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庄子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庄子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庄子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庄子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庄子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庄子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中“不违”的含义是()。A、不避B、不对C、不好2.“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名正;以道观分,而君主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出自()。A、《庄子•外篇•秋水》B、《庄子•外篇•天地》C、《庄子•外篇•天道》3.吾生也有涯,()。(),殆已;(),殆而已矣。A、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已而为知者B、而知也无涯,已而为知者,以有涯随无涯C、而知也无涯,已而为知者,以有涯随无涯4.“世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論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遠乎!”中“至重”的含义是()。A、过重B、重要C、生命5.“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中“何居”的含义是()。A、何人B、何故C、何必6.“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中“夸者”是指()。A、好自夸之人B、追随权势者之人C、权势欲强的人7.“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中“属国”是指()。A、国家属性B、托付国政C、附属之国8.“搜搜也,奚梢問也!矛有而不知其所以。”中“搜搜”的含义是()。A、注意B、区区C、搜查9.“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於此乎言之。”中“不言之言”是指()。A、无需讨论的话题B、无争论的论题C、无言的言论10.“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中“封”的含义是()。A、封住B、界域C、封赏11.()包括齐、物论(即人物之论平等观)与齐物、论(即申论万物平等观)。A、《庄子•内篇•逍遥游》B、《庄子•内篇•养生篇》C、《庄子•内篇•齐物论》12.庄子在《庄子•内篇•大宗师》首节中提出天人的关系,其观点为(),人与自然为息息相关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是为亲和的关系。A、天人作用本相分B、天人作用本不分C、天人作用本无关13.“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地方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中“三光”是指()。A、天、地、人三者之光B、人、气、星三者之光C、日、月、星三者之光14.()写出圣智礼法的创设本用以防盗制贼,却反被盗贼所用,所以主张莫若绝弃圣智礼法,以免为大盗所乘。A、《庄子•外篇•达生》B、《庄子•外篇•至乐》C、《庄子•外篇•胠箧》15.“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中“在宥”的含义是()。A、自由治理B、宽容放纵C、自在宽容16.故伐树於宋,削迹於卫,穷於商周,是非其梦邪?”中“穷”的含义是()。A、贫穷B、不得志C、穷尽17.对《养生主》中“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的理解。18.在《庄子•杂篇•盗跖》中“丘聞之,凡天下人有三德”中的“中德”是指()。A、勇悍果敢,聚众率兵B、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而皆说之C、知维天地,能辩诸物19.“吾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中“外天下”是指()。A、忘天下B、忘一切C、忘世故20.“圣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尝过而問焉;贤人所以駴世,圣人未尝过而問焉;君子所以駴国,贤人未尝过而問焉;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問焉。”出自()。A、《庄子•杂篇•渔父》B、《庄子•杂篇•寓言》C、《庄子•杂篇•外物》21.“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於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中“似人”是指()。A、与自己相似之人B、似乡里的人C、曾经见过之人22.“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出自()。A、《庄子•内篇•人世间》B、《庄子•内篇•逍遥游》C、《庄子•内篇•应帝王》23.“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中“春秋”的含义是()。A、时间B、季节C、年纪24.“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出自()。A、《庄子•内篇•大宗师》B、《庄子•内篇•人世间》C、《庄子•内篇•德允符》25.在《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三节中,庄子申论事物的相对性与流变性,以及价值判断的相对性与流变性,并因而提出()的认识态度。A、照之于我B、照之于天C、照之于人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庄子在《庄子•内篇•大宗师》中提出()的自然观。A、天人合一B、死生如一C、天地合一2.“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出自()。A、《庄子•外篇•山水》B、《庄子•外篇•田子方》C、《庄子•外篇•至乐》3.庄子在《德充符》中表达的有情无情的思想。4.