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河南省桐柏县方树泉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九年级第一次模拟摸底调研试卷
语文
2023.0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解析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解析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自中华儿女踏上脚下的土地,祖国便恒久予以哺育、滋养。纵览九州四海,祖国锦绣山河,开阔视野、壮人心胸;漫sù千年春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蕴藉广博,丰富精神、育人奋进。拳拳爱国情,发乎本心,燃炽于胸,成为联系你我与家、与国的强力纽带。这股深挚眷恋、慷慨豪情,也深深juān刻进中华民族的骨血,成为筑建华夏文明的根基。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jízhìB.jíchìC.jièzhìD.jièchì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漫sù()juān()刻
2.古诗文默写。(8分)
爱国,是诗文常见的主题。诗人们歌咏祖国大好河山,表述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抒发个人报国之志。“造化钟神秀,①”,杜甫描绘泰山雄姿赞美壮丽河山。“②,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以落花自喻,表述心系国家的一腔深情。“报君黄金台上意,③”,抒写戍边将士忘身报国之情。“了却君王天下事,④”,抒发辛弃疾力图收复失地的壮志。“⑤,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⑦,⑧”,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述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成为这些诗文最感动人,最振奋人心的旋律。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西游记》中的唐僧与《水浒传》中的宋江,都是团队的领导,你更欣赏谁?请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两条原因。
(2)《简·爱》中,海伦与简·爱的友谊深厚,却性格迥异,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海伦和简·爱的性格特点。
①海伦被老师鞭打②简·爱被当众罚站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1l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B.②③①⑤④C.②④①③⑤D.④③③①②
5.班级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共7分)
材料一2022年河南春晚的主题叫“虎虎生风中国潮”,在国潮澎湃、国风浩荡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已经深谙古老文化新鲜表述之道的河南台:翩若惊鸿中传递着文化自觉,婉若游龙中彰显着文化自信,这一次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旗帜举得更高,在华夏文明、东方美学、中国故事中寻找挖掘更渊博更深沉的内容。
材料二河南台今年的春晚依然坚持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孵化出的文创IP人偶来进行19个节目的串联,带观众进入到现实生活的不同空间,探寻乡土中原的民俗民风。无论是少林功夫的刚劲动作,还是豫剧表演的高亢唱腔,这些河南元素满满的节目,都是新年伊始老家河南最正向的表述和希望。在强调回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河南台春晚以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河洛文化,连接起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血脉和精神纽带,节目中的浓浓家乡情感,也是在向全球华人表述来自精神故乡的思念和祝福。
材料三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以创新方式探寻中华文化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唐宫夜宴》《奇妙中秋游》等电视节目广受青睐;幻化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向观众展现跨越千年的丹青意韵;“国风博主”们的写意生活备受海内外粉丝追捧……新时代的中国,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华文明日益彰显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
(1)小明同学搜集到上面三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30字左右)(2分)
(2)对于班级此次开展的“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活动,小鹏认为与学习无关,且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你想说服他,你会怎么说?要求:运用总分结构,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述得体。(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6分)
妈妈是棵洋槐树
①我讨厌我妈妈。
②有一年,洗澡的时候,我看见她臃肿的身体,毫不客气地说:“我以后绝不会长成像你这样的妈妈。”那时,我带着青春的锋利,如同不肯被驯服的小兽。妈妈正忙着给我抹香皂,她眉毛都没有皱一下:“转过去,搓背。”我妈妈坚硬得像礁石,对于我的挑衅,连抵挡的兴趣都没有。她从来都我行我素,拒绝长成文学作品中那些温暖、温柔的妈妈。
