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命科学等级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苹果含有微量元素Zn,而Zn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和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
儿童缺Zn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因此苹果又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下表是实验测得三种高等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周期的时间(h)
植物
a时期b时期合计
植物110.60.411
植物2180.518.5
植物316.5218.5
A.a时期为细胞分裂的分裂时期
B.b时期三种植物均会出现核膜、核仁消失的现象
C.最好选用植物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抑制DNA合成,则植物3细胞周期将停留在b时期
3.下图为同一个体内几种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是()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
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同一个受精卵细胞,经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
B.这些细胞的结构虽然各不相同,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C.这些细胞在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细胞中的蛋白质是相同的
D.这些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
选项推论
结果
影响非特异性免
A损害呼吸道黏膜
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A.AB.BC.CD.D
5.下列有关物质鉴定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试剂条件现象
A脂肪苏丹III不加热橙红色
双缩胭试
B蛋白质加热紫色
剂
C蔗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
D淀粉碘伏不加热红色
A.AB.BC.CD.D
6.下图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中心体
核仁
A.a图细胞含有两组中心体,处于前期
B.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
C.d图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D.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c和b两时期
7.人们吃太咸的食物、饮水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量
增加,其实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说错误的是()
A.HzO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进入血浆的过程离不开ADH的调节
B.ADH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ATP的水解
C.M蛋白可以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以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的数量
DADH由垂体合成,通过血液特异性运输至靶细胞并发挥作用
8.人体耳垂离生(L)对连生(1)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已知控制
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一位棕眼离生耳垂的男性同一
位蓝眼睛离生耳垂的女性婚配,生有一个蓝眼连生耳垂的子女,若再生一子女,该子女为蓝
眼离生耳垂的几率为
9.下图是果蝇细胞增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两个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个体B.图甲细胞内有两条性染色体
C.图乙细胞分裂后能形成一个配子D.图乙细胞可发生交叉互换
10.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降低
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
C.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
D.主动脉的弹性回缩在心舒期能继续推动血液前进,是形成舒张压的动力
11.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12.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白肌细胞内葡萄
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A.酒精和CO2B.乳酸和CO2C.酒精和乳酸D.仅乳酸
13.下列与诗句“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一现象是由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B.喷洒高浓度2,4-D溶液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都影响了植物基因的调节
D.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基因的调控
14.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神经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15.如图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的实验过程,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挑取取样测
不同一]定甲能
活性一的菌落浓度
污泥分相一
接种
)制取②LB培③无机液体④无机固体
彳悬液源基,振诲养基+甲培养站+甲醛,©
荡培养醛,振荡恒温培养塘葬基+甲除
培养振荡培养’
A.需要对活性污泥作灭菌处理
B.②中LB培养基应以甲醛为唯一碳源
C.目的菌种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
D.经⑤处理后,应选择瓶中甲醛浓度最低的一组进一步纯化培养
16.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
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
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链Cas9蛋白
工//目标DNA
n
识别序列木
\八向
导RNA
..............标DNA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a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C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CAAUC
17.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当它侵入人体后,该菌的一种名为。/C的蛋白可
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7W加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之间
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李斯特氏菌含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B.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场所均是核糖体
C.Tuba蛋白不需要内质网加工,而InIC蛋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D.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8.控制传染源是预防微生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其前提是寻找传染源并对其进行隔离。下
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A.艾滋病毒B.艾滋病毒携带者
C.艾滋病人的血液D.带有艾滋病毒的针筒
19.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干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表面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C.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会与干细胞特异性的结合