()主旨在说护养生之主:精神,提示养神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A、《庄子•内篇•德允符》B、《庄子•内篇•养生主》C、《庄子•内篇•齐物论》5.“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则不然。”中“乘道德”是指()。A、重道德B、顺自然C、用道德6.“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苛於人,不忮於衆,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中“白心”的含义是()。A、说明其心B、明白其心C、表白其心7.“以舟之可行於水也而求推之於陸,则没世不行寻常。”中“寻常”的含义是()。A、普通B、常见C、短距离8.“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中“出”大含义是()。A、离开B、出自C、外露9.在《庄子•杂篇•渔父》中提到的“四患”是指()。A、叨、贪、很、矜B、叨、贪、很、佞C、险、贪、很、矜10.在《庄子•外篇•天地》所指的五种失去本性的行为是()。A、五色乱目、五声乱耳、五臭薰鼻、五味浊口、五曰趣舍滑心B、五色乱目、五律乱心、五臭薰鼻、五味浊口、五曰趣舍滑心C、五色乱眼、五声乱耳、五嗅薰鼻、五味浊口、五曰趣舍滑心11.“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中“六者”是指()。A、乱、苦、疾、辱、忧、畏B、乱、苦、疾、辱、痛、畏C、乱、苦、窘、辱、忧、畏12.“子不为行,卽将疏戚无倫,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將何以为别乎?”中“五纪”是指()。A、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B、父子、君臣、夫妇、长幼、子女C、父子、君臣、夫妇、子女、朋友13.()主旨阐扬人的行为当合於自然,顺人情之常。A、《庄子•外篇•马蹄》B、《庄子•外篇•骈拇》C、《庄子•外篇•天地》14.“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中“同德”的含义是()。A、共同的本能B、共同的道德C、共同的德行15.“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中“天”的含义是()。A、后天的规律B、人为的规律C、自然的规律16.“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难乎!”中“爝火”的含义是()。A、大火B、明火C、小火17.“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怒”的含义是()。A、恼怒B、愤怒C、振奋18.“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中“呺然”的含义是()。A、虚大的样子B、雄伟的样子C、壮丽的样子19.“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壐,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出自()。A、《庄子•外篇•胠箧》B、《庄子•外篇•田子方》C、《庄子•外篇•天道》2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出自()。A、《庄子•杂篇•外物》B、《庄子•杂篇•说剑》C、《庄子•杂篇•渔父》21.(),闻而非也;()见而非也;(),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A、道不可闻;道不可言;道不可见B、道不可见;道不可闻;道不可言C、道不可闻;道不可见;道不可言22.“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出自()。A、《庄子•杂篇•天下》B、《庄子•杂篇•寓言》C、《庄子•杂篇•列禦寇》23.是天地之委形也;(),是天地之委和也;(),是天地之委顺也;(),是天地之委蜕也。A、性命非汝有;生非汝有;子孙非汝有B、生非汝有;性命非汝有;子孙非汝有C、生非汝有;子孙非汝有;性命非汝有24.“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中“恶”的含义是()。A、坏B、凶C、丑25.天地虽大,();万物虽多,();人卒虽众,()。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A、其化均也;其治一也;其主君也B、其治一也;其化均也;其主君也C、其治一也;其主君也;其化均也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道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出自()。A、《庄子•外篇•山水》B、《庄子•外篇•缮性》C、《庄子•外篇•至乐》2.卑身而伏,();东西跳梁,();中於机辟,()。A、以候敖者,死於罔罟,不辟高下B、以候敖者,不辟高下,死於罔罟C、不辟高下,以候敖者,死於罔罟3.“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中“八极”是指()。A、高、髯、长、大、壯、廲、勇、敢B、美、髯、长、大、壯、廲、勇、敢C、美、髯、长、大、壯、廲、勇、细4.“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女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中“亡人”是指()。A、流亡之人B、死亡之人C、困窘之人5.“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出自()。A、《庄子•外篇•山水》B、《庄子•外篇•天道》C、《庄子•外篇•至乐》6.在《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三节中,庄子指出学派辩论、人物争论,乃由“成心”作祟,因此产生种种主观上的是非争执、意气之见,因而提出()的认识方法。A、以明B、以广C、以大7.对《人世间》的理解。8.“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出自()。A、《庄子•外篇•天下》B、《庄子•杂篇•庾桑楚》C、《庄子•杂篇•徐无鬼》9.“故淳朴不残,孰为牺樽!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出自()。A、《庄子•外篇•秋水》B、《庄子•外篇•马蹄》C、《庄子•外篇•刻意》10.“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中“穷人”的含义是()。A、不得志的人B、贫穷的人C、窘迫的人11.