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王羲之,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节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材料二: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瞻,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柴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蔽儿幼令也”与《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令”意思不同。
B.骨鲠,本义指鱼骨、鱼刺,也比喻诗文的主旨或风格;文中指刚直。
C.“固求市之”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名我固当”的“固”字意思不同。
D.“使人耽之若是”与《诗经·氓》中“无与士耽”的“耽”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读了《笔说》之后,书法很快大有长进;卫夫人察觉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预言王羲之一定会比自己还有名。
B.王羲之书法遒劲有力,晋朝举行祭祀大典需更换祝版,工人发现他的字入木三分;王羲之的书法笔势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王羲之书法水平超出世人,他的书法既受到王敦、王导、阮裕、王承、王悦的重视,也受到道士、门生等人的推重欢迎。
D.王羲之潇洒随性,不因高官择婿而矫饰造作、掩饰本性;他喜爱风雅,不留恋京师,希望终老于山水胜迹,喜爱与名人雅士交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1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古人在书法上取得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夏四月丙午朔,帝①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秘讳至鲁阳发丧,还京师。上谥曰孝文皇帝,庙曰高祖。五月丙申,葬长陵。帝幼有至性。年四岁时,献文患痈,帝亲自吮脓。五岁受禅,悲泣不自胜。献文问其故,对曰:“代亲之感,内切于心。”献文甚叹异之。文明太后以帝聪圣,后或不利冯氏,将谋废帝。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将立之。元丕、穆泰、李冲固谏乃止。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抚念诸弟,始终曾无纤介。惇睦九族,礼敬俱深。帝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覆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杖帝数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遇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修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划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军事须伐人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人苗稼无
所伤践。雅好读书,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在兴而作。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文也。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又善射,有膂力,年十余,能以指弹碎羊髆骨,射禽兽,莫不随行所至而毙之。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北史魏本纪·孝文帝本纪》)注:①帝: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汉名元宏。即位时年仅五岁,由太皇太后冯氏当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帝性宽A慈B进食者C曾以热羹覆帝D手E又曾于食中得虫F秽物G并笑H而恕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宫”指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B.“献文”是孝文帝之父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等人,依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评价称号。
C.“单衣闭室,绝食三朝”的“绝”与《屈原列传》中“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的“绝”意思相同。
D.“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的“矜”与《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矜”
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帝受禅即位后,悲伤哭泣无法自止,太后认为这对冯氏不利,于是图谋废帝另立,最终在大臣劝谏下罢休。
B.孝文帝对别人宽厚仁慈,但对自己要求严格,认为国君不能作威作福,经常叮嘱史官大胆如实地记录时事。
C.孝文帝体恤爱惜百姓,常常思量赈济补益的办法,在征伐和巡行时不随意修建工程和损害百姓切身利益。
D.孝文帝平素喜欢读书,富有文学造诣,能随兴挥洒诗赋铭颂各种文体,太和十年以后的诏书文册都是亲手撰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抚念诸弟,始终曾无纤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孝”的表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宜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曾祖讳凤,中成化甲午乡试,选调兖州城武县知县。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昶以文学为一时名臣。诗、书之业,以故世有承传。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先祖于诸父有分,独退让处其薄。
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有光仕官既不遂,独幸以建储诏得推封,此亦可少慰人子之情于万一。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澹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继妻王氏。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修谨。年十八来归,不失妇道。抚前子,爱甚己子。前子死,时哭之悲,病遂亟。其聪明慈爱,盖天性也。魏氏生时,有光方年少为诸生,及王氏,方乡举,家益贫。历岁岁北上辨装及下第之穷愁。有光之欢,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者也。今蒙恩封赠,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恩诏乃许移封。今妻费氏,亦愿推让王氏,则泉壤之下,亦被希世之旷典矣。
(节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文本二: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B.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C.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D.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举.乡试”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B.“言.如出岫之云”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卫风氓》)两句中的“言”字含义相同。