D.T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干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20.视网膜细胞可感受光照强度的变化,将信号传至视交叉上核(SCN),使松果体分泌褪
黑激素发生节律性变化,导致人的睡眠和觉醒出现昼夜节律。褪黑激素可提高人体睡眠质量,
降低化学致癌因子对DNA的损伤。调查发现,患松果体恶性肿瘤的儿童会出现性早熟现象。
由此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视网膜中的视细胞是眼球中唯一感光部分
B.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含量,晴天比阴天多
C.褪黑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除工作学习压力之外,光污染也是导致城市失眠人数和癌症患者数增多的因素之一
二、综合题(共60分)
(-)细胞结构和细胞分裂
——MPF活性
活性的浓度----周期蛋臼活性
21.图1细胞结构与颤藻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22.作为一个完整的高等动物细胞,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与该细胞器相比,荔
枝树地下成熟部分特有的细胞结构是o
23.图1中⑼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
在细胞质中细胞周期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蛋白浓度越高,激腑活性越高,能促进细
胞增殖严格有序进行。如图2所示,周期蛋白与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有利于细胞
由G2期进入M期。
24.根据图2信息,当激酶活性最高时,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是。(多选)
A.核仁核膜逐渐消失B.染色质螺旋化
C.合成纺锤丝相关蛋白D.DNA复制
25.细胞周期中,细胞的增殖受严密控制,以确保细胞增殖有序进行。据图2可知,若抑制
MPF活性,G2进入M的时间将会。(提前/延后/不变)
26.由图2中信息可知,若使G2期的细胞数目增多,可采取的措施是o
A.提高MPF的活性B.降低周期蛋白的活性
C.提高激酶的活性D.降低与DNA复制有关酶的活性
(-)免疫和体温调节
EB病毒又称人类抱疹病毒5型(HIV-4),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炎等。
27.EB病毒侵入人体后,巨噬细胞可以吞噬消灭病毒,上述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免疫防线属
于(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当EB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主要通过(细胞/体
液)免疫释放病毒。
28.EB病毒侵入人体后,若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9.5℃,人体产热量___(大于/小于/等于)
散热量。
29.研究发现,患者发烧是因为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导致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o(多选)
A.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
B.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非自主颤栗
C.下丘脑通过神经-激素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
E.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增加
30.结合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分析,人体出现发热症状后,通过增加棉被进行捂汗来退烧的做
法是否科学?请说明原因。。
31.接种EB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是o
A.增加抗体的数量B.增加细胞HI的数量
C.增加细胞V的数量D.增加淋巴因子的数量
32.在EB病毒的临床检测中,利用灵敏度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相应的EB抗原,
其免疫学原理是____。
(三)微生物与基因工程(12分)
补充正常凝血因子F8可以治疗甲型血友病,因此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人工生产F8。某种大
肠杆菌的质粒中含有供半乳糖音酶a片段序列(图1),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则含有供
半乳糖甘酶3片段序列(图1),由于天然大肠杆菌同时具备这两种片段序列,可以使培养
基中含有X-gal底物转变成蓝色产物,当缺少任意一个a或3片段序列,X-gal底物不能转
变成蓝色产物。HindHhEcoRI、BamHI分别为三种限制性内切酶,如图3中箭头所指为三
种限制酶的切点。
DN±一与段序列性青Hmdin
^片段序列
图1大肠杆菌图2大肠杆菌质粒放大图
EcoRIHindmBaiuHI
Hind喘f合谕福因f
BamHIEcoRI
图3人体某DNA片段示意图
33.要筛选出转基因菌种,应选用的限制酶是,选择的依据是一
34.根据下图判断,限制酶作用于DNA的部位是。
A.①B/C.③D.(4)
35.控制F8的基因也可以通过人体细胞相应的mRNA来完成,该合成的过程称为—
36.若要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物质。(多选)
A.青霉素B.四环素C.X-galD.伊红美蓝
在配置培养基时,进行称量、溶解、定容后,还需要进行的操作为、灭菌。
37.在基因工程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出现较多的蓝色菌落,请解释原因:。
(四)遗传与遗传病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已经发现了多个与PD相关的
遗传基因,他们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具有多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并最终引起相应的蛋白质
功能改变出现PD的表现。其中发现Parkin基因能引起少年型帕金森病。
图1是某男性患者(Parkin基因引起)的家族遗传系谱,据图回答。
I
□O三*男生、x庄
II00一男士、力三
38.Parkin基因位于__(常/X/Y)染色体上,是—(显/隐)性。
39.I2肯定含有致病的Parkin基因是。
A.次级卵母细胞B.第一极体C.初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
Parkin基因结构如图2。对图1家庭六位成员的DNA测序分析发现,患者Parkin基因中的
某个区域X(长度278bp)存在序列异常,区域X用Mwol酶处理后,电泳结果如图3(bp
表示碱基对),据图回答。
40.据图3可知,Parkin基因的正常区域X上有一个Mwol酶切点。
41.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Parkin基因区域X序列异常的具体改变为。
A.碱基对增加B.碱基对缺失C.碱基对改变D.碱基对
重复
42.若设Parkin基因为B/b,则He的基因型是.。
43.H3个体在Parkin基因区域X序列没有发生异常,但她在年老的时候患上PD疾病,你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理
由)。
(五)光合作用
如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的曲线图,小麦出现“午休”现象。
f光合作用强度
44.上午10时小麦叶片产生ATP的场所有o(多选)
A.叶绿体基质B.叶绿体内膜C.类囊体
D.线粒体基质E.线粒体内膜F.细胞质基质
一般认为,午后温度较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使叶片降温,同时,植物也会关闭叶片气孔开
放程度来避免过度失水对细胞造成的损伤。科研人员测定了同一株小麦不同部位的叶片(植
物的顶层和底层)午后部分指标,结果如下表:
净光合速率(Pn)叶片温度(T)胞间CO2浓度(Ci)
底层叶片12.9375250
顶层叶片8.837.7264
*叶片温度与气孔开放程度有关。
45.依据表格,小明同学提出“气孔关闭引起的胞间CO2浓度不足是小麦午休现象的唯一原
因“,请你评价这一说法,并说明理由。。
研究发现,D1蛋白是光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午间强光照可能导致光系统损伤,进而
抑制叶片的光合作用。水杨酸(SA)是一种与植物抗热性有关的植物激素。
D1蛋白■一
Tubulin一
(微管蛋白)I——
CKW2
CK:适宜光照强度照射2小时
W2:较强光照强度照射2小时
图1
图2
46.科研人员使用蛋白质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的D1蛋白含量,结果如图1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适宜光照和较强光照条件下,微管蛋白的表达不受影响
B.较强光照2小时一定会降低D1蛋白的数量
C.较强光照2小时一定会改变D1蛋白的空间结构
D.午间强光照使光系统II发生损伤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
