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评分标准_第1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评分标准_第2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评分标准_第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评分标准_第4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评分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1拔罐(气罐、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1拔罐(气罐、火罐)技术操作流程

1.2拔罐(气罐、火罐)技术操作评分表

1.3拔罐(气罐、火罐)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2艾灸(艾箱灸)技术操作规程..................................................

2.1艾灸(艾箱灸)技术操作流程

2.2艾灸(艾箱灸)技术操作评分表

2.3艾灸(艾箱灸)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3艾灸(随身灸)技术操作规程...................................................

3.1艾灸(随身灸)技术操作流程

3.2艾灸(随身灸)技术操作评分表

3.3艾灸(随身灸)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4穴位按摩技术操作规程.........................................................

4.1穴位按摩技术操作流程

4.2穴位按摩技术操作评分表

4.3穴位按摩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皮肤损伤

5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规程........................................................

5.1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

5.2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表

5.3耳穴贴压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疼痛

6药物罐技术操作规程...........................................................

6.1药物罐技术操作流程

6.2药物罐技术操作评分表

6.3药物罐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7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技术操作程..........................................

7.1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技术操作流程

7.2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技术操作评分表

7.3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肠道黏膜损伤

8小儿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8.1小儿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8.2小儿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评分表

8.3小儿中药灌肠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肠道黏膜损伤

9便秘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9.1便秘推拿技术操作流程

9.2便秘推拿技术操作评分表

10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10.1中药外敷技术操作流程

10.2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评分表

10.3中药外敷技术常见并发症——过敏

11经络拍打技术操作规程.......................................................

11.1经络拍打技术操作流程

11.2经络拍打技术操作评分表

12腕踝针技术操作规程.........................................................

12.1腕踝针技术操作流程

12.2腕踝针技术操作评分表

12.3腕踝针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晕针

13中药氧气雾化技术操作规程....................................................

13.1中药氧气雾化技术操作流程

13.2中药氧气雾化技术操作评分表

14中药熏蒸仪技术操作规程......................................................

14.1中药熏蒸仪技术操作流程

14.2中药熏蒸仪技术操作评分表

14.3中药熏蒸仪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15中药吹药技术操作规程.......................................................

15.1中药吹药技术操作流程

15.2中药吹药技术操作评分表

16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规程.....................................................

16.1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

16.2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评分表

16.3中药热熨敷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17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程........................................................

17.1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流程

17.2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评分表

17.3穴位贴敷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过敏

18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操作规程..................................................

18.1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操作流程

18.2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操作评分表

19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规程.......................................................

19.1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

19.2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评分表

19.3中药泡洗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20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规程......................................................

20.1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

20.2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评分表

2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2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21.2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评分表

21.3穴位注射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神经损伤

22中药超导药物导入技术操作规程...............................................

22.1中药超导药物导入技术操作流程

22.2中药超导药物导入技术操作评分表

22.3中药超声药物导入技术常见并发症——皮肤损伤

23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规程........................................................

23.1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

23.2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评分表

23.3中药涂药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过敏

24中药封包技术操作规程........................................................

24.1中药封包技术操作流程

24.2中药封包技术操作评分表

24.3中药封包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药物过敏

25手法通乳技术操作规程.......................................................

25.1手法通乳技术操作流程

25.2手法通乳技术操作评分表

25.3手法通乳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皮肤损伤

26平衡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26.1平衡火罐技术操作流程

26.2平衡火罐技术操作评分表

26.3平衡火罐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27揪针技术操作规程............................................................

27.1揪针技术操作流程

27.2撒针技术操作评分表

27.3掇针技术常见并发症——晕针

28失眠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28.1失眠推拿技术操作流程

28.2失眠推拿技术操作评分表

29火龙灸技术操作规程.........................................................

29.1火龙灸技术操作流程

29.2火龙灸技术操作评分表

29.3火龙灸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皮肤烫伤

30刮痴技术操作规程............................................................

30.1刮痣技术操作流程

30.2刮痛技术操作评分表

30.3刮痣技术常见并发症——皮肤损伤

31放血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1.1放血疗法技术操作流程

31.2放血疗法技术操作评分表

32杵针技术操作规程............................................................