“今大王欲廢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聞於天下也。”中“约”是指()。A、军律B、约定C、协议12.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於其君;使道而可进,();使道而可以告人,();使道而可以与人,()。A、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则人莫不告其兄弟;则人莫不与其子孙B、则人莫不告其兄弟;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则人莫不与其子孙C、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则人莫不与其子孙;则人莫不告其兄弟13.“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中“通人”的含义是()。A、普通之人B、得志的人C、通晓一切之人14.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中“天机”的含义是()。A、秘密B、机关C、自然15.“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鍾而不洎亲,吾心悲。”中“及亲”含义是()。A、妻子在世上B、子女在世上C、父母亲在世上16.“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出自()。A、《庄子•外篇•天运》B、《庄子•外篇•天道》C、《庄子•外篇•天地》17.《庄子•杂篇•庾桑楚》中“是三者虽异,公族也。”中的“三者”是指()。A、以有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尻B、以无为首,以死为体,以生为尻C、以无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尻18.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A、以失为在己;以枉为在己;以正为在民B、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C、以枉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失为在己19.庄子在《庄子•内篇•大宗师》中提出()的人生观。A、天人合一B、死生如一C、天地合一20.“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中“成心”的含义是()。A、成功B、故意C、成见21.庄子在《庄子•内篇•大宗师》中提出()的生活境界。A、相忘B、合一C、安化22.“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文武殊能,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出自()。A、《庄子•杂篇•外物》B、《庄子•杂篇•寓言》C、《庄子•杂篇•则阳》23.“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中“不中”的含义是()。A、不同意B、不统一C、不当24.庄周梦蝶所含哲学思想。25.“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於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出自()。A、《庄子•杂篇•列禦寇》B、《庄子•杂篇•寓言》C、《庄子•杂篇•徐无鬼》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C12.参考答案:B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C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B17.参考答案: 此两句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此两句在此文中应该是重点,因为其后便道,“缘督以为经,可以……尽年”,这便是接近于养生的真谛。 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庄子主张的善是真正意义上的善,不是为“名”而“善”。一方面,如果是为了求名声而为善,那么终究是要令人失望的。一方面,庄子又认为为善终究是好的,只是可能不被人们察觉。应当顺从自然之中道,忘却感情,不为外物所滞。庄子讨厌追名逐利的智巧。他主张的是一种对于自然本质的认知。18.参考答案:C19.参考答案:C20.参考答案:C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C23.参考答案:C24.参考答案:A25.参考答案:B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 有了人的形貌,不一定有人内在的真情。有了人的形体,所以与人结成群体;没有人的真情,所以是与非都不会汇聚在他的身上。渺小呀,跟人同类的东西!伟大呀,只有浑同于自然。 惠子对庄子说:“人原本就是没有情的吗?”庄子说:“是的”。惠子说:“一个人假若没有情,为什么还能称作人呢?”庄子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怎么能不称作人呢?”惠子说:“既然已经称作了人,又怎么能够没有情?”庄子回答说:“这并不是我所说的情呀。我所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好恶,而致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任自然而不随意增添些什么。”惠子说:“不添加什么,靠什么来保有自己的身体呢?”庄子回答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可不要因外在的好恶而致伤害了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你的心神,耗费你的精力,靠着树干吟咏,凭依几案闭目假寐。自然授予了你的形体,你却以‘坚’‘白’的诡辩而自鸣得意!”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A11.参考答案:A12.参考答案:A13.参考答案:B14.参考答案:A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C17.参考答案:C18.参考答案:A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C22.参考答案:C23.参考答案:B24.参考答案:C25.参考答案:A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