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第12课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第12课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第12课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第12课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第12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九年级下册讲义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知识与能力1.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2.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4.

通过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件。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客观的评价,积极思考它们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苏联第三任领导人赫鲁晓夫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斯大林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经济——片面发展工业,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政治——个人崇拜严重,

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坏。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经济改革农业改革工业改革政治改革

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因为当时农业的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改革——经济改革突破点

结合课本的【材料阅读】,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农业改革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措施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玉米运动政治改革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措施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想一想:砸毁斯大林铜像全盘否定斯大林【说一说】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不能因为其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等而抹杀。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是错误的。正因为他不能全面地认识斯大林、全面客观地分析3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社会现状,他的改革也就注定无法成功。1.通过地图,了解东欧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社会主义国家。

2.通过思考题,掌握卡达尔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中国的改革可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识图:请在下图中指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大洲时间国家欧洲1945年11月1946年1月1946年5月1946年9月1947年2月1947年12月1949年8月1949年10月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亚洲1945年9月1948年9月1949年10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提示:1.为什么改革?(背景)2.如何改革?(措施)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

为什么改革?(背景)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改革

如何改革?(措施)(1)经济上—(2)政治上—由高度集中转为宏观调控加强社会主义民主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外贸环境恶化,卡达尔等领导人未能及时调整政策、坚持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陷入低潮。“东欧消费者天堂”【想一想】匈牙利改革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的改革,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试一试:

请你试着从改革措施中分析改革的成效1.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2.经济稳步发展。3.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4.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拓展延伸

(提示:可从实事求是、重视民生等方面考虑)

改革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某一国家的模式,应该有所创新和发展。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覆辙。进步意义:消极影响: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课一得】“莫斯科寒流”中断“布格拉之春”,实际上是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武力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一个表现。【自我测评】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指出下列各项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A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B改革中曾大规模开垦荒地。正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斯大林模式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改革势在必行。正确。赫鲁晓夫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主张大规模开垦荒地,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