47.为研究水杨酸对植物“午休”的影响及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步:选取长势相似的小麦,分为4组。
第二步:1、3组采用适宜光照强度照射2小时,2、4组采用较强光照强度照射2小时;对1、
2两组喷施,3、4两组喷施等量水杨酸。
第三步:测定两种光照田间下的D1蛋白含量。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推测,SA对小麦午间光合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是:。
48.综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两种农业生产中减少"午休”现象提高小麦产量的合理措施:
o(多选)
A.中午光照达到最大强度之前向小麦喷洒适宜浓度的水杨酸
B.培育高光强度下D1基因表达最高的小麦品种
C.培育高光强度下水杨酸合成量增加的小麦品种
D.对小麦进行诱变育种,使小麦品种的光系统抗强光能力增强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命科学等级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苹果含有微量元素Zn,而Zn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和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
儿童缺Zn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因此苹果又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由题意知,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和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
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即D
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下表是实验测得的三种高等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周期的时间(h)
植物
a时期b时期合计
植物110.60.411
植物2180518.5
植物316.5218.5
A.a时期为细胞分裂的分裂时期
B.b时期三种植物均会出现核膜、核仁消失的现象
C.最好选用植物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抑制DNA合成,则植物3细胞周期将停留在b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持续的时间较短,观察细胞分裂最好选用
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细胞周期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题图可知,植
物1细胞分裂期的相对长度是0.036,植物2细胞分裂期的相对长度是0.027,植物3细胞
分裂期的相对长度是0.108«
【详解】A、a时期为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A错误;
B、b时期为分裂期,三种植物在有丝分裂末期均会出现核膜、核仁消失的现象,B正确;
C、最好选用植物3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该种细胞的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大,C错误:
D、抑制DNA合成,则植物3细胞周期将停留在间期,D错误。
故选B。
3.下图为同一个体内几种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
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同一个受精卵细胞,经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
B.这些细胞的结构虽然各不相同,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C.这些细胞在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细胞中的蛋白质是相同的
D.这些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人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它们都是由受精卵细胞分裂而
来,由于细胞分化,形成了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详解】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细胞,经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A正确;
B、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所以这些细胞的结构虽然各不相同,但细胞中的
遗传物质是相同的,B正确;
C、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这些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错误;
D、这些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D正
确。
故选C。
4.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
选项推论
结果
影响非特异性免
A损害呼吸道黏膜
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C错误;
抗体只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要求学生熟记非特异性免疫的类型,理解体液
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5.下列有关物质鉴定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试剂条件现象
A脂肪苏丹III不加热橙红色
双缩胭试
B蛋白质加热紫色
剂
C蔗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
D淀粉碘伏不加热红色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
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胭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in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脂肪可用苏丹m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橙黄色(或红色),该实验不
需要加热,A正确;
B、蛋白质可与双缩版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该实验不需要加热,B错误;
C、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班氏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
D、淀粉遇碘液变蓝色,D错误。
故选A。
6.下图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中心体
核仁
A.a图细胞含有两组中心体,处于前期
B.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
C.d图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D.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c和b两时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中,
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d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
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e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分裂后期。
【详解】A、a图细胞含有两组中心体,含有完整的细胞核,处于间期,A错误;
B、c图为分裂前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为DNA数的一半,B错误;
C、d图为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错误;
D、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c(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和b(末
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两个时期,D正确。
故选D。
7.人们吃太咸的食物、饮水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量
增加,其实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说错误的是()
A.H2O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进入血浆的过程离不开ADH的调节
