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国情_第1页
中国近代国情_第2页
中国近代国情_第3页
中国近代国情_第4页
中国近代国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国情目录contents政治制度变革与演变经济发展历程及特点社会文化变迁及影响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策略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与中国角色定位01政治制度变革与演变123晚清时期,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政府机构设置繁琐,官员腐败严重。君主专制制度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晚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试图通过自强运动维护国家统治。洋务运动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维新变法,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但因保守势力反对而失败。维新变法晚清政府政治体制及改革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状态,各地军阀拥兵自重,相互争夺地盘和权力。军阀割据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北洋政府政治腐败严重,官员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现象普遍。由于政治腐败和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030201北洋政府时期政治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政治体制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如《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等,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制定与实施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政府体制,包括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五院制政府02经济发展历程及特点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洋务运动推动下的军事工业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家创办了一批轻工业,如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20世纪初,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官僚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如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等。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工业兴起与发展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推动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运动。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20世纪20-30年代,一些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倡导乡村建设运动,试图通过教育、农业改良等方式促进农村发展,如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等。农业经济变革与乡村建设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企业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开埠通商与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对外贸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金融市场逐渐形成。钱庄、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得以发展,同时新式银行如中国通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也相继成立。金融市场的形成与演变贸易与金融市场形成和演变战时经济统制政策的实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加强对金融、工矿、交通等行业的控制和管理。民族工业的内迁与西南地区的开发为躲避战火和日军掠夺,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纷纷内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困难与应对03社会文化变迁及影响新文化运动与思想启蒙0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盲从02引入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等后续革命运动奠定基础03010203废除科举制度,推广新式学堂教育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具有现代知识和思想的人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体系建立以鲁迅、茅盾等为代表,揭示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现实主义文学以郭沫若、郁达夫等为代表,表现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以徐志摩、闻一多等为代表,追求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新月派诗歌文学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习俗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近代仍受到重视,家族观念、尊老爱幼等传统习俗得以传承。传统节日舞龙舞狮、放鞭炮烟花等传统节庆活动在近代仍得以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民间信仰关公、妈祖等民间信仰在近代依然广泛存在,体现了民众的精神寄托和信仰习俗。民间信仰、习俗和传统节日04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策略中国政府自20世纪初开始实施民族识别政策,通过人口普查、民族识别专家调查等方式,确认了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身份。民族识别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和团结,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识别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实施效果民族识别政策中国政府在边疆地区采取了多种治理策略,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治理策略边疆地区治理策略的实施,有效地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协调发展。成效评估边疆地区治理策略及成效评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举措推进举措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施效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不断增强,民族关系和谐稳定。当前民族关系挑战与应对策略当前,中国民族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挑战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同时,将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应对策略05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03民间科技交流的增加民间科技团体和个人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推动了科技的普及和发展。01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通过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02洋务运动的推动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交通和通讯事业,促进了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近代科技引进和传播途径科技成果的涌现在航天、高铁、核电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发展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及成果展示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科技创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社会生产力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改善民生福祉科技创新在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了有力支持。科技对经济社会推动作用分析国际科技竞争压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尽管中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市场导向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中国有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当前科技发展挑战与机遇06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与中国角色定位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过程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争霸,美国崛起,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中国则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得到重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但德国、日本等国不满现状,为二战埋下伏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确立。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恢复、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局面形成,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不断增强。近代以前近代以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角色变化分析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外交往有限,国际影响力较小。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事务。但由于国力衰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重等挑战对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中国还需要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影响和挑战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