C.“而先人不及见.矣”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D.“及来归.,甘澹薄”与“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家学深厚,家教严格,诗书传承,曾祖归凤在朝为官,祖父岫云德高望重,性格坦率,淡泊名利。
B.归有光的妻子魏氏,对公公和婆婆极为孝顺敬重,闺门内外,全家上下,因她而其乐融融,却不幸早逝。
C.归有光的继妻王氏年少丧父,但母亲注重家教,本人天性慈爱,她处事谨慎,恪守礼法,对魏氏之子也甚是疼爱。
D.归有光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自己的母亲与祖母,表述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
(2)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
14.结合文本,概括归有光科考多次失败却依然能坚持的原因。(3分)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湍,字子东,莆之仙游人。曾大父讳襄,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赠吏部侍郎。大父讳旻,宣义郎,赠少傅。考讳伸,左中大夫,赠光禄大夫,光禄四子,公其长也。公以门子为将仕郎,尉盱眙之天长,郡守毕良史材之,罗致幕下。顷之,宅忧。免丧,尉台之宁海,邑多盗,皆薮于海,昼则鱼潜,夜则虎啸。公以严治盗,发辄得,境以清宁。州上功状,授承务郎。知池州贵池县,贵池于邑为剧,公更平宽,邑人宜之,然不可干以私,大官要人为奸利者,噤莫敢伸。庚寅无秋,江淮流民道殣相望。元夕,守欲出遨符县张灯,公曰:“此游观时耶?”竟不奉命。大江之濒因渚为田,议征其亩。州县奉诏并缘侵牟,朝廷知之,乃命有司归田于氓,除租于官。适议臣为部使者,沮格成命,公争不可,力请于朝。使者怒,欲当以重劾,爬罗瘢疵,毫毛莫得也。居二年,弟洸给饷江东,公以嫌引去,除通判镇江府,未之官。乙未冬,得上气疾,明年正月,疾革,乃盥栉更衣,拱而危坐,隐隐闻鼻息声倏而逝,实丙申正月二十有九日也,得年五十六。公性闿毅明敏,幼所占毕,耋而不忘。其事亲悫孝,其律己严毅,见利思义,尝曰:“富非吾志,姑纾吾贫,有田二顷,归耕何卜?”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既殁,家垂橐,诸孤以赙市棺敛焉。公温如春善,与人交,一见倾尽,人人自以得公重,比其殁也,莫不陨涕。公长子曰戡,丁酉之夏,某来守毗陵,戡以户部尚书洸所状公行实,来请铭,某虽不及上堂拜公,而与戡同朝甚善,乃为之铭。
(节选自杨万里《故承事郎通判镇江府蔡公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
B.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
C.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
D.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指死去的父亲。此用法在成语“如丧考妣”中保存下来,妣指死去的母亲。
B.宅忧,处在父母丧事期间。我国古代有官员在父母死后,按照礼制守丧的传统。
C.庚寅,天干地支纪年法,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而组成。
D.铭,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如《陋室铭》中的“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湍出身名门,开朗聪敏,很有才能,任天长县尉时受到郡守毕良史赏识,被他招致幕下。
B.蔡湍心怀悲悯,可怜江淮道路上饿死的流民,不接受太守同去符县游玩、观赏花灯的命令。
C.蔡湍为民维权,触怒了上司,但他立身正直,没有丝毫毛病,上司想弹劾他,也无可奈何。
D.蔡湍为官清廉,不求富贵,去世后家贫如洗,以致于儿子们得向别人借贷才为他买棺敛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议臣为部使者,沮格成命,公争不可,力请于朝。
(2)人人自以得公重,比其殁也,莫不陨涕。
14.蔡湍在宁海和贵池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法,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已,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息,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①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逆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巽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节选自《左传》)
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B.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C.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D.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王城”中“至于”,与《氓》中的“至于暴矣”的“至于”意思不同。
B.“吾岂将徒杀之”中的“徒”,意为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C.“归惠公而质子圉”中的“质”,指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门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
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
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
江西省赣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熙宁五年,卒,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B.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C.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D.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测试者统称进士;明清两代殿试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陛,原指宫殿中通往皇帝御座的台阶,群臣上奏需通过“陛下者”(侍卫)转达,后用陛下尊称皇帝。“陛辞”指向皇帝申请退休。
C.朋党,为争夺权位、排除异己或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往往相互倾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使政局腐败混乱。
D.迁,古代指变动官职,一般指晋升官职。如,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古代尊右,所以左迁就是降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诗文交友,名扬天下。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西京推官。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入朝为官,做了馆阁校勘。
B.欧阳修性格刚直,著文申辩。他与尹洙等人因为替范仲淹伸冤而被放逐,被世人视为同党,于是写了《朋党论》,阐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C.欧阳修谨守职分,备受器重。他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
D.欧阳修遭人忌恨,屡受陷害。他敢于直言遭到奸邪之徒的嫉恨,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②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14.欧阳修一生正直,受到了奸邪小人的哪些陷害?
