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_第1页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_第2页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_第3页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_第4页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1《中国的河流——长江》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通过对现实的分析,判断长江各河段的主要开发价值,知道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2.长江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教学难点】分析长江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教学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欣赏:《长江美景》师: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今天,我们从长江源头出发,走过水流汹涌的虎跳峡,走过雄伟的三峡大坝,走过水天一色的扬子江,走到东海,一路畅游,认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长江滚滚长江源流概况【讲授新课】教师展示“长江在中国的位置图”,结合“长江流域示意图”,认识长江的位置及范围。师:认识长江,从长江的源流概况开始。长江干流形状师:请在地图中用笔描出长江干流,看看它呈现什么形状?生:(完成画图),呈“V+W”形状。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查阅课本,找出信息:长江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生: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年径流量约10000亿m³,流域面积180多万k㎡。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注入海洋查阅资料,结合P9图1-7、P24图2-8,找出长江干流的源头、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流经地形区以及注入海洋。生:①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②长江干流依次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③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④注入东海。流经气候类型结合课本P38图2-28“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长江主要流经我国哪些气候类型区。大致判断其流经区域气候对长江的影响。生:长江源头流经的是高原山地气候,大部分流经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使得长江的水量会比较大。1.5支流及湖泊阅读长江流域图,描绘出长江主要支流及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承转过渡】长江自源头到入海口,流域面积广,流经多个地形区和气候区,流经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导致流域不同位置的水文特征差异显著。我们将长江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河段的范围及水文特征差异。(板书)2.河段及特征结合课本介绍,在P50页图2-46中找出各河段的分界点,结合不同河段的地形地势、气候条件等知识分析各河段的水文特征。2.1上、中、下游的划分师: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哪里?生: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师:请同学们用笔在P50也图2-46中将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的位置圈出来,大家发现它们的分布有什么明显的区分吗?生:长江形状的“V”是上游,“W”是中下游。2.2河段特征及开发利用阅读课本,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及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方向,完成下列表格。生:上游中游下游河段位置源头至宜昌宜昌至湖口湖口至入海口地势落差很大,多峡谷较小,多支流小,江阔水深支流状况多支流多支流少支流利用方向水能梯级开发等灌溉、航运等灌溉、航运等师:通过表格所知,长江的开发利用主要有“水能开发”和“航运”两个方面,其中长江水能资源储藏量占全国的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因此有“水能宝库”之称。而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左右,因此有“黄金水道”的美誉。【承转过渡】综合所学的有关长江源流概述的知识点,我们来深入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以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探究活动1)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长江三峡。这里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对照图2-8、2-50,从地形的角度,谈一谈在长江三峡段修建大型水坝的优势条件。生:(可能的答案)三峡位于巫山山脉,这里是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知识归纳】师:水坝的修建,除了考虑地势落差外,还需要考虑河流的径流量。【承转过渡】长江流域修建有众多的水电站,思考一下,在长江上修建水电站,应该如何选址?同时思考以下,为什么长江流域能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呢?(探究活动2)读图2-46、2-47,完成下列任务。(1)从上、中、下游来看,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段?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说一说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生:(可能的答案)①落差最大的上游。②长江依次流经我国第一、二、三级阶梯,河流落差大;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河流水量大,所以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知识归纳】师:判断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不仅仅要看长江干流,还需要关注长江众多的支流流经地区地理环境。(2)试从“水能”和“水运”两个方面,阐述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①水能上,长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资源不足的困境;且水能是可再生能源。②水运上,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左右,能大大促进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知识归纳】师:①突出水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优化能源结构以及减轻环境污染上的作用。②举例长江沿岸的城市、人口分布,引出水运在其中的贡献。【承转过渡】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随着对长江的不断深入开发利用,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探究活动3)读P50图2-46,议一议荆江河段多曲流的原因,以及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生:(可能的答案)荆江属于长江中游,水流缓慢,导致容易向四周蔓延,形成众多的支流,河道弯曲。弯曲的河道容易导致洪水泛滥【知识归纳】师:进入中游平原地区的荆江河段,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导致河道弯曲,曲流甚多,流水不畅,在降水集中的季节,容易造成洪水泛滥。(探究活动4)P54活动3:洞庭湖的“前世今生”师:读图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吗?生:(可能的答案)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致的。师:导致泥沙淤积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大规模围湖造田?生:(可能的答案)①洞庭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流速慢,泥沙淤积。②当地人口增多,对粮食需求量增大,导致大面积围湖造田。【知识归纳】师:泥沙淤积最主要弄懂“泥沙由何而来”这个疑问。主要是流域内,尤其是上游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垦殖)导致植被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因此泥沙量增大。【承转过渡】除了洞庭湖,同属长江流域的中国最大湖泊:鄱阳湖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播放视频】《“问诊”鄱阳湖》【承转过渡】除了水土流失导致含沙量增大,洪涝多发等问题外,长江流域的污染治理也是任重道远。【播放视频】《长江污染》(拓展探究)长江各河段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引导学生综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根据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不同河段可能存在的生态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生:(可能的答案)①上游:农业或者畜牧业生产不合理导致水土流失。②中游:曲流多,易发生洪涝灾害。③下游: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水污染严重。【知识归纳】师:①长江上游流经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以畜牧业为主,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在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过度开垦也导致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因此上游主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②中游与下游由于流经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且中游地区曲流甚多,排水不畅,因此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另外,中下游地区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因此对长江的污染也比较严重。所以中下游地区主要做好防洪以及污水治理的工程。【课堂小结】【当堂练习】2017年6月9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就建设长江经济带做出了重要部署。结合下图,完成1—2题。1.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A.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2.生态安全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水土流失②洪涝灾害③凌汛④水污染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位子长江干、支流交汇处的省会城市是()A.成都B.武汉C.长沙D.南京4.以下属于三峡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有()①养殖②发电③防洪④供水⑤航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