B.ADH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ATP的水解
C.M蛋白可以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以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的数量
D.ADH由垂体合成,通过血液特异性运输至靶细胞并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平衡的调节: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2、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详解】A、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H20被肾小管、集
合管重吸收进入血浆的过程离不开ADH的调节,A正确;
B、由图可知,ADH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ATP水解为CAMP,B正确;
C、由图可知,M蛋白可以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以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的数量,C正
确;
D、ADH合成后弥散到血液中,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具有特异性,在靶细胞处发挥作用,
D错误。
故选D。
8.人体耳垂离生(L)对连生(1)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已知控制
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一位棕眼离生耳垂的男性同一
位蓝眼睛离生耳垂的女性婚配,生有一个蓝眼连生耳垂的子女,若再生一子女,该子女为蓝
眼离生耳垂的几率为
B-ID-i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体耳垂离生与连生、眼睛棕色与蓝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棕眼离生耳垂的男人基因型为B_L_,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基因型为bbL_,生了
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其基因型为bbll,因此,父母的基因型为BbLI和bbLL
【详解】根据分析:父母的基因型为BbLI和bbLI,所以他们再生一子女,该子女为蓝眼离
生耳垂(bbL_)的几率是=l/2x3/4=3/8。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下图是果蝇细胞增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
A.图中两个细胞分别来自不同个体B.图甲细胞内有两条性染色体
C.图乙细胞分裂后能形成一个配子D.图乙细胞可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细胞中不
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图中两个细胞分
别来自不同的个体,A正确;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含有2条性染色体,B
正确;图乙细胞分裂后可形成一个配子(卵细胞)和一个极体,C正确;交叉互换发生在减
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不能发生交叉互换,D错
误。
【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
10.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降低
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
C.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
D.主动脉的弹性回缩在心舒期能继续推动血液前进,是形成舒张压的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心排血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血管管径变小,则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
管壁的侧压力增加,所以收缩压相应升高,故A错误;
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故B错误;
C、若血液向外周流动速度减慢,会使舒张压升高,故C错误;
D、主动脉的弹性回缩在心舒期能继续推动血液前进,是形成舒张压的动力,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血压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分析的能力。
11.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答案】D
【解析】
【详解】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
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故ABC项错误,D正确。
12.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白肌细胞内葡萄
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A.酒精和CO?B.乳酸和CChC.酒精和乳酸D.仅乳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白肌细胞在剧烈运动时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结合呼吸作用的两个
过程分析作答。
【详解】AC、动物细胞呼吸不会产生酒精,A、C错误;
BD、白肌细胞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部分ATP;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
ATP,B正确,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非酒精。
13.下列与诗句“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一现象是由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B.喷洒高浓度2,4-D溶液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都影响了植物基因的调节
D.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基因的调控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
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
作用。
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与“瓜熟蒂落”有关的激素是乙烯和脱落酸,说明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
互作用的结果,A正确;
B、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跟生长素类似的功能,高浓度时具有抑制作用,导致落
花落果,B错误;
C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
都影响了植物基因的调节,CD正确。
故选Bo
14.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神经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
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T体温维
持相对恒定。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
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机体产热增加。
【详解】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
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
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
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综上分析,ABD不符
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5.如图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的实验过程,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挑取@取样测
不同r*n定甲霞
的菌落1.浓度
雅f分别Q
接种L^,饮
①制取培③无机液体④无机固体”:温
南爆液,振玷养基+甲培养站+甲醛,⑤无机液体
荡培养醛,振荡恒温培养培养基+甲醛,
麻养振荡培养
A.需要对活性污泥作灭菌处理
B.②中LB培养基应以甲醛为唯一碳源