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王羲之,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节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材料二: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瞻,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柴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蔽儿幼令也”与《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令”意思不同。
B.骨鲠,本义指鱼骨、鱼刺,也比喻诗文的主旨或风格;文中指刚直。
C.“固求市之”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名我固当”的“固”字意思不同。
D.“使人耽之若是”与《诗经·氓》中“无与士耽”的“耽”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读了《笔说》之后,书法很快大有长进;卫夫人察觉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预言王羲之一定会比自己还有名。
B.王羲之书法遒劲有力,晋朝举行祭祀大典需更换祝版,工人发现他的字入木三分;王羲之的书法笔势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王羲之书法水平超出世人,他的书法既受到王敦、王导、阮裕、王承、王悦的重视,也受到道士、门生等人的推重欢迎。
D.王羲之潇洒随性,不因高官择婿而矫饰造作、掩饰本性;他喜爱风雅,不留恋京师,希望终老于山水胜迹,喜爱与名人雅士交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1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古人在书法上取得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10.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11.D12.C
13.(1)父亲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2)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
14.①从幼年就开始读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王羲之十二岁就开始读;
②勤奋刻苦,东汉张芝在水池旁勤奋练字,一池水都变黑了。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比钟繇”对应“比张芝草”,“当抗行”对应“犹当雁行也”,所以应分别在“繇”“行”“草”后断句。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时令,时节;好。句意:恐怕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别人强。
B.句意: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C.执意、坚决地;实在。句意: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D.“‘耽’字意思不同”错误,意思相同,都是“沉迷”的意思。句意: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别和男人沉迷于爱情当中。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他的书法既受到王敦、王导、阮裕、王承、王悦的重视”错误。由材料二“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可知,原文说的是“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而不是“受到王承、王悦的重视”。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小”,年少;“秘”,领悟;“授”,教。
(2)“信”,信使;“咸”,都;“矜持”,拘谨不自然。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可知,从幼年就开始读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王羲之十二岁就开始读;
结合“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可知,勤奋刻苦,东汉张芝在水池旁勤奋练字,一池水都变黑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朝王羲之,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父亲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恐怕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
(节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材料二: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不觉得他有什么奇特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孙绰、李充等人,皆凭借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高兴地写完后,用笼子把鹅装起来拿回去了,非常高兴。他曾经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夏四月丙午朔,帝①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秘讳至鲁阳发丧,还京师。上谥曰孝文皇帝,庙曰高祖。五月丙申,葬长陵。帝幼有至性。年四岁时,献文患痈,帝亲自吮脓。五岁受禅,悲泣不自胜。献文问其故,对曰:“代亲之感,内切于心。”献文甚叹异之。文明太后以帝聪圣,后或不利冯氏,将谋废帝。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将立之。