③初中时,当我读到冰心的软语温言:“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愤怒而痛苦地发现我妈妈永远都不是荷叶。她是洋槐,浑身长满了刺,刺得人满身、满心的疼痛。
④成绩考差了,她痛骂我太懒惰;生病了,她怪我照顾不好自己,不像医生的孩子;她上夜班,我必须关灯睡觉,怕黑是多么荒谬、可笑。她的逻辑古怪又固执,规矩更是严格到苛刻:牙膏要从尾巴向前挤,所有的盖子摆放时一律朝上,上床后拖鞋尖必须朝外。我七岁会煮饭,九岁会剖鱼,她还是不满意。慢慢地,我学会了服从,也学会了反抗。我在高三每一天的题海中愉快地挣扎,因为想到可以离开她。
⑤我以为我这辈子可以不再像她,十多年后,生下女儿,在生活的左突右冲中,我成为笨拙而慌乱的妈妈。当每一个潦草而疲倦的白天结束,当臂弯里孩子均匀的鼻息轻轻传来,在黑夜的深处,我记起了那些曾经努力忘记的过去。
⑥我以为她生来就该是妈妈,慈祥的妈妈,温柔的妈妈。我忘记了她曾艰难地成长,一个破落家庭的长女,在歧视与饥饿中长大,靠着聪明与勤奋,考上中专,有了工作,却还要面对各种恶意的挑战。妈妈学会了战斗。用所有的泼辣与强悍,无畏地战斗,就这样一路横冲直撞碰上了我。这时的她,已经不会温柔地说话。我慢慢理解了我的妈妈,她没有生活在湿润的江南,一生也不会长成风姿绰约的莲花。在贫瘠与艰难中,在粗犷的山风中,只有坚韧的洋槐才能生长。十八岁,在外工作,杀了生平第一只鸡、鸡跑了,她哭了;给乡下女人接生时,她自己还是孩子,吓得手脚发抖;外婆去世时,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只能拿着信纸,背对着我们抽泣……
⑦不过,她不会承认这一切。我的妈妈,迅速学会了与生活周旋的能力。我新罩衣胸前的花是她细细密密绣上的,那些曾经只能出现在梦里的荷花;童年时受到的欺凌是她为我抵挡,虽然她的粗鲁让我尴尬;她冒着被婆婆责骂的风险用半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第一条连衣裙,让我在整个童年都能单纯地欢笑;她订的《小说月报》总被我们看旧了,扔在角落,我偶尔瞥见过她在阳光下温柔而平静地阅读。旧照片中文静而温柔的她,还是豆蔻年华。
⑧岁月静好的背后是强悍、尖利的妈妈。我错过了她的娇美,错过了她的鲜润。狭路相逢时,桀骜不驯的我和五大三粗的她,如戏台上的武生戏,直接交手,没有对话。直到如今,后知后觉的我,独立、倔强,就像当年的她,起居有度,敢说敢打,受伤时默默地哭,哭过后认真地笑,闲时做好吃的菜,睡觉前仔细检查门窗。
⑨妈妈,所有的时间都被保留,可是我只记住了洋槐的刺,却忘记了这么多年,每一个春天,它的身上都开满了令人迷醉的洁白、芬芳的花。
6.阅读全文,梳理对妈妈的情感变化历程,依据提示,将下表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
历程“我”的情感
洗澡时看到她臃肿的身体讨厌
初中时读到冰心的软语温言①
十多年后有了女儿②
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当年的她③
7.文中妈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8.文中划线的句子富有感染力,请赏析其表述效果。(3分)
9.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⑨段的作用。(4分)
10.本文使用了象征、欲扬先抑等多种写作手法,请任选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4题(12分)
文本一读书终是读自己
①大大小小的书店里都摆放着“名著缩印本”,据说是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它只保留故事框架和主题,大量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被删除。
②要知道,一本名著之所以伟大,从来不只是因为它的主题,更在于围绕这个主题,它有太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比如,傅雷在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时候。已经把主题“英雄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只不过不被脆弱征服罢了”写在了五卷本的扉页上。人们还是热衷于读这部名著。又比如《水浒传》能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不只因为它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更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以说,品读细节才能感受名著的魅力。
③这样看来,那些所谓的“浓缩版名著”,是对读者的欺骗。拿掉了最优美的文字和最值得回味的细节,只保留一个主题,孩子们就没有机会读到原汁原味的作品。这还不是能档糕的,更不幸的是当他们以后有机会和真正伟大的原著相遇时,却不再看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看过了,而且可能不太喜欢。
④其实,阅读就像一段旅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亲近文字慢慢会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品读细节才能和书中人物的心灵产生共鸣,映照真实的自己。这样,你永远不会孤单,永远倍感踏实。
⑤每一本书中都蕴藏着你所期待的自己。读《战国策》,当唐雎拔剑而起的时候,你可以读到英勇无畏的自己;读《老人与海》,当老人紧紧拽住大鱼不放手的时候,你读到永不言弃的自己;读《草房子》,当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寻找鸭子的时候,你和他共同变得坚强……
⑥当你读书时,你会发现焦虑的心平息下来了。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析,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日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⑦因此,当你再次捧读名著时,别功利。请记住:读书终是在细节中读自己。
文本二
在我看来,最值得读的书是启人心智的书,即能破除心中的种种偏见和误解的书,能打开一个新的精神领域或精神世界的书。
