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联盟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联盟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联盟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联盟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联盟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赣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王后竖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竖琴,出土于伊拉克的乌尔遗址,制作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架竖琴上的装饰材料大多是从苏美尔地区以外进口的,牛首面部的黄金来自伊朗或埃及,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琴身的贝壳则来自波斯湾。这表明()A.苏美尔的竖琴制造技术世界最早 B.苏美尔地区与其他文明交流频繁C.和平交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方式 D.不同地区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据材料可知,土于伊拉克的竖琴的装饰材料来自于苏美尔地区以外的伊朗或埃及、阿富汗、波斯湾等地,说明当时不同地区存在文明交流并在交流互鉴中发展,D项正确;“王后竖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竖琴”,并不能说明苏美尔的竖琴制造技术世界最早,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苏美尔地区与其他地区文明交流的频率,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文明交流的方式是和平交往,排除C项。故选D项。2.农耕社会的理想是自给自足,但正如古人早已意识到的,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总会缺乏这样或那样的资源,尤其是土地和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如金属、马匹、某些特定的物品等。为了获得新的土地,控制战略资源,侵略拥有这些资源但实力又不足以自卫的地区,是最为直接和经济的手段。材料主要说明的是()A.资源是农耕文明扩张的根本原因B.农耕文明有着强烈的扩张特性和潜能C.农耕社会无法真正做到自给自足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为了获得新的土地,控制战略资源……是最为直接和经济的手段”,结合所学可知,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扩张的潜能,为了获得新的土地或战略资源,促进其不断向其它地区扩张,B项正确;社会经济发展是农耕文明扩张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的农耕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武力扩张的文明扩展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3.以土地为基础、借助无数个封建契约,中世纪社会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错综复杂的封建体系:一个领主对其扈从而言是领主;但对其更上层的领主而言,他又是扈从。根据材料,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A.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B.践行了“社会契约论”C.封君封臣的义务具有相对性 D.权力分散,王权软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据材料可知,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以土地为纽带建立起一个金字塔式的错综复杂的封建体系,“一个领主对其扈从而言是领主;但对其更上层的领主而言,他又是扈从”体现了各封建主阶级依次从属的关系,说明封君封臣具有相对性,因此封君封臣的义务具有相对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世纪欧洲形成的封建等级关系,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启蒙运动时期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封君封臣制度下形成的各封建主阶级依次从属的关系,不能体现王权软弱,排除D项。故选C项。4.历史地图能更精练、直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下图反映的是某帝国的扩张史,该帝国指的是()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罗马帝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地图可知,该帝国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以后,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马其顿地处希腊东北边缘,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排除C项;罗马帝国由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逐步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5.欧洲的那不勒斯、美洲的利马、亚洲的马尼拉这三座城市的城市形态有着出奇相似的特征,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也不是在各自的历史环境中有机地发展起来的,而是近代早期殖民的结果。主导这一殖民活动的国家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材料体现了欧洲的那不勒斯、美洲的利马、亚洲的马尼拉在城市形态上日益趋近,主要原因是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导致美洲、亚洲一些城市受到宗主国的影响,体现了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A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进行该活动的事西班牙,非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排除BCD项。故选A项。6.众所周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这批人是近代第一批科学家,虽然一个个都是历史上坐标式的大科学家,却不是人们后来熟悉的那种头顶光环、万众敬仰、名利双收的科学家,这批人都是冒着上火刑架的危险搞科研的。他们不是所处时代的宠儿,而是反叛者和革命者。材料旨在说明近代科学()A.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B.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C.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D.没有引领所处时代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这批人都是冒着上火刑架的危险搞科研的。他们不是所处时代的宠儿,而是反叛者和革命者”可知,近代科学是在或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发展的,A项正确;近代科学的兴起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排除B项;材料知识反映近代科学发展的过程,没有体现近代科学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7.如果说英国革命确定了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政治制度,那么透视美国革命可以看到,它更加确立起了现代政治原则和政治体制。根据材料,美国确立的政治体制指的是()A.联邦制 B.三权分立制 C.共和制 D.民主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确立起了现代政治原则和政治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后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C项正确;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排除A项;三权分立是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治原则,排除B项;民主制是指人民当家做主,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是民主制的一个类型,排除D项。故选C项。8.19世纪末,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靠对工人偷偷摸摸的办法来相互竞争已不合算了”,资本家开始因“讲道德”而变得文明起来了。促使资本家文明起来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资本带来了高额的利润 B.技术革新带来生产力的发展C.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与发展 D.工业革命带来思想观念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世界)。