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3)-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3)-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3)-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3页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3)-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4页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3)-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77页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3)——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单选题1.山东大学利用异核双金属“镍-钴”配合物,可逆地催化质子还原氢气(H2)与氘水(D2O)的H/D交换,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镍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B.镍离子的符号为Ni2+C.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2.下图是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X原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C.X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X3-D.y=33.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相关信息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③最容易得到电子成为稳定结构B.②④表示同一种元素C.电子层数越多的粒子越易失电子D.①得到一个电子变为②4.以下是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的一些现象或事实,其中错误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20m3的石油气能装到0.025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水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变大D.香烟燃烧时,能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5.根据如图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镁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B.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是Na+6.医用钬激光适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法无法碎解的肾结石等。如图是钬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钬属于非金属元素B.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9gC.钬的质子数为67D.钬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87.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了铷原子钟提供精准的时间。如下图(图1和图2)所示是有关铷的一些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A.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B.x为18C.铷离子符号为Rb D.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钠元素相似8.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78%,氧气约21%B.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C.工业利用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D.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可吸入颗粒物、PM2.5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9.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错误的是ABCD实验现象用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A.A B.B C.C D.D10.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B.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液氧和氧气都可助燃,说明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1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下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知识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12.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二、填空题1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微粒中:(1)显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2)带正电的微粒有_____。(3)同位素的氕、氘和氚原子具有不同的_____。(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5)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有_____。(6)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____。1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排列情况。我对它进行探究:(1)第16号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①表示的元素对应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3)研究表明: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由此推断:第二周期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填名称)原子;第9号和第12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_____。1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例如氧气是由_____(填具体粒子的名称,下同)构成的,氯化镁是由_____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16.在下面(1)~(5)事实后的横线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停运动;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_______(2)如图所示,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________;(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_________;(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5)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______。17.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中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1)如图两种模型是汤姆森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_____(选填“甲”或“乙”)是由汤姆森提出的。(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汤姆森的观点是_____;(选填字母),卢瑟福的观点是_____;A原子是不可分的B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呈球形D电子带负电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F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G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H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内高速运动1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1)表中元素②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_____相同。(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铝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中不同种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19.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则:(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变蓝色(选填“会”或“不会”)。(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___。(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_____(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1)实验前,另取少量酚酞溶液,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但出现此现象的快慢不同。(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快慢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21.1立方厘米的小容器内可容纳下约个水分子。1立方厘米的水有20滴,全世界60亿人每人每秒钟数4个水分子,每天24小时不停地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需要多少年才能数得完?(要有计算步骤,结果取整数)答案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66页参考答案1.A【解析】A、元素的周其数与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由镍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镍离子质子数为28,核外电子数为26,说明其失去了最外层的两个电子,所以镍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4,所以镍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故A选项错误;B、由镍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镍离子质子数为28,核外电子数为26,说明其失去了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镍离子符号为:Ni2+,故B选项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故C选项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靠下边的小数为相对原子质量,故D选项正确;故选A。2.D【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A错误;B、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7-13=14,故B错误;C、X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应为X3+,故C错误;D、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13号元素的质子数为13,即x=1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y=3,D正确。故选D。3.B【解析】A、①③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①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容易得到电子成为稳定结构,错误;B、②④核内质子数均为11,表示同一种元素钠元素,正确;C、最外层电子小于4的粒子易失电子,错误;D、①为9号元素氟元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氟离子,错误。故选B。

4.C【解析】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后,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盐酸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人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选项正确;B、分子之间有间隔,将20m3的石油气压缩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能装到0.025m3的钢瓶中,选项正确;C、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受热沸腾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能掀起壶盖,水分子的大小不变,选项错误;D、香烟与氧气发生燃烧后能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选项正确;故选C。5.A【解析】A、由表中信息可知,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错误;B、分析图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表中信息可知,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是Na+,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6.C【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解析】A.由“金”字旁可知,钬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错误;B.由分析可知,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9,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C.由分析可知,钬的质子数为67,选项说法正确。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钬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7,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7.C【解析】A.铷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位于第五周期,此选项正确;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7-2-8-8-1=18,此选项正确;C.铷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则铷离子符号为Rb+,此选项错误;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钠原子和铷原子核外都有1个电子,所以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钠元素相似,此选项正确。故选C。8.D【解析】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说法正确。B、混合物,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说法正确。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D、可吸入颗粒物、PM2.5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但空气质量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故选:D。9.C【解析】A、苯分子的图象要用隧道显微镜才能获得,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故解释正确;B、品红加入水中会使整杯水都变红,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解释正确;C、任何物质的微粒都是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只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微粒的运动速度会加快,故解释错误;D、两种物质混合以后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这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混合后微粒之间相互穿插渗透的原因,故解释正确。故选C【点睛】10.D【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A正确;B、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B正确;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液氧也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液氧和氧气都可助燃,故C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是原子仍可以再分,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故D错误。故选:D。11.A【解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故a是原子,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故选A。12.B【解析】由于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所以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成为6+1=7,中子数为8-1=7,因此该原子核成为氮原子的原子核,其核内质子数是7,中子数也是7。故选B。13.分子、原子、中子质子、原子核、阳离子中子电子分子质子和电子【解析】(1)分子、原子和中子是呈电中性的微粒;(2)阳离子、质子和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微粒;(3)同位素的氕、氘和氚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不同的中子数;(4)电子是质量最小的微粒;(5)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改变;(6)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14.非金属Cl2氟MgF2【解析】(1)第16号元素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2)①表示的元素是氯元素,对应单质的化学式是Cl2;(3)因为从同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所以第二周期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9号元素F,第9和第12号元素分别为镁元素、氟元素,其化合价分别为+2、-1价,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15.氧分子镁离子和氯离子原子【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所以B处填写原子。16.CCBDB【解析】(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的缘故,故填:C.(2)由于分子的运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进入对方故原来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C.(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故填:B;(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填:D;(5)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25m³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³的钢瓶。故填:B.17.甲BCDFBCDEGH【解析】(1)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后来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中存在更小的微粒,原子是可分的,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西瓜瓤”中;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一个空心的球,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由模型图可知,其中甲是由汤姆森提出的;(2)根据汤姆生和卢瑟福理论分析可知,BCDF代表汤姆森的观点;BCDEGH代表卢瑟福的观点。18.N2电子层数得到AlF3A【解析】(1)表中元素②为氮元素,氮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2。(2)分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知,3至10号元素的原子核外均有2个电子层,11至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均有3个电子层,可以得到的规律是每个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都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显+3价;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显-1价,故铝元素与氟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F3。(4)元素是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