人最容易被自己头脑中种种错误的思想、认知和成见所蒙蔽,因而无法看清真理,反而固执地拒绝接受真理。最好的书就是能破除人心执迷与魔障的书,也就是能解放思想的书。“解放思想”说起来很痛快,可实际上不容易。启人心智的书是让人于无疑处有疑的书,是让人觉今是而昨非的书,是让人恍然大悟的书,是让人深思不已的书。这样的书,一定不会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之书,而是体大思精、远见卓识的原创著作。这样的书,一定不是文人舞弄风雅或小资红男绿女之书,而是关怀人类和文明命运的忧患之书。这样的书,也一定不会是十分好读的书,好读的书多数比较浅薄。启人心智的书要能破我们心中的迷障,一定是初看会觉得不容易理解或不好接受。但我们想都不用想就能接受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心中已有的东西,就谈不上启人心智了。
11.文本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文本一第②段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下面名言哪则更适合作为文本一第③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B.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作家王小波
14.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谈到了读书,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8题。(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出自《曹刿论战》)
(乙)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①之以计,而索②其情:一曰道③,二曰天,三曰地,四日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④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⑤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节选自《孙子兵法·计篇》)
①校:同“较”,比较。②索:探求。③道:道理道路。这里可引申为治国的路线或方针政策。④危:危难。⑤曲制:指军队的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挑拨离间
B.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鄙薄之志
C.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貂狗相属
D.虽不能察,必以情不可不察也明察秋毫
16.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7.文章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只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而且用语非常简练,请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2分)
18.甲乙两文,曹刿论战和孙武对用兵的分析,有哪些异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这首诗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自选角度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2分)
四、作文(50分)
21.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人的一生难免风雨坎坷,每一段旅程总有许多大山一样的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去攀登,当你拼尽全力翻过大山,会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情与激动;如果攀不过去,也不要气馁,在我们努力攀登的过程中,何尝不是收获了勇气与快乐呢?
成长道路上有很多时候需要勇敢攀登,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其实,我可以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攀登”。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攀登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摸底调研试卷
语文
2023.0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解析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解析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自中华儿女踏上脚下的土地,祖国便恒久予以哺育、滋养。纵览九州四海,祖国锦绣山河,开阔视野、壮人心胸;漫sù千年春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蕴藉广博,丰富精神、育人奋进。拳拳爱国情,发乎本心,燃炽于胸,成为联系你我与家、与国的强力纽带。这股深挚眷恋、慷慨豪情,也深深juān刻进中华民族的骨血,成为筑建华夏文明的根基。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jízhìB.jíchìC.jièzhìD.jièchì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漫sù(溯)juān(镌)刻
2.古诗文默写。(8分)