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革新也促使劳资关系的变化,资本家承认工会、罢工的合法性,甚至取消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工人的政治权利,因此资本家开始因“讲道德”而变得文明起来了,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垄断产生的根本原因,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与发展、工业革命带来思想观念变化是资本家文明起来的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9.巴黎公社在政权体制上取消了资产阶级议会制,代之以普遍选举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议制。与此同时,公社成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构。这表明巴黎公社()A.实行比资产阶级更民主的分权制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C.是代表工人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D.为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提供了教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实行以普遍选举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议制,公社是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工作机关,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成为反映和代表人民意愿的权威性机关,表明巴黎公社是代表工人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权,C项正确;“公社成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构”说明巴黎公社实行议政合一,并非分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巴黎公社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0.19世纪80年代,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其实对殖民地不感兴趣,认为殖民扩张其实既费钱又不赚钱,但他对于德国在非洲攫取殖民地还是给予了一定支持,认为适当地弄些殖民地,有助于加强国内民众对当局的支持,也有助于打压国内的自由派。材料认为当时德国的殖民扩张是因为()A.有最高权力掌握者的支持 B.统一后对市场的需求C.实现统一需要民众的支持 D.国内政治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材料“认为适当地弄些殖民地,有助于加强国内民众对当局的支持,也有助于打压国内的自由派”体现的是当时德国对外殖民扩张并非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俾斯麦处于政治活动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原因,非经济原因,排除B项;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11.1871年,美国铁路企业家梅格斯在哥斯达黎加修建首都圣何塞和柠檬港之间的铁路,以便让中美洲各国出口香蕉到美国。1870年之前美国人并不认识香蕉,然自该铁路建筑后的28年内,美国共消费了1600万串香蕉,哥斯达黎加等中美洲国家因此被称为“香蕉共和国”。材料说明了()A.中美洲各国完全处于欧美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B.“金元外交”使中美洲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C.中美洲人民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D.中美洲各国经济对美平等贸易中得到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晚期的美洲。据材料可知,美国企业家梅格斯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修筑了哥斯达黎加铁路,促进了中美洲各国香蕉出口到美国,后来美国通过联合果品公司实现了对哥斯达黎加等中美洲国家的控制,“香蕉共和国”是一个经济体系属于单一经济(通常是经济作物如香蕉、可可、咖啡等)、拥有不民主或不稳定的政府,特别是那些拥有广泛贪污和强大外国势力介入之国家的贬称,材料说明中美洲人民独立后仍然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欧洲国家的殖民情况,排除A项;金元外交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美国对中美洲的经济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12.有历史学家认为:“虽然在战前,两大同盟剑拔弩张,但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盘算,同盟内部的团结并非无懈可击,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俄国的盟友塞尔维亚宣战,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张用来警告俄国的‘空头支票'”。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矛盾引发了一战C.德国与俄国的冲突使一战有必然性 D.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同盟是非常不稳定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发生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国际史学界至今仍众说纷纭。持“偶然论”的历史学家认为,虽然在战前,两大同盟剑拔弩张,但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盘算,同盟内部的团结并非无懈可击,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俄国的盟友塞尔维亚宣战,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张用来警告俄国的“空头支票”。因此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A项正确;塞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因此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矛盾并非是主要矛盾,排除B项;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非单纯的是德国与俄国的冲突,排除C项;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同盟是非常不稳定的属于材料的表现,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一战爆发具有偶然性,排除D项。故选A项。13.20世纪30年代,摩洛哥主要种植甘蔗,黄金海岸(今加纳)主要生产可可,利比里亚和安哥拉主要生产咖啡,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国主要种植棉花,南罗得西亚(今属津巴布韦)以种植烟草为主。这主要是因为()A.各国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决定的 B.宗主国控制殖民地经济的需要决定的C.受非洲传统农业地理分布影响而造成的 D.非洲已经觉醒的民族独立意识带来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非洲。根据材料可知,摩洛哥等国生产初级农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非洲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各地区单一作物种植园的生产与销售都依附于殖民宗主国,不能独立自主,因此该现象的原因是宗主国控制殖民地经济的需要决定的,B项正确;当时非洲的经济结构主要和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有关,地理环境是影响因素,非主要原因,排除AC项;材料强调的是当时非洲经济结构是欧洲列强的附庸,民族独立意识觉醒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1939年,美国大约有40家飞机制造商,可生产5865架飞机。到1942年,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国,在此期间,美国共生产了9.8万架轰炸机,近10万架战斗机等。此外,美国还生产了不少用于侦察、运输、通信和特种用途的飞机。这说明()A.美国飞机生产能力是当时世界最强的B.美国飞机制造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C.空军力量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影响D.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使美国参战影响巨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美国。根据材料“到1942年,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国”“美国还生产了不少用于侦察、运输、通信和特种用途的飞机”和所学可知,二战期间,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对二战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虽然体现了美国军用飞机的生产能力,但是强调的是美国参战对二战的影响力,排除A项;世界上最早的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起步晚”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起着决定性影响”夸大了空军的力量,战争的走向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15.