元丕、穆泰、李冲固谏乃止。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抚念诸弟,始终曾无纤介。惇睦九族,礼敬俱深。帝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覆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杖帝数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遇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修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划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军事须伐人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人苗稼无
所伤践。雅好读书,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在兴而作。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文也。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又善射,有膂力,年十余,能以指弹碎羊髆骨,射禽兽,莫不随行所至而毙之。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北史魏本纪·孝文帝本纪》)注:①帝: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汉名元宏。即位时年仅五岁,由太皇太后冯氏当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帝性宽A慈B进食者C曾以热羹覆帝D手E又曾于食中得虫F秽物G并笑H而恕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宫”指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B.“献文”是孝文帝之父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等人,依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评价称号。
C.“单衣闭室,绝食三朝”的“绝”与《屈原列传》中“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的“绝”意思相同。
D.“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的“矜”与《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矜”
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帝受禅即位后,悲伤哭泣无法自止,太后认为这对冯氏不利,于是图谋废帝另立,最终在大臣劝谏下罢休。
B.孝文帝对别人宽厚仁慈,但对自己要求严格,认为国君不能作威作福,经常叮嘱史官大胆如实地记录时事。
C.孝文帝体恤爱惜百姓,常常思量赈济补益的办法,在征伐和巡行时不随意修建工程和损害百姓切身利益。
D.孝文帝平素喜欢读书,富有文学造诣,能随兴挥洒诗赋铭颂各种文体,太和十年以后的诏书文册都是亲手撰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抚念诸弟,始终曾无纤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孝”的表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BEG
11.D(应为不同,前一个“矜”是同情、怜悯的意思,后一个“矜”是推崇、顾惜的意思。)
12.A(强加因果,文明太后认为对冯氏不利的原因是“帝聪圣”。)
13.⑴孝文帝当初没有怨恨,只是深深感激元丕等人。抚慰爱怜弟弟们,始终没有丝毫不周。(得分点:“憾”,怨恨;“德”,感激;“纤介”,细微、细小。大意1分。)
⑵常寄托以贫寒之士的意趣,悠然超脱,不因世事而困扰心志。(“布素”,布衣素服,借指贫寒之士、平民;“玄迈”,超脱;“婴”的意思是缠绕,引申为困扰。大意1分。)
14.①献文帝长毒疮,亲自用嘴为他吸脓;②对太后的意图废除他及听信谗言杖责他都不记恨;③对弟弟们抚慰爱怜,始终没有丝毫不周;④对族亲敦厚亲睦,都能厚加礼敬。(答对任意三点,给3分)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孝文帝驾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岁。秘密地到了鲁阳才发丧,回到京城。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五月丙申日,葬于长陵。孝文帝自幼就有诚挚淳厚的性情。四岁时,献文帝长毒疮,他亲自用嘴吸脓。五岁受禅继帝位,悲痛哭泣而不能自制。献文帝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承代亲人的感触,悲切深入心中。”献文帝大为感叹并认为他与众不同。文明太后认为孝文帝聪明圣达,以后或许对冯氏不利,准备预谋废黜孝文帝。于是在寒冷的月令,给孝文帝穿单衣,禁闭在室内,断绝他的饮食三天,召回咸阳王拓跋禧准备立他为帝。元丕、穆泰、李冲等人坚持进谏才罢休。孝文帝当初没有怨恨,只是深深感激元丕等人。抚慰爱怜弟弟们,始终没有丝毫不周。对九族之亲敦厚亲睦,都能厚加礼敬。他天性宽厚仁慈,进奉御食的人曾将热羹泼在孝文帝的手上,又曾在饭食中发现了虫子等秽物,孝文帝都付之一笑而宽恕了他们。以前有宦官在太后面前诬陷了孝文帝,太后打了孝文帝数十板,孝文帝默然承受,不自作申辩。太后死后,他也不介意此事。
他处理考察政事,会迅速接受别人的意见。怜悯百姓,常常思量赈济补益百姓的方法。对天地、五郊、宗庙、二分等祭祀礼仪,他必定亲自参加,并不因为寒暑而感到厌倦。尚书所奏的案牍,他多数能亲自推求省察。对百官大小事,无不留心注意,力求周到全面。他常说,凡是做国君的,担忧的是不平均和不能够以诚心对待民众。如果能做到平均和真诚,胡越之人也可亲如兄弟。常常从容地对史官们说:“直接记录时事,不要忌讳国家的丑恶。国君自己作威作福,史官再不加记录,国君还有什么害怕的!”到南方北方征伐巡视,官员奏请修建道路。孝文帝说:“粗略地修建桥梁,能通车马就停工,不需要割草铲土使道路平坦。”凡是修建的工程,都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做的,不因为不急需做的事情去损害民力。因军事需砍伐百姓的树木时,一定要留下丝绢来偿付树木的价值,百姓的禾苗庄稼没有被损害践踏的。