爱国,是诗文常见的主题。诗人们歌咏祖国大好河山,表述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抒发个人报国之志。“造化钟神秀,①阴阳割昏晓”,杜甫描绘泰山雄姿赞美壮丽河山。“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以落花自喻,表述心系国家的一腔深情。“报君黄金台上意,③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写戍边将士忘身报国之情。“了却君王天下事,④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发辛弃疾力图收复失地的壮志。“⑤夜阑卧听风吹雨,⑥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⑦人生自古谁无死,⑧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述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成为这些诗文最感动人,最振奋人心的旋律。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西游记》中的唐僧与《水浒传》中的宋江,都是团队的领导,你更欣赏谁?请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两条原因。
示例一:我更欣赏唐僧。首先,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无论遇到再多的妖怪和诱惑,他都没有真正动摇过西天取经的决心。例如“四圣试禅心”“途经女儿国”等情节。其次,他能取得上级的支持,在团队陷入困境的时候,几次都是天庭神仙出手相助。例如“大战红孩儿”中观音菩萨出手相助的情节。
示例二:我更欣赏宋江。首先,因为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梁山108人的规模定下来后,宋江分派工作头头是道,马军、步军、水军分派科学,头领按照能力定正副,其余人等,能跑的送信、会经营的开饭店、安道全治病、宋青管宴席等。其次,他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做好了表率,当初为了阻止矮脚虎王英好色坏事,宋江答应以后为他娶个媳妇,后来把扈三娘嫁给了他。
(2)《简·爱》中,海伦与简·爱的友谊深厚,却性格迥异,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海伦和简·爱的性格特点。
①海伦被老师鞭打②简·爱被当众罚站
示例一:①海伦因为水结了冰,没法洗指甲而被老师责骂邋遢并被当众鞭打,她选择默默忍受着老师的鞭打却不解释,体现出了她性格中的逆来顺受;②而简·爱看到海伦被打则气得发抖,说如果老师这样对她,她就会把鞭子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从这里可以看出简·爱勇于反抗。
示例二:①简·爱因为不小心打碎了石板,而被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罚站。在罚站的过程中,简爱万分痛苦,感觉十分耻辱,这里可以看出简·爱的自尊心强;②而海伦则在简·爱痛苦的时候给她拥抱,并好言宽慰她,可以看出她的善解人意。(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解析,言之成理亦可)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1l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B.②③①⑤④C.②④①③⑤D.④③③①②
4.B②句,承接上文,对引用的《朱子家训》里的话进行分析,说明古人很讲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故②应为第一句。
③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提出现代家长轻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让他们参与劳动,故③应为第二句。
①句,承接上文,点明轻视劳动会剥夺孩子“学以成人”的机会,故①应为第三句。
⑤句,承接上文,进一步解释了孩子缺少劳动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故⑤应为第四句。④句,总结上文,点明劳动对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故④应为第五句。本题应依次填入②③①⑤④,与B项相符。
综上,本题解析为B项。
5.班级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共7分)
材料一2022年河南春晚的主题叫“虎虎生风中国潮”,在国潮澎湃、国风浩荡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已经深谙古老文化新鲜表述之道的河南台:翩若惊鸿中传递着文化自觉,婉若游龙中彰显着文化自信,这一次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旗帜举得更高,在华夏文明、东方美学、中国故事中寻找挖掘更渊博更深沉的内容。
材料二河南台今年的春晚依然坚持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孵化出的文创IP人偶来进行19个节目的串联,带观众进入到现实生活的不同空间,探寻乡土中原的民俗民风。无论是少林功夫的刚劲动作,还是豫剧表演的高亢唱腔,这些河南元素满满的节目,都是新年伊始老家河南最正向的表述和希望。在强调回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河南台春晚以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河洛文化,连接起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血脉和精神纽带,节目中的浓浓家乡情感,也是在向全球华人表述来自精神故乡的思念和祝福。
材料三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以创新方式探寻中华文化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唐宫夜宴》《奇妙中秋游》等电视节目广受青睐;幻化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向观众展现跨越千年的丹青意韵;“国风博主”们的写意生活备受海内外粉丝追捧……新时代的中国,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华文明日益彰显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
(1)小明同学搜集到上面三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30字左右)(2分)