32.1杵针技术操作流程

32.2杵针技术操作评分表

题目:拔罐(气罐、火罐)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1.1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题目:拔罐(气罐、火罐)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01.2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内容分值备注

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1)、诊断(1)、临床症状(1)、既往史(1)、操

5

作部位⑴

操物品准备:治疗盘(1)、纱布(1)。必要时备毛毯、屏风(0.5)、垫

作枕(0.5)、凡士林(0.5)、棉签(0.5)、三棱针、梅花针(0.5)、皮肤消

前毒液(0.5)、无菌镶、干棉球、胶布(1)

拔气罐:气罐(2)、抽气枪⑴10

拔火罐:直血管钳(1)、95骄酉精棉球(1)、弯盘(0.5)、小药杯(0.5)检

查罐口有无缺损、罐体有无裂缝,使用气罐者检查有无漏

气(0.5),操作者洗手(0.5)

操评估:患者的舌苔(1)、全身状况(1)、治疗部位的皮肤状况(D,

5

询问过敏史(1),排除禁忌症(1)

告知:拔罐的作用(5)、简单的操作方法(5)、局部感觉及可能出现的

15

意外及处理措施取得患者合作(5)

核对:患者姓名(2)、住院号(1)、部位(2)5

患者准备:协助患者大〃喉⑴,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⑴,安置

5

作合适体位(1),注意保暖(1),保护患者隐私(1)

拔罐:再次核对身份(2),并确定治疗(拔罐)部位、穴位(2),再次

检查罐口(1)

拔火罐:左手持罐(1),右手持直血管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4),伸

入罐内中下端(不可碰及罐口)绕广3周后迅速抽出(5),左手将

作20

罐口按扣在选定的部位(穴位)(2),待吸牢后松手(1),酒精棉球

步用小药杯倒扣灭火(2)

拔气罐:左手持气罐将罐口按扣在选定的部位(穴位)上(5),右

手持抽气枪抽气(5),达到适当负压待气罐吸牢后松手(5)

观察及询问:检查罐口吸附情况(2),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疼痛

、过紧,应及时起罐(3)。留罐10分钟(5)。留罐期间随时检查罐

15

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以红紫色为度(2),询问患者感受,如有不

适及时起罐(3)

起罐:一手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

可顺利起罐(2)。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无烫伤、水泡等(1),再5

次核对(2)

告知:嘱患者保持治疗部位^吉干燥⑴,勿受凉⑴,注意休息

(1),饮温水200ml(1),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电铃等使用)5

(1)

整理:协助患者穿衣(D,整理床单位(1),安置舒适体位(D,整

5

理用物,使用过的物品及器具进行消毒(1),洗手(1)

记录:治疗部位(1)、时间(1)、反应情况(1)、疗效(1),签名(1)5

题目:拔罐(气罐、火罐)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编号:ABCD-GC-B-001.3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操作不当,酒精棉球过湿,罐口与人体皮肤沾上酒精,导致局部皮肤烫伤;

2、酒精棉球点燃后,未伸入罐内中下端,碰及罐口,导致玻璃罐的罐口被烧烫;

3、应用闪火法时,燃烧的纸片不慎掉到皮肤上;

4、患者配合不佳。

【临床表现】

1、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2、皮肤出现烫伤的红斑,甚至出现水泡。

【预防处理】

1、操作前,需要先评估患者的配合度;

2、酒精棉球干湿适宜;

3、操作时,酒精棉球燃烧后,应伸入罐内中下端(不可碰及罐口),玻璃罐罐口温

度适宜;

4、避免使用闪火法;

5、操作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特别是感觉疼痛不适时;

6、拔罐后,向患者宣教,保持治疗处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肤,勿用力揉搓,

洗澡。

7、如果出现皮肤有烫伤,不宜再在此处进行拔罐,予以烧伤湿润膏外涂,有水泡

时用注射针筒抽吸。

题目:艾灸(艾箱灸)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2.1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题目:艾灸(艾箱灸)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2.1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灸毕,取卜艾询,观察青洁

皮肤,整理床单位、整理用

物并规范处理用物

记录治疗部位、时间、反应

情况、疗效,签名

题目:艾灸(艾箱灸)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02.2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内容分值备注

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1)、诊断(1)、临床症状(1)、既往

操5

作史(1)、施灸方法(1)

前牧品准备:治疗盘(1)、清艾条(2)、打火机(3)、艾灸箱(2)、干

10

净纱布(1)、浴巾及烫伤膏(1)

核对:患者姓名(2)、住院号(1)、部位(2)5

评估:环境温度⑵;主要症状、病史⑶;舌质与舌苔⑵;体

质及对疼痛及热的耐受程度(2);是否有出血病史或出血倾

15

向(2);过敏史或哮喘病史及是否妊娠(2)施灸处皮肤情况

(2)

操告知:艾箱灸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2)、出现的任何不

适,如灼痛感等及时告知(3)、施灸过程中治疗部位有灼痛

10

作感,立即停止操作,施灸一段时间后可将艾箱抬高数秒(5)