亚非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赢得了完全独立,占世界土地面积2/3、世界人口3/4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是20世纪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一大变化,也为21世纪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进一步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A.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彻底瓦解B.完全独立指的是政治经济不再依附于西方列强C.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D.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将以第三世界为中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21世纪(亚非拉国家)。据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亚非拉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其中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排除A项;B项中“不再依附”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并非以第三世界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16.在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生死存亡的教训下,美国和西欧国家在二战后都普遍放弃了“自由放任”而实行国家干预,同时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对社会财富实行有限的再分配,避免贫困、失业等社会矛盾激化。美国和西欧国家的这一做法()A.使各国避免经济危机的困扰 B.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C.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D.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放弃了“自由放任”而实行国家干预,这一做法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项正确;二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实行国家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不能根除,排除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有利于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但“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夸大了这一做法的作用,排除B项;这一做法在二战后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但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17.阅读欧亚大陆和美洲出现关键性发展的大致年代表,完成下列要求。地区关键大致年代发展欧亚大陆美洲肥沃新月地带中国英格兰安第斯山区亚马孙河流域中美洲美国东部植物的驯化公元前8500年不晚于公元前7500年公元前3500年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500年动物的驯化公元前8000年不晚于公元前7500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00年陶器公元前7000年不晚于公元前7500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前1800年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2500年村落公元前9000年不晚于公元前7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100年——前1800年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500年首邦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500年不晚于公元前1500年公元元年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200年广泛使用的金属器具(铜和/或青铜)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1000年国家公元前3700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500年公元元年公元前300年文字公元前3200年不晚于公元前1300年公元43年公元前600年钢铁工具的传播公元前900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650年——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美洲大陆为何没能孕育出强大的“文明古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予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答案〗美洲没有发展出强大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由表中看出,食物生产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在欧亚大陆比在美洲早了5000年。美洲的地形是南北走向,跨越的纬度太大,即便某一地区培养出某一种作物,也很难在其他地区生长。在美洲中部遍布丛林、地峡、大河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物种、生产技术、文字、政治体制等的流动,不利于美洲各地文明之间的沟通。正是地理条件因素的制约,限制了美洲原住民的发展,无法抵御欧洲殖民者的侵略。〖解析〗本题为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欧亚大陆和美洲。阅读欧亚大陆和美洲出现关键性发展的大致年代表可知,美洲大陆出现动植物驯化、陶器、村落金属器具、国家、文字等关键性发展的大致年代晚于欧亚大陆,结合所学,可提炼出观点:美洲没有发展出强大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论述,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美洲跨越的纬度太大不利于农作物的推广、丛林、地峡、大河、大山等阻断了美洲各地文明之间的沟通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总结说明:正是地理条件因素的制约,限制了美洲原住民的发展,无法抵御欧洲殖民者的侵略。18.人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有大体相同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时间划分上,却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统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在这277年中,以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第一个时期(即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先进国家取得胜利和确立的时期)和第二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变为帝国主义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16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要转折。在这之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民族才真正融合在一起。也正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在欧洲才真正发展起来。材料二还有一些学者在此理论基础上,试图独辟蹊径,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期方法。在这些分期法中,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基本相同,主要是对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有不同理解和意见……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终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玮主编《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定义“世界近代史”的概念,并根据这一概念,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16世纪前后是世界近代史开端的理由。(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补充一个世界近代史上限的不同意见并说明理由,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终点的原因。〖答案〗(1)概念: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理由: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隔绝的封闭状态,推动世界各民族的融合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开启了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史。(2)上限及理由:尼德兰革命,这次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使人类历史的前景出现一抹灿烂的曙光。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

