

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油茶幼苗为实验材料,在完全营养液的基础上,以NH4NO3作为氮源,设置5

个氮浓度处理,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氮素浓度对油茶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

氮处理(NH4NO3)/(mmol/L)05101520

净光合速率/(Umolm2•S-1)5.915.966.917.356.7

叶绿素含量(相对值)36.4738.0640.2348.3845.66

(1)氮元素可参与(答出两种物质)的合成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2)由实验数据可知,培养油茶最适氮素浓度为,依据是。

(3)随氮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从光反应分析,原因是;

从暗反应分析,原因是0

【答案】(1).叶绿体中类囊体膜蛋白、叶绿素、RuBP竣化酶等(2).15mmol/L(3).15

mmol/L时油茶幼苗净光合速率最大(4).随氮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5).氮素增加,

导致RuBP竣化酶含量增加,CCh固定增多,养分供应过多会抑制RuBP竣化酶活性,C02固定减少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浓度的氮素对油茶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NKNCh的浓度,因

变量是油茶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的相对含量。由表格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氮素能

提高油茶幼苗的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油茶幼苗的光合速率也逐渐增加,

但超过一定浓度的氮素后,油茶幼苗的光合速率有所下降,可能原因是养分供应过多抑制RuBP段

化酶的活性。

【详解】(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需要有酶、色素等参与,参与光合作用的物

质中含有氮元素的有叶绿体中类囊体膜蛋白、叶绿素、RuBP峻化酶等。

(2)由表格数据可知,氮素浓度为15mmol/L时,油茶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的含量最大,是

培养油茶的最适氮素浓度。

(3)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光反应的速率先升后降,则净光合速率也是先升后

降。氮素增加,导致RuBP竣化酶含量增加,CCh固定增多,但养分供应过多会抑制RuBP废化酶

活性,CO?固定减少,因此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随氮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

的趋势。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同氮素浓度对光作用过程中色素含量、RuBP竣化酶(催化CO2固定的酶)

活性、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考生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结合题中的图表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32.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三体

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一类是n+1型,即配子中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

n型,即配子中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若为花粉则不能参

与受精。

(1)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以基因型为bbb三体玉米作为母本,基因型为BB

的普通玉米为父本杂交,Fi的基因型为;取Fi中三体玉米为父本,与感病普通玉米为母

本杂交,则子代中表现为抗病与感病的比例为。

(2)现有2号染色体三体且感病玉米,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感病基因是位于2号染色体还是其

他染色体上。

①该实验的思路是:

a.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为父本,与该三体且感病玉米为母本杂交;

b.从Fi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母本”)与感病普通玉米进行杂交;

C.分析F2表现抗病与感病的比例。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是:

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则感病基因在其他染色体上;

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则感病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答案】⑴.Bbb、Bb(2).1:2(3).父本(4).1:1;(5).1:2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

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和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详解】(1)根据题意以基因型为bbb的三体玉米作为母本,可以产生bb、b两种配子,与基因型

为BB的普通玉米为父本杂交,Fi的基因型有Bbb、Bb,取Fi中三体玉米Bbb为母本,可以产生B、

Bb、bb、b共4种配子,且比例为B:Bb:bb:b=l:2:1:2,因此与感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杂交,

则子代中基因型种类以及比例为Bb:Bbb:bbb:bb=l:2:1:2,故子代中表现为抗病与感病的比

例为1:lo

(2)①该实验的思路:

a.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与该三体且感病玉米为母本杂交;

b.从Fi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与感病普通玉米bb母本进行杂交;

c.分析F2表现抗病与感病的比例。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而在其它染色体上,则母本的基因型为bb,Fi代中三体

的基因型为Bb,其与基因型为bb的玉米杂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Bb):感病(bb)=1:

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BB产生B一种配子,母本产生b和bb两种配子,

Fi代中三体是由B配子和bb配子形成的,其基因型是Bbb,由于含n+l型配子的花粉不能正常受

精,所以R代中的雄性三体(Bbb)可进行正常受精的配子有B:b=l:2,与基因型为bb的玉米杂

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Bb):感病(bb)=1:2o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能力和判

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7.鹏齿在成人和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疾病,由多种细菌、真菌和这些微生物分泌的黏性高

分子聚合物组成的牙菌斑,覆盖于牙齿表面,是导致龈齿发生的主要诱因。研究表明,变异链球菌

是一种重要的口腔致篇细菌,在蔗糖存在的情况下,变异链球菌可以合成一种不溶性胞外多糖,这

种多糖可作为牙菌斑扩展的支持性框架。乳酸杆菌是口腔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体的口腔

健康状况有关。它们约占可培养口腔微生物群的I%。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变异链球菌合成的不溶性胞外多糖可能含有的单糖是,推测的依据是

(2)为了测试乳酸杆菌是否具有抑制变异链球菌生长的能力,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如

下图所示。下图所示的乳酸杆菌接种的方法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

(3)根据下图中不同乳酸杆菌对变异链球菌生物的影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根据乳酸杆菌呼吸作用类型,在一20℃长期保存时•,推测菌液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蒸

储水”“甘油”或“碳酸钙”)。

【答案】(1).葡萄糖和果糖(2).变异链球菌是在蔗糖存在的情况下合成的不溶性胞外多糖,

而蔗糖可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3).平板划线法(4).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5).B6和B44乳酸杆菌都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B44菌株的抑制效果低于菌株B6

(6).甘油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第一个图是平板划线法。第二个图是不同乳酸杆菌对变异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由图可以看出,B6和B44乳酸杆菌都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B44菌株的抑制效

果低于菌株B6<,

【详解】(1)变异链球菌合成的不溶性胞外多糖可能含有的单糖是葡萄糖和果糖,推测的依据是变

异链球菌是在蔗糖存在的情况下合成的不溶性胞外多糖,而蔗糖可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2)从图上看,乳酸杆菌接种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保

证培养物的纯度。

(3)根据图中不同乳酸杆菌对变异链球菌生物的影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6和B44乳酸杆菌都对

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B44菌株的抑制效果低于菌株B6。

(4)乳酸杆菌营无氧呼吸,因此在一20℃长期保存时,推测菌液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

【点睛】本题借助一定情境,考察了考生对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接种技术,实验结果分析等识记能

力、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8.新冠疫情发生后,重庆医科大学免疫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仅用10天时间,快速成功地研发了新冠

病毒(COVID-19)一系列抗体快速筛选技术,并成功获得新冠病毒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I)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保证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环境的具体措施有:

。(至少写出两点)。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是指。细胞融

合是随机的,经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