C.目的菌种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
D.经⑤处理后,应选择瓶中甲醛浓度最低的一组进一步纯化培养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实验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则活性污泥不能灭菌,A错误;
LB培养基使菌种成倍扩增,应用完全培养基培养,B错误;图示分解甲醛细菌是在培养皿中
进行,属于需氧型细菌,C错误;经⑤处理后,瓶中甲醛浓度降低,甲醛浓度最低的一组中
分解甲醛细菌纯度最高,可进一步纯化培养,D正确。
16.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
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
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u错Cas9蛋白
/斑x/d标DNA
[11111r
识别序列
导RNA
I—目标DNA
A.Cas9蛋臼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a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C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CAAUC……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的
表达等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A
正确;向导RNA中的双链区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向导RNA通过
转录形成,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错误;由于目标DNA中的a
链可与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的互补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若a链剪切点附近序列
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D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意和图示中的有效信息:"Cas9蛋白、向导RNA中20
个碱基的识别序列与目标DNA中的一条链的碱基进行互补配对、a链为目标DNA中的另
一条链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基因的表达、核酸的化学组成、逆转录”等知识有效地联
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7.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当它侵入人体后,该菌的一种名为/〃/C的蛋白可
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71成?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之间
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李斯特氏菌含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B.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场所均是核糖体
C.Tuba蛋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而InIC蛋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D.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菌无内质网,InIC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不是分泌蛋白,无需内质网的加工,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该菌的一种Ink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
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说明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
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详解】A、李斯特氏菌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A错误;
B、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B正确;
C、Tuba蛋白是人体细胞中的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而InIC蛋白是细菌的蛋白
质,细菌没有内质网,C错误;
D、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18.控制传染源是预防微生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其前提是寻找传染源并对其进行隔离。下
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A.艾滋病毒B.艾滋病毒携带者
C.艾滋病人的血液D.带有艾滋病毒的针筒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
的人或动物。
【详解】A、艾滋病毒属于病原体,但不是传染源,A错误;
B、艾滋病毒携带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故属于传染源,B正确:
C、艾滋病人的血液含有病毒,但不是传染源,C错误;
D、带有艾滋病毒的针筒含有病毒,但不属于传染源,D错误。
故选Bo
19.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干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表面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C.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会与干细胞特异性的结合
D.T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干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如图:
直接
|I增殖分化/记忆B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强胞fB瑞胞~'-----»J
(处理)(呈递)(识别)〔浆细胞缗f抗体一发挥免疫效应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YVY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细胞免疫过程如图:
增殖、分化T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胭产生淋巴因子
(处理)T细胞一如加四八入—发挥免疫效应
与靶细胞结合
、-----v--------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详解】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图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肝细胞表
面的某种结构结合,说明肝细胞表面的该结构相当于抗原,A正确;
B、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B错误;
C、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C错误;
D、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D错误。
故选A。
20.视网膜细胞可感受光照强度的变化,将信号传至视交叉上核(SCN),使松果体分泌褪
黑激素发生节律性变化,导致人的睡眠和觉醒出现昼夜节律。褪黑激素可提高人体睡眠质量,
降低化学致癌因子对DNA的损伤。调查发现,患松果体恶性肿瘤的儿童会出现性早熟现象。
由此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 《联想与想象》课件
- 肝性脑病护理指导
- 集体土地搬迁补偿合同8篇
- 生产品质部年终总结
- 液压机理论讲解
- 《祝福》公开课课件
- 三方购房协议书7篇
-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酒店会员卡制度培训大纲
- 医院护士条例解读课件
- 防艾知识宣传培训游戏课件
- 国旗下讲话稿:预防秋季传染病
- 教师网络安全培训会课件
- 2024年高中政治时政热点汇编
- 2025全国质量月数智驱动筑基强链创新质量生态宣传模板
- 2024年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招聘真题
- 小学教材知识点系统复习大纲
- 新媒体文案写作教程(第二版)课件 项目五 微博文案写作 课件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二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读及答案讲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