〖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前后的世界。概念:根据材料“分为第一个时期(即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先进国家取得胜利和确立的时期)和第二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变为帝国主义的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理由:根据材料“在这之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民族才真正融合在一起。也正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在欧洲才真正发展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隔绝的封闭状态,推动世界各民族的融合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开启了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史。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上限及理由:结合世界史的概念可知,世界近代史上限可列举尼德兰革命,因为这次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使人类历史的前景出现一抹灿烂的曙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19.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经济政策作为苏俄在20世纪20年代实行过的一种经济政策与措施,其形成与发展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和目标指向。从本质上看,它同战时共产主义一样,都是布尔什维克党为保住和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战时共产主义主要采取的是军事政治措施,而新经济政策则更多地诉诸了经济方面的手段。正因为它主要服务于政治性目标,所以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在实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以致最后被取消。材料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经过艰辛努力和曲折探索,终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迁回道路,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在于承认落后国家不具备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而必须另寻一条新的道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告诉我们: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率先夺取政权,这样做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但是,由于过渡的起点发生了变化,因此,就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的直接过渡理论来指导落后国家的过渡实践,否则就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述森《论学界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过度"解读》(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答案〗(1)特点不同:战时共产主义主要采取的是军事政治措施,而新经济政策则更多地诉诸了经济方面的手段。结果和影响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战争胜利,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导致1921年苏俄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内容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触犯了农民的利益;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遵循经济规律。背景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触及到农民利益,出现政治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目的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目的是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新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20年代苏俄出现政治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本质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因为新经济政策主要服务于政治性目标,在实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以致最后被取消。〖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根据“战时共产主义主要采取的是军事政治措施,而新经济政策则更多地诉诸了经济方面的手段”得出战时共产主义主要采取的是军事政治措施,而新经济政策则更多地诉诸了经济方面的手段。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战争胜利,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导致1921年苏俄政治经济危机;根据“终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迁回道路,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得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根据所学,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触犯了农民的利益,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遵循经济规律等分析内容方面的不同。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触及到农民利益,出现政治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根据所学,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目的是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分析二者的目的不同。【小问2详析】根据“都是布尔什维克党为保住和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得出新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20年代苏俄出现政治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终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迁回道路……这是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得出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根据“正因为它主要服务于政治性目标,所以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以致最后被取消”得出因为新经济政策主要服务于政治性目标,在实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以致最后被取消。20.一战和二战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时取得大战胜利的协约国成员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由国联委任后,再分别统治国联从德国和土耳其接管的殖民地,以避免胜利者与失败者同受具有殖民扩张野心的指责。这些受到委任统治的地区不能够被看成是殖民地。它们由国联来具体分配,并由国联建立的托管委员会进行监督。国联根据卷入殖民统治的程度,将原属于德国和土耳其的殖民地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托管地包括巴勒斯坦、伊拉克、约旦和叙利亚。它们被作为保护国看待,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宣布独立。二类托管地包括坦噶尼喀、多哥、喀麦隆、乌干达、布隆迪。它们均为正式的保护领,不能与其他的殖民地合并。三类托管地包括西南非洲、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这些地方虽名为托管地,但实为协约国的占领地。——摘编自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材料二1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