(2)对于班级此次开展的“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活动,小鹏认为与学习无关,且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你想说服他,你会怎么说?要求:运用总分结构,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述得体。(5分)
5.(1)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2)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组成部分,不仅不会增加课业负担,反而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是,在学习传统文化中坚定信念,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6分)
妈妈是棵洋槐树
①我讨厌我妈妈。
②有一年,洗澡的时候,我看见她臃肿的身体,毫不客气地说:“我以后绝不会长成像你这样的妈妈。”那时,我带着青春的锋利,如同不肯被驯服的小兽。妈妈正忙着给我抹香皂,她眉毛都没有皱一下:“转过去,搓背。”我妈妈坚硬得像礁石,对于我的挑衅,连抵挡的兴趣都没有。她从来都我行我素,拒绝长成文学作品中那些温暖、温柔的妈妈。
③初中时,当我读到冰心的软语温言:“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愤怒而痛苦地发现我妈妈永远都不是荷叶。她是洋槐,浑身长满了刺,刺得人满身、满心的疼痛。
④成绩考差了,她痛骂我太懒惰;生病了,她怪我照顾不好自己,不像医生的孩子;她上夜班,我必须关灯睡觉,怕黑是多么荒谬、可笑。她的逻辑古怪又固执,规矩更是严格到苛刻:牙膏要从尾巴向前挤,所有的盖子摆放时一律朝上,上床后拖鞋尖必须朝外。我七岁会煮饭,九岁会剖鱼,她还是不满意。慢慢地,我学会了服从,也学会了反抗。我在高三每一天的题海中愉快地挣扎,因为想到可以离开她。
⑤我以为我这辈子可以不再像她,十多年后,生下女儿,在生活的左突右冲中,我成为笨拙而慌乱的妈妈。当每一个潦草而疲倦的白天结束,当臂弯里孩子均匀的鼻息轻轻传来,在黑夜的深处,我记起了那些曾经努力忘记的过去。
⑥我以为她生来就该是妈妈,慈祥的妈妈,温柔的妈妈。我忘记了她曾艰难地成长,一个破落家庭的长女,在歧视与饥饿中长大,靠着聪明与勤奋,考上中专,有了工作,却还要面对各种恶意的挑战。妈妈学会了战斗。用所有的泼辣与强悍,无畏地战斗,就这样一路横冲直撞碰上了我。这时的她,已经不会温柔地说话。我慢慢理解了我的妈妈,她没有生活在湿润的江南,一生也不会长成风姿绰约的莲花。在贫瘠与艰难中,在粗犷的山风中,只有坚韧的洋槐才能生长。十八岁,在外工作,杀了生平第一只鸡、鸡跑了,她哭了;给乡下女人接生时,她自己还是孩子,吓得手脚发抖;外婆去世时,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只能拿着信纸,背对着我们抽泣……
⑦不过,她不会承认这一切。我的妈妈,迅速学会了与生活周旋的能力。我新罩衣胸前的花是她细细密密绣上的,那些曾经只能出现在梦里的荷花;童年时受到的欺凌是她为我抵挡,虽然她的粗鲁让我尴尬;她冒着被婆婆责骂的风险用半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第一条连衣裙,让我在整个童年都能单纯地欢笑;她订的《小说月报》总被我们看旧了,扔在角落,我偶尔瞥见过她在阳光下温柔而平静地阅读。旧照片中文静而温柔的她,还是豆蔻年华。
⑧岁月静好的背后是强悍、尖利的妈妈。我错过了她的娇美,错过了她的鲜润。狭路相逢时,桀骜不驯的我和五大三粗的她,如戏台上的武生戏,直接交手,没有对话。直到如今,后知后觉的我,独立、倔强,就像当年的她,起居有度,敢说敢打,受伤时默默地哭,哭过后认真地笑,闲时做好吃的菜,睡觉前仔细检查门窗。
⑨妈妈,所有的时间都被保留,可是我只记住了洋槐的刺,却忘记了这么多年,每一个春天,它的身上都开满了令人迷醉的洁白、芬芳的花。
6.阅读全文,梳理对妈妈的情感变化历程,依据提示,将下表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
历程“我”的情感
洗澡时看到她臃肿的身体讨厌
初中时读到冰心的软语温言①
十多年后有了女儿②
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当年的她③
7.文中妈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8.文中划线的句子富有感染力,请赏析其表述效果。(3分)
9.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⑨段的作用。(4分)
10.本文使用了象征、欲扬先抑等多种写作手法,请任选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
6.①愤怒而痛苦②遗憾、后悔③赞美
7.①严厉固执。从她对女儿的日常教育可以看出;②独立、倔强。她在困苦的环境下艰难成长。
8.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泼辣、强悍的性格以及我当时对母亲的不理解和不满。
9.内容上,第⑨段再次强调了母亲的泼辣与强悍和对“我”细致周到的关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10.示例: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文章先写“我”对妈妈的愤怒和讨厌之情,后面引出妈妈教子有方,写出了“我”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妈妈坚韧性格的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4题(12分)
文本一读书终是读自己
①大大小小的书店里都摆放着“名著缩印本”,据说是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它只保留故事框架和主题,大量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被删除。
②要知道,一本名著之所以伟大,从来不只是因为它的主题,更在于围绕这个主题,它有太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比如,傅雷在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时候。已经把主题“英雄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只不过不被脆弱征服罢了”写在了五卷本的扉页上。人们还是热衷于读这部名著。又比如《水浒传》能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只因为它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更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以说,品读细节才能感受名著的魅力。