孝文帝平素喜欢读书,学习不需求师,就能探求其精深和玄奥,对史传百家的典籍,无不广泛涉及。喜欢谈论老子和庄子之学,尤其是精通佛教。富有才华文采,喜欢写文章,诗赋铭颂,即兴而作。自从太和十年以后,诏书简册都是孝文帝亲自书写。孝文帝喜欢奇人异士,其情如饥似渴。接纳对待朝臣贤士,依才能高下施以轻重之礼。常寄托以贫寒之士的意趣,悠然超脱,不因世事而困扰心志。又擅长射箭,有体力,十多岁时,能用手指弹碎羊的肩胛骨,射猎禽兽,没有不能随心杀死的。孝文帝生性喜欢俭约朴素,常穿洗过多次的衣服,马鞍马勒只是用铁木制成的而已。孝文帝平素的志趣,都是这类的事情。
江西省宜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曾祖讳凤,中成化甲午乡试,选调兖州城武县知县。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昶以文学为一时名臣。诗、书之业,以故世有承传。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先祖于诸父有分,独退让处其薄。
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有光仕官既不遂,独幸以建储诏得推封,此亦可少慰人子之情于万一。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澹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继妻王氏。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修谨。年十八来归,不失妇道。抚前子,爱甚己子。前子死,时哭之悲,病遂亟。其聪明慈爱,盖天性也。魏氏生时,有光方年少为诸生,及王氏,方乡举,家益贫。历岁岁北上辨装及下第之穷愁。有光之欢,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者也。今蒙恩封赠,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恩诏乃许移封。今妻费氏,亦愿推让王氏,则泉壤之下,亦被希世之旷典矣。
(节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文本二: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B.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C.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D.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举.乡试”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B.“言.如出岫之云”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卫风氓》)两句中的“言”字含义相同。
C.“而先人不及见.矣”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D.“及来归.,甘澹薄”与“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家学深厚,家教严格,诗书传承,曾祖归凤在朝为官,祖父岫云德高望重,性格坦率,淡泊名利。
B.归有光的妻子魏氏,对公公和婆婆极为孝顺敬重,闺门内外,全家上下,因她而其乐融融,却不幸早逝。
C.归有光的继妻王氏年少丧父,但母亲注重家教,本人天性慈爱,她处事谨慎,恪守礼法,对魏氏之子也甚是疼爱。
D.归有光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自己的母亲与祖母,表述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
(2)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
14.结合文本,概括归有光科考多次失败却依然能坚持的原因。(3分)
10.C句意:吴中的王氏,多认为自己是太原之后,然而实在无从考证,唯独是先妻家家谱明晰,传承甚远。
“多自以为太原之后”,“太原之后”作“以为”的宾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B;
“谱系最明”,主谓结构,“谱系”,载有世族系统、源流纪录的族谱,做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最明”
做谓语,其后要断开,排除D。
11.BA.正确。中举(人);推举。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句意:等到他乡试中举。/后来的刺史名荣荐举臣为优秀人才。B.错误。说;助词,无实义。两句中的“言”字含义不同。句意:说的是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满足了你的心愿,你就对我粗暴无礼了。C.正确。看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句意:而父亲却不能得见。/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D.正确。均为女子出嫁。句意: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12.AA.“祖父岫云”错误,归有光的父亲号岫云。
13.(1)因为我长久地受困于科考,祖父、父亲都以高年等待,却最终没能等到。(“以”,因为;“祖父”,祖父、父亲;“竟”,最终。)(2)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我(归有光)的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归宁:回娘家省亲;自言: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以为:认为。)
14.①肩负重振家族的希望的重任,②家人的理解与信任,③妻子贤惠并给予了他巨大支持。
参考译文:
文本一:我的父亲名讳为正,归氏为吴中大姓。曾祖名讳为凤,考中了成化年间甲午的乡试,被选调至兖州城武县做知县。祖父名讳为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夏昶因为文章学问而成为当时的名臣。诗书的传统因此而传承下去。祖父家教尤严,父亲早年入县学读书,屡次测试都未考中,然而归有光后出有名,等到他乡试中举,父亲方才舍弃。在与伯、叔们分了家的时候,唯独退让选择了轻薄的部分。祖父年高衰老,父亲与伯父,年龄也超过七十了,侍奉在侧,每天欣喜的样子,好似年少时候的小孩,不知道他们的年龄也很大了。每天闭门读书,自己也很高兴,都以为他读书有所得。父亲性情坦率,未曾与人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有香山洛社的风气。社中人尤其尊敬他的品德,称其别号岫云,说的是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毫无心机。岁壬戌,我八次科考,都没有中,父亲在这一年去世,年七十有八。又三年,我才考中,而父亲却不能得见,令人悲叹!因为我长久地受困于科考,祖父、父亲都以高年等待,却最终没能等到。等到父亲刚刚去世,我才考中进士,(父亲)竟然没有得到我一天的官俸供养,这是我一辈子到死的遗憾啊!我通过科考做官不顺利,却很幸运地因为建储诏而得以推封,这也可以稍稍表述我作为人子的悲伤之情。我去世的妻子魏氏,是光禄寺典簿魏庠的女儿,太常卿谥号恭简公魏校的侄女。恭简公是当时著名的儒者,有学问的人称呼他为庄渠先生。亡妻年少时生长在富贵之家,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事事亲自劳作。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归有光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等到妻子生病了,她的母亲派人每天来探望,才叹气感慨,认为大女儿(魏氏)为什么平日自己不说,不知道他们已经贫困到这种地步了。(妻子)曾经对有光说:“我每天观察你,大概与当今世人不同,大丈夫应当立志干一番事业,何必担忧眼前的贫困。”(妻子)侍奉公公和继母极为敬重孝顺,家里家外,大辈小辈,尊者仆人,没有不满意的。世人都认为她如此贤良淑德,不应该早早去世。她生了一个儿子,非常漂亮聪明,但是也早逝了。只存活了一个女儿。天道无常竟然如此不可琢磨!我的继妻王氏。吴中的王氏,多认为自己是太原之后,然而实在无从考证,唯独是先妻家家谱明晰,传承甚远。王氏小时丧父,她的母亲教育得十分谨慎,恪守礼法。十八岁出嫁,没有失了妇道。抚育我之前所生之子,超过了自己的孩子。前子夭折之时,哭得十分悲伤,病也因此而急迫了。聪明慈爱,是她的天性。魏氏在世之时,我刚刚成为诸生,等到王氏来到,我刚刚中举,家里也越发贫穷。经历了一年又一年北上科考和落第的穷苦。我的人生在世,最令我得意和高兴的是有两位贤妻,这也就是佛家所谓随意眷属的意思吧。如今蒙受恩典,获得封赠,按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诏书也允许改封。如今妻费氏,也愿意把封赠让给王氏,她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受到世上少有的恩典了。
文本二: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内外设置了很多小门,墙到处都是。分家后,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祖祖辈辈都读书,长期以来却没有成就功名,而儿子的成功,却是可以盼到的!”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湍,字子东,莆之仙游人。曾大父讳襄,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赠吏部侍郎。大父讳旻,宣义郎,赠少傅。考讳伸,左中大夫,赠光禄大夫,光禄四子,公其长也。公以门子为将仕郎,尉盱眙之天长,郡守毕良史材之,罗致幕下。顷之,宅忧。免丧,尉台之宁海,邑多盗,皆薮于海,昼则鱼潜,夜则虎啸。公以严治盗,发辄得,境以清宁。州上功状,授承务郎。知池州贵池县,贵池于邑为剧,公更平宽,邑人宜之,然不可干以私,大官要人为奸利者,噤莫敢伸。庚寅无秋,江淮流民道殣相望。元夕,守欲出遨符县张灯,公曰:“此游观时耶?”竟不奉命。大江之濒因渚为田,议征其亩。州县奉诏并缘侵牟,朝廷知之,乃命有司归田于氓,除租于官。适议臣为部使者,沮格成命,公争不可,力请于朝。使者怒,欲当以重劾,爬罗瘢疵,毫毛莫得也。居二年,弟洸给饷江东,公以嫌引去,除通判镇江府,未之官。乙未冬,得上气疾,明年正月,疾革,乃盥栉更衣,拱而危坐,隐隐闻鼻息声倏而逝,实丙申正月二十有九日也,得年五十六。公性闿毅明敏,幼所占毕,耋而不忘。其事亲悫孝,其律己严毅,见利思义,尝曰:“富非吾志,姑纾吾贫,有田二顷,归耕何卜?”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既殁,家垂橐,诸孤以赙市棺敛焉。公温如春善,与人交,一见倾尽,人人自以得公重,比其殁也,莫不陨涕。公长子曰戡,丁酉之夏,某来守毗陵,戡以户部尚书洸所状公行实,来请铭,某虽不及上堂拜公,而与戡同朝甚善,乃为之铭。
(节选自杨万里《故承事郎通判镇江府蔡公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
B.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
C.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
D.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指死去的父亲。此用法在成语“如丧考妣”中保存下来,妣指死去的母亲。
B.宅忧,处在父母丧事期间。我国古代有官员在父母死后,按照礼制守丧的传统。
C.庚寅,天干地支纪年法,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而组成。
D.铭,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如《陋室铭》中的“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湍出身名门,开朗聪敏,很有才能,任天长县尉时受到郡守毕良史赏识,被他招致幕下。
B.蔡湍心怀悲悯,可怜江淮道路上饿死的流民,不接受太守同去符县游玩、观赏花灯的命令。
C.蔡湍为民维权,触怒了上司,但他立身正直,没有丝毫毛病,上司想弹劾他,也无可奈何。
D.蔡湍为官清廉,不求富贵,去世后家贫如洗,以致于儿子们得向别人借贷才为他买棺敛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议臣为部使者,沮格成命,公争不可,力请于朝。
(2)人人自以得公重,比其殁也,莫不陨涕。
14.蔡湍在宁海和贵池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法,
10.A11.D12.D13.(1)适逢议臣担任部使者,阻挠执行已下达的命令,蔡公与其争执,认为不可以抗命,极力向朝廷请示。
(2)每个人自认为得到蔡公的看重,等到他去世的时候,没有谁不落泪的。14.①宁海县多强盗,蔡公采取严厉惩治的方法,使县内得以清静安宁。