患者准备:协助病人大小便(1)、取合理体位(1)、暴露治

5

疗部位(1)、保护隐私(1)、注意保暖(1)

喉:核对身份及治疗部位(2)、2层纱布垫于治疗部位(3)、选

步中用2*2cm艾条(5)、点燃一头放入灸盒中(5)、灸盒盖子打

开约1/4(5)、固定灸盒(2)、治疗过程中以患者感到微热而30

不烫伤皮肤为宜(3)、治疗时间约15~20分钟(3)、再次核

对⑵

观察及询问:观察病人的皮肤及病人变化(2),询问有无不

5

适,防止烧伤、烫伤(3)

骤告知: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能吹冷风、不能用冷水洗手或洗

操5

澡,饮温水250mL(3),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2)

整理:取下艾灸箱、观察并清洁皮肤(2),整理床单位、协助

作患者取舒适卧位(2),整理用物并规范处理用物:倒尽艾灰,5

清洁灸盒(1)

记录:艾箱灸治疗部位Q)、时间(1)、反应情况(1)、疗效(1)

5

后,签名⑴

题目:艾灸(艾箱灸)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编号:ABCD-GC-B-002.3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施灸不当,可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局部烫伤;

2、艾条燃烧过旺或灸盒盖子打开超过大;点燃的艾柱幢数过多;

3、操作不当,施灸时未垫纱布;

4、患者不配合,固定不妥导致灸盒倾倒。

【临床表现】

1、主诉局部有灼热发烫及疼痛感;

2、局部皮肤发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或更严重的烫伤表现。

【预防处理】

1、施灸前与患者讲解灸法(艾箱灸)的方法及疗程,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

保暖,防止受凉;

2、唤醒治疗中容易入睡的患者;操作时垫双层小毛巾,以患者感到温热而不烫

伤皮肤为宜,并随时询问患者对热的反应。

3、向患者做好宣教:不可以自行调节艾灸盒打开的大小,有过热的感觉立即打

电铃告知护士同时抬高艾灸箱数秒散热;

4、发生烫伤后该部位禁止继续施灸,用冰袋冷敷降温;

5、烫伤出现大水泡,用无菌针头抽吸后碘伏外涂,同时用烧伤湿润膏外涂并加强

观察;

6、烫伤出现小水泡,碘伏外涂同时用烧伤湿润膏外涂并加强观察。

7、做好宣教。

题目:艾灸(随身灸)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3.1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医嘱

随身灸的目的、部位、方法及

配合的注意事项,如有灼痛感

及时告知

灸盒出气孔边孔打开一半、

顶部打开两格、艾条完全点

燃,以控制温度,隔热垫与

随身灸同时放置(灸盒塑

料面靠近穴位)、施灸部位勿

上盖被服,以免烫伤、施灸

时间10~20分钟

施灸时卧床休息,如有不适

及时告知护士(电铃等使用)

协助取

舒适体

记录-,•

位,协

助大小

便、暴

露施

灸部

位、注

意保

暖及

题目:艾灸(随身灸)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3.1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保护

施灸

观察病人皮肤及病情变化,

7分钟测皮温,询问患者施

灸皮肤情况,有无晕灸等,

如发生烫伤立即停止艾灸,

对症处理

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并规

范处理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艾条、随

记录治疗部位、时间、反应

情况、疗效、签名

题目:艾灸(随身灸)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03.2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内容分值备注

操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1)、诊断(1)、临床症状(1)、既

5

作往史(1)、施灸方法(1)、填写热相关操作评估表)(1)

物品准备:治疗盘(1)、艾条(1)、随身灸盒(2)、艾绒垫

四块(2)、打火机(1)、皮温枪(2)、必要时备毛巾或10

浴巾⑴

核对:核对姓名(1)、住院号(2)、治疗部位(2)5

评估:环境符合要求(关闭空调、屏风或床帘)(2)、

患者主要症状(2)、施灸部位皮肤,Braden评分《12分,

操禁止随身灸(3)、评估患者舌苔(3)、体质及对疼痛及15

热的耐受程度(3)、出血病史、过敏史或哮喘病史及是

否妊娠(2)

操告知:随身灸的目的、部位、方法及配合的注意事项(5)、施

灸过程中有灼痛感,立即停止施灸(3)施灸时卧床休10

息时卧床休息(2)

患者准备: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协助大小便(2)、暴露治

作5

疗部位(2)、注意保暖(1)