③这样看来,那些所谓的“浓缩版名著”,是对读者的欺骗。拿掉了最优美的文字和最值得回味的细节,只保留一个主题,孩子们就没有机会读到原汁原味的作品。这还不是能档糕的,更不幸的是当他们以后有机会和真正伟大的原著相遇时,却不再看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看过了,而且可能不太喜欢。
④其实,阅读就像一段旅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亲近文字慢慢会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品读细节才能和书中人物的心灵产生共鸣,映照真实的自己。这样,你永远不会孤单,永远倍感踏实。
⑤每一本书中都蕴藏着你所期待的自己。读《战国策》,当唐雎拔剑而起的时候,你可以读到英勇无畏的自己;读《老人与海》,当老人紧紧拽住大鱼不放手的时候,你读到永不言弃的自己;读《草房子》,当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寻找鸭子的时候,你和他共同变得坚强……
⑥当你读书时,你会发现焦虑的心平息下来了。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析,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日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⑦因此,当你再次捧读名著时,别功利。请记住:读书终是在细节中读自己。
文本二
在我看来,最值得读的书是启人心智的书,即能破除心中的种种偏见和误解的书,能打开一个新的精神领域或精神世界的书。
人最容易被自己头脑中种种错误的思想、认知和成见所蒙蔽,因而无法看清真理,反而固执地拒绝接受真理。最好的书就是能破除人心执迷与魔障的书,也就是能解放思想的书。“解放思想”说起来很痛快,可实际上不容易。启人心智的书是让人于无疑处有疑的书,是让人觉今是而昨非的书,是让人恍然大悟的书,是让人深思不已的书。这样的书,一定不会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之书,而是体大思精、远见卓识的原创著作。这样的书,一定不是文人舞弄风雅或小资红男绿女之书,而是关怀人类和文明命运的忧患之书。这样的书,也一定不会是十分好读的书,好读的书多数比较浅薄。启人心智的书要能破我们心中的迷障,一定是初看会觉得不容易理解或不好接受。但我们想都不用想就能接受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心中已有的东西,就谈不上启人心智了。
11.文本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文本一第②段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下面名言哪则更适合作为文本一第③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B.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作家王小波
14.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谈到了读书,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1.读书终是在细节中读自己(或“读书终是读自己”)
12.举例论证;作用:列举傅雷在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确立主题和阅读《水浒传》时要注意的主题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一本名著的伟大,不只因为主题,更在细节”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3.B解答:理由是王小波的名言强调把知识压缩成“药丸子”就没有了乐趣,形象地证明了读“浓缩版名著”的危害。所以选B项。
14.文本一强调读书终是读自己,文本二强调读书能解放自己的思想;二者的着眼点不同。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8题。(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法律援助与权益保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长沙大学plc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主题式教学法在突尼斯迦太基大学孔子学院中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研究
- 世界糖尿病日咨询方案
- 营销目标任务方案
- 连锁超市库存管理标准化流程
- 春日写真活动方案策划
- 销售人员咨询师活动方案
- 授信业务营销方案
- 常见户外广告牌施工方案
- GB/T 45336-2025塑料熔融状态下热塑性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 2025年宪法知识竞赛全套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 麻醉超声基础知识
- 钢结构tpo屋面施工方案
- 老旧小区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
- 6.3.1工业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 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二册
- 重症患者镇静与镇痛护理
- 供水管网铺设施工方案
- 二年级防止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
- 2023年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JGT 352-2017 现浇混凝土空心结构成孔芯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