②贵池是大县城,蔡公采取宽严结合的治理方法。对百姓平和宽大,对非法谋取利益的大官要人刚正无私,严格执法。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已,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息,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①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逆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巽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节选自《左传》)
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B.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C.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D.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王城”中“至于”,与《氓》中的“至于暴矣”的“至于”意思不同。
B.“吾岂将徒杀之”中的“徒”,意为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C.“归惠公而质子圉”中的“质”,指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门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
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
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
10.A11.D12.D13.(1)你这就禀告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2)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
②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③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
④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
江西省赣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熙宁五年,卒,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B.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C.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D.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测试者统称进士;明清两代殿试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陛,原指宫殿中通往皇帝御座的台阶,群臣上奏需通过“陛下者”(侍卫)转达,后用陛下尊称皇帝。“陛辞”指向皇帝申请退休。
C.朋党,为争夺权位、排除异己或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往往相互倾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使政局腐败混乱。
D.迁,古代指变动官职,一般指晋升官职。如,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古代尊右,所以左迁就是降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诗文交友,名扬天下。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西京推官。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入朝为官,做了馆阁校勘。
B.欧阳修性格刚直,著文申辩。他与尹洙等人因为替范仲淹伸冤而被放逐,被世人视为同党,于是写了《朋党论》,阐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C.欧阳修谨守职分,备受器重。他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
D.欧阳修遭人忌恨,屡受陷害。他敢于直言遭到奸邪之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房屋安全管理办法
- 智慧场馆业务管理办法
-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 退役磷酸铁锂正极衍生磷化铁活性材料在锂氧气电池中的应用探究
- 金融基础理论课程知识体系优化
- 碱溶处理对硅藻土保水渗透性能的作用机制探讨
- 餐饮业新店开业策划全攻略
-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欧洲小说人物塑造深度解读
-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与实施研究
- 晋江市封控区管理办法
- 余料使用管理制度
- 农业面源防治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氨基吡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商业展示道具市场应用前景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人民政府选聘专业化管理村文书笔试参考题库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T/CCMA 0137-2022防撞缓冲车
- 江苏省2025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数学试题答案
- 浙江省公路工程监理用表-监理旁站记录2025
- 产科促宫缩药
- 2024年贵州省余庆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