施灸:再次核对并确认穴位(2)、铺上治疗巾或大毛巾(3)、灸

中盒出气孔边孔打开一半(5)、顶部打开两格(5)、艾条完

步全点燃,以控制温度(5)隔热垫与随身灸同时放置(灸盒30

塑料面靠近穴位)(5)、施灸部位勿上盖被服,以免烫伤

(2)、告知施灸时间20分钟(3)

观察及询问:观察病人皮肤及病情变化(2)、操作7分钟

后,测皮温(2)询问患者施灸皮肤情况,有无晕灸,如5

骤发生烫伤立即停止艾灸,对症处理(1)

告知:灸后喝温水250ml,4小时内不宜洗澡、不能吹冷风

5

操等)(3),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电铃等使用)(3)

整理: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并规范处理用物

作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整理床单位(1)、处理用物:隔热5

垫用泡腾片浸泡清洗(2)

i琮:记录治疗部位⑴、时间⑴、反应情况⑴、疗效⑴、签

后5

名⑴

题目:艾灸(随身灸)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烫伤

编号:ABCD-GC-B-003.3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施灸不当,可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局部烫伤;

2、施灸时,未垫隔热垫,使患者皮肤烫伤;

3、施灸时,艾灸盒铁面贴于患者皮肤,使其皮肤烫伤;

4、施灸时,操作中途未观察皮肤,未用皮温枪检测皮肤温度,使其皮肤烫伤;

5、施灸时,未评估患者braden评分,使其皮肤烫伤。

【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发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

【预防处理】

1、施灸前与患者讲解灸法的方法及疗程,完善艾灸前评估工作,灸后注意保持局

部皮肤保暖,防止受凉;

2、施灸时要专心,有耐心,避免艾灸盒铁面直接接触皮肤,而使皮肤烫伤;

3、施灸的中途需要使用皮温抢对施灸皮肤进行评估;

3、发生烫伤后禁止拔罐,用冰袋冷敷降温;

4、烫伤出现水泡,局部皮肤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针头抽吸水泡,同时用烧伤湿润膏外

涂并加强观察;

5、做好宣教。

126

题目:穴位按摩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4.1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床

症状、既往史、操作方法

主要症状、病史、舌质与舌

苔;环境;局部皮肤有无水肿卜

、破损及疤痕等

知操

治疗盘

、治疗巾

、大毛巾

,必舞寸

病、不同部位选择

手法;操作时嘱患

者身体放松,压力、频技摆动

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按

幅度均匀,动作灵活;每个穴.

摩部位、穴位

惭摩3-5济札总忖间控制

仍中左右

者r

二观察及询问

取r

体m

露r

记录

127

题目:穴位按摩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4.1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一"保暖;

根据需

要手上

选蘸滑

石粉、

酒、姜

汁、薄

荷水等

按摩

询问患者对穴位按摩的

反应如侑彳适及时调整

或停止操作

注意保暖,多饮温开水;适当

保护按摩处皮肤;出现任何

不适及时告知

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

卧位;整理床单位;整理并

规范处理用物;洗手

按摩穴(立、时间、患者反应、疗

效,签名

127

题目:穴位按摩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04.2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内容分值备注

操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1)、诊断(1)、临床症状(1)、既

5

作往史(1)、操作方法(1)

物品准备治疗盘⑵、治疗巾⑵、大毛巾⑵、滑石粉⑵,必

10

要时备酒、姜汁、薄荷水(2)

评估:主要症状、病史、舌质与舌苔(5);环境符合要求(

10

温暖、床帘)(2)局部皮肤有无水肿、破损及疤痕等(3)

操;

告知:告知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出现任何

(5)10

不适及时告知(5)

核对:床号(1)、姓名(1)、住院号(1)、按摩部位(2)5

患者准备:协助患者排空二便⑴;取合适体位⑴,松开衣

作5

着(1),暴露治疗部位(D,注意保暖(D

定穴:再次核对并确定穴位(3),铺上治疗巾或大毛巾,注

意保暖(2);根据需要手上选蘸滑石粉、酒、姜汁、薄荷10

水等⑸

步按摩:按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5);

操作时嘱患者身体放松,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

20

灵活(10);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中间稍作休息,总时间

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5)

观察及询问:询问患者对穴位按摩的反应(5);如有不适,及

10

时调整或停止操作(5)

告知:注意保暖,多饮温开水(2);适当保护按摩处皮肤

5

(1);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电铃等使用)(2)

整理: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⑴;整

后(1),(1);

5

理并规范处理用物(1);洗手(1)

记录:按摩穴位(1)、时间(1)、患者反应(1)、疗效(D,签

5

名⑴

128

题目:穴位按摩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皮肤损伤

编号:ABCD-GC-B-004.3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操作者指甲过长;

2、按摩手法过重;

3、按摩时间过长。

【临床表现】

按摩处皮肤出现瘀紫、破损或疼痛。

【预防处理】

1、操作前修剪指甲;

2、按摩前做好评估,如局部皮肤有水肿、破损、疤痕等禁忌按摩;

3、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

4、一般每穴按摩3-5分钟,每次按摩时间成人控制在15-30分钟,小儿10-20分

钟;

5、小儿按摩需要有介质,如滑石粉、爽身粉、冬青油膏等;

6、出现皮肤损伤时做好局部消毒,纱布包扎,必要时报告医生。

7、做好宣教。

129

题目: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5.1版次:1

制订日期:2022.12.31修订日期:页数:共页

130

题目: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5.1版次:1

制订日期:2022.12.31修订日期:页数:共页

耳穴贴压的时间、部位、

患者反应、疗效、签名

130

题目: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05.2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内容分值备注

操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1)、诊断(1)、临床症状(1)、既往

5

作史⑴、穴位⑴

物品准备:治疗盘Q)、王不留行籽或莱瓶子等丸状物(2)、胶

布(1)、75%酒精(1)、棉签(1)、探棒(1)、止血钳或镒子10

(1)、弯盘(1)、污物碗(1),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具

评估:主要症状(2)、既往史(2)、舌质与舌苔(3)、是否

妊娠(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2)、有无胶布过敏(2)、耳15

部皮肤情况(2)

告知:耳穴贴压的作用(3)、简单的操作方法(4)、局部感

10

觉(3)

核对:患者姓名(1.5)、住院号(1.5)、耳穴部位(2)5

患者准备:合理舒适的体位(2)、充分暴露耳部皮肤(3)5

探查穴位:再次核对身份(3)、核对穴位(3)、手持探棒自上

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5)、询问患者有无热、麻15

、胀、痛的“得气”感觉(4)

消毒皮肤: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

5

皮肤

步中

穴位贴压:将药丸粘附在0.7X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⑵、用

止血钳或镣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2)、并给

10

予适当按压(2)、并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觉(2)再次

核对(2)

观察及询问:观察患者局部皮肤(3)、询问患者有无不

骤5

适⑵

告知:在耳穴贴压期间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广2

操5

分钟(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2)

整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1),整理床单位(1),处理

5

作用物:弯盘、探针、止血钳或镜子使用75蛤酉精擦拭(3)

记录:耳穴贴压的时间(1)、部位(1)、患者反应(1)、

5

后疗效(1)、签名(1)

题目:耳穴贴压技术常见并发症一一疼痛

编号:ABCD-GC-B-005.3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胶布贴压过紧;

2、耳部皮肤疾患。

【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发红,患者主诉耳部贴压部位疼痛不适。

【预防处理】

1、贴压胶布前认真检查皮肤,如有皮肤疾患的不宜采用;

2、压贴后疼痛较甚,局部稍放松一下胶布或移动位置即可。

3、做好宣教。

题目:药物罐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6.1版次:2

制订日期:2010.10.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题目:药物罐技术操作流程

编号:ABCD-GC-B-006.1版次:2

制订日期:2010.10.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拔罐部位、留罐时间、局部

反应、患者反应、疗效、签

题目:药物罐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06.2版次:2

制订日期:2010.10.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内容分值备注

操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1)、诊断(2)、医嘱(2)5

作治疗室检查竹罐有无缺损,裂缝,将竹罐放入中药中煮沸

前5~10分钟(5)

10

备齐用物:治疗车及电饭锅、药物罐(1)、不锈钢半开夹

(1)、纱布(1)、治疗巾(1)、小毛巾(1)

核对:核对床号(1)、姓名(1)、诊断(1)、治疗(2)5

评估:环境符合要求(温暖、屏风或床帘)(2)、主要

操症状(1)、疼痛评分(5)、局部皮肤(1)、定穴(5)15

协助病人大小便(D

告知:拔罐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3)、出现

5

操的任何不适及时告知(2)

患者准备: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1),暴露拔罐部位,再次

作5

确认穴位(2)、注意隐私保护及保暖(2)

掘1:再次核对身份⑵,取穴及部位⑶;用不锈钢夹住煮

好的竹罐,左手拿一折叠的小毛巾,用毛巾紧扣罐口,拍

15

打毛巾数下,快速甩去罐内残余热水(8),罐移至选定的

穴位,待吸牢后撤手(2)

观察及询问:病人拔罐处有无剧烈疼痛等不适(5),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