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中学地理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中学地理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中学地理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中学地理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教育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本文首先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环境教育的重视不够,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等。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利用教材和乡土地理资源,创新教学形式;组织讲座和环境监测,结合节日开展环境宣传。本文以中学地理为载体,旨在探究中学地理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关键词:地理学科,环境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前言在中学环境教育中发挥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学地理实施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环境教育的含义环境教育从广义上来理解是指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认识自然环境,了解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而提升受教育者环境意识和环境能力的一种教育实践过程。环境教育从狭义上理解就是指受教育者由教[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挖掘地理学科与环境教育二者相似之处并融会贯通,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到环境教育的内涵[2]。环境教育的意义首先,从个体角度讲,环境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思维由稚嫩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思维可塑性强,环境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帮助[3]。其次,从社会角度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美好社会的重要标志。环境教育在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已表明中学地理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环境教育便利的、广阔的实践活动平台[4]。中学地理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忽视环境教育,学生环境意识较淡薄。行地理教学的时间。二是部分地理教师没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未能灵活运用环境教育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情况下,迫于应试压力,大多数教师认为环境教育是教学负担,仍坚持传统的“分数为先”的错误观念。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理环境教育的良性发展。相关环境知识理解不透彻部分地理教师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不够,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多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教育,而对人文环境教育方。高中课程紧张,教师对环境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入,地理教学资源缺乏,部分地理教师对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容易陷入教学误区。例如,高中教学中关于“环境与发展”部分的知识,在阐述“清洁生产”含义时,很多教师望文生义,仅仅从“清洁生产”中的“清洁”二字来理解,认为“清洁生产”就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零排。但“清洁生产”其实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始终坚持环境保护策略,以减少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由此可知,“清洁生产”并不是很多教师理解的那样是绿色无污染,只是污染少、容易降解而已。因此,若教师对于相关环境知识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就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误区,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加强中学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对策强化学生环境教育意识结合教材,辩证看待环境问题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依据,细心挖掘教材中“隐性”环境教育因素,将环境素养和地理教学两者有机结合,是发[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留心观察地理课程中与环境教育的相通点,将二者有效融合,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教育知识体系,在不破坏原有地理课程的完整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表1高中地理课程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专题名称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自然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破坏原本稳定的地形,导致水土流失加重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专题五地球上的水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成因有: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扩大;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地理现象严重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状态的改变。例如地表植被稀疏时,土壤易受雨水冲刷而流失,以黄土高原为典型。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生产和整个水循环过程。人文地理专题八人口与环境环境承载力下降:资源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导致区域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缩小。专题十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区位选择: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有水体污染的工业部门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专题十三环境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人口压力过大,物质需求超出环境负荷,废弃物排放过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见表1),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更要强调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我国洪涝灾害频繁、人为原因有滥砍乱伐,破坏植被,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导致河流水位不断升高;人类无节制地大规模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能力。由于建设者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我国西南山区大量森林被滥伐乱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极大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8]。不仅中国,世界各国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世界森林面积日益削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各国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已迫在眉睫。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数据资料向学生展示环境问题的严峻,如全世界的森林自1950年以来已消亡了一半,目前平均1m2仍有21hm2森林从地球上消失[9];人类对自然环境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10]。以客观数据为依据,指出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环境资源的快速消亡为代价而实现的。人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自然环境大肆索取占有,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证看待环境问题。融入乡土地理,加强环境认知乡土地理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家乡地理现象,从中提炼出环境教育的内,加强环境认知[11]。学生们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乡的水土环境素养,而且能理性认识到,在家乡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PPT展示2003年无锡太湖“水华”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太湖水被污染原因,是由于当地工厂及居住人民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进而延伸到全中国的水污染问题,将环境污染这一大概念与贴合学生生活的乡土地理资源联系起来,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更利于学生们从自身行为入手,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家乡水资源,爱护环境;同时得出,在人地关系上,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加强学生的环境认知。在讲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时,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十分明显,自古有“南稻北麦”的说法,教师在讲述该知识点时就可以江苏为例,江苏位于我国南方,以米食为主,常将稻米做成饭、粥、米线等。贴近学生日常饮食生活,激发学生探知乐趣。合理安排课程,创新教学形式[12]。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地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同时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也加入到重养成环境文明习惯,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和我们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学技术的更新迭代,教师应勇于尝试现代教学用具,让学生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采用情境融合——对比分[14]。比如,在学习保护濒危动植物时,教深刻理解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义。组织环境问题专题讲座认为家乡水资源丰富,用不着节约用水,可以环保单位工作人员展示当地近几年水资源的浪费现象,通过现实数据,让学生直面家乡水资源问题,增强学生内心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结合环境节日宣传环保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6月5日)、世界31日)等一系列环境节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和公益实践活动。教师要将这些环境节日的意义及时穿插在有关教学中加以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这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及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如举办开展环境投影展览、环保征文、环境知识竞赛和编写环境宣传板报;组织开展街头宣传咨询、植树绿化等公益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学校对环境教育课程的管理提升教师地理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受教育的程度[15]。教师地理素养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要使环境教育与地理课本知识完美融合,也离不开地理教师架,找准穿插环境教育的巧妙衔接点,以教材为本,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在设计教案中,使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渗透到中学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中,实现其预期的教学目标。设立环境教育专题测验标准的中学地理课程中进行环境教育,避免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随意性和无方向性。教进行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得到规范和监测[16]。结论共同努力,更需要呼吁全社会民众都参与其中,注重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袁飞.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28):47[2]田爱利.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N].沁阳一中学知报,2011.[3]张春华.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须加强“理”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8(16):68-69.[4]徐京京.中学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6:24.[5]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1-136.[7]杜卫红,白絮飞.中学地理教师环境意识调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8):60-61.[8]杨小瑞.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研究[D].鲁东大学,2017:6-9.[J].中华现代教育,2009(4):57-58.[10]刘闯,何秉宇.我国环境教育研究的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